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軍
[摘 要]《孔雀東南飛》的主題思想歷來被認為是揭露封建禮教和門閥制度吃人的罪惡,而焦母和劉兄就是這場悲劇的制造者和幫兇。在破解“為什么如此優(yōu)秀的劉蘭芝卻無端被遣”“劉蘭芝為何要選擇在婚禮結(jié)束后才自殺”兩個問題的基礎(chǔ)上,分析了制造焦劉二人悲劇的真正原因是人性的自私、偏執(zhí),是愛自己而不愛別人的“愛”,同時還分析了劉蘭芝美麗善良的外表下的狹隘與自私。
[關(guān) 鍵 詞]《孔雀東南飛》;主題;自私;懸案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5-0008-01
《孔雀東南飛》原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是我國古代最早最長的一首敘事詩。它的語言生動活潑、剪裁繁簡得體、結(jié)構(gòu)完整緊湊、情節(jié)波瀾曲折、敘事縝密緊湊、主題深刻雋永,描繪了一幅奇異絕妙的藝術(shù)畫卷,被后人譽為“古今第一首長詩”。
本文從作品“人文性”角度去解讀《孔雀東南飛》,初探其主題——“愛”。
“懸案”一:為什么如此優(yōu)秀的劉蘭芝卻無端被遣?
劉蘭芝可謂非常優(yōu)秀。她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藝、知書達理——“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她婀娜多姿、步態(tài)輕盈、美貌絕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她勤勞樸實、起早貪黑、任勞任怨——“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
其實,劉蘭芝被遣的真正原因是劉蘭芝的膝下無子和焦母自私偏執(zhí)的“愛”。我們從焦家的家庭結(jié)構(gòu)可以看出,焦母丈夫或已去世,焦母獨自一人將焦仲卿兄妹二人撫養(yǎng)成人,家族的責任感及個中酸甜苦辣只有獨自承受,娶來劉蘭芝,本以為責任已盡,本以為能為焦家延續(xù)香火,只等著子孫繞膝,以盡享天倫之樂。哪曾想焦劉二人“共事二三年”卻無半點動靜,這可急煞了焦母,再加上焦母長期以來獨享痛苦與孤獨,無人傾訴,只能將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兒子的身上,現(xiàn)在眼見對丈夫的承諾無法實現(xiàn),于是就把對焦仲卿的愛及對焦家家族的責任感都轉(zhuǎn)化為對劉蘭芝的恨。焦母看劉蘭芝越來越不順眼,橫挑鼻子豎挑眼,怎么看都不順眼。
因此,我認為劉蘭芝被遣正是源自焦母對兒子以及焦家家族那種偏執(zhí)的“愛”。
“懸案”二: 劉蘭芝為何要選擇在婚禮結(jié)束后才自殺?
這也是本文最難理解的。如此美麗善良的好姑娘,卻生生地讓喜事變喪事,從幸福的天堂跌落到地獄的深淵,讓人賠了彩禮又折夫人,增添了無盡的痛苦。對此,許多人甚至不去思考、不去探究。
假如我們沿著劉蘭芝生命最后一段時間的心理變化去探尋,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切依然源于自私的“愛”。
當劉蘭芝復(fù)婚無望,又迫于兄長的催促,只好無奈地答應(yīng)了太守府的婚事時,劉蘭芝并未打算以身殉情。雖然劉蘭芝內(nèi)心痛苦,舍不得焦仲卿,但她還是準備委曲求全和太守公子共度余生?!白跃齽e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詳。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應(yīng)他人,君還何所望!”這是劉蘭芝再次見到焦仲卿時對他說的話,從這段話中,我們看到了劉蘭芝的滿心愧疚和歉意,也有無奈和對焦仲卿的安慰,卻并無自殺殉情之意,只是在焦仲卿責備、挖苦和自表心跡后,劉蘭芝因感動于焦仲卿執(zhí)著的愛才終下殉情的決心的。按道理,此時雙雙殉情順理成章、合情合理,但劉蘭芝明白此時不能死,她要對得住家人、對得住兄長,哪怕給無辜的人增加痛苦也要給家人一個交代。假如此時殉情,兄長的操心關(guān)愛都付之東流,那么多的彩禮或許就只好退了,關(guān)鍵是讓娘家臉面掃地。但選擇婚后自殺就大不一樣了,一方面可多少保住娘家人的臉面,另一方面不會讓娘家人蒙受更多的經(jīng)濟損失。因此,劉蘭芝選擇在婚禮后自殺也是因為“愛”,愛自己、愛仲卿、愛家人——一種給無辜的人帶來巨大傷害的自私之愛。
愛是一個永恒而美麗的話題,因為愛,人間演繹了太多令人感動回味的故事,但當愛變味,人們只愛自己不管別人時,悲劇往往就會產(chǎn)生。焦母愛自己、愛兒子,時時考慮的是對得起列祖列宗,但不顧兒子的感受,因“愛”將兒子逼上絕路;劉兄愛自己、愛蘭芝,為了蘭芝的幸福前途,威逼蘭芝再婚,因“愛”將妹妹推向死亡。假如焦母、劉兄都能在“愛”中摒棄自私,融入大愛,不光愛自己、愛家人,還能愛別人,或許焦劉悲劇就不會發(fā)生,無辜的人就不會蒙受損失。這樣的話,歷史中就會多一對幸福鴛鴦,少一個凄美故事,不知這是幸還是不幸。
參考文獻:
唐弢.唐弢文集[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