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源展
【摘 要】
對于中國人,古詩詞就像幽幽夜空中的那輪圓月,是圣潔,是期冀,是向往。教師應該想方設法讓孩子們去張揚文本,去放飛思維,在清新怡人的環(huán)境中陶醉,在鏗鏘豪邁的情感中感慨,在蕩氣回腸的意境中沐浴。做到以下幾點會使古詩詞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古詩詞教學 有效策略 培養(yǎng)興趣
古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一朵絢麗的奇葩,每一篇都是文質兼美,意蘊雋永。若能仔細閱讀和體會其中的文辭,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他們高雅的人文情趣。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相當一部分教師僅僅滿足于使學生做到對古詩詞內容硬性識記,未能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格調。怎樣使學生發(fā)自內心地對古詩詞這一傳統(tǒng)文化精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當前語文教育工作者所應認真考量和應對的迫切問題。為此,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展開闡述: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促進學習的動力源,為了提高學生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實現(xiàn)古詩詞教學的高效,應努力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中,在情境中加強自己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古詩詞學習的意識以及動力。
例如,在學習《行路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查找相關的資料,明確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開元盛世,李白雖然滿腔抱負、滿腹才華,但是得罪了朝中的權貴,被賜金還山。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自己設計出能夠符合人物當時心境的對話,同時想象作者當時的神態(tài)、舉止等。通過學生的表演,李白“停杯投箸”“拔劍四顧”的苦悶、“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吶喊以及“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邁都被學生形象地展示了出來。在表演過程中,學生能夠有效地把握住李白當時的情感,在這種情境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會被有效地激發(fā),古詩詞教學的效果會更好。
二、巧抓意象,把握情感
古詩詞中作者通常借助意象來抒發(fā)情感,意象通常不止一個,多個意象連接起來就形成意境,學生只有準確找出意象,感悟意境才能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而深入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例如,元代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提到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等意象,這其中主要是以悲景意象為主,也摻雜了喜景意象,整體構成了悲涼荒寂的意境,渲染了悲寂的氛圍,反襯了漂泊天涯游子的鄉(xiāng)愁旅思。另外,教者在教學生巧抓意象,把握情感時,最好還要幫學生把意象分類并理解特定的含義。
三、指導朗誦,品味詩詞
朗誦是古詩詞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養(yǎng),認識朗誦的意義,而后才能做好學生朗誦的指導教學。比如在教授《天凈沙·秋思》時,教師首先應告知學生朗誦的重要性,然后引導學生注意詩詞中每個字的用意,強調朗誦時應放松精神,投入感情,把全身心都融入詩詞朗誦當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一邊朗誦課文,一邊以自己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與能力將詩詞中描述的情境在腦中還原出來,且隨著朗誦次數(shù)的增多,腦中的情境越加形象生動,學生也越發(fā)能夠體會到作者馬致遠當時的思想感情,慢慢掌握詩詞的朗誦節(jié)奏。通過調整自身觀念,引導學生以正確的觀念和方法朗誦詩詞,一來能改變學生認為朗誦無用的錯誤觀念;二來能幫助學生領悟詩詞意境,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審美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靈性是古典詩詞的一種鮮活氣脈,詩教足以養(yǎng)心,故非吟誦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韻?!案腥诵恼?,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義?!币虼耍姼杞虒W中應該多一些聲情并茂的詠誦,讓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去體會詩詞的韻味。
四、妙用多媒體,豐富教學
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古詩詞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其中涉及豐富多彩的古典文學知識和自然風景的描繪手法,這些成為古詩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初中語文教師為改善教學質量,可靈活應用多媒體技術,將古詩詞中描繪的美景以圖片、視頻或音樂等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不僅可以豐富教學資源,還能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有利于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和認識。當然也能幫助體會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真正掌握詩詞主題大意。
例如,在進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時,教師可先與學生展開互動:同學們,你們誰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本詩的作者杜甫?隨機挑選一名學生對杜甫的背景和經(jīng)歷進行簡單講述,并引領他們朗讀古詩,找出詩中的重點詞句。接著,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一首悲苦的曲子――《二泉映月》,以音樂渲染課堂氛圍,設計問題:你們能聽出什么?詩中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感情?腦海中能夠想象出一幅怎樣的畫面?讓學生在想象畫面的同時揣摩情感,讀出詩人的愁苦、潦倒、痛心、痛惜、痛苦以及發(fā)自肺腑的祈盼和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使他們的感情得以升華,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境界。
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行,新課標執(zhí)行越發(fā)深入,對初中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詩詞作為傳承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之一,其對學生的審美、思維、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采用適當有效的教學方法,積極展開古詩詞教學研討,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古詩詞水平,提高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袁國蘭.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 新課程導學,2016(12)
【2】李婷.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魅力中國,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