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勤
[摘 要] 傳統(tǒng)的德育課堂存在許多弊端,如重視知識的傳授、輕視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認知能力、輕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性,從而使教師的教學變得機械、死板,課堂缺乏互動性。這就影響和制約了德育課教學的效果。作為德育教師,應該充分認識這一問題,在課堂高效性方面做出積極努力和探究,讓學生可以在輕松、和諧、愉悅的環(huán)境中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
[關 鍵 詞] 中職;德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6-0015-01
對德育教師而言,要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要樹立“學生為本”或是“一切為了學生”的意識,教師在上課時要努力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高效性切實落到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和參與性上,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不斷培養(yǎng)。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會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如何提高中職德育課堂的高效性,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教師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實現(xiàn)師生互動
教師應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高效互動,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德育課堂的弊端。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師生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的過程。正所謂教學相長,教師應創(chuàng)建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在師生之間心靈溝通對話的過程中,實現(xiàn)“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使教學過程變成師生互動、共同參與的有效學習過程。
二、圍繞教學目標,落實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重中之重。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做到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目標達成為核心。教師要更加關注學情,結(jié)合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認知特點,依據(jù)課堂教學內(nèi)容,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目標的設計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跳一跳能摘桃”。目標是航標,師生要以目標為導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關鍵取決于教學方法的合理、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讓學生更快速、更充分地掌握、理解知識,形成能力,讓學生每課都學有所得。
三、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目前德育課的授課方法普遍存在教師“一言堂”“唱獨角戲”“滿堂灌”的情況,教師講授多,學生參與少,導致學生不愿學習,提不起精神。這嚴重制約了德育課的教學效果。由于受單一傳授模式的影響,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德育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德育實踐的積極性。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上下工夫。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可利用目前流行的討論法、導學法、情境教學法等,其總目的是打破教師的“一言堂”,充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所以,教師在教案的設計、知識的傳授、重點的講解、難點的突破、能力的訓練以及情境的創(chuàng)設等方面都要靈活多變,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致力于打造高效課堂。
四、少講多練,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長期以來,中職德育課教學效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講得太多了,學生活動太少。在教師少講,學生多讀、多思、多練,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課堂上,教師更大的作用是“導”,而不是“教”,學生的“學”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所以,中職德育教師要在學生如何學上下工夫,重在讓學生“悟”。教師要精講,把握好哪些知識需要講,哪些知識不需要講。千萬不能什么都講、什么都問,否則,擠掉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教師勞而無功。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假如學生能夠領悟了,就無需教師的講述了。教師所講述的,只是學生想領悟而領悟不到的部分,這才顯示出講述的真正作用?!苯處熞尦鲆恍r間給學生“悟”,如果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悟不出來,教師要適時適度啟發(fā)、點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氛圍中有所提高。同時,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或討論,讓學生當堂訓練、檢測,做到知識難點堂堂清。
五、拓展第二課堂,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德育教育要與時俱進,增強時代特色。德育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課堂,比如引導學生通過查報紙、翻雜志、上網(wǎng)搜尋、請教老師、關注廣播電視,去學習、感知、領會國內(nèi)外大事,提高學生素質(zhì)和立志報國的使命感;組織學生深入本地農(nóng)貿(mào)市場,做一次消費者,體會商品買賣。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體會德育課并不是教化,社會是一個大舞臺,要讓學生明白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德育課教學的根本途徑。
總之,德育課教學可以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樹立新的德育教學觀念。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德育課空洞、枯燥,而會在平等、輕松、和諧的氛圍中自主學習,在知識、能力和覺悟方面都有所收獲,切實提高德育課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