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睿
寒假,我跟著媽媽回湖南邵陽老家過年。鄉(xiāng)下的年味很濃,和城市里完全不一樣。
臘月二十五,家家戶戶都要打豆腐。外婆先把石磨里里外外洗干凈,再準備一個需要兩個大人合抱的大木桶放在石磨下面,就開始磨豆腐了。
媽媽和姨媽分別站在石磨的兩側,用力推著木把手,讓石磨轉起來,一邊推一邊往石磨中間的洞里放頭一天泡好的黃豆,不一會兒,白色的生豆?jié){混著渣渣流到了桶里。我提出想要試試推磨,我踩在矮凳上,學著媽媽的樣子,可是我用了吃奶的力氣,那石磨才轉動了一點點。
木桶里有小半桶生豆?jié){了。外婆把豆?jié){過濾,倒進一口大鐵鍋里,用柴火燒開后,舀進木桶里,放點磨碎的石膏粉,攪拌均勻,再蓋上竹簸箕。過一會兒,香噴噴的豆腐花就做成了。這個時候可以喝豆腐花,放點白糖,熱乎乎、甜津津的。外婆提前準備了一個鋪了濾布的竹篩子,篩子架下面是木盆。外婆把豆腐舀在濾布里,再把濾布四個角收攏、綁起來,上面壓一塊大木蓋,再放一塊石頭壓在木蓋上,壓大半天,豆腐就成型了。
做好的豆腐,有的會用來做豬血丸子,這樣的豆腐需要瀝干水分,于是,外婆又把豆腐一塊塊裝進濾袋里,掛在竹竿上晾一個晚上。豬血丸子需要豬血、辣椒粉、剁碎的豬肉、生姜,外婆用手不停攪拌,把豆腐捏碎,確保所有豆腐都和豬血融為一體,再捏成手掌大的橢圓形,放在柴火爐架上烘十幾天,豬血丸子就能吃了。
有的豆腐被切成小方塊,擱在鋪好稻草的竹篩上,放在柜子里發(fā)酵一個星期,拿出來的時候,上面是一層層像棉花一樣的灰色的霉。外婆把發(fā)酵好的豆腐和辣椒粉放在一起攪拌好,再放點鹽,放在一個干凈的壇子里,霉豆腐就做成了。
我喜歡打豆腐,喜歡吃豬血丸子和霉豆腐,更喜歡鄉(xiāng)下飄著豆香的質樸年味!
(指導老師: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