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彩琰
如果你喜歡科幻小說,就像我一樣,那么這肯定會讓你興奮不已??茖W家們研究發(fā)現(xiàn),細菌能不斷分泌信號分子(自體誘導因子),這些分子可以被其他細菌(即使細菌的種屬不同)檢測到。當這些信號分子的濃度很低(細菌數(shù)量很?。r,細菌幾乎沒有任何反應。當信號分子的濃度增加到一定水平以上(細菌數(shù)量很大)時,則會通過調節(jié)基因表達響應來處理這些信號。這就是群體效應,或者簡單地說就是你知道你周圍發(fā)生了什么。以下就是由群體效應控制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如大腸桿菌的致病性特征。在細菌密度小時,致病性大腸桿菌菌株不具有毒力,但當細菌數(shù)量足夠高時,它們就開始產生導致腹瀉的毒素。生物膜的形成也是群體效應控制的一種特性,因為在某種信號密度以下,微生物不會分泌形成生物膜基質的必要聚合物。
除了通過群體效應進行擾亂,使致病性細菌“迷失方向”以及不表達它們的毒性特征之外,有關群體效應的所有一切都讓我們對此產生學術興趣。這種對群體效應的抑制作用就稱為群體猝滅,它的作用原理是提供一種拮抗真正自體誘導物的分子或一種能降解這些信號分子的酶。再次申明,這與營養(yǎng)沒有多大關系,特別是在制藥工業(yè)可以生產群體猝滅化合物時。然而,我們現(xiàn)在正在研究利用益生菌(其他細菌,顯然來自有益細菌)產生群體猝滅分子(拮抗劑或酶),擾亂致病菌株的正常群體感應。這可能是減少動物生產中抗生素使用的另一種工具。
這可能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但可以這樣想:有益菌通過破壞致病菌感知環(huán)境的方式,使其難以生存。本文的描述過于簡單化,而我自己對這個領域仍然很陌生,所以你最好和你的益生菌供應商進行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