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前紅 潘忠貞
【摘 要】
校園文化的建設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導向與培育功能,形式多樣的社團為學生提供了交往、合作、組織管理的舞臺。以社團為載體,通過有效開展社團活動,構(gòu)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體系。對推進和諧校園建設、豐富校園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社團 基地 推進 校園文化建設
國家中長期教育發(fā)展改革綱要明確指出“要樹立提高質(zhì)量為核心的教育發(fā)展觀,注重教育內(nèi)涵發(fā)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隨著國家課程校本化逐漸展開,提高孩子們的綜合素質(zhì),在小學教育階段,開展學校社團活動,用社團活動推進學校文化建設勢在必行。通過有效開展學生社團活動,來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構(gòu)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體系。舒城縣實驗小學依托學生社團基地,推進學校文化建設。怎樣組建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社團活動,讓社團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為學生健康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扎實的基礎,是我校每個小學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個課題。
校園文化的建設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導向與培育功能,在更多的時候以一種文化的視野和角度作用于學生的心理和心態(tài)、思想和情感、或者是精神上的影響,相比于制度的管理,它更加凸顯一種培育學生內(nèi)在的文化內(nèi)涵與底蘊的東西,它更加凸顯為一種環(huán)境氛圍的影響,一種精神層面的認可,一種思想觀念的融合。那么,學生社團的意義何在?如何引導學生社團沿著健康的軌道發(fā)展、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是社團老師及實驗小學學校管理者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學生社團的理論意義
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符合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的需要,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實驗小學學生社團的組建給學生搭建一個平臺,讓孩子們在這個平臺上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學生通過在社團的活動,形成交際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學校以社團為基地,通過有效開展社團活動,來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構(gòu)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體系。其理論研究的需要與實踐的價值可謂是極具有前瞻性和長遠性,是每一所學校都值得構(gòu)想、規(guī)劃、建設、實施的事情,是每位教師終身發(fā)展,學生健康成長都值得關注和參與的事情。
二、社團活動的實踐意義
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為社團活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在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過程中,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潛移默化,而社團活動就是一個抓手,通過社團活動,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通過社團活動,構(gòu)建特色校園文化。
1.學生社團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揮,促進學生健全個性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舒城縣實驗小學在多年的社團活動中,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社團活動方案。包括組建、選拔、活動過程、考核評價等。在學生參加社團活動中,我們觀察,得出許多有益的教育經(jīng)驗。體育類社團活動例如籃球社團、乒乓球社團、羽毛球社團,學生在社團活動中,不僅鍛煉了身體,而且培養(yǎng)了非智力因素品質(zhì)。比如,在體育社團中要有頑強拼搏的精神、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文化課學習需要自主、合作、探究,體育社團的活動同樣也需要自主合作探究。而且,體育社團可以讓學生放飛心靈,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社團的繁榮,促進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zhì)量。
2.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人際溝通和交流能力,策劃、組織、協(xié)調(diào)和實施能力。發(fā)揚合作精神,讓學生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家鄉(xiāng)無比熱愛的自豪感
每一個社團活動的宣傳、組建,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社團形成后,需要教師的指導,社團社員之間也可以分工協(xié)作、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在這個過程中,也是鍛煉自己表達能力的好機會和對祖國的熱愛。例如我們學校的“經(jīng)典誦讀”社團、“話劇”社團,對于提高學生口語能力、朗誦能力有潛移默化的幫助。鼓號社團和口風琴社團的組建,讓學生學習樂理知識時感受到音樂的旋律美。每次吹奏《國歌》和《少年先鋒隊隊歌》學生們都心潮澎湃,氣氛莊嚴,整個場面充分感受的對祖國無比的熱愛和自豪。我校在組建社團的時候,特別注重充分發(fā)揮學生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想辦法、讓學生家長出謀劃策,同時利用社會資源,把社團活動辦的豐富多彩。
3.讓學生能主動參與活動、樂于探究、發(fā)現(xiàn),勤于動手,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具有人文情懷的新時代好學生
實驗小學的藝術類社團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在國畫和陶藝社團中,社團授課老師們采用分層教學法,例如國畫社團和陶藝社團中,把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同時國畫課程和陶藝課程也分成不同層次,讓學生“跳一跳,摘個桃”,既滿足了基礎比較弱的學生學習國畫的要求,又充分給有美術天賦的學生留下很大發(fā)揮空間。制作陶藝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學習國畫,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讓學生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在社團活動中感受祖國文化的魅力。
4.通過社團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融合,豐富學校的文化內(nèi)涵,打造特色校園
學校文化分為物質(zhì)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部分,精神文化又是隱形的,長時間浸潤的。一個具有特色的小學,肯定具有豐富的校園文化特色。我校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nèi)涵,讓學生小學畢業(yè)后,依舊對母校的校園文化念念不忘。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讓每一個社團打下了學校文化特色,讓學生在社團中成長,讓校園特色源遠流長。我校自2014年開始組建社團活動,經(jīng)過三年的嘗試與探索,社團在學校乃至本縣已有一定的影響力。同時也受到家長和社會的支持和好評。鼓樂隊社團在六安市鼓號隊展演中獲三等獎,舒城縣一等獎;書法社團學生在六安市寫字比賽中多人獲軟筆、硬筆一、二等獎。陶藝社團的學生的作品獲全國一等獎;乒乓球社團學生在縣級比賽獲個人一等獎和團體二等獎。經(jīng)典誦讀社團學生在市比賽中獲一、二等獎。
總而言之,依托社團基地,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是舒城縣實驗小學的辦學特色,讓每個孩子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fā)揮是我校的一貫追求。在課程改革的大潮中,我們逐漸實現(xiàn)國家課程校本化,組建特色社團,打造特色校園文化,讓社團建設與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建相得益彰,比翼齊飛。
(本文系2017年度六安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以學生社團為載體推動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代碼:LK17054,課題主持人:常前紅 潘忠貞。)
【參考文獻】
【1】岳銀萍.小學校園人文教育環(huán)境設計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18)
【2】吳英霞.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中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J】.語文學刊,2014(01)
【3】司穎華.傳承胡楊精神構(gòu)建特色校園文化【J】.新西部(理論版),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