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龐院,高朝乾
(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寧波 315336)
螺旋彈簧作為汽車懸架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車輛的行駛過程中起著緩沖和減震的作用,對車輛的安全性與平穩(wěn)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彈簧在工作時往復壓縮,受到周期性的交變應力,彈簧受力狀況復雜,經常出現早期斷裂失效,因此很有必要對提高彈簧的疲勞壽命進行研究[1-2]。
某汽車公司進行底盤強化循環(huán)試驗,經過120個循環(huán)試驗后,彈簧沒有出現異常,滿足疲勞壽命的要求。隨后進行至135循環(huán)(增加15循環(huán))時后螺旋彈簧發(fā)生斷裂。為了提高產品的疲勞使用壽命,針對彈簧的斷裂原因進行了化學成分分析、硬度分析、斷口分析、金相組織分析、夾雜物分析,以找出斷裂的原因。
材料牌號SAE9254,直徑φ14.0 mm。彈簧的生產工藝流程如下:冷卷→打磨→去應力退火→拋丸處理→立定處理→負荷測試→表面處理→包裝。
從彈簧(SAE9254)斷口附近取樣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分析結果見表1,測試結果滿足技術條件的要求,彈簧化學成分合格。
表1 后螺旋彈簧化學成分測試(質量分數) %
在后螺旋彈簧斷裂附近取樣進行硬度測試,硬度的測試結果為52.5HRC、53.5HRC、54HRC,符合51~56HRC的技術要求,彈簧硬度合格。
2.3.1 宏觀斷口分析
后螺旋彈簧在第二圈處斷裂,由于運輸存放的原因,斷口表面出現紅銹。在圖1中 A區(qū)(擴展區(qū))存在明顯的貝紋線,從貝紋線的擴展方向(圖1箭頭所示)來看,裂紋源起源于彈簧表面;B區(qū)是瞬斷區(qū),從整個斷口面積來看,疲勞擴展區(qū)較少,而瞬時斷裂區(qū)較大,說明該彈簧最后斷裂時承受了較大的應力;同時在C區(qū)能看到呈臺階疲勞條帶,說明裂紋源不只一處[3]。綜合宏觀斷口分析,初步判定為多源疲勞斷裂。
圖1 后螺旋彈簧宏觀斷口形貌
2.3.2 微觀斷口分析
將斷口表面清洗除銹后在掃描電鏡下做微觀分析顯示:在彈簧表層存在明顯的由于噴丸處理引起的表面塑形變形的痕跡,表面存在明顯折疊缺口,如圖2虛線框處所示,折疊的長度大約50 μm。折疊的產生來至于兩個方面:(1)線材改制拉拔過程中原材料的表面缺陷;(2)在強力噴丸過程中產生[4]。對近表層進行掃描發(fā)現有塊狀物質,在塊狀物質周圍存在明顯的二次裂紋,見圖3。微裂紋會在夾雜物上進行形核,隨后聚合、長大、擴展,導致材料斷裂。對塊狀物進行EDS(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分析,見圖4,“Fe”元素可能是因為除銹不徹底而存在的,推測夾雜物是由Al2O3、SiO2、CaO等組成的復合夾雜物。擴展區(qū)能觀察到明顯的疲勞輝紋[5],見圖5。更進一步說明斷裂類型為疲勞斷裂。
圖2 表層微觀形貌
圖3 近表層微觀形貌
圖4 圖3的EDS分析
圖5 擴展區(qū)微觀形貌
對后螺旋彈簧斷裂件取樣開展表面脫碳層、金相組織分析,檢測結果如下:
(1) 表面無明顯脫碳,見圖6,符合表面脫碳層深度不大于14 μm 的技術要求;
(2) 芯部橫截面組織為保持馬氏體位相的回火屈氏體組織,見圖7,符合金相組織的要求;
(3) 芯部縱截面組織存在明顯的帶狀組織,見圖8,帶狀組織的出現會使彈簧出現各向異性,并對力學性能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存在明顯的黑色的偏析帶[6],見圖8虛線方框內所示。
圖6 表面脫碳層100×
圖7 基體組織 500×
圖8 芯部縱截面組織 100×
對斷裂螺旋彈簧縱向取樣開展非金屬夾雜物分析,結果見表2。由試驗結果可知:斷裂彈簧的非金屬夾雜物符合技術要求,但A類夾雜偏多(見圖9),同時發(fā)現有金黃色的氮化物夾雜物(見圖10)。夾雜物的存在會破壞材料的連續(xù)性,造成應力集中、韌性下降,導致零部件的使用壽命降低[7]。
表2 非金屬夾雜物測試
圖9 A類非金屬夾雜 100×
圖10 非金屬夾雜 500×
現場抽取4件開展臺架疲勞試驗驗證,螺旋彈簧疲勞耐久50萬次未出現斷裂,符合設計值50萬次不斷裂的要求,試驗追加至58.5萬次時發(fā)生斷裂。與強化耐久實驗一樣,120個循環(huán)不斷裂,追加至135個循環(huán)時發(fā)生斷裂。彈簧的工藝制造能滿足設計要求,但是超過疲勞壽命后斷裂的風險較大。
(1)螺旋彈簧材料SAE9254化學成分、硬度及脫碳層深度的控制在設計范圍之內;
(2)彈簧斷裂源起源于表面的折疊裂紋,原材料的夾雜物特別是A類夾雜物的偏多加速裂紋的擴展;同時材料存在明顯的偏析與帶狀組織,使彈簧各向異性,降低了使用壽命,導致彈簧的多源疲勞斷裂;
(3)從整車耐久和抽樣疲勞耐久試驗結果看來,螺旋彈簧均是在產品滿足設計要求后短時間內便發(fā)生了失效,說明如果彈簧在原材料質量或后續(xù)加工工藝等方面管控不當的話,可能會使螺旋彈簧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提前斷裂的風險。
參考文獻:
[1]陳家瑞.汽車構造[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
[2]張文春.汽車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2.
[3]孫宜強,吳超,魯修宇,等.55SiCr汽車懸架彈簧早期失效分析[J].物理測試,2014,32(4): 44-46.
SUN Y Q,WU C,LU X Y,et al.Early Failure Analysis of 55SiCr Automobile Suspension Spring[J].Physics Examination and Testing,2014,32(4): 44-46.
[4]王仁智,姜傳海.汽車懸架簧早期疲勞斷裂原因的試驗研究[J].材料熱處理學報,2012,33(6):127-135.
WANG R Z,JIANG C H.Investigation on Early Fatigue Fracture for Automobile Suspension Springs[J].Transactions of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2012,33(6):127-135.
[5]姜錫山,趙晗.鋼鐵顯微斷口速查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
[6]賴泓州.60Si2Mn彈簧扁鋼帶狀組織形成機理及對性能的影響研究[D].贛州:江西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4.
[7]田中健.鐵路貨車轉向架圓彈簧疲勞壽命影響因素的分析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