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哲, 陽桐潼
(成都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17)
成都是中國唯一一座擁有2000多年城名不變、城址不移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秦代筑城,漢承秦制市態(tài)漸豐,唐宋鼎峰,明代建立蜀王府,中軸重城格局形成,清代延續(xù)前朝建制將其設為貢院,后經(jīng)文革運動修建“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展覽館”(簡稱萬歲館),直至現(xiàn)代,將功能重塑形成四川科技館。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建設,始終向心積聚(圖1)。
圖1 成都城市建設歷史沿革(秦代至今)
我們今天能比較清楚地了解到成都中心的歷史文獻資料主要是在明清兩個朝代。公元1371年,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蜀王,將漢唐、前后蜀遺留下來的“子城”全部拆毀,在舊址上新建“蜀王府”,并在成都首次確立以正南北為中軸線的布局方式,形成類似北京紫禁城的沿軸線東西對稱的龐大建筑群。它雖是王府,卻不失皇宮的巍峨氣派,故老百姓稱之為“皇城”,其位置就在今天的天府廣場北端和科技館一帶。直至公元1646年,張獻忠撤離成都時縱火焚城,蜀王府毀于一旦。
公元1655年,清代首任四川巡撫在蜀王府殘址上修建了專門為朝庭選拔人才的貢院,它的建筑雖不及原來的宮闕輝煌,但成都老百姓仍習慣稱之為“皇城”。貢院建筑群基本被妥善保留至20世紀50年代(圖2)。
圖2 清代貢院-明遠樓、求俊義坊
可以這樣講:成都老皇城濃縮著并見證了明、清及中華民國以來太多的風云際會和慘絕人寰的歷史悲劇。從它本身來看,更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與豐富的人文色彩,當屬國之瑰寶。
文化大革命時期,主政四川的兩位將軍,提議在此修建一座“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展覽館”(簡稱萬歲館)并塑造一尊巨大的領袖大理石雕像(圖3、圖4)。
圖3 文革時期的皇城
圖4 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展覽館(萬歲館)
1968年12月1日上午,皇城古建筑群落就在巨大爆破聲中拆毀了[1]。
20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70 年代,老“皇城”城墻及門樓、明遠樓、致公堂等最后的古建筑被拆毀,護城河“金河”被填平、“御河”被抽水加蓋成了防空洞。而原址上修筑的,則是存留至今的四川科技館。如果從天上鳥瞰,“萬歲館”(現(xiàn)科技館)的整個平面布局是一個“忠”字,匠心縝密。
與14世紀朱椿,17世紀張獻忠所造成的歷史事件相當,20世紀六、七十年代之交的成都市徹底拆毀“皇城”、修筑“萬歲館”的行為,的確令城市面貌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卻少了許多與傳統(tǒng)歷史之間聯(lián)系的紐帶,最終使成都在本身的歷史文脈傳承與文化發(fā)揚中舉步維艱。成都在市中心地帶如此滅除歷史記憶的做法絕對讓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望其項背,因為這些城市不論如何發(fā)展,經(jīng)濟如何飛速進步,甚至修建再多新型建筑體,在北京市中心仍然留有前門、天安門、故宮、景山;西安市中心仍有鐘樓、鼓樓及古城墻、城門(圖5);而上海雖保存力度較小,但近現(xiàn)代的建筑大多完整。這樣的城市是有靈魂有強大歷史文化背景做支撐的,所以你會不由地發(fā)覺這些城市具有鮮明特色的[2]。
圖5 北京市中心天安門、故宮,西安市中心鐘樓
土耳其詩人納喬姆.希格梅說:“人的一生中有兩樣東西是永遠無法忘卻的,這就是母親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當代世界特別在中國,城市和建筑文明的現(xiàn)實是非常嚴峻的,隨著城市高速發(fā)展,千篇一律的鋼筋混凝土森林林立,城市建設缺乏歷史延續(xù)性。常說中華上下五千年,而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成都,文化底蘊深厚,卻在時間的長河中不小心遺失掉原有的“血脈”。這一切都呈現(xiàn)出這個城市文化“失憶”和“失語”的雙重癥狀[2]。
俯瞰整個項目區(qū)域,保存完好且具有歷史意義的僅有現(xiàn)在的科技館建筑群及體育館建筑,其余的幾乎都是現(xiàn)代居住建筑及辦公建筑,擠滿了城市的中心,讓人感到窒息。仿佛成都的歷史僅從科技館建成那一刻回歸了歷史元年。現(xiàn)在的成都,中年以下的人對城市的歷史知之甚少,就更不知道在其市中心的地方,竟然還存在如此輝煌閃耀的文化寶藏。如果不是僅存的道路街巷名稱,如東“御河”沿街,東順“城”街,“東華門”街,我們幾乎無法找到任何關于“老皇城”的痕跡。如果沒人告訴您,也許您無法了解到人防通道就是幾百年前的御河蓋頂而形成的。而且這僅有的痕跡也將會隨著城市交通體系的飛速發(fā)展和城市的更新,被人忘卻而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全國各城市都有的人民路、解放路、建設路……
假如您不是一個考古學家或歷史學家,恐怕無從了解到成都千年的核心歷史竟也如此絢爛多彩!自始至終,翻閱幾近所有部門的史料,也才像搭積木,挖寶藏一樣,拼出一個模糊的成都皇城歷史片段。我們將逐漸失去成都的歷史!
現(xiàn)在面對如此現(xiàn)狀,我們有個嚴峻的問題:如何展示已消失的成都中心文化寶庫?
成都中心的建設在相當一個層面上,需要根據(jù)歷史資料,借助承載著皇城歷史的展示載體,重現(xiàn)千年蜀王府的興衰歷史文化,體現(xiàn)歷史在這一個核心區(qū)位的不斷疊加和累積。那么歷史文化體現(xiàn)從哪里來,又將到哪里去?如何將歷史遺跡空間與現(xiàn)代設計特點合理結合是此次設計的重中之重。
在如今的設計思潮當中,存在只要恢復重建歷史的東西,都會有所謂“假古董”的論調(diào),爭議頗大。而對于源于某些“資深”設計師自身思維展現(xiàn)的抽象現(xiàn)代藝術趨之若鶩。也曾經(jīng)有一些景區(qū)大肆修建真正的假古董,以至于我們本著一個設計師所謂的“職業(yè)操守”,不敢突破這一界限?!安荒芤栽O計師自身的價值觀和意識去構建和選擇一個體系,而應該站在社會大眾的角度和使用者的訴求上,去取舍和選擇”。設計始終是一個服務行業(yè),只是針對的服務對象的不同而已。成都中心的規(guī)劃其中核心部分是為了提供市民了解成都“皇城”的歷史與文化的場所。“新舊交融,多元共存”,我們不僅僅需要對未來的展望,還需要有勇氣對歷史進行反思與回顧,假如目光一直向前,此后必定又是一個歷史的輪回。也許,現(xiàn)代城市建設發(fā)展更需要的是需要回眸一望……
現(xiàn)代設計如若要將過去已消逝的歷史文化元素(包括建筑、構筑物、場景等)重新體現(xiàn),無非常用的真實復原與抽象元素體現(xiàn)兩種手法??鬃印兑捉?jīng).系傳》上有兩句話說道:“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以白話文來講,意思是沒有一種語言能完全表達意志與思想。而把歷史轉為文字,文字變成思想,思想再變成設計,就更隔了一層真實了[3]。
筆者認為作為設計本身,我們需要的是從大眾的角度和使用者的訴求上來考慮,而基于本項目的“成都文化元點”的定位看來,抽象化的設計手法缺乏部分經(jīng)典的歲月痕跡。所以適度恢復和重建部分具有歷史意義與價值的構筑物,以及對空間的留白,通過采用更加直接的歷史本底展現(xiàn)傳統(tǒng),展示真實面貌與細節(jié)。從而獲得可見性、客觀性和對抗時間的持久性,使觀賞者親自去理解過去的歷史,而非轉述。筆者認為才是最適合的方式。至于對于“度”的把握,方見功力。
對于重建,方法頗多,可采用歷史的遺存的工藝與材料,通過重塑、疊加等方式體現(xiàn)歷史的傳承,甚至是采用“拆造”的手法,通過搜集舊有的原料,再經(jīng)過自然的不斷腐蝕,人工的拆解打磨,技藝的重復疊加,再生出新?lián)碛袣v史記憶的構造物。通過與周邊環(huán)境整體營造,最終達到雅俗共賞、親切靈動的開放式公共文化空間,彰顯城市文化魅力。如此的意義存在是“假古董”或者隱晦的抽象“藝術品”所不能概述的,它們不僅為觀賞者提供直觀的體驗,也是我們對歷史反思、銘記與紀念的全新載體。
在此次方案征集過程中,也看到了各種表達方式,如采用AR技術虛擬皇城的建筑,或類似未央宮遺址公園的建筑基礎復原,也有紅色的藝術裝置來表達曾經(jīng)的城墻,但這些手法是否能夠經(jīng)得起時間的沉淀和洗禮?是否能夠展現(xiàn)歷史的厚重與嚴肅,是否一定可以被廣大民眾去接受和直觀認知歷史?通過藏匿于抽象化藝術裝置中的歷史,永遠無法替代真實事物給人帶來的震撼。
回望過去,從“老皇城”的消亡至今,所引起太多的重大事件及種種不可思議的做法,不經(jīng)感嘆,歷史是多么的驚人相似,仿佛是千百年的周而復始。今天的人們,樂于將一切過失簡單地歸咎于“十年浩劫”那個“失去理性”的年代。然而,透過數(shù)百年的歷史深度來反思,“皇城”的消亡何嘗不是成都市中心毀滅、建設,再毀滅、再建設的無盡的歷史循環(huán)的一部分?今天的成都,是否具備足夠的理性,能充分檢討在那個“失去理性”的年代中犯下的冒進錯誤,學會珍惜現(xiàn)有僅存的歷史遺產(chǎn),真正超越那種城市發(fā)展“大破大立”的僵化思維和惡性歷史循環(huán)呢?
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建國前的歷史痕跡瓦礫無存。這種摧枯拉朽般的歷史的行為放眼全國乃至世界都較為少見,既然歷史已定,我們應該有反思和檢討歷史的勇氣。不論作為設計師也好,還是考古專家也好,甚至于決策者,都應該鼓起勇氣,給民眾一個直觀的了解成都元點的窗口。
[1] 平叔.城殤成都古皇城拆除始末[J].
[2] 徐望川.從“皇城”到“天府廣場”_一部建設的歷史還是破壞的歷史[J]. 2002.
[3] 南懷瑾.論語別裁[M].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