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吉心
拿破侖·波拿巴是古今中外世界上最不缺故事、最善于創(chuàng)造故事的政治明星,從他誕生的那天起,波瀾壯闊、扣人心弦的故事就伴隨其非凡的一生。
他退居厄爾巴島,東山再起之謎,今天說來依然令人驚心動魄,引人入勝。
在浩瀚無垠的地中海之北,在古老文明的意大利,在湛藍的第勒尼安海和利古里亞海之間,有那么一串珍珠般的大小島嶼灑落于大海之上,其中面積最廣大者即厄爾巴島。
說其大,其實也并不大,也只有200多平方公里,長年住著3萬多人口。小島雖小,但名揚天下,不僅拿破侖大帝在此退居十月而揚名,小島也確實秀色迷人,天光水色,山風海韻,實在令人陶醉。
那還是個炎炎的夏日,我們自羅馬驅(qū)車匆匆趕到皮翁比諾碼頭,時間剛好十點。烈日下,碼頭上一片寂靜,只有海浪拍岸聲和海鷗吟唱聲。從碼頭到厄爾巴島,大約只有幾十分鐘的航程。導游告訴我們,小島之所以如此俊美,是因為傳說這里是由美神維納斯的珍珠項鏈墜落大海而化成。因為群島太美,自古以來這里就是海盜們的角斗場,留下了許多恐怖而神秘的故事。
稍頃,一聲笛鳴劃破長空,潔白豪華的渡輪起航了。船尾隨即綻開一串浪花,追逐一群海鷗。海風輕輕地吹,渡輪緩緩地行,藍天白云下,傲然挺立于大海中央的厄爾巴島越來越近了。
“看,那就是拿破侖曾住過的地方!”
循著導游指引的方向遠遠望去,小島上山巒起伏,樹木蔥蘢,風景如畫。在青山翠綠叢中,一座灰色的建筑群落若隱若現(xiàn)地躍入眼簾。
棄舟登車,沿著蜿蜒而上的海島公路匆匆前行,車在一扇大門前停下。導游說,這就是我們要拜訪的拿破侖別墅。別墅庭院很大,院內(nèi)沿山坡不規(guī)則地分布著大小各種風格的建筑,因管理失當,有些荒落了,飽經(jīng)海風山雨的洗禮,已是滿目滄桑,一派頹廢。迎面的草坪前肅穆地挺立著一幢兩層的灰色小樓。小樓很矮,也很簡樸,這就是拿破侖和家人當年夏日的住處。導游說,在對面陡峭的山崗上,拿破侖還有一處鄉(xiāng)間別墅,環(huán)境優(yōu)美,別具一格。
眼下這座別墅本來是佛羅倫薩的執(zhí)政官梅迪奇早年修建的,拿破侖突然到來后,就暫住此處。后來,他又從法國請來了建筑工人進行了一番改建裝修,成為小島上名副其實的別墅“宮殿”了。
拿破侖進駐之后,將隨行的母親和妹妹安排在樓上,一樓則成了他讀書、辦公、接待客人和休息的地方。走進小樓,望著拿破侖當年被流放、敗走孤島時的床鋪、沙發(fā)、桌椅、圖片、畫作,我們心里不禁一陣酸楚。人生啊,就是一場賭博,充滿了諸多變數(shù),對于身處驚濤駭浪政壇中的拿破侖來說,不也經(jīng)歷了一場慘烈的敗局嗎?
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默默地走出了庭院,又在一塊刻有“拿破侖自1814年5月5日至1815年2月26日生活在這里”的石碑前停下了腳步。導游一字一頓地向我們講述了拿破侖的故事——
1769年8月15日,拿破侖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城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垩圩R人的父親,在拿破侖10歲時就早早地將他送進了軍校接受軍事教育。自小就展現(xiàn)出軍事天才的拿破侖,刻苦攻讀,學業(yè)一路精進。16歲時破格晉升炮兵少尉,24歲指揮土倫戰(zhàn)役嶄露頭角,晉升陸軍準將,不久兼職巴黎衛(wèi)戌司令。具有戰(zhàn)神之譽的拿破侖,自此在人生的征程中,順風順水、斬關奪隘,沖鋒陷陣、一路凱歌。他勢如破竹,五破反法同盟,先后打贏50多場大型戰(zhàn)役,創(chuàng)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類軍政奇跡。在他45歲時,成功加冕稱帝,登臨人生之極頂。
就在拿破侖的事業(yè)如日中天之時,他野心勃勃地東征俄羅斯,結(jié)果一敗涂地。接著,聲勢浩大的第六次反法同盟卷土重來。1814年3月3日,巴黎被同盟軍占領,法軍無條件投降,拿破侖被迫退位,保留“皇帝”稱號而被流放厄爾巴島。
1814年5月3日下午6時許,一敗涂地的拿破侖在英軍的嚴密監(jiān)視下,押解到厄爾巴島。
身陷孤島的拿破侖,親人被囚禁,妻子反目成仇,自己一度橫遭暗殺。但被譽為“歐洲雄獅”的拿破侖,不死心、不絕望,堅信人生“最困難之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他日夜注視著時局的發(fā)展,以尋機東山再起。
不久,他獲悉維也納反法同盟會議上,各方為爭奪各自利益而劍拔弩張,重現(xiàn)分裂跡象。巴黎民眾也不滿波旁王朝的黑暗統(tǒng)治,反抗斗爭日益激烈。雄才大略的拿破侖,終于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時機到來了!
拿破侖立即召集部下,迅速組織一支戰(zhàn)斗小隊,秘密將自己的軍艦涂成英艦的顏色。1815年2月26 日星期天,夜幕降臨后,趁監(jiān)視他的英國軍官回國,警衛(wèi)隊休息之際,他率領一千多名官兵,分乘六條小船,偷偷渡過海灣,神不知鬼不覺地逃離了厄爾巴島。
一路上,反攻出奇地順利,各路軍隊在他崇高威望的感召下,紛紛倒戈投降,加入反攻的戰(zhàn)斗行列。3月20日,拿破侖不費一刀一槍,勢如破竹,返回首都巴黎,重登皇位,開始了他最后的、也是悲哀的百日統(tǒng)治。
厄爾巴島是拿破侖的流亡之地,也是他生命的最后圣地。他反攻成功了,他勝利了,但是,“拿破侖是他自己命運的產(chǎn)物,而非自己命運的創(chuàng)造者。他注定失敗,也注定不朽”!
不久,第七次反法同盟在滑鐵盧與拿破侖展開了慘烈的決戰(zhàn)。結(jié)果,拿破侖完敗,百日王朝徹底垮臺。
一生叱咤風云,不可一世的歐洲霸主拿破侖終于走到了事業(yè)的盡頭。1815年10月,徹底絕望了的拿破侖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島。
6年后,1821年5月5日,拿破侖在圣赫勒拿島中毒而亡。享年52歲。
19年后,1840年12月,拿破侖的遺體運抵巴黎,90萬巴黎市民冒著風雪嚴寒揮淚迎接法蘭西民族最偉大的英雄,最敬仰的親人回家。
偉大的文學巨匠雨果無限感慨說:“失敗反把失敗者變得更崇高。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著的拿破侖還高大些?!?/p>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比拿破侖更偉大?!?/p>
(編輯/常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