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磊, 劉 楊, 王 璇, 劉 佳, 李伯琦, 熱甫卡提·地力毛拉提, 劉奕杉
(新疆醫(yī)科大學1第一附屬醫(yī)院兒牙預防科, 烏魯木齊 830054, 2第六附屬醫(yī)院口腔科, 烏魯木齊 830011)
兒童口腔醫(yī)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依靠實習期完成由理論到臨床實踐的過渡。但是患者和實習生之間的心態(tài)往往是“患者不想讓學生看,學生不敢給患者看”,這種情況在兒童口腔科更為多見,因為兒童口腔患兒多伴隨哭鬧、不合作、難以建立正常溝通,特別是家長對兒童治療的關切度和期望值都很高,大多進入兒童口腔科的實習生都帶有焦慮和緊張情緒。在臨床上常??梢砸姷胶芏嗬碚撍讲诲e的實習生,因為面對患兒的哭鬧而顯得異常緊張和焦慮,變得無法適應。在這期間的實習學生還面臨著從校園走向社會的變化,從而產(chǎn)生各種不同的人生選擇與矛盾,各種無形或有形的壓力匯聚在一起使處于在實習期間的兒童口腔實習生焦慮感增加[1]。因此,本課題嘗試在兒童口腔臨床實習中利用磁珠耳穴貼壓方法輔助緩解實習生的焦慮并分析其效果。
1.1研究對象選取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級口腔醫(yī)學專業(yè)新進入兒童口腔科的實習生48名,隨機分為試驗組(耳穴貼壓組)24人和對照組24人,兩組實習生在性別比、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干預措施試驗組采用磁珠耳穴貼壓降低焦慮,貼壓穴位分別是交感穴、心穴、三焦穴。本課題采用瑞琪爾牌磁珠耳貼(圖1)。貼取磁珠耳貼后(圖2),要求實習生每天每穴每次按壓30下,每天3次,按壓的有效表現(xiàn)為:局部酸、麻、脹、痛、灼熱感等。對照組無干預措施。
圖1磁珠耳貼
圖2耳穴貼壓穴位:交感穴、心穴、三焦穴
1.3焦慮評分本課題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對參與兒童口腔實習生進行焦慮評價[2],評價的時間分別從實習開始、實習3周末、實習6周末,共評價3次。SAS的主要統(tǒng)計指標為總分。由自評者評定結束后,將20個項目的各個得分相加,即得粗分(raw score)經(jīng)過公式y(tǒng)=int(1.25x)[2]換算,即用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數(shù)部分,得到標準分。
1.4兒童口腔科實習生焦慮原因調(diào)查通過問卷調(diào)查[1]兒童口腔實習生的焦慮原因,本問卷共發(fā)放48份,要求實習生在5 min內(nèi)填寫并返還,回收48份,有效率100%。
1.5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用SPSS 13.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使用完全隨機化的t檢驗對兩組數(shù)據(jù)間的差異性進行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對每組3個時間點焦慮評分進行比較,檢驗水準α=0.05。
2.1兒童口腔實習生焦慮原因調(diào)查結果兒童口腔實習生焦慮原因主要是擔心患兒不合作,擔心今后就業(yè),擔心發(fā)生醫(yī)療差錯,擔心無法面對突發(fā)事件,擔心實習與考研的關系,擔心不能適應實習環(huán)境,擔心醫(yī)患關系等等,見表1。
2.2兩組不同時間點焦慮評分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患兒在實習開始(0周)時SAS評分分別是(30.94±4.91)分和(30.31±4.04)分,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544,P>0.05)。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習第3周末的SAS評分分別是(32.60±4.00)分和(33.13±3.59)分, 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456,P>0.05)。在實習第6周末,試驗組和對照組的SAS評分分別是(32.19±4.21)分和(37.34±4.29)分,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2,P<0.05),見表2。
2.3兩組前后自身配對比較每組分別經(jīng)過配對t檢驗分析,試驗組在0周和3周末的焦慮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8,P<0.05),試驗組在3周末和6周末的焦慮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387,P>0.05)。對照組在0周和3周末的焦慮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031,P<0.05),對照組在3周末和6周末的焦慮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176,P<0.05),見表2。
表2 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習期間的焦慮評分
注: 代表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P<0.05; 代表自身前后相比,#P<0.05。
2.4實習生性別和焦慮的聯(lián)系分別通過對試驗組和對照組內(nèi)男性和女性的焦慮差異比較,發(fā)現(xiàn)試驗組內(nèi)男性女性在0周焦慮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367,P>0.05),3周末焦慮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452,P>0.05),6周末焦慮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47,P>0.05)。對照組內(nèi)男性女性在0周焦慮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738,P>0.05),3周末焦慮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876,P>0.05),6周末焦慮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822,P>0.05),見表3。
表3 試驗組和對照組不同性別實習生在實習期間的焦慮評分
注: 各組每個時間點男性和女性相比,P>0.05。
3.1兒童口腔實習生焦慮狀況兒童口腔實習生的焦慮原因大多是多方面的[3],根據(jù)本次問卷調(diào)查,除了擔心兒童就診的不合作,實習生的焦慮主要集中在個人就業(yè)與考研、環(huán)境適應、醫(yī)患關系、家庭生活等。針對實習環(huán)境壓力造成兒童口腔實習生焦慮的情況,可以通過生活和工作的關心來減輕兒童口腔實習生焦慮。生活上,帶教老師應該關心愛護學生,做到能夠傾聽并了解實習學生的想法,幫助他們塑造健康的人生觀、就業(yè)觀。工作上,帶教老師應該開展醫(yī)患溝通培訓同時加強口腔醫(yī)學生的臨床操作能力,增強他們在兒童口腔專業(yè)領域的自信心。
3.2磁珠耳穴貼壓可以緩解兒童口腔實習生焦慮癥狀由于臨床工作繁重,以上溝通和培訓有時不能落實到每位實習生。本研究嘗試用磁珠耳貼緩解口腔臨床實習學生的焦慮癥狀,按照近代對中醫(yī)針灸的研究[4],刺激耳穴可通過相關的神經(jīng)核調(diào)節(ji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可使焦慮癥狀減輕或消失。三焦穴[5]的主要功用即是對抗生活焦慮,本實驗采用三焦穴、交感穴和心穴作為緩解實習生心理焦慮的穴位。期望能減輕實習生在兒童口腔科的焦慮水平,幫助他們平穩(wěn)的度過實習期。
本課題研究結果顯示,納入研究的口腔實習生進入兒童口腔科實習前的SAS評分略高于全國常模(29.78±10.07),提示口腔實習生在即將進入兒童口腔臨床實習時已經(jīng)略感焦慮。在接下來一個半月的實習期間,兩組實習生的焦慮評分都有上升,其中在實習3周末的焦慮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在實習第6周末兩組的焦慮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試驗組的焦慮評分小于對照組,這提示試驗組通過抗焦慮干預,焦慮情緒上升并不明顯。
本研究通過對兩組人群分別進行自身前后配對檢驗可以看出,相比實習0周,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習3周末焦慮癥狀均有所上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試驗組在第3周和第6周的自身配對比較中,焦慮癥狀上升不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對照組在實習的3周末和6周末自身配對比較中,焦慮癥狀均有明顯上升,同樣印證了磁珠耳穴貼壓對試驗組焦慮癥狀起到了緩解作用。
3.3磁珠耳穴貼壓緩解兒童口腔實習學生焦慮的研究與展望本課題未發(fā)現(xiàn)兒童口腔實習生性別和焦慮的關系,在實習3個階段的焦慮評分中,試驗組內(nèi)部男女之間焦慮評分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對照組內(nèi)部男女之間焦慮評分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提示兒童口腔實習生焦慮可能沒有受到性別影響。
通過本研究得知耳穴貼壓對于口腔實習生的焦慮癥狀緩解有一定作用,但是需要一定的持續(xù)作用時間才能起效,在實習的第3周末,試驗組和對照組焦慮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直到第6周末才兩組差異出現(xiàn)了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針對兒童口腔實習生,耳穴貼壓的起效需要一定的時間。不過,試驗組的焦慮水平也仍然高于全國常模,提示耳穴貼壓只是能夠減輕兒童口腔實習醫(yī)學生的焦慮癥狀,但是如果產(chǎn)生焦慮的各種壓力依舊存在,或者是實習生沒有良好的心態(tài)化解它們,由此產(chǎn)生的焦慮感仍然不會輕易消失[6]。
雖然如此,耳穴貼壓仍舊可以作為緩解焦慮的一種暫時性手段與方法,其有以下的優(yōu)勢:(1)耳穴貼壓是在傳統(tǒng)的祖國醫(yī)學針灸基礎上演變而來,通過磁珠貼附抗焦慮的穴位,其本身就具備了針灸和磁療的作用。(2)耳穴貼壓操作步驟簡單,口腔實習同學都可以在簡單的培訓后掌握要領并互相訓練耳貼穴位。(3)耳穴貼壓作用效果持續(xù),且在使用者日常沐浴時也不容易脫落。(4)耳穴磁珠體積小,不會引起使用者任何不適。 (5)磁珠耳穴貼壓成本低,不會帶給使用者經(jīng)濟負擔。
關于磁珠耳穴的緩解焦慮的各種機理學說頗多,將其用于緩解口腔實習學生的焦慮癥狀尚處在嘗試階段,對于耳穴貼壓抗焦慮的有效穴位組合、起效時間、作用機理都需要進一步研究,以期望緩解兒童口腔實習學生的焦慮癥狀,讓他們順利的度過實習期。
參考文獻:
[1] 李伯琦,孫大磊,王璇. 口腔醫(yī)學生進入兒童口腔科初期焦慮狀況調(diào)查[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7(10):1411-1413.
[2] 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94-196,235-238.
[3] DENIS H, BAGHDADLI A.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xiety disorders[J]. Arch Pediatr,2017,24(1): 87-90.
[4] HOU P W, HSU H C, LIN Y W, et al. The History, Mechanism,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uricular therap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5,(12):1-13.
[5] ROMOLI M, GIOMMI A. Ear acupuncture in psychosomatic medicine: the importance of the Sanjiao (triple heater) area[J]. Acupunct Electrother Res,1993,18(3): 185-194.
[6] XIAO L Y, WANG X R, YANG Y, et al. Applications of acupuncture therapy in modulating plasticit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J]. Neuromodulation,2017, 7(10):34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