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波, 徐 平, 吳麗潔, 高 原, 溫珮彤, 虎 力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 上海 201203)
進針法,又稱下針法、刺針法、入針法、內(nèi)針法, 是指運用各種手法將針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屬于“理、法、方、穴、術(shù)”中“術(shù)”的范疇,也是影響針刺療效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選擇合適的進針方法能夠減少痛感、易于得氣、提高療效[1]。進針的方法數(shù)目繁多, 多種多樣[2], 而且還在不斷的發(fā)展當中, 目前, 在針灸臨床和實驗中,單手進針法的應(yīng)用較廣泛,但筆者在長期的動物實驗中體會到(實驗主要是針刺SD大鼠腎俞和足三里),應(yīng)用單手進針法對足三里穴的針刺較容易,但對腎俞進行針刺時, 因為大鼠背部堅韌, 單手進針的一次透皮率太低, 這時大鼠的反應(yīng)較大, 掙扎劇烈, 干擾了進針, 既耗費了時間, 又影響了實驗的結(jié)果, 而應(yīng)用彈針法針刺, 可以減少大鼠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 提高實驗效率。彈針法, 又稱指彈進針法, 即“針尖抵于腧穴皮膚時, 運用指力, 并以中指彈動針柄時, 瞬即將針尖刺入皮下的手法[3]”, 是一種進針速度較快的雙手操作進針的方法, 《陳乃明教授針刺經(jīng)驗精要》中對其操作規(guī)范有更為詳細的描述[4]。筆者師從葛寶和主任(國家級名老中醫(yī)陳乃明教授學術(shù)繼承人),學習彈針進針法,也深受導(dǎo)師無痛進針手法的影響。在動物試驗中分別應(yīng)用單手進針法和彈針法兩種方法進針,對這兩種進針方法的平均耗時、針刺入皮下過程中的平均針刺次數(shù)和留針過程中毫針的脫落情況進行記錄并統(tǒng)計分析。
6月齡SPF級雄性SD大鼠,由西普爾-必凱實驗動物有限公司提供[SCXK(滬)2014-0008]。飼養(yǎng)于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SPF級設(shè)施[SYXK(滬)2004-0005]。
將40只SD大鼠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兩組,每組20只,針刺前用“X”固定法[5]固定,分別用單手進針法和彈針法進針,單手進針法具體操作: 以右手拇指、食指夾持針柄,其余三指自然扶住針身,拇食兩指同時用力進針。彈針法具體操作: 以左手拇、食指夾持針身下端,不緊不松,右手拇、中指屈曲成環(huán)狀,以中指指甲或甲根部順針體方向快速彈擊針尾進針[4]。每只大鼠針刺取穴為雙側(cè)后三里(足三里)和腎俞[6],足三里的留針深度為1.5 cm,腎俞穴的留針深度為2 cm。
觀察針刺單個穴位的用時、針刺入皮下過程中的針刺次數(shù)(比如一次針刺未透皮、大鼠劇烈掙扎等妨礙進針成功的均計1次)以及留針過程中(15 min)毫針的脫落情況并記錄。
采用SPSS 21進行統(tǒng)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表1可以看出,在針刺足三里時,單手進針法較彈針法用時更少,在針刺腎俞時,彈針法的用時較單手進針法少。
表 1 兩種進針方法平均用時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在針刺足三里時,單手進針法和彈針法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而在針刺腎俞時,單手進針法的平均針刺次數(shù)明顯多于彈針進針組。
表 2 兩種進針方法平均針刺次數(shù)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留針過程中,毫針的脫落情況單手進針法較高,為35%,明顯高于彈針進針組的20%。
表 3 兩種進針方法留針過程中毫針的脫落情況比較
彈針法進針速度快,可以快速穿過皮膚到達皮下組織,避免長時間停留在真皮層,過度刺激真皮層的血管和神經(jīng)組織,達到無痛或者微痛[7]。本實驗中,在針刺足三里時,單手進針法優(yōu)于彈針進針法,因為單手進針法解放了押手,既可以做針刺前的消毒工作,持針備用,還可以協(xié)助刺手進針[8],實驗中也可用來固定動物,而且足三里部位肌肉組織豐厚,皮膚角質(zhì)較少,質(zhì)地柔軟,容易進針,但彈針時,必須雙手操作,左手的作用是夾持針身,固定針尖位置,但大鼠的腿部較難固定,夾近腹部,所以耗時較長。在針刺腎俞時,因為腎俞部位的皮膚角質(zhì)分布較多,皮膚韌性較大,單手進針法透皮困難,再加上皮下脂肪組織豐厚,針下游移,針尖位置容易偏移,導(dǎo)致單手進針法一次透皮率較低,容易產(chǎn)生疼痛,大鼠會應(yīng)激、掙扎和抵抗,阻礙了正常的進針,大鼠受到激惹,也影響了后面的留針過程,彈針法透皮速度快,動物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較少,而且腎俞位于背部,能夠充分暴露,方便進行彈針操作。可見,在方便彈針的穴位和體位的前提下,彈針進針法能明顯提高針刺效率,減少動物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能有效的降低留針過程中掉針情況的發(fā)生。
①彈針與單手進針法相比,提高了針刺透皮的速度,從而大大減少了疼痛的產(chǎn)生,降低了動物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方便后面的留針,減少掉針的幾率,也符合動物實驗的3R原則。②彈針的穴位定位比較準確。彈針進針有左手護持針身,進針的過程針尖不會偏移,針刺穴位較準確,且能較容易的避開疼痛敏感點、皮損處或者疤痕。③對于皮膚韌性較大不易進針的腧穴,只要腧穴充分暴露,方便彈針,本實驗以腎俞為例,均可以應(yīng)用。④可以充分利用動物的驚嚇反射,彈針時,指甲和針柄接觸時會發(fā)出“啪”的聲音,同時針尖刺到皮膚,會使動物受到驚嚇而皮膚繃勁,可有效避免單手進針時“打太極”的情況,原理同舒張進針法。
①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對于初學者來說,很容易將針彈彎或彈飛。②一般適用于固定好的動物,因為彈針法需要雙手配合操作,左手不方便進行固定動物。③對于穴位的位置或者動物的體位有一定要求。選擇的穴位或者動物的體位必須充分暴露針刺位置,方便彈針。
針刺是中醫(yī)的特色療法,但針刺疼痛往往會導(dǎo)致不愉快的情緒產(chǎn)生,影響了針刺療法推廣和應(yīng)用[9],在動物實驗中,也不符合動物福利的要求,容易激惹動物, 導(dǎo)致動物應(yīng)激和產(chǎn)生不良情緒,影響實驗結(jié)果。在腧穴部位充分暴露,方便彈針的體位下,彈針法不僅可以減少進針時產(chǎn)生的疼痛,提高進針的成功率,縮短針刺用時,提高實驗效率,還能減少留針過程中掉針情況的發(fā)生,適合推廣運用。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腧穴都適合彈針,不同部位的腧穴適宜的針刺方法不同[10],而且不同的針具,其針刺手法也多種多樣, 另外還可以借助輔助工具進針(如管針進針法[11]),總之,每種進針方法都各有所長,各有所宜,在針刺實驗過程中要合理的選擇和運用,才能提高針刺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黃鼎堅. 論毫針針刺手法 [J]. 廣西中醫(yī)藥, 1997, 20(3):1-3+15.
[2] 樊一樺, 孟向文, 田蓉,等. 對進針手法的探究 [J].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5, 34(3):181-183.
[3] 楊兆民, 郭恩吉. 刺法灸法學 [M]. 上海: 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 1999: 18.
[4] 王銳. 陳乃明教授針刺經(jīng)驗精要[J]. 中國針灸, 1999, 19(2):37-38.
[5] 高原, 劉丁龍, 徐平,等. 介紹一種簡易“X”型大鼠固定法的使用 [J]. 實驗動物與比較醫(yī)學, 2016, 36(5):378-81.
[6] 李忠仁. 實驗針灸學 [M]. 北京;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08:255-257.
[7] 楊曉媛, 楊迎迎, 顧繼昱,等. 進針速度與患者痛覺的潛在關(guān)系 [J]. 中醫(yī)雜志, 2016, 57(23):2004-2007.
[8] 王云娜, 段玉婷, 黎順平,等. 押手在針灸操作中的作用 [J].吉林中醫(yī)藥, 2017, 37(2):195-198.
[9] 高明, 楊華元, 劉堂義,等. 針刺進針疼痛客觀原因分析與對策及教學要點 [J]. 中國針灸, 2016, 36(7):763-766.
[10] 陳超, 石學敏. 根據(jù)腧穴部位選擇無痛進針法初探 [J]. 中國針灸, 2016, 36(3):271-273.
[11] 肖永芝, 劉玉瑋, 張麗君,等. 日本“針圣”杉山和一生平事跡述評 [J]. 中醫(yī)文獻雜志, 2011, 29(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