周安慶
沈周山水畫作從內容上來看,主要分為臨仿古人佳作、遣興抒情愉悅、生活紀實敘事等幾大類。外出游歷、廣交士友等,進一步豐富了他的藝術視野。相對于明代以前來說,沈周的紀勝畫游、隱逸卜居、文會雅集、品茗清談、詩酒風流、寄托友情等題材畫作,在承繼傳統(tǒng)中較多地融入了世俗化旨趣,進一步拓展了傳統(tǒng)文人畫的題材范疇,助成其獨領明代畫壇風騷百余年。
1.徐徐打開沈周的《盆菊幽賞圖》畫卷(紙本設色,縱23.4×橫186厘米,現(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館),但見右側一個四角茅亭內,方桌前圍坐三文士,品酒賞菊,情致悠然,一仆童在旁捧壺伺候。亭外雜樹佇立,不遠處十來盆綻放的菊花,英姿煥發(fā),煞是迷人。墅院臨水而筑,周遭曲欄圍成,對面水岸連著秋野,一派恬幽簡逸的景象。菊花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四君子”之一,素為騷人墨客喜愛。映入眼簾的深秋景致,充滿了雅潔高致的文人意趣。作者在該圖左下側題詩款云:“盆菊幾時開,須憑造化催。調元人在座,對景酒盈杯。滲水勞童灌,含英遣客猜。西風肅霜信,先覺有香來。長洲沈周次韻并圖。”隨后依次鈐有陽文“啟南”、陰文“石田”印鑒。
沈周在創(chuàng)作中主要采用對角線式構圖法,用筆工細銳利,設色清雅秀逸,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意境優(yōu)雅閑適。該圖具有比較典型的“細沈”丹青風格。
2.目前同樣典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的《煙江疊嶂圖》畫卷(紙本設色,縱49.8×橫285.8厘米),為沈周在正德二年(1507)創(chuàng)作的。關于此卷繪制緣由,元代大畫家趙子昂曾將宋賢蘇東坡為當時大畫家王詵《煙江疊嶂圖》題寫的詩章,重新寫成行書長卷。據(jù)說姑蘇文士、拙政園主王獻臣收藏此作后,感到意猶未盡,遂請沈周、文徵明分別補畫詮釋,以求書畫珠聯(lián)合璧,沈、文二人后來滿足了王氏心愿。沈周這幅《煙江疊嶂圖》以嫻熟老到的筆墨技法,縱情演繹了蘇軾“江上愁心千疊山,浮空積翠如云煙……還君此畫三嘆息,山中故人招我歸來篇”的詩畫韻致:群山綿延起伏,江天氤氳變幻,飛瀑流泉不息,漁翁孤舟獨行……作者在畫卷左上側行筆題識:“正德丁卯(1507年)八十一翁沈周制。”隨后依次鈐有陽文“沈氏啟南”“八十一翁”印鑒。
該圖系沈周晚歲寫意畫代表作之一,主要以“深遠”“高遠”法構置圖像,筆墨雄逸沉厚,不乏宋人精髓,墨色淋漓灑脫,融入元人逸氣,境域宏闊悠遠,氣勢非凡,滿紙煙水溢出,令人暢神怡性。
3.臺北故宮博物院內現(xiàn)藏有1件沈周的《雨意圖》畫軸(紙本水墨,縱67.1×橫30.6厘米),映入眼簾的高巖峰巒迷離,若隱若現(xiàn),山間溪流飛瀉,自遠迄近從山腳茅屋下流出。煙雨迷蒙之中,屋內燈燭閃爍,二人相向夜談,由此構成了一種別樣的畫境,可謂意韻綿長。作者以畫記事,于圖中題詩款識:“雨中作畫借濕潤,燈下寫詩消夜長。明日開門春水闊,平湖歸去自鳴榔。丁未季冬三日(注:即成化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三、1487年12月17日),與德徵夜坐,偶值興至,寫此以贈之。沈周?!绷礅j一枚陽文“啟南”印鑒??梢娺@是他即興揮毫贈予三女婿史永齡(字德徵)的一件雨景佳作。
該畫在構圖上借鑒了北宋范寬等人的巨嶂如屏式布局,又汲取“二米”的繪畫技法,逸筆率意草草,勾寫皴染自如,濃淡干濕相宜,水墨蒼潤沉郁,氣韻頗為生動,盡情地展現(xiàn)了當時畫家的心性與感觸。
4.明代沈周《東莊圖》畫冊(紙本設色,縱28.6×橫33厘米×21開、已佚三開)現(xiàn)藏于南京博物院內。景色宜人的東莊系姑蘇名士吳寬(注:其官至禮部尚書)的園墅,占地約60余畝,當時為雅士賢達聚會、吟詩、品茗等場所之一。大約在成化十至十二年(1474至1476年)間沈周為在外地做官的同鄉(xiāng)篤友吳寬創(chuàng)作了該圖冊,藉以聊慰其眷戀家鄉(xiāng)之思愁?!稏|莊圖》為實景山水田園畫,每開右側均有祝允明岳丈李應禎篆筆題寫的景名,左側則為沈周的逸筆丹青,現(xiàn)存東城、菱濠、西溪、南港、北港、稻畦、果林、振衣岡、鶴洞、艇子浜、麥山、竹田、折桂橋、續(xù)古堂、拙修庵、耕息軒、曲池、全真館、知樂亭等21處圖畫,各景獨成妙趣而又互有關聯(lián)。伴隨著步移景換,人們臥游其間,分明可以感受到一種恬幽、輕松、親切而愉悅的心境。
沈周在此主要憑借“平遠”法構圖,對景狀物寫意,遠近、疏密及藏露得當,筆墨蒼潤有致,水墨、淺絳、石(花)青、石(花)綠等敷染清雅,此乃作者中年畫風變化期“粗沈”與“細沈”風格兼而有之的一件精品力作。沈周在《東莊詩》嘗云:“東莊水木有清輝,地靜人閑與世違。瓜圃熟時供路渴,稻畦收后問鄰饑。城頭日出啼烏散,堂上春深乳燕飛。更羨賢郎今玉署,封恩早晚著朝衣。”畫家才情煥發(fā),詩畫水乳交融,所作清新、質樸而爽朗,在仁山智水中飽含了作者內心的濃郁情愫,由衷地凸顯了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情境。意象中的東莊確實可望、可游、可居……
5.明代沈周《京江送別圖》畫卷(紙本設色,縱28×橫159厘米,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據(jù)說是沈周在弘治四年(1491)三月創(chuàng)作的,主要通過“江岸送別”式的圖像表現(xiàn)手法,敘述了他與友人在京江(今江蘇鎮(zhèn)江)送別文徵明岳丈吳愈赴任敘州(今四川宜賓一帶)太守時的情景。整幅畫卷呈“平遠”法布局,近景繪寫桃紅柳綠、蒼樹挺立,木板小橋連接陂陀,數(shù)位長衫文士此刻正佇立于江岸,依依不舍地抱拳長揖送別。大江浩蕩東流,船夫搖櫓逆行,離岸之舟漸行漸遠,但吳愈仍背離船頭,朝著岸上送行的親友拜揖作別。對岸群山逶迤起伏,伸向一望無垠的遠方,江天空寂寥廓,寄托了眾人的一片深情。作者在左下側僅署“沈周”二字,后鈐一枚陽文“啟南”印鑒。
該畫卷筆墨蒼勁凝練,墨色清秀滋潤,變化豐富,濃墨點苔提神恰到好處。所作有山水畫南派構圖及皴法風格,重在以景暢懷、以情韻取勝,在意境營造方面則兼取了世俗化的趣味追求,平淡天真而又情境交融,具有較高的審美意蘊。此乃作者晚年“粗沈”畫格成熟期代表作之一。
沈周正是在深度入古的基礎上集大成于一身,推陳出新,繼往開來,才得以在明代中葉畫壇上領袖群倫的。如今其畫作在藝術市場上的交易價格大都不菲,在2013年12月北京保利秋拍會上,沈周《仿梅道人山水樹石冊(十開)》以5060萬元成交,開創(chuàng)了個人作品當今交易新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種種緣故,當前市場上藝術家作品成交價并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其藝術地位高低及作品價值內涵多少。沈周該作品的交易價雖不及某些近現(xiàn)代山水畫名家作品的高,但他在畫史上的藝術地位應該是要高于后者的。試想假若把現(xiàn)藏于海內外博物館中的沈周精品如《廬山高圖》等也拿出來,與這些畫家代表作同場競拍的話,究竟誰的成交價會更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