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部
[摘 要]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從2001年開始圍繞高職教材建設組成了專門的編委會,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在國內眾多高職院校中,該出版社所出版的高職教材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且在眾多院校中也形成了非常好的口碑。大連理工出版社處于偏離文化中心的地區(qū),到底是什么原因吸引它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取得今天的成果呢?根本上還是基于其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理想。
[關 鍵 詞] 高職;教材建設;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252-01
一、教材建設的理想緣起
1999年,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與其他學科高校就高職會計教材展開了合作。在當時,高職教育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如果只是依靠單個出版社進行高職教育教材出版還無法完成,單一院校還不具備系列教材建設的條件。面對這一狀況,通過校級合作建立了教材編委會,共同將高職教材編著、品牌建設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最終達成了共識。2001年,正式成立了高職教材編委會,由此,大連理工出版社開始了高職教材建設。
對比其他業(yè)內同行,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之所以將目光放在高職教材市場,并不是基于其商業(yè)意義,而是充分考慮到了高職教育對我國教育改革所發(fā)揮的巨大作用。
基于這種使命感、責任感,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積極投身于高職教材建設中。與此同時,他們還清楚地認識到想要使我國高職教育改革能順利實現(xiàn),只是在思想上對此重視并不夠,必須有先進力量作為推動力,以推動高職教育改革更加順利的實現(xiàn)。對出版社來講,應當明確自己在改革中的定位,唯有明確自身定位,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在改革中的作用。具體來講,應當通過教材建設發(fā)揮這種作用。故此,高職教材建設是出版社所必須思考的問題,如何做好高職教材,使自身對改革的推動力充分發(fā)揮,這是應當深入分析的問題。
因此,他們就高職教材問題展開了思考,分析為什么在市場中很難得到一些好教材。高職教材需要經(jīng)過往復循環(huán),不斷地修訂而日趨完善?;谶@種認識思想,他們明確了自身的教材建設理念,立足教學實踐,不斷地進行深化、完善。
二、教材建設追求卓越
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中,高職教育出版中心為負責高職教材建設的主要部門。并且,區(qū)別于其他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以前沒有過相關教材的出版經(jīng)驗,如大中專教材等都并未涉及,屬于徹底的由零開始。最開始,高職教育出版中心的組成人員僅有三名,到今天員工人數(shù)已將近60人,所有的員工都共同努力,將追求卓越作為其奮斗目標。早在團隊建立的初期,就明確了團隊的追求目標:(1)將促進高職教育改革作為其發(fā)展任務,做好高職教材建設,為高職教育發(fā)展提供助力;(2)尋求一種穩(wěn)定、持續(xù)的發(fā)展模式。在該團隊中,不只是充分認識到了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而且最為重要的是,還將這種認識與其行為、事業(yè)目標統(tǒng)一起來,在這種目標的引導下積極奮斗,這也是這一團隊最為優(yōu)秀的品質。這樣優(yōu)秀、團結的團隊為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社會責任的踐行提供了重要基礎。
該出版社選擇以出版社為主導,吸納高職院校加盟的方式,這種方式使編委會規(guī)模不斷擴大,而且在當時這種做法也屬首創(chuàng)。
在當時,國內高職教育尚處于發(fā)展初期,而且高職院校的教師、管理者等自身對高職教育還缺乏明確的認識,對高職教育與??平逃€沒有明確區(qū)分,思維上存在較大局限性,而且高職教材編寫也缺乏頭緒。高職教材建設很難憑借單個院校完成。故此,采取這種聯(lián)盟的方式,使各個院校都能派遣自己的精兵強將,匯聚眾多高職教育人才,共同為高職教材建設提出對策建議。如果是基于當前的發(fā)展形勢,這種規(guī)模龐大的編委會并沒有太大的必要,但是結合我國當時高職教育的發(fā)展情況,這種模式卻是非常必需的,有助于提高高職教材水平。
此外,考慮到當時高職教材建設力量整體較為薄弱,而且各高職院校對高水平高職教材的需求非常迫切,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憑借其超前的認識,基于高職教育的清楚認識,為高職教材建設做出了積極、有效的努力,并且明確了高職教材建設的思路,因此,其感召力是非常強的。很多之前彼此并不認識的高職教育人士,在這種感召下匯聚在一起,為高職教材建設付出努力。
而且在理想的驅動下,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所做出的努力也讓人動容。在連續(xù)六年的時間,出版社一直沒有盈利,為了能更快推出優(yōu)秀的高職教材,推動高職教育的穩(wěn)定發(fā)展,他們并無怨言依舊堅持,盡管遇到了種種阻礙,但是依舊未能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他們從來沒有將盈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而是始終堅持將高職教育改革作為自身的使命、責任。對大連理工出版人來講,高職教育的發(fā)展是其行為的最終目標。
而且,大連理工出版人面對日益激烈的教材競爭市場,始終將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寧愿讓自己吃點虧,而不愿意別人因此受委屈。
大連理工出版人所付出的努力、所彰顯出的奮斗精神,對其合作主體產(chǎn)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很多合作方經(jīng)過高職教材建設的合作,被他們的奮斗精神、責任意識深深感染,愿意與之榮辱與共。2004年,出版社正式開始了商務英語教材的建設工作,以更好地應對秋季教材供應不足問題。在這種時刻,與之合作的各院校教師都伸出援手,大家不分名利,只為教材能順利問世。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前來助陣的高職教師超過了1800多人。在出版員工與眾多教師的共同努力下,秋季教材實現(xiàn)了及時供應,而這種場景在整個教材建設史上是非常少見的。
在大連理工出版人的心中,時刻將追求卓越作為目標,并且不斷努力為之奮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