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寧(武漢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 430072)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下簡稱《提要》)是我國古典目錄學的集大成之作,收錄各類書籍達萬余種,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然因卷帙浩繁,成于眾手,難免會有一些瑕疵。對此,前輩學者已做過不少???、考證和訂補類工作,如胡玉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李裕民《四庫提要訂誤》、魏小虎《四庫全書總目匯訂》等。其中魏先生之《匯訂》收錄2011年底之前發(fā)表的相關考訂專著與文章,并一一摘錄分注于各篇之下,其間亦有作者的??焙涂甲C,堪稱集大成之作。然筆者近來發(fā)現(xiàn)《提要》仍存在若干問題,以下就經(jīng)部與史部的一些疏漏訛誤,略為考辨,凡十則。
1.《詩經(jīng)說通》十三卷:明沈守正撰。守正,字允中,號無回,錢塘人。萬歷癸卯舉人,官至國子監(jiān)博士。(第140頁)*(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40頁。
按:“無回”應為沈守正的字,非號。明人龔立本《煙艇永懷》卷二《沈守正傳》:“沈守正,字無回,號雪堂,錢塘人,治《毛詩》有聲,與虞山詩社雅相鼓吹,癸卯之舉?!?(明)龔立本:《煙艇永懷》,《明代傳記叢刊》第63冊,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第46頁。明人孫治《靈隱寺志》卷五云:“沈守正,字無回,錢塘人。為名孝廉,清介絕俗,當世士大夫重其守。下幃靈隱,講業(yè)授徒,歷有年所。”*(明)孫治:《靈隱寺志》,杭州:杭州出版社,2013年,第484頁。清人虞銘《塘棲藝文志》卷一經(jīng)部收有沈守正《四書說叢》十七卷,并云:“明沈守正撰。守正,號雪堂,有《詩經(jīng)說通》,《雪堂集》已著錄?!?(清)虞銘:《塘棲藝文志》,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6年,第44頁。清人王同《塘棲志》卷十一《人物四·耆舊上》:“沈守正,字無回,錢塘人?!逗贾莞尽贰行惚恚鹿P千言立就。時黃卓甫、葛屺瞻兩先達,以文行相砥,為士人所宗’?!?(清)王同:《塘棲志》,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6年,第206頁。清人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卷五十四《都察院司務無回沈君墓志銘》:“萬歷時,杭州有三士焉,曰胡胤嘉休復、卓爾康去病、沈守正無回,奮乎流俗之中,以文章志節(jié)相摩勵,海內(nèi)稱之,如唐人所云‘四夔’者?!?(清)錢謙益:《牧齋初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353頁。據(jù)此,沈守正應“字無回,號雪堂。”
2.《詩經(jīng)脈》八卷:明魏浣初撰。其標題又曰“閔非臺先生增補”。浣初,字仲雪,常熟人。萬歷丙辰進士,官至布政司參政。(第141頁)
按:“官至布政司參政”不確。清初學者馮舒《懷舊集》卷上“魏浣初”條曰:“君字仲雪,中萬歷丙辰進士,歷官廣東提學參政,卒于官?!?(清)馮舒:《懷舊集》,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2頁。康熙《常熟縣志》卷十八《人物志》載曰:“魏浣初,字仲雪,萬歷丙辰進士,謁選當作縣,自念為諸生……遂改嘉興府教授……遷南京戶部主事……遷禮部員外,晉吏部郎中……升廣東按察司僉事,分巡嶺南……尋升廣東提學參政,卒于任?!?(清)楊振藻等:《康熙常熟縣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36頁。清王昶《明詞綜》卷五收有魏浣初的《望江南》,并云:“浣初字仲雪,常熟人,萬歷四十四年進士,歷官廣東提學參政。有《四如山樓集》?!?(清)王昶:《明詞綜》,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74頁。清陳田輯撰《明詩紀事》庚籖卷二十三亦收有魏浣初的《不如還獨坐擬白》,亦云“浣初字仲雪,常熟人,萬歷丙辰進士,累官廣東參政。”*(清)陳田:《明詩紀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652頁。據(jù)《明史·選舉志一》記載:“正統(tǒng)元年始特置提學官,專使提督學政……提學之職,專督學校,不理刑名。所受詞訟,重者送按察司,輕者發(fā)有司,直隸則轉送巡按御史。督、撫、巡按及布、按二司,亦不許侵提學職事也?!?(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第1687頁。由上,提學官與布政司職能并不相同,是兩套相互獨立的行政系統(tǒng),布政司參政與提學參政雖皆可簡稱參政,但實非一職,故魏浣初應官至“廣東提學參政”,并非“布政司參政”。
3.《周禮訓雋》二十卷:明陳深撰。深字子淵,長興人。嘉靖乙酉舉人,官至雷州府推官。(第183頁)
按:“嘉靖乙酉(四年,1525年)舉人”,時間不確。日藏萬歷《雷州府志》卷六《秩官志》“國朝推官”欄云:“陳深,長興人,嘉靖己酉(二十八年,1549年)舉人。”*(明)歐陽保等:《萬歷雷州府志》,《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年,第211頁。清人錢大昕等撰嘉慶十年《長興縣志》卷一八《選舉志·舉人》“陳昌言,更名深,嘉靖二十八年己酉科?!?(清)錢大昕等:《嘉慶長興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第1027頁。同治十三年《長興縣志》卷二十三《人物志》引《歸州志》云:“陳深,字子淵,號潛齋,霖孫,嘉靖二十八年舉人,隆慶五年知歸州?!?(清)丁寶書等:《同治長興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第1931頁。綜上,“嘉靖乙酉”誤,當為“嘉靖己酉”。
4.《禮記集說辨疑》一卷:明戴冠撰。冠字章甫,長洲人?!尉付∥?,陸粲刊冠所作《濯纓亭筆記》附載于末。然筆記為雜說,而此書究為經(jīng)解。今仍析為二,各著錄焉。(第193頁)
按:四庫館臣認為戴冠《濯纓亭筆記》是由陸粲所刊刻,并附在《禮記集說辨疑》卷末。然據(jù)明嘉靖丁未(二十六年)刊本《濯纓亭筆記》,前有嘉靖丁未陸粲之序,云:“故紹興郡學訓導戴先生著書一編,曰《濯纓亭筆記》。余為緒正訛闕,除其復重,離為十卷,華學士子潛取而刻之?!壬鷩L作《禮記集說辨疑》未竟,今掇其存者若干章附之編末?!?(明)戴冠:《濯纓亭筆記》,《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17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29頁。其后有華察跋:“陸給事子余得其(戴冠)所著《濯纓亭筆記》十卷,手校寄余山中,余為刻梓,將以貽諸同志者?!?(明)戴冠:《濯纓亭筆記》,《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17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05頁。《四庫總目提要》卷一百二十七子部雜家類存目四《濯纓亭筆記》十卷云:“明戴冠撰。冠有《禮記集說辨疑》,已著錄。是書雜記見聞,終以辨物字義,皆抄撮前人成說?!坝屑尉付∥搓戶有颍笥腥A察跋?!?(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098頁。由此,四庫館臣誤解有二,一是戴冠《濯纓亭筆記》實乃華察刊刻,而非陸粲;二是戴冠《禮記集說辨疑》為未完成本,可能并非一卷,陸粲將所存者附于《濯纓亭筆記》之末,而非《濯纓亭筆記》附于《禮記集說辨疑》之末。
5.《諸書字考》二卷:明林茂槐撰。茂槐字稚虛,福清人。萬歷乙未進士,官至吏部郎中。(第376頁)
按:“官至吏部郎中”不確。萬歷癸丑(四十一年)《福州府志》卷四十七《選舉制三》載:“林茂槐,字穉虛,梧州府推官,南吏主事,禮部郎中,浙江參政。”*(明)喻政主修,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整理:《萬歷福州府志》,福州:海風出版社,2001年,第288頁?!睹魃褡趯嶄洝肪硭木啪拧叭f歷四十年九月”條云:“壬子,升禮部郎中林茂槐為浙江參政?!?中研院史語所校?。骸睹魃褡趯嶄洝?,上海:上海書店,1982年,第9433頁。然卷五四二“萬歷四十四年二月”條則曰:“丁酉,升浙江右布政使王在晉為江西左布政使,浙江參政林茂槐為本省按察使?!?中研院史語所校印:《明神宗實錄》,上海:上海書店,1982年,第10309頁。乾隆《福清縣志》卷十三《人物志》云:“林茂槐,字穉虛,號樗朋,清四世孫……登萬歷乙未進士,授粵西梧州府推官……擢南吏部主事,轉北禮部郎中……遷浙江參政,以卓異晉按察使,舉三年卒于官?!?(清)饒安鼎等:《乾隆福清縣志》,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第328頁。由上可知,林茂槐在萬歷四十四年之前曾相繼擔任梧州府推官、南京吏部主事、北京禮部郎中、浙江參政,萬歷四十四年二月晉升為浙江提刑按察使。今人張德信先生《明代職官年表》一書中《提刑按察使年表》“浙江省”欄中林茂槐亦從萬歷四十四年始任。*張德信:《明代職官年表》,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第3783頁。據(jù)《明史·職官志》記載,提刑按察使為正三品,*(清)張廷玉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1767頁。是一省最高司法長官,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并兼具監(jiān)察職能,而吏部郎中僅正五品。據(jù)此,林茂槐應官至“浙江提刑按察使”。
6.《韻學大成》四卷*鄒德文認為書名當作《元聲韻學大成》,見《〈元聲韻學大成〉版本及研究狀況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年第6期,第85—92頁。:明濮陽淶撰。淶字貞菴,廣德人。嘉靖丁酉舉人,官至南昌府通判。(第384頁)
按:“字貞菴”不確,“貞菴”應為濮陽淶的號,非字,蓋因避諱,“貞”實作“真”。日藏萬歷《新修南昌府志》卷十二《職官志》:“濮陽淶,字致東,號真菴,廣德州人,舉人。”*(明)范淶等:《萬歷新修南昌府志》,《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年,第213頁。明人過庭訓纂集《明朝分省人物考》卷四十一“南直隸滁徐和廣四州”云:“濮陽淶,字致東,廣德州人。端方正直,不愧形影,中嘉靖丁酉科?!?(明)過庭訓:《明朝分省人物考》,揚州:廣陵書社,2015年,第832頁。清儒謝啟昆《小學考》卷三十六《聲韻八》“濮陽淶”條云:“《江南通志》傳曰‘濮陽淶,號真菴,廣德人,嘉靖丁酉舉人,通判南昌,著有《韻學大成》。’黃虞稷曰‘淶,號真菴,萬歷戊寅敘’”*(清)謝啟昆:《小學考》,《續(xù)修四庫全書》第92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68頁。清乾隆五十九年《廣德州志》卷十三《人物志》:“濮陽淶,號真菴,嘉靖丁酉舉人……通判南昌。”*(清)胡文銓等:《乾隆廣德州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第2073頁。據(jù)此,濮陽淶應“字致東,號真菴?!?/p>
7.《圣學嫡派》四卷:明過庭訓撰。庭訓字成山,平湖人。萬歷甲辰進士,官至福建按察使,擢應天府丞,未及上而卒。(第560頁)
按:“庭訓字成山”不確,“成山”應是庭訓的號,非字。廣陵書社影印過庭訓《明朝分省人物考·序》云:“過庭訓,字爾韜,號成山,浙江平湖人。萬歷三十二年進士。”*(明)過庭訓:《明朝分省人物考》,揚州:廣陵書社,2015年,第1頁。光緒《嘉興府志》卷五十八《平湖列傳》曰:“過庭訓,字爾韜,號成山,以進士知江陵縣?!?(清)許瑤光等:《光緒嘉興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第1662頁。光緒《平湖縣志》卷十五《人物志·列傳一》:“過庭訓,字爾韜,號成山,萬歷甲辰進士,授湖廣江陵縣知縣?!?(清)彭潤章等:《光緒平湖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第365頁。據(jù)此,過庭訓應“字爾韜,號成山?!?/p>
8.《石鼓書院志》四卷:明周詔撰。案,是時有二周詔。一為延津人,嘉靖庚戌進士,見《太學題名碑》;一即此周詔,號臺山,富順人,嘉靖癸巳官衡州府知府。(第668頁)
按:“嘉靖癸巳官衡州府知府”時間不確。明代李安仁等撰修《重修石鼓書院志》收有周詔所著《石鼓書院志序》,序云:“予家食時讀《朱子全書》,知有所謂石鼓書院者有年于茲。歲壬辰服闋,承乏于衡?!尉腹锼让隙轮n進士出身中順大夫知衡州府事富順周詔書?!?(明)李安仁等:《石鼓書院志》,長沙:岳麓書社,2009年,第4頁。由此可知,周詔于嘉靖十一年(壬辰)守喪期滿,開始上任衡陽府知府。再者,康熙《衡州府志》卷九《秩官上》載曰:“周詔,四川富順人,由進士,嘉靖十一年任調(diào)衡州知府?!?(清)張奇勛等:《康熙衡州府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年,第319頁。乾隆《衡州府志》卷二十一《職官志》“知府”下亦載曰:“周詔,四川富順人,進士,嘉靖十一年任?!?(清)饒佺修等:《乾隆衡州府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12頁。據(jù)此,周詔應于嘉靖十一年(壬辰)開始擔任衡州府知府,而非嘉靖十二年(癸巳)。四庫館臣很可能是將此序的撰寫時間(嘉靖癸巳孟冬月之吉)誤認為是周詔始任知府的時間,以至于無意中造成此錯誤。
9.《吏部職掌》無卷數(shù):明黃養(yǎng)蒙撰。方九功、王篆續(xù)修。養(yǎng)蒙,南安人。嘉靖辛丑進士,官至戶部右侍郎。九功,南陽人。嘉靖丙辰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第690頁)
按:方九功“嘉靖丙辰進士”時間不確?!睹髑暹M士題名碑錄》“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1556)”無載此人,而“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1565)第三甲三百一十四名”中載有“方九功”。*朱保烱等:《明清進士題名碑錄(附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547頁?!睹髟娂o事》 己籖卷
① (清)陳田:《明詩紀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113頁。
② (清)張嘉謀等:《光緒南陽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第431頁。
③ (清)萬斯同:《明史稿》,《續(xù)修四庫全書》第32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43頁。
④ (明)談遷:《國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5321頁。
⑤ (清)劉大櫆等:《乾隆歙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第705頁。
10.《明臣謚匯考》二卷:明鮑應鰲撰。應鰲字山父,歙縣人。萬歷乙未進士,官至禮部祠祭司郎中。(第704頁)
本文寫作過程中蒙業(yè)師羅積勇教授、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李晶副教授審閱指正,于此謹致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