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冰冰
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事業(yè)。比起“希望家長分擔班級事務性工作”的傳統(tǒng)需求,班主任不妨帶著家長共同學習、共同做事、共同研究,通過教師的智慧專業(yè)引領與家長的智慧回饋,推動家校智慧協(xié)作,進而推動教師、家長、學生可持續(xù)成長。
宏觀思考,學習內(nèi)容有規(guī)劃:班主任要引領家長具備持續(xù)陪伴學生共同學習的意識,而不是以“我也不會”為由過早“繳械投降”。抱持平和的心態(tài),和孩子一起從入學第一周開始,重拾各學科的必備基礎知識,提高對基礎知識的熟稔程度,很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能學的不只是課本知識,更應包含對家庭教育的宏觀思考。我們帶著家長了解相應學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及相匹配的家庭教育方式,以求接近學生內(nèi)心;帶著家長了解不同年段的共性問題,幫助家長在自我對照中找到家庭教育的突破口;帶著家長學習著眼學生未來發(fā)展的教育理念,讓家長心態(tài)更平和,方式更溫和。
價值定位,學習行動有約定:學習有目標,更需要實踐行動有抓手。在接手新班之后,除了常態(tài)的線上交流,我們還與家長共同選擇每月第一個周六晚上19:30~21:00為家長學堂時間,家長和教師相約聽講座、論壇爭鋒、答疑解惑……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策略、學生特點分析以及基礎知識的講解等,邀約不同的家長或教師輪流主講,逐步卷入更多家長參與其間。
正如我們在《家長學堂自覺約定》中所說,那些對家庭教育有追求的人,自然會找書讀,找有著同樣追求的團隊共行。我們就是這樣一個自發(fā)形成的草根學習團隊。從最開始的茫然無序,到主動思考行動的價值和定位,再逐步落到實處。帶著家長共同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慢慢明白,教師帶動家長水平提高的過程,也是教育減負的過程,是共同提高教育質量的過程。
帶著家長共同做事,逐步和家長成為班級建設中的搭檔,這是時代賦予家校溝通的重要使命。班主任要把握接手新班的重要節(jié)點,抓住家長會契機,做好家長義工的動員工作,最大程度吸納家長資源,帶動每一位家長參與班級建設。
用人所長,堅持分類用家長:多年來,我嘗試把有職業(yè)特點、表達能力強的家長用到課程共建當中來,逐年打造我班“百家講壇”中的金牌講師;把有熱情、有時間、有余力的家長用到課程保障中來,成為我們的金牌攝影、金牌化妝師;把有特殊經(jīng)驗的家長用到項目學習中,為特色項目的發(fā)展助力……只有用人所長,才能用得動,用得好,才能保證家長資源發(fā)揮最大作用。
課程共建,智慧協(xié)作有內(nèi)涵:自2005年開始,我們嘗試打造行業(yè)故事課、職業(yè)實習課、互動交流課、家庭展示課、網(wǎng)絡視頻課、年級競標課六種家長課堂,借力家長資源進行課程共建。1.0版本的行業(yè)故事課對學生進行職業(yè)教育的啟蒙;2.0版本的職業(yè)實習課讓學生動手體驗,邊聽邊學,在體驗中感知,在感知中學習;3.0版本的互動交流課借助家長力量,彌補教師的能力盲區(qū),實現(xiàn)家校互補;4.0版本的家庭展示課,以家庭組團的方式展示交流,促進家庭成員間的彼此悅納;5.0版本的網(wǎng)絡視頻課,以家長義工網(wǎng)絡課堂的方式,促進家庭間相互學習;6.0版本的年級競標課,通過共享各班最優(yōu)質的家長資源,成就年級課堂、學校大課堂的精彩。六種課程,共同服務學生發(fā)展。
識人而定,卷入家長共建設:每一位家長都是一個不平凡的存在,有待班主任智慧地識人而定,合理擺位。那么,如何帶動每一位家長參與班級建設呢?
“滾雪球式”是帶動家長資源的常用方式。首先,做好第一個家長的動員工作,做好第一個家長課程成功之后的品牌推廣后,再讓更多的家長參與其中?!爸鲃由暾埵健笔清噙x家長的又一方式。開學伊始,給家長一張義工崗位職責表, 既包含多種崗位,同時還有各種可以選擇的時間和空間,呼吁每一位家長參與其中。
“人人參與式”有效解決了班主任以一帶多的負累。班主任在開學初觀察遴選那些“與學校同方向、組織能力好,文化素質高”的家長代表作為不同義工小組的組長。在家長會上,由班主任宣布各小組組長及分工,隨后人人自主報名,參與不同的小組,自主輪流開展活動。此外還有“臨時招募式”,以備不時之需。
帶著家長義工做事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帶著家長共同研究,讓家長成為班級經(jīng)營的智囊支持,著實不易。
先行先試,家長軍師智慧多:班主任首先要學會集納家長智慧,可嘗試在少數(shù)家長中先行先試。
近年來,我們嘗試遴選與班級發(fā)展思路同方向,且文化素質高、有一定教育見解或策劃能力、易溝通的家長作為初期研究搭檔,組建班級“智囊團”,逢重要活動,請“智囊團”出謀劃策?!?·15”街頭網(wǎng)購調查、創(chuàng)意禮物送媽媽、重陽節(jié)“聽姥姥講那過去的故事”……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活動設計,來自于智囊團中“家長軍師”的智慧奉獻,也讓我們更加認識到家長的重要作用。
大膽開發(fā),項目研究集智慧:“家長智囊團”只是小群體,我們還嘗試通過項目研究的方式帶動更多家長參與。
比如,我們曾通過微信公眾號建立了“我有一個好經(jīng)驗”欄目,由家長義工代表定期發(fā)布典型育兒問題,以拼盤方式將4—6位教師、家長的經(jīng)驗。呈現(xiàn)出來,促進家庭教育發(fā)展。
2017年,我們還對家校協(xié)作進行了更為大膽的開發(fā)嘗試。如,每次班級重要活動的文案出爐后,發(fā)給核心智囊團家長提出修改意見;圍繞班本課程的建設,邀請家長共同商榷;圍繞班級傳統(tǒng)保留項目的連續(xù)開展,從家校兩個視角,進行二度反思,尋找過往精彩活動中值得改進、堅持的地方,在反思中完善……正是這樣敢于突破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讓我們在共同研討中屢屢收獲驚喜,有效提升了研討實效。
帶著家長共同學習,是班級管理容易被忽略的內(nèi)容;帶著家長共同做事,是時代賦予班主任的重要使命;帶著家長持續(xù)研究,則是班級建設中值得深度探索的方向。今天,我們?yōu)榧倚贤ㄟ~出的一小步,有可能成為明日家校溝通史上有意義的一大步。
(作者單位:重慶市巴蜀小學)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