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徵明跋文和題畫詩中的美學(xué)見解

2018-05-14 10:18樊波
書畫世界 2018年5期
關(guān)鍵詞:題畫扁舟文徵明

樊波

文徵明(1470--1557),號衡山居士,官至翰林待詔,故又稱文待詔。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是繼沈周之后“吳門畫派”另—位中堅(jiān)人物。他曾為書畫寫下許多跋文和題畫詩,其中包含不少精到的美學(xué)見解,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一、書畫和人生的意境美感及其兩種類型

文徵明具有極高的書畫成就,應(yīng)當(dāng)說,文徵明的書畫成就一方面體現(xiàn)在他嫻熟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和風(fēng)格上,另一方面則與他對書畫審美境界的追求密切相關(guān)。在我看來,后—方面的因素發(fā)揮著更為關(guān)鍵的作用。所謂審美境界,對于文徵明而言,就是在人生和藝術(shù)(書畫)中追求一種意境美感。文徵明不是嚴(yán)格意義上的理論家,他主要是以題跋的方式(包括大量題畫詩),來闡發(fā)他的人生和藝術(shù)的意境美感。他在《山靜日長卷》題跋中很好地揭示了這一點(diǎn):

唐子西詩云:“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庇嗉疑钌街?,每春夏之交,蒼蘚盈階,落花滿徑,門無剝啄,松影參差,禽聲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隨意讀《周易》《國風(fēng)》《左氏傳》《離騷》《太史公書》及陶杜詩、韓蘇文數(shù)篇。從容步山徑,撫松竹,與摩犢共偃息于長林豐草間。坐弄流泉,漱齒濯足。既歸竹窗下,則山妻稚子,作筍蕨,供麥飯,欣然一飽。弄筆窗閑,隨大小作數(shù)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跡、畫卷縱觀之。興到則吟小詩,或草《玉露》一兩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邊,邂逅園翁溪叟,問桑麻,說粳稻,量晴校雨,探節(jié)數(shù)時,相與劇談一晌。歸而倚杖柴門之下,則夕陽在山,紫翠萬狀,變幻頃刻,恍可入目。牛背笛聲,兩兩來歸,而月印前溪矣。味子西此句,可謂妙絕。然此句妙矣,識其妙者蓋少。彼牽黃擎蒼,馳獵于聲利之場者,但見滾滾馬頭塵,匆匆駒隙影耳,烏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如此妙,則東坡所謂“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

這段題跋中,詩、書、茶、松影、豐草、流泉、日月、烏禽、笛聲似乎完全融為—體,相映成趣,從而使人生和藝術(shù)洋溢出—種意境美感。這是以宋代詩人唐庚(子西)的詩意為主旨而寫的跋文,所謂“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揭示出文徵明追求—種充滿詩意的、超然寧靜的生活形態(tài)。這種生活形態(tài)擺脫了“聲利之場”,沉浸在與自然相親相近的意境美感之中。他讀書、賞帖、寫字(弄筆窗閑)、吟詩和烹茗等藝術(shù)活動完全是這種生活形態(tài)的延伸,同樣流淌出—種與自然互融互生的意境美感。和沈周相似,上述題跋也透露出他的人生情懷。但這種人生情懷不僅是隱逸超然的,而且是以自然生機(jī)為伴,充滿家常生;舌情趣和氛圍的意境營造。這種意境營造又不是刻意的,是閑適而自足的。在這方面,他與沈周既心心相印,又有微妙差別。近人吳湖帆在評價(jià)沈、文花烏畫異同時曾說:“文衡山無石田厚重,而瀟灑過之。”(《中國書畫》 20-18第2期第32頁)我們也可以說,沈周的整個畫風(fēng)和隱逸的人生情懷其實(shí)都凝含著—份厚重感,而文徵明的畫風(fēng)以及人生形態(tài)都要比沈周多出—種瀟灑的意境美。這種意境美感,既是隱逸的,又是通脫的;既視俗世為“袞袞馬頭塵,匆匆駒隙影”,從而表現(xiàn)出一種超越感,但同時又是那樣親呢和沉浸于自然的物象,在自然中品味和玩賞“蒼蘚盈階,落花滿徑”“松影參差,禽聲上下”,進(jìn)而感受和領(lǐng)悟“夕陽在山,紫翠萬狀”的悠然意境。

作為畫家,文徵明進(jìn)而又將這種意境美感的闡發(fā)集中到對繪畫藝術(shù)的考察上,他在《仿倪元鎮(zhèn)山水》中題跋日:

所作咫尺小幅,而思致清遠(yuǎn),無一點(diǎn)塵俗氣。

他在《袁安臥雪圖》中題跋曰:

趙雪松為袁通甫所作《臥雪圖》,老屋疏林,意象蕭然……余為袁君與之臨此,遂于墻角著敗蕉似有生意,又益以崇山峻嶺、蒼松茂林,庶以見孤高拔俗之蘊(yùn),故不嫌于贅也。

他在《關(guān)山積雪圖》中題跋曰:

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筆作山水以自娛,然多寫雪景者,蓋欲假此以寄其歲寒明潔之意耳。

這些題跋中,文徵明并沒有明確提及“意境”這一概念,但又能夠使人從其所描繪的“崇山峻嶺”“蒼松茂林”和“雪景”中體會到一種彌漫開來的意境美感。這種意境美感的基本特征就是對世俗的超越。所謂“思致清遠(yuǎn)”“無一點(diǎn)塵俗氣”,所謂“孤高拔俗之蘊(yùn)”“明潔之意”,都表明了這一點(diǎn)。超越世俗可以導(dǎo)致一種較高的審美格調(diào),但也可以生發(fā)出一種出塵“清遠(yuǎn)”的意境美感。如果說沈周的人生情懷和畫風(fēng)力求超越“官事”“宦?!保瑥亩哂幸环N“僻”“孤”“遠(yuǎn)”“閑”的審美特征的話,那么文徵明所注重的意境美感則試圖以整個人世中超拔而出,可謂“悠然有遺世絕俗之想”,從而染上了一層瀟灑、明潔、清遠(yuǎn)的審美色彩。

文徵明還有不少題畫詩也透發(fā)出濃郁的意境美感:

西風(fēng)吹木葉,秋色滿蕷洲……滄波渺然去,仰見天漢浮。(《題畫》)

孤帆落日明,青山相映帶。遙遙萬里睛,更落青山外。(《瀟湘八景》)

曬網(wǎng)白鷗沙,沖煙青箬笠。欸乃一聲長,江空楚天碧。(《瀟湘八景》)

斜日帆波山倒漫,晚晴幻出西南勝……湖山宣雨又宣晴,春色蔥蘢秋月明。

(《次韻題子畏所畫黃茆小景》)

湖平失洲渚,日落見帆檣……孤云開浩蕩,高興落滄浪。欲采芙蓉去,煙波正渺茫。(《題秋江圖》)

隔浦群山百疊秋,青煙漠漠望中收。松擔(dān)落日黃金碎,江浸長空碧玉流。(《題畫》)

類似的題畫詩還有不少,這些題畫詩依然透露出—種瀟西出塵的意境美感。這種美感一方面呈現(xiàn)為對具體物象(木葉、斜陽、秋月、青煙)的超越而敞開一片無限之境—一“滄波渺然”“仰天浮漢”“萬里青天”“孤云浩蕩”“群山百疊”“江漫長空”;另一方面這種無限之境又引發(fā)人們無垠的情思(遙遙萬里情),使人“仰”之,“望”之,“見”之,而“興”之。那種“思致清遠(yuǎn)”“明潔之意”“孤高拔俗”的意境之美由此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

從意境類型上看,以上題畫詩提示的意境美感大體上可以視為韓拙所說的“闊遠(yuǎn)”之境。但是我們注意到,文徵明有不少題畫詩在闡發(fā)意境美感時,還注重另—種意境類型——幽遠(yuǎn)。

我們不妨加以引證如下:

高澗落寒泉,窮巖帶疏煙。山深無車馬,獨(dú)有幽人度。幽人何所以?白云最深處。(《題畫》)

東風(fēng)吹春著幽谷,宿雨淳煙樹新沐。(《題畫》)

岡巒迤邐蒙密樹,浦溆縈紆帶村室……途窮山盡得幽居,穹宮杰構(gòu)臨清泉。(《仿黃應(yīng)龍所藏巨然廬山圖》)

幽人娛寂境,燕坐詠歌長。日落亂山紫,雨余疏樹涼。(《題畫》)

景色沉沉綠暗山,蒼煙圍壑夏生寒。晚來急雨添飛瀑,付與幽人倚樹看。(《題畫》)

淮茲淹短晷,高人在空谷。谷阻碧云遲,春深紫苔馥……安得紫瓊琴?因之寫幽獨(dú)。(《題古木高士圖寄履約兄弟》)

俯瞰玉淙淙,仰視巖蒼蒼。幽人抱奇癖,卜筑臨此方。(《題子畏巖石高士圖》)

煙波秋山明,雨歇寒泉靜。幽人坐忘言,微風(fēng)進(jìn)漁艇。木落川原空,斜陽墜虛影。(《題畫》)

群山秣陵柬,蒼然見句曲。高人有幽棲,宛在山之麓。(《題句曲山房圖》)

茅亭人稀到,幽襟可盡歡。水流云外響,猿嘯谷中寒。(《題云林山水》)

珍重閑情在竹間,幽居深鎖碧瑯殲。(《題居竹圖》)

老人長日不能閑,時寄幽情楮墨間。(《題湖山新霽圖》)

山深絕勝幽人去,惟有茆茨在竹西。(《題畫》)

在文徵明上述題畫詩中,偏于“闊遠(yuǎn)”之境的山水物象乃為“青山”“楚天”“洲渚”“煙波”“群山”“江空”“碧流”,而偏于“幽遠(yuǎn)”之境的山水物象則多為“幽谷”“密樹”“寒泉”“石巖”“山深”“竹間”;偏于“闊遠(yuǎn)”之境的山水往往散發(fā)出一種“瀟灑”“高興”“浩蕩”的情感色彩;而偏于“幽遠(yuǎn)”的山水之境則染上一層“深”“靜”“密”“暗”“涼”“寂”“絕”的情感色調(diào);“闊遠(yuǎn)”之境雖也洋溢出濃烈的主觀情感,但審美視野偏向于客觀空間的外拓和延展,而“幽遠(yuǎn)”之境的審美視野卻偏向內(nèi)斂和回歸,其主觀意緒仿佛更趨向于濃縮和沉淀。在上述題畫詩中,文徵明反復(fù)提到一個名詞概念“幽人”,(所謂“獨(dú)有幽人度”“幽人娛寂境”“幽人抱奇癖”“幽人坐忘言”“付與幽人倚樹看”“幽人時共夕陽還”“山深絕勝幽人去”)與這一概念相應(yīng)的則是“幽居”“幽獨(dú)”“幽棲”“幽襟”“幽情”,這是“幽遠(yuǎn)”之境審美視野內(nèi)斂而回歸、主觀意緒濃縮和沉淀的絕好寫照。(文徵明在馬遠(yuǎn)《虛亭漁笛圖》上有一段跋文:“風(fēng)致幽絕,景色蕭然,對之覺涼颼颯颯,從澗谷中來也?!币嗍呛芎玫南嚓P(guān)例證。)

文徵明題畫詩及其跋文關(guān)于這兩種意境類型的描述顯然是依據(jù)繪畫實(shí)踐對韓拙“新三遠(yuǎn)”學(xué)說的深化和發(fā)展。他的人生和繪畫所透發(fā)而出的意境美感,既與先秦和老莊哲學(xué)相通,又與明代的禪風(fēng)相接,有的學(xué)者認(rèn)為,從思想傾向上看,文徵明比較傾向儒家,甚至稱文徵明為“真正的儒者”。但從文徵明山水之意境美感來看,其思想底蘊(yùn)可能不只是儒家,顯然還滲透了道學(xué)和禪學(xué)的因素。《吏部郎中西原薛先生墓碑銘》說他:“晚年自謂有得于老聃玄默之旨,因注<老子》以自見?!薄坝窒灿^釋氏諸書,謂能一死生,外形骸?!笨址翘撗?。文嘉載其言日: “吾老歸林下,聊自適耳?!庇址Q他“性喜畫,然不肯規(guī)規(guī)摹擬”,“天真爛漫,不減古人”。王世貞說他“先生歸,杜門不復(fù)與世事,以翰墨自娛”,“丹青游戲得象外理”。這些都表明,文徵明在晚年,逐漸歸于道、禪,流露出一派“自適”“自娛”,超然世事的純粹文人作風(fēng),這在他的繪畫意境美感表述中也充分體現(xiàn)出來了。

二、山水畫襯景因素的審美價(jià)值之認(rèn)可

襯景因素是指山水畫中人造的點(diǎn)綴物象,具體包括亭、臺、樓、閣、屋、宮、寺、觀、舟、橋以及襯景人物和烏禽形象。這些襯景因素和形象在山水畫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卻具有不可忽略的審美價(jià)值。近人傅抱石曾在《中國繪畫理論》—書中將此歸為“裝飾論”名目之下。這一說法乃是得于韓拙論襯景之言“隨時制景,任其才思,則山水中裝飾,無不備矣”。傅抱石指出:“裝飾論,畫之境地,固妙在大雅,然人物、屋宇、寺觀、牛馬……之裝飾得宜,則加趣味不少,可忽乎哉?”(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這一論述就揭示了襯景因素在山水畫中的審美價(jià)值。我們看到,傳統(tǒng)繪畫著述對于這一襯景因素自唐以來已有論述。但只是到了宋代的繪畫著述中才在編纂體例中有了相應(yīng)的“名目”。如劉道醇《圣朝名畫評》中的“屋木門”,《宣和畫譜》中的“宮室舟車”,韓拙《山水純?nèi)返谖寰淼摹罢撊宋飿蜩缄P(guān)城寺觀山居舟車四時之景”,鄧椿《畫繼》第七卷的“屋木舟車”,都是很好的例證。這些著述名目下的相關(guān)論述包含不少精到的見解,對此我們會在探討文徵明相關(guān)思想時加以印證。

我們之所以集中對文徵明這一思想加以考察,是出于如下三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文徵明的大量詩文中對這些襯景因素有十分豐富的表述,并且這些表述與他對山水畫的探討是密切相關(guān)的。文徵明在《柱國王先生真適園十六脈》中就到了“蒼玉亭”“寒翠亭”“湖光閣”“款月臺”“玉帶橋”,并對這些建筑的形制和周圍環(huán)境進(jìn)行了優(yōu)美的描述(類似的詩文還有不少,容不贅述)。而對寺的詩文描述更是不勝枚舉,據(jù)載,有所謂“楞伽寺”“東禪寺”“冶平寺”“承天寺”“金山寺”“飲北寺”“虎丘寺”“白蓮寺”“無界寺”“寶光寺”“靜海寺”“興隆寺”“迎思寺”“景德寺”“宿山寺”“文殊寺”“膠山寺”等,這些亭、臺、閣、橋、寺不僅成為文徵明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而且是他山水畫襯景構(gòu)成的現(xiàn)實(shí)依據(jù),同時更是他進(jìn)行審美闡發(fā)的重要基礎(chǔ)。盡管歷代詩文對此描述屢見不鮮,但當(dāng)文徵明的詩人之心、畫家之眼對之加以關(guān)注時,情形就非同—般了。

第二個理由,這些襯景因素——主要是指宮室、屋木.寺觀等襯景描繪,在唐宋時期主要是以“界畫”手法進(jìn)行刻畫的。而元明以來則多以“寫意”方式加以表現(xiàn)。文徵明在前人論述的基礎(chǔ)上曾做了進(jìn)一步的理論闡發(fā),表明他對于這一襯景因素的高度重視。他在郭忠恕《避暑宮圖》跋文中說:

畫家宮室最為難工。謂須折算無差,乃為合作。蓋柬于繩矩,筆墨不可以逞。稍涉畦畛,便入庸匠。故自唐以前,不聞名家,至五代衛(wèi)賢,始以此得名,然未為極致。獨(dú)郭忠恕以俊偉奇特之氣,輔以博文強(qiáng)學(xué)之資,游規(guī)矩準(zhǔn)繩中而不為所窘,論者以為古今絕藝。此卷《水殿圖》,千榱萬桷,曲折高下,纖悉不遺。而行筆天放,設(shè)色古雅,非忠恕不能也。

這段跋文對郭忠恕《避暑宮圖》中的“宮殿”描繪手法進(jìn)行了高度贊賞。這幅作品今已無以得見,但據(jù)郭忠恕傳世作品《雪霽江行圖>推斷,其中的宮殿應(yīng)為界畫手法,界畫手法的特點(diǎn)就在于“折算無差”,合乎“規(guī)矩準(zhǔn)繩”。按照劉道醇的說法,就是“蓋一定之體,必在端謹(jǐn)詳備”(劉道醇《圣朝名畫評》)。或按李鹿之言:“皆中矩度,曾無小差,非至詳至悉委曲于法度之內(nèi)者不能也?!保ɡ盥埂兜掠琮S畫品》)但在文徵明看來,這種界畫手法的缺憾正在于“束于規(guī)矩,筆墨不可逞”。但他指出郭忠恕的界畫能做到“規(guī)矩準(zhǔn)繩中而不為所窘”,又能做到“行筆天放”,這一贊譽(yù)之言包含了以“寫意”精神(“筆墨可逞”“行筆天放”)對界畫手法的新的解讀和要求,文徵明大量山水作品中的襯景物象正是以這種新的“寫意”精神來加以表現(xiàn)的。這些都證明了他對襯景物象(宮室、屋木、寺觀)審美價(jià)值以及表現(xiàn)方式的高度認(rèn)可。

第三個理由,清代有的理論家和畫家曾對文徵明山水中的“襯景”(屋宇)的藝術(shù)成就同樣做出了充分肯定和評贊。如錢杜說: “山水中屋字甚不易為,格須嚴(yán)整,而用筆以疏散為佳,處處意到而筆不到。明之文待詔足以為法。”(錢杜《松壺畫憶》)又說:“房屋,文衡山最精,皆自趙吳興得來。”(錢杜《松壺畫憶》)此外錢杜還對文徵明山水中的襯景人物亦進(jìn)行了稱頌:“山水中人物,趙吳興最精妙,從唐人中來。明之文衡山全師之,頗能得其神韻。”(錢杜《松壺畫憶》)這進(jìn)一步表明,襯景因素在文徵明這里獲得了很高成就,他既保留了界畫的格法嚴(yán)整的特征,又發(fā)展了用筆疏散的“寫意”精神,而且文徵明的“襯景人物”的描繪亦達(dá)到了與山水意趣相合的“精妙”而富“神韻”的水準(zhǔn)。由此可知,文徵明對于山水襯景因素的關(guān)注不是偶然的,乃是他對繪畫實(shí)踐經(jīng)驗(yàn)所做的理論概括和闡發(fā)。

三、山水襯景因素的人文主題——?dú)w隱和自然

應(yīng)當(dāng)說,雖在文徵明之前,繪畫著述對于山水襯景已有不少論述,但以上三個理由使我們有根據(jù)認(rèn)為,文徵明的相關(guān)論述值得特別重視。

從內(nèi)容上講,一些襯景因素可以賦予山水某種人文主題,文徵明曾說:“夫山水之在天下,大率以文勝。彼固有奇瑰麗絕無待于品題者,而文章之士,又每每假是以發(fā)其中所有,卒亦莫能廢焉?!保ā段尼缑骷飞蟽缘?6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版)應(yīng)當(dāng)說,山水畫亦同樣并非僅憑奇瑰麗絕的自然外貌為能,更應(yīng)通過襯景描繪而以人文主題稱勝?!銇碇v,人物畫具有某種確定的人文主題,而山水畫的人文主題確立則往往通過襯景因素的提示才能實(shí)現(xiàn)。對此,在文徵明之前,一些理論家就有過論述。如宋代郭熙說:“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園養(yǎng)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郭熙《林泉高致》)其中“丘園”“泉石”就是指自然山水,而“嘯傲”“漁樵”則是襯景因素(人物),所謂“常處”“常樂”“常適”“隱逸”就是通過襯景因素而彰顯出的人文主題。宋代韓拙也說:“畫山水之流于世也,隱造化之情實(shí),認(rèn)古今之賾奧,發(fā)揮天地之形容,蘊(yùn)藉圣賢之藝業(yè)……蓋有不測之神思,難名之妙意,寓于其間矣?!保n拙《山水純?nèi)罚┧^“神思”“妙意”,也就是(可以通過襯景因素)寓于“山水”間的人文主題。

文徵明不少題畫詩在提及襯景因素時就與相關(guān)的人文主題聯(lián)系起來。如在《題畫》中日:“西日漾回波,清風(fēng)灑檐樹。釋氛澄道心,燕午溪亭午。”這是講山水之“亭”與“道釋”主題的關(guān)聯(lián);又如他在吟詠“冶平寺”的題畫詩中日: “竹根雨過石苔斑,鐘梵蕭然晝掩關(guān)……山中六月可逃禪,相與清齋佛座前。”這是講山水之“寺”與“佛禪”主題的關(guān)聯(lián)。類似的例證還不少,但這里我們集中考察一下文徵明題畫詩中山水之“舟”所蘊(yùn)含的人文主題。宋代以來的山水描繪這一襯景(舟)的作品極多,而文徵明論及山水之“舟”的題畫詩也極為豐富,其中包含的人文主題十分突出而頗具代表性:

只今老倦到無由,對此時時作臥游……高懷只尺已千里,眼中殊覺欠扁舟。(《題黃應(yīng)龍藏巨然廬山圖》)

蜀江溶溶日千里,歸心更比江流駛。玉壘浮云千萬重,不如先生歸興濃。(《題西川歸棹圖,奉寄見素中丞林公》)

長空冥冥雨飛急,坐我扁舟浮夢澤……人生多憂空復(fù)情,中間白發(fā)滿頭生。(《瀟湘八景》)

何人長笛在扁舟,水遠(yuǎn)天空露華白。(《瀟湘八景》)

萬頃不波天在水,一塵無染鏡涵秋。道人悟取原來性,滿目風(fēng)煙一釣舟。(《題月江藏石田翁秋江晚釣圖卷》)

木落洞庭秋,橫塘新水綠。扁舟弄青暉,忽憶人如玉。(《仿倪迂》)

是間勝概我熟游,曾泛扁舟弄明月。(《題畫》)

百里扁舟空約在,幾番圖畫為君題。(《題畫贈李宗淵》)

扁舟自有江湖興,眼底何人得此閑。(《題畫》)

誰應(yīng)深識江湖趣,試問扁舟畫里人。(《題畫》)

西塞山前張志和,扁舟來往逐煙波。(《題畫》)

在這些題畫詩中,舟(“扁舟”“釣舟”)之物象不僅構(gòu)成了山水之境的中心,還由此突顯了身游“江湖”“白發(fā)”歸隱的人文主題,其間既散發(fā)出與“江流” “雨急”“風(fēng)煙”“木落”“明月”相交織的主觀情緒,還寄托了—種“高懷”如夢的空茫的人生感喟。題畫詩中提到唐代畫家張志和據(jù)張彥遠(yuǎn)《歷代名畫記》所載日:“性高邁,不拘檢,自稱煙波釣徒。著《玄真子》十卷。書跡狂逸,自為漁歌便畫之,甚有逸思?!边@表明張志和就是擅長“漁歌扁舟”的畫家,進(jìn)而又作為“煙波釣徒”成為后世畫家描繪的典型題材。這—題材所透露出的“高邁”“逸思”顯然與“歸隱”這一主題密切相關(guān)。實(shí)際上,在中國詩文中,“扁舟”就是作為超越塵世、放逸不羈、歸隱江湖的文化象征。李白詩曰:“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崩钌屉[詩曰:“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蘇軾《赤壁賦》日:“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边@些膾炙人口的詩文對后世詩畫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上述文徵明的題畫詩表明,“扁舟”乃是山水作品的重要襯景因素,并且通過這一襯景形象將“歸隱”的主題內(nèi)涵生動地彰顯出來了。

應(yīng)當(dāng)說,在山水畫中,襯景人物對于在揭示作品的人文內(nèi)涵和主題上往往發(fā)揮著特殊作用。唐宋以來,隨著山水畫的高度發(fā)展和成熟,襯景“人物”成為山水畫中的有機(jī)構(gòu)成因素。它一方面吸納了既往人物畫的藝術(shù)成就,另一方面又使之服從和統(tǒng)一于山水的整體格局和比例關(guān)系之中。王維說:“凡畫山水……丈山尺樹,寸馬分人(或日‘分馬豆人)?!保ㄍ蹙S《山水論》)郭熙說: “山水之大物也?!薄叭羰颗宋铮⌒≈P,即掌中幾上,一展便見,一覽便盡。”(郭熙《林泉高致》)韓拙則進(jìn)一步指出,襯景人物應(yīng)當(dāng)與不同季節(jié)的山水相契合。如描繪秋冬季節(jié)的山水,其襯景人物則有“玩月”“采菱”“漁笛”“搗帛”“夜舂”“登高”“賞菊”以及“圍爐”“飲酒”“雪笠”“騾棲”“運(yùn)糧”“雪獵”“履冰”等(韓拙《山水純?nèi)罚?。這是對山水中不同襯景“人物”題材內(nèi)涵和主題的描述。而郭熙之子郭思在評述其父山水作品時,更是強(qiáng)調(diào)其中的襯景人物所蘊(yùn)含的人文內(nèi)涵和主題,如《西山走馬圖》:“人馬不大,而神氣如生”,“又于峭壁之隈、青林之蔭,半出一野艇。艇中蓬庵,庵中酒磕書帙,庵前露頂坦腹一人,若仰看白云,俯聽流水,冥搜遐想之象”。又如《-望松》:“以二尺余小絹,作一老人倚松巖前,在一大松下,自此后作無數(shù)松,大小相聯(lián),轉(zhuǎn)嶺下澗,幾十百松,一望不斷…-此特為文潞公壽意,取公子子孫孫、聯(lián)綿公相之義。”(郭熙《林泉高致》)這些都表明,襯景人物在山水中雖然所占比例不大(“分人”“點(diǎn)人”“小小之筆”),卻不能隨意設(shè)置和點(diǎn)綴,因?yàn)樗鼈兺軌蛑苯淤x予山水以某種明確的人文主題。

其實(shí)上述文徵明題畫詩關(guān)于“扁舟”這一襯景就已然隱含了襯景人物。我們看到,文徵明還有不少題畫詩對此有精妙之論:

密竹曉低迷,弱云晚狼藉。挾蓋綠高岡,貌子獨(dú)行跡。(《題畫贈許國用》)

行吟坐嘯自逍遙,野鶴孤云在泬廖……春來逸思然花鳥,天外長風(fēng)送海濤。(《題吟嘯圖》)

一窗粉墨開圖畫,萬里風(fēng)煙入臥游。正是倚聞愁絕處,不禁長笛起滄州。(《楞伽寺湖山樓》)

雪樹埋蹤鳥絕飛,空江蓑笠弄寒絲。(《題雪景山水圖》)

長松搖日影亭亭,無限江頭倚杖情。(《題畫》)

春山擁春云,蓊然失茅屋。下有幽貞士,冥心謝榮祿。(《題高尚書山村隱居圖》)

斜光離離度梧影,衡宇無塵晝方體。高人拂拭紫瓊琴,轉(zhuǎn)軫鳴弦意閑整。(《題鶴聽琴圖》)

渭川半畝西園竹,遠(yuǎn)比猗猗在淇澳……呼童汲水煮新茶,坐對吟詩更奇妙。(《題竹林高士圖》)

江南好景誰收得,有個閑人看水流。(《題劉完庵山水》)

道人對語渾忘卻,無數(shù)青山在眼前。(《題仇實(shí)父畫》)

以上述題畫詩可以得知,這些山水作品中的襯景人物有“獨(dú)行”者、“坐嘯”者、長松“倚杖”者、寒江“蓑笠”者、茅屋“幽貞士”、梧影下的撫琴“高人”、觀看流水的“閑人”、忘世的“道人”、“坐對吟詩”者,還有“汲水煮茶”的童子…一這些不同身份和姿態(tài)的人物以及所依襯的不同景物當(dāng)然就會為山水提示出多種人文內(nèi)涵和主題。但概括起來看,如果說,扁舟這一襯景因素彰顯了歸隱這一人文主題的話,那么上述題畫詩所提及的襯景人物則體現(xiàn)了—種“天人合一”的審美內(nèi)涵。這進(jìn)一步表明,正是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而不是在現(xiàn)實(shí)社會中。文徵明身上的儒家色彩淡薄了,而道家那種崇尚“自然” “與物為春”的審美傾向占據(jù)了主導(dǎo)地位。這在他題畫詩中所提及的襯景人物中得到了集中反映。

四、山水襯景的形式意趣-顯與藏

從形式上看,襯景因素在山水畫的位置經(jīng)營中往往會起到“眉目”提醒的作用。文徵明論述書法時說:“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非深宗趣,豈容易哉?!庇忠S庭堅(jiān)之言日:“其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律?!保ā段拇t題跋》第46頁,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6年10月版)這里所謂“有筆”“有律”“有眼”雖是針對書法而言,但在繪畫(主要指山水)中,其襯景因素也有類似的作用。對此,郭熙稱之為“眉目”和“勝概”。他說山水“以亭榭為眉目,以魚釣為精神”,“得亭榭而明快,得魚釣而曠落。此山水之布置也”,又說“山水樓觀,以標(biāo)勝概”(郭熙《林泉高致>)。后來清代王概發(fā)揮了郭熙上述見解: “凡山水中之有堂戶,猶人之有眉目也?!?“凡房屋畫法,必須端詳山水之面目所在,天然自有結(jié)穴?!保ㄉ蛐挠?、王概等《芥子園畫傳》)

文徵明的大量題畫詩在談到亭、臺、樓、閣、寺、觀等襯景因素時也闡發(fā)了類似的見解。根據(jù)他的題畫詩,這些襯景因素的“眉目”提醒作用往往通過兩種方式加以實(shí)現(xiàn),即“顯”和“藏”。亭、臺、樓、閣常以“顯”的方式,而寺、觀則多為“藏”的方式。

文徵明題畫詩論“亭”曰:

長松蔭高原,虛亭寫清泚。重重夕陽山,忽墮清談里。(《為陳子復(fù)畫扇戲題》)

溪亭面虛曠,乃在山之陽。(《題子畏巖居高士圖》)

翼翼虛亭假碧渠,坐令城市類溪居。(《題石田釣月亭圖》)

翼然榱桷涌虛亭,閣道縈紆帶流水。(《題王孤云為朱澤明寫虛亭》)

亭下林陰掃不開,庭前山色翠時堆。(《題畫》)

長林結(jié)暝晝生寒,坐愛虛亭帶淺灘。(《題畫》) 文徵明題畫詩論“臺”日: 夕陽蒼翠登此臺,臺下春波一鏡開。(《題畫》)

清秋攜手夕陽臺,水碧山明錦幛開。(《題畫》)

題畫詩論“樓”日:

綠樹陰陰水浸流,夕陽西下見高樓。(《題周東邨畫》)

百尺飛云畫棟晴,水洗樓宇瞰虛明。(《寄西樓》)

別離先重明朝憶,竹林蕭蕭雨滿樓。(《題畫贈別陳衛(wèi)南》)

有約去登江上閣,風(fēng)煙都在曲樓西。(《題畫》) 明月煙波情滿月,思君獨(dú)上夕陽樓。(《題畫送履仁赴洞庭》)

雪里一樓高百尺,樓中人與雪俱清。(《題畫》)

題畫詩論“閣”曰:

潭潭虛閣帶灣埼,山木蒼蒼結(jié)夏幃。(《題畫》)

突兀群山疊翠屏,臨流草閣瞰虛明。(《題畫》)

水閣虛明占勝概,野情蕭散在滄州。(《題畫》)

暝色一川風(fēng)雨樓,有人高閣望歸舟。(《題畫》)

試登高閣望,浩渺同一色。(《題畫》)

亭、臺、樓、閣作為襯景因素之所以能夠顯露出來,一方面是與它們在山水布局所處的較高位置相關(guān)。如上述“高原”上的“亭”,俯瞰“春波”“水碧”的“臺”,“百尺飛云”的高樓,可望“風(fēng)雨”“暝色”的“高閣”。還有所謂“翼然榱桷涌虛亭”“夕陽蒼翠登此臺” “雪里一樓高百尺”“試登高閣望,浩渺同一色”,這些詩句都是在描寫亭、臺、樓、閣在山水中的位置之高。后來清代龔賢曾就山水之“亭”而說,“亭子宜著高爽處”(龔賢《畫訣》)。清代王概也說“畫中須筑層樓”,“使人望之而有手捫星辰、氣吞河岳之概”(沈心友、王概等《芥子園畫傳》)。這與文徵明題畫所描繪的情形是一致的。應(yīng)當(dāng)說,這些襯景正是因“高”而占“勝概”(以標(biāo)勝概),也因“高”而“顯”。另一方面則是這些襯景與其周圍自然環(huán)境虛實(shí)對比有關(guān)。題畫詩一再提到“虛亭”“虛閣”“樓宇虛明”,環(huán)繞它們的則是“松蔭碧渠”“山色翠堆”“長林暝色”“綠樹陰陰”“竹樹蕭蕭”“林巒深草”“群山疊翠”,正是在這種虛實(shí)對比之中,襯景因素才得以凸顯?;虬次尼缑鞯恼f法,亭、臺、樓、閣(虛)乃是因?yàn)檫@些自然物象(實(shí))的襯托而被“翼然”“突?!薄坝俊爆F(xiàn)出來的。也正因?yàn)槿绱?,這些襯景才會成為山水的“眉目”,山水的“布置”也才因之“明快”“曠落”而富有精神和“趣味”。 而寺、觀作為山水襯景則多以“藏”的方式加以顯現(xiàn)。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寺、觀建筑的文化內(nèi)涵所決定的。如果說,亭、臺、樓、閣在山水布局中的“顯”多以“虛”“高”“曠”“突”為主要形態(tài)的話,那么寺、觀之“藏”則以“隱”“深”“幽”“僻”為主要特征。宋代韓拙說“畫僧道寺觀者,宜掩抱幽谷,深巖峭壁之處”,“務(wù)要幽僻”,這是因?yàn)樗掠^乃為“隱遁之士”“放逸之徒”的居舍。另據(jù)鄧椿《畫繼》所載,宋代畫院“取士”,“以考藝能”,出一題日:“亂山藏古寺。”得魁者“畫荒山滿幅,上出幡竿,以見藏意”。后來清代盛大士說“琳宮梵宇,意取清幽”(盛大士《溪山臥游錄》),湯貽汾也說“寺每翳于深林”(湯貽汾《畫筌析覽》)。文徵明不少題畫詩在提及寺、觀時同樣強(qiáng)調(diào)了這一襯景的“隱”“深”“幽”“僻”的特征:

天寒萬木僵,月出四山靜。積雪縞清夜,幽崖自輝映。(《雪夜宿楞伽寺》)

古寺幽深帶碧川,坐來清晝永于年。虛堂市遠(yuǎn)人聲斷,小砌風(fēng)微樹影圓。(《東禪寺》)

帝京何處少氛埃,古寺幽深背郭開。(《與林志道兵部宿碧峰寺》)

上挽紫芙蓉,下濯清潺湲。時依萬木末,忽出層云間。

青壁擁蓮宇,白云護(hù)松關(guān)。山僧掩關(guān)臥,不知身在山。(《題巨然冶平寺圖卷》)

其實(shí)前幾首詠“寺”之詩非題畫詩,而是文徵明游寺的真切記錄。其寺或置于“幽崖”之間,或處于“幽深”之境,皆為“萬木”“樹影”“城郭”所掩蔽,這是現(xiàn)實(shí)之寺(古寺)的“藏”。同樣山水布局中寺之襯景也是“依萬木”“青壁擁”“護(hù)松關(guān)”“層云間”,也是被掩蔽起來,這就是山水之寺的“藏”。所以寺觀之襯景就具有“隱”“深”“幽”“僻”的審美特征。寺觀之“藏”同樣可以成為山水之“眉目”,可以表現(xiàn)山水另一番“精神”和“趣味”。在談到山水襯景作用時,清代湯貽汾曾說它們可以“收束景光”(湯貽汾《畫筌析覽》),秦祖永說“真有引入入勝之妙”(秦祖永《繪事津梁》)。山寺之“藏”的作用就在于“收束景光”,山水之寺的“隱”“深”“幽”“僻”的特征更是進(jìn)一步使之產(chǎn)生“引入入勝之妙”,這是“寺觀”襯景成為山水“眉目”和“精神”“趣味”所在的—個重要原因。

前文曾指出,文徵明題畫詩對山水“闊遠(yuǎn)”做過闡發(fā)。應(yīng)當(dāng)說,亭、臺、樓、閣對于營構(gòu)“闊遠(yuǎn)”之境顯然有—種引發(fā)作用,而寺觀襯景則深化和延伸了“幽遠(yuǎn)”之境。此外,文徵明題畫詩還提及了橋梁、飛禽等襯景因素。如“夕陽孤鶩淡江痕”“遙天一線鷗飛?!薄安槐M秋光雁影遙”“鴻雁欲來天拍水”“雁飛漠漠江茫茫,野禽飛盡白煙生”,這些飛禽(鶩、鷗、雁)襯景不僅可以使山水畫面洋溢出一派生機(jī),還將人的視野引向“江痕”“遙天”,引向“漠漠茫?!钡倪h(yuǎn)方,一句話,引向—種闊遠(yuǎn)之境。而“橋梁”襯景則使人的視線“收束”到幽僻之境,如“幽居環(huán)玉澗,歷澗小橋橫”,“飛橋細(xì)路緣翠壁,偃松絕壑臨蒼坻”,“竹林深深覆屋廬,小橋宛轉(zhuǎn)通情渠”,“斜橋曲徑帶流水,白日疏籬蔭濃綠”,“扶藜度橋去,春在草堂西”,“短策過橋去,蒼苔有落花”,“小橋獨(dú)眺處,斜陽總是詩”,“春山突兀野僑橫,萬木蕭蕭雜澗聲”,“楓葉蕭蕭溪水流,小橋流水路偏幽”。由此可知,無論是“飛禽”還是“橋梁”,無論是亭、臺、樓、閣,還是寺觀、扁舟以及襯景人物,不僅可以賦予山水畫某種人文主題,而且有助于山水意境的營構(gòu)。有了這些襯景因素,不僅使山水畫面獲得了令人矚目的“眉眼”,而且還使之平添一番“精神”和“趣味”,這就是山水襯景的審美價(jià)值。文徵明是明代山水畫大師,又是擅長山水襯景的高手,他的題畫詩(包括跋文)對襯景審美價(jià)值的闡發(fā),在繼承前人思想的同時,又有所發(fā)揮,內(nèi)容豐富,灼見迭出,既散發(fā)著濃郁的詩清,又凝結(jié)著繪畫實(shí)踐的美學(xué)智慧,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

猜你喜歡
題畫扁舟文徵明
題畫二首
詩文書畫四絕才子文徵明
鄭板橋《題畫蘭竹石》?
無題
蘇軾題畫詩
題畫詩冊頁
文徵明余生念念不忘的西苑之行
文徵明:清風(fēng)傲骨寫江山
垂釣
常熟市| 嘉义市| 竹山县| 理塘县| 景宁| 临泽县| 灵川县| 鹤壁市| 任丘市| 德昌县| 全椒县| 垫江县| 五大连池市| 中西区| 明水县| 阳新县| 西昌市| 平乐县| 北海市| 富平县| 玛沁县| 麻栗坡县| 行唐县| 迁西县| 同仁县| 昭通市| 自贡市| 什邡市| 赣榆县| 清水河县| 陵川县| 平江县| 虹口区| 奎屯市| 荔浦县| 西乌珠穆沁旗| 沙河市| 房山区| 泾川县| 玛沁县| 库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