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亞珍
【摘要】提高中學語文教學質量,關鍵要因材施教,巧設導語,激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學習語文興趣。結合學生實際,降低教學難度,從基礎抓起,引導學生入路,讓學生感受到成功,建立起學生信心。大膽去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因材施教;興趣;信心;質量
一、改變學生厭學情緒,培養(yǎng)學習興趣
中學生,在中招的激烈競爭中受到挫折,理解學生的這種心理,才能因勢利導,幫助他們改變厭學情緒,重新培養(yǎng)起學習興趣,進而促使他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目的,改進學習方法。
為此,從學生入學開始,教師就應該注意引導他們敢于面對現(xiàn)實,正視挫折,從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把上高中作為自己的一個新的起點。經過這樣的疏導可緩解他們的消極情緒,逐步端正學習態(tài)度。在此基礎上結合專業(yè)、社會的需要講透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并著力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這種興趣如何培養(yǎng)?
一是抓好導語引趣,激發(fā)求知欲,使學生能在最短時間內了解本課內容、目的要求,從而使他們的思想機器圍繞這個中心轉動起來。導入新課的方法多種多樣,要使導語引人入勝,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課文主題、教學對象來設計。二是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充分利用課文的“美”去感染學生、吸引學生。如教材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優(yōu)美篇章,教師處理得好,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的心智,而且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引發(fā)學生興趣。
閱讀課如此,寫作課也同樣,要培養(yǎng)寫作興趣就必須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讓學生“有感而發(fā)”,二是讓學生“充滿自信”。這就要求教師注意圍繞學生熟悉的人和事來出題,如“我們班的故事”“寢室趣事”“軍訓小記”等。一次作文可多出幾個題目任由學生選擇??傊?,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對學生作文應以正面引導為主,多表揚,少批評;多循循善誘,忌諷刺挖苦,盡量保護學生寫作的積圾性,以不斷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
二、正視學生現(xiàn)實,適當降低教學要求
學生畢業(yè)后,多數(shù)是為升學學生成績參差不齊,為此,只要在講授課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住自學的本領,能夠自己閱讀文章,正確劃分段落層次,歸納中心,領會文章含義也就可以了,故教學過程中,可避開一些過深過冷的內容,適當降低一下學習要求,減少一些難度,然后根據確定下次的教學內容,遵循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心理物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學一點會一點,扎扎實實,穩(wěn)步前進?!皶x百遍,其義自現(xiàn)”,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使學生“能讀”我會在語文課上加強朗讀訓練,除我范讀外,學生是集體讀、分組讀、個別讀,優(yōu)美片段反復讀,結合分析交叉讀,多讓學生在讀中去領會文章,增強語感,熟悉句式,積累詞匯。在讀前讀后,及時指導學生去掌握一些朗讀技巧,如語言的輕重、聲音的抑揚頓挫,甚至表情動作等,教會學生用心去讀。
“會寫”,我先采用以口語促書而語的方法,引導學生平時怎么說就怎么寫,作文時先不去考慮優(yōu)美詞句、修辭方法,就像平常說話一樣,努力把話說完整、說通順就行了。寫的要求是循序漸進,不求完善,只求先搭好架子。如寫記敘文,只要求段落層次清楚,開頭結尾能照應,有六個要素即可。至于敘述、描寫,粗糙一些則不去多管它,等有了一定基礎后再提一些更高的要求,至于議論文則要求論點明確,議據充足,論據充足,論證有條理即可,等基礎打牢后,再提出一些較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寫一些較復雜的記敘文和議論文。
三、讓學生感受成功,培養(yǎng)學生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是興趣的支梓。為此,教學過程中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能不斷去嘗試成功,在成功的喜悅中增強信心,形成自我求知的內動力。比如說學生怕寫作文,為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我就在作文批改中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成功機會,以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喜愛作文的興趣。學生作文盡管毛病多,但總可找出一些閃光點,大至選取材料、布局謀篇,小至一句話、一個詞語,只要能挖到類似閃光點,我都會在批改中加以肯定、鼓勵,以此來調動學生作文的興趣。評改作文時,也適當提高作文等級,以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課堂教學可分層提問,讓“好、中、差”不類型的學生都能獲得發(fā)言的機會和嘗試空間,還有高中的文言文內容較多,也較難學,怎么辦?同樣道理,文言文要求學生多讀多誦,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還要求學生多做一些由淺入深的文言文訓練題。通過嘗試—成功—再嘗試—再成功來進行自我引導、自我激勵,樹立學習的信心。對于學習特別困難的學生,則采用“低起點,補臺階、拉著走”的方法,努力使這些學生能在學習中抓好基礎,由淺入深地獲得成功。
學生的學習有差異,要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成功,還應注意在學習任務上區(qū)別對待。例如課后作業(yè)可設置難度不同的題,讓學生選作;作業(yè)批改,不要用簡單的分數(shù)來評判,可多用一些肯定性、鼓勵性、啟發(fā)性的評語來跟學生交流,以此來體現(xiàn)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尊重和鼓勵,即使是考試,也可按難度不同來分幾類試卷,再讓學生選做。這樣,多數(shù)學生能在考試中獲得成功,由此可以產生繼續(xù)學習的愿望和動力。隨著困難的不斷克服,難題的不斷解決,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越來越高,學習的動力機會越來越大,自然學習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了。
總之,因材施教是高中教育的重要課題,我們只有大膽去探索,才能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薇平.淺談初中語文教與學[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1(20).
[2]趙延山.淺談初中語文教學的教法與學法[J].神州(上旬刊),2013(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