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勤儉在我家

2018-05-07 15:54楊躍平
閩南風 2018年3期
關鍵詞:傳統(tǒng)美德奶奶

楊躍平

父親走了,在一個晚霞滿天的初春時節(jié)。他走得那樣的匆忙,來不及與我見上最后一面。無盡的囑托,濃縮在平靜的臉上。他深信,春天來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再也不用浪費財物,拖累兒女。

清理父親遺物時,沒有發(fā)現(xiàn)一件有價值的東西,且不說貴重物品,就連一件像樣的衣服也沒有。在衣柜里,那件掛得整整齊齊、洗得干干凈凈的風衣,便是他認為最豪華的“奢侈品”。這是十二年前,我兒子在北京讀書時買回來送給他的。非到“受不了”的時候,父親總舍不得穿。其實,并不是家里窮得買不起好衣服,而是父親一生中恪守的一個永恒的理念——勤儉持家。這個理念成為我家薪火相傳的家風。

父親出生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經(jīng)歷了貧窮、苦難和匱乏,很多事情是年輕人難以想象的。他斷斷續(xù)續(xù)讀過一些書,曾考入漳州師院,后來有個安穩(wěn)的工作,但為養(yǎng)家糊口從不“安份”,常?!疤邸?。他任過教師、當過農民、做過生意,還搞過運輸。也許是窮怕了,他一生節(jié)儉,從不奢侈浪費。父親沒有什么特別的嗜好,一生滴酒不沾,清茶淡飯,節(jié)衣縮食,偶爾陪客人喝茶。每每聽到好茶很貴時,他總愛嘮叨幾句“一斤好茶,可以換來幾袋大米,茶能喝就好,不能太浪費。”

記得小時候有一年夏天,父親用自行車載我到漳州看病,上午排不上號,只得等到下午。午間,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樹葉一動不動,連小狗狗也伸出長長的舌頭,趴在地上喘著大氣。悶熱的天氣似乎要把整個人烤焦,我口渴難忍,父親見狀,買來3分錢一根、糖水做的冰棍,而自己卻舍不得吃,連說自己不渴。

我們兄弟姐妹多,為了省下理發(fā)錢,父親自己動手,買來理發(fā)工具,用舊報紙當頭發(fā)罩,把我們當試驗品。盡管父親下了十二分功夫,如精雕細琢每一件工藝品,那笨拙的雙手似乎不聽使喚,還是把我們小小的頭理得高低不平,長短不一,歪歪扭扭,常常被人當笑料。小伙伴恥笑我們如“尿桶箍”,每聽到這樣的挖苦,我心里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苦澀。無論別人如何評頭論足,我們從不責怪父親。記憶中,我伴隨著父親那“咔嚓、咔嚓”的剪刀聲響渡過了困苦而幸福的童年。

父親的節(jié)儉也許是受到上輩的影響與教育。自我懂事的時候,奶奶就是一個非常節(jié)儉的人,甚至有點“摳”。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很難吃好,甚至溫飽都成問題。父親偶爾從食品站買一點“剩肉”回來改善生活,奶奶加工煮好后,開飯時,分給一人一小塊,又藏了起來。藏在那搖搖晃晃、可望不可及的小竹籃里。這是奶奶的專用竹籃,家里只要有吃剩的東西,她一律往里面裝,然后懸掛在隔層的杉木上。每逢放學回家,肚子常常餓得咕嚕叫,掛在空中的剩菜剩飯對我們來說勝過美味佳肴,但只是“畫餅充饑”,也成了奢望,當被我們吵得煩時,奶奶就大聲訓斥:“剩飯剩菜是要留著下餐吃的?!?/p>

奶奶對家里人是這樣,對自己更苛刻。破舊的衣服舍不得換,從不花零用錢,就是病了也是熬青草藥服用。有一次,我?guī)托〉艿芪癸垥r不小心把飯弄倒一地,奶奶不是大聲斥責,而是語重心長地說:“以后千萬要小心,這糧食緊張,每一口飯來之不易?!比缓笥缅佺P把地上的稀飯倒進自己的飯碗里,輕輕地咀嚼起來。有句話說得好: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惜。當時,我雖然不懂得這些道理,但奶奶的言行卻深深地感動了我,頓時覺得比被痛打一頓還難受。

史上有“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古訓。母親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斗大的字沒識幾個,這些古訓她一點也不懂,但從她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不僅有省吃儉用,樸實無華的品格,更具有勤儉持家,吃苦耐勞的傳統(tǒng)美德。

聽母親說,嫁到父親家后,窮得叮當響。一家十幾口人擠在兩間土墻的平房里,用竹編當隔墻,分內外間居住。與大伯分家后,最值錢的家當就是一張殘腳斷臂的舊床、一件破舊的棉被、一只歪脖缺嘴的米缸。為了貼補家用,添置家庭生活必需品,母親常常早出晚歸,幫人扛甘蔗、摘橄欖、采油茶……在加工場打工做柑桔餅,加班時間比別人長,賺的錢也比別人多。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家鄉(xiāng)一場史無前例的洪水災害,把家里的房屋沖垮,本不牢固的土屋夷為平地。在寄人籬下半年后,父母自力更生,制土塊、砌土墻、砍木材,自建兩間土墻瓦房,以遮風蔽日。在這樣簡陋的土屋里一住就是20多年。

我從小耳濡目染受到父母的熏陶,從父母身上繼承了勤儉持家,艱苦樸素的傳統(tǒng)美德。小小年紀就經(jīng)常幫家里擔水劈柴、洗衣做飯、養(yǎng)雞養(yǎng)鴨、喂豬放牛,打掃衛(wèi)生……為減輕母親負擔,利用星期天上山拾柴割毛草,剝下腳蔗葉、木薯葉,用竹耙子和麻袋收集干枯落葉,回到家里,用干枯甘蔗葉或木薯葉包住樹葉,繞成一團一團當柴火。家里那件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小棉襖,是母親請來外婆親手加工制作的。面料是外婆一針一線用顏色相近的小布條拼接起來,夾在里層的棉花則是從彈棉被師傅那里撿來的。它猶如接力棒,在我們兄弟間傳遞,傳遞著溫暖,也傳承著家風,

勤儉持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精髓。唐代詩人李商隱的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成為后人的警世名言?!吨熳蛹矣枴分小耙恢嘁伙?,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告誡人們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要從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做起,不要鋪張浪費。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輕了,從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樣東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樁樁件件來之不易,應該好好珍惜。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豐富,勤儉卻與人們漸行漸遠。面對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奢侈、浪費現(xiàn)象,聯(lián)合國把每年的10月31日,確定為“世界勤儉日”。我國也提出了“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的號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項艱辛而偉大的事業(yè),更需要大力倡導和發(fā)揚勤儉節(jié)約傳統(tǒng)美德,反對懶惰奢侈、貪圖享受的惡習。

在我們身上流淌著父母勤儉的血脈,遺傳著父母勤儉的基因。如今,我已步入花甲之年,常常講述古人、先賢、長輩的勤儉故事,教育和影響著晚輩,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和影響著下一代,讓勤儉持家的家風代代相傳。在我們家浴室角落里放著一只桶,專門收集使用過的水,用于沖洗馬桶,做到循環(huán)利用,節(jié)約用水。舊衣服從不隨便丟掉,或捐獻或送回老家給農民兄弟穿。日常家電,大到冰箱空調,小到燈頭插座,能用則用,能修則修,不輕易浪費。節(jié)約從我做起,不隨意浪費一張紙、一滴水、一度電、一粒飯、一分錢,成為我家的自覺行動。

勤儉是一對孿生姐妹,只勤不儉,成了無底洞;只儉不勤,也會坐享吃空。只有勤儉持家,才能過上幸福生活。

父母用一生的勤儉培養(yǎng)和教育我們,用勤勞的雙手筑起了家的溫馨。在別人眼里那是再普通不過的老屋,在我心里是那樣的雄偉壯觀,是一道永不褪色的美麗風景,因為老屋的一磚一瓦浸潤著父母的心血與汗水。

紅樓夢中有個小細節(jié),賈母叫鳳姐開柜,拿兩匹布料給姊妹們做衣服,寶釵卻說,不用做了,我那些衣服還沒穿透呢。一個千金小姐,還這樣樸素節(jié)儉,更何況我般窮苦人家的子女呢?

猜你喜歡
傳統(tǒng)美德奶奶
讓老人幸福 促社會和諧
給奶奶按摩
助人為樂的小牛
奶奶喊你吃飯啦
奶奶與龍
做人美德
奶奶駕到
我家有個“潮”奶奶
我家也有奶奶等
百善孝為先
洛浦县| 新蔡县| 来凤县| 洪泽县| 高邑县| 沽源县| 隆安县| 西藏| 舟山市| 马公市| 淮南市| 安陆市| 东兴市| 独山县| 新营市| 阿巴嘎旗| 饶河县| 额济纳旗| 延寿县| 宁城县| 温宿县| 临夏市| 大邑县| 梨树县| 库尔勒市| 拜城县| 宣城市| 华亭县| 新野县| 灵寿县| 象州县| 伊吾县| 祁门县| 茌平县| 房产| 尚志市| 安徽省| 延寿县| 大同县| 桓仁| 息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