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稿本《雷州記》考述*①

2018-05-04 12:26:44王恒柱
關鍵詞:雷州

王恒柱

( 山東師范大學 圖書館,山東 濟南,250014 )

《雷州記》一卷,清李廷棨撰。李廷棨,字戟門,一字星垣,號萼村,章丘埠村西鵝莊人。道光八年舉人,九年進士。“授直隸新城知縣,廉明慈惠,自奉極儉,值歲旱,奉檄挑永定河,晝夜河干?!雹?清)張曜、(清)楊士驤修,(清)孫葆田等纂:《山東通志》(宣統(tǒng))卷一六九,濟南:齊魯書社,2014年。因政績卓異,調玉田知縣,遷宛平知縣,旋升深州直隸州知州。道光二十一年,總督訥爾經額以賢員列保,被皇帝召見,授廣州知府。翌年改任雷州知府,是年八月七日到任,十月十六日離任,中僅兩月余,升任湖北荊宜施道。道光二十四年長江水患,“不辭勞瘁,親督工役”③楊學淵、李洪鈺:《章邱縣鄉(xiāng)士志》(耆舊錄附名宦)。,“率府縣搶護倉粟,拊循災黎,……人心始安”④(清)張曜、(清)楊士驤修,(清)孫葆田等纂:《山東通志》(宣統(tǒng))卷一六九,濟南:齊魯書社,2014年。。因憂勞過度,“得怔仲疾,謀引去”,湖廣總督裕泰“固留,始已”⑤楊學淵、李洪鈺:《章邱縣鄉(xiāng)土志》(耆舊錄附名宦)。。道光二十六年調直隸霸昌道,“途中擢順天府尹,未履任,改道員歸銓”⑥楊學淵、李洪鈺:《章邱縣鄉(xiāng)土志》(耆舊錄附名宦)。。道光“二十七年授直隸通永道,積年舊案,一訊而結”⑦(清)張曜、(清)楊士驤修,(清)孫葆田等纂:《山東通志》(宣統(tǒng))卷一六九,濟南:齊魯書社,2014年。。次年畿東大水,通州、武清、寶坻、香河、寧河等地受災尤重,“率屬查勘,籌辦賑恤,自晨至暮,往往廢食”⑧(清)張曜、(清)楊士驤修,(清)孫葆田等纂:《山東通志》(宣統(tǒng))卷一六九,濟南:齊魯書社,2014年。。道光二十九年卒于任。李廷棨一生著述頗豐,計有《紉香草堂詩集》10卷、《文集》2卷、《詩余》1卷,《種玉山房詩草》1卷,《四庫文》4卷,《試體詩律賦》各2卷,《雷州記》1卷,《夏小正詩》1卷。李廷棨亦喜刻書,刊刻圖書有《繡水詩鈔》《高唐齊音》《贈云山館詩集》和《紅藕花榭詩余》等。

《雷州記》半頁九行二十字,無格,開本高34.5cm,寬18.3cm,金鑲玉線裝。書前留六頁、書后留四頁空白毛邊紙為副,蓋為便于題跋預留。函套王獻唐題簽:“《雷州記》,章丘李戟門底稿未刊本,石達摩室藏,鳳笙?!扁j?。骸笆?。封面李廷棨題:“《雷州記》,癸卯九月武昌旅邸題簽?!眱确饷骖}:“道光癸卯閏秋。末行頂格寫?!笔醉撜硦淇h姚椿手書題詩:

詩人到處足云霞,漫道雷車轍易斜。寒雪埋深冀北馬,暖風吹拆日南花。遙知報政聞三月,定有深恩祝萬家。猶剩著書心事在,閑吟難忘海康涯。戟門觀察大人以新著《雷州記》見示,且詢近詩,因率和記末留別雷州詩韻奉正。婁姚椿具稿。

姚椿題詩背頁題:“序:造物之神。中縫寫紉香草堂文鈔,魚尾下寫‘序’字?!彼剖亲髡咴麑懶蚨闯?。次為《雷州記序》,題下鈐?。骸靶纤{田”“仲采”“青帝玉文之室”。正題名作《雷州記》,下題“繡江李廷棨”。題下鈐?。骸笆_摩室”“青帝玉文之室”“黃梅石谷風藏書印”。

《雷州記序》為馬國翰作,另紙手書,粘貼書頁上,言:

造化之神曰黔雷,亦贊其動物最疾耳。及觀《雷書》所載“雷斧如斧”,“雷碪似碪”,與夫雷錘、雷鉆、雷環(huán)、雷珠、雷札之屬,皆詳其形色,及雷神所用,此皆不可思議。唐沈既濟作《雷民傳》,專紀雷郡事,其言雷有子孫,與釋氏書所云五雷兄弟五人謬悠略同。六合之外,存而不論,諸雷之說,亦慭之而已矣。戟門觀察之記雷州也,于其地山川、風土、人物鉤稽參考,了然如指諸掌,而獨不信神怪之談。記云“雷州之名,實起于陳文玉。文玉陳人,至唐始仕,時年已六十,故傳有養(yǎng)晦數十年”之語?!捌渖E甚奇,蓋亦竹郎、元鳥之類。生有德政,沒故明神祀之。后人附會,遂有飛梁起廟,化人為石之說,妄矣!”又云“雷祖祠在城西南十五里英榜山,地名白院,居者皆陳姓,文玉之后主司香火,太守春秋致祭。二月朔為開雷,十月朔為封雷,蓋亦古啟蟄、閉蟄之類。而遠方或傳為每歲造雷鼓、雷車,投之水中”,至謂造鼓堅“則是歲雷迅”,由鄉(xiāng)人歲社點綴,以“此因神其說也”。又以白院村人所為《雷祖志》謬妄不經,高識卓見,足以破俗傳而祛世惑。因憶胡明仲論雷霆之神形曰:凡天地造化之跡,茍不以理推,則必入于幻怪、誕偽之說,而終不明。故君子窮理之為要,文以理勝,其諸顛撲不破者乎?此記作于陽江舟中,時壬寅十月廿八日,自辰及酉,半日而成,非文中霹靂手,亦焉能捷于律令如此!今戟門擢任上荊,公余著作,將有出盛宏之、袁山松二記之右者。郵寄新篇,余亦不辭布鼓雷門,而樂為之更序也。癸卯閏秋姻愚弟馬國翰竹吾甫拜撰于涇陽官舍。

此序未見馬國翰他集收錄,借《雷州記》以存。卷末有李廷棨跋:

春初過詞溪談次,有言雷州地僻事簡,吾到彼當續(xù)作《雷民傳》矣。八月到郡,十月而去,深愧前言之未踐也。昔范石湖由廣之蜀,于舟中作《桂海虞衡志》,蓋惟在途乃易決去取。然彼在粵久,故志之悉,余則于土俗、民情、物產未及詳也。十月廿八日陽江舟中書其所知,自辰及酉而書成,持寄故鄉(xiāng),宛如晤話,謂之踐諾也可,謂之記游也亦可。

跋后鈐印“曾臧文安邢氏”、“爛天”。并粘貼清馬國翰、姚椿手書題識各一紙,馬國翰題作:

賦別如三歲,懷人又九秋。出山聊爾爾,隔水望悠悠。茇指漢陽樹,記成天際舟。異曲何用借,嘉惠拜荊州。閏秋月讀《雷州記》奉成一律以寄遙懷,即希萼村三兄大人教正。竹吾弟國翰拜草。

姚椿題云:

《雷州記》敘述雅潔,是唐宋人小體文字。屬以評校,間有改正訛字,又僭有獻疑之處,粘簽眉上,亦不知其有當否也。辱詢舊作,以散嫵文三冊奉覽,并希鑒之。此頌戟門觀察大人臺祉,椿頓。

姚椿,字子壽,一字春木,江蘇婁縣人,四川布政使姚令儀之子。椿少精聲律,以國子生應順天鄉(xiāng)試,才名譽京師,繼屢試不第。道光元年舉孝廉方正,辭不就。從學于姚鼐,崇尚程、朱之學,先后主講河南夷山、湖北荊南、松江景賢書院,以實學教諸生。家富藏書,遇未見書必手自抄錄。其文論繼承桐城派,著有《通藝閣錄》《晚學齋文錄》等。道光十八年至二十五年,姚椿主講湖北荊南書院,李廷棨于道光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轉任湖北荊宜施道,二人經歷交集,同喜藏書,詩文相交,故《雷州記》成書后,李廷棨“屬以評校”。姚椿浮簽粘貼評校意見,改正訛字,書前題詩一首,卷后題識一條,對《雷州記》之“敘述雅潔”,贊譽有加。

后又有民國李肇褆、郁靜僧、王立夫、關友聲、王獻唐題跋各一則:

乙亥冬至月,日照尹萃農、李肇褆同觀于山東圖書館之虹月軒。肇褆書。(鈐?。浩呤目?。

乙亥十一月二十日天長郁靜僧獲觀于佛麓鶴巢。(鈐?。红o僧)。

仲采兄得是本于繡江李京兆戟門后人,予借讀畢,書數語歸之。乙亥冬月王立夫識于秋蟬曳緒之軒。(鈐?。涸浳夷?

乙亥十一月恭讀一過。關友聲(鈐印:友聲)。

二十有亖年冬月,中采過訪見示,拜讀一過,書識眼福。王獻唐。(鈐?。韩I唐)。

李廷棨喜著述,富藏書,與當時著名藏書家馬國翰為文學摯友,過從甚密,砥礪切磋,常相詩詞酬唱,書信往來。后為兒女姻親,廷棨次子寶赤娶國翰之女。國翰無子,去世后,刻書書版和玉函山房金石圖籍多歸廷棨,廷棨建藏書樓紉香草堂以藏之。李廷棨書法亦精,與大書法家何紹基為昆仲,交莫逆,家藏何氏墨跡極多。民國間藏書家邢藍田在王獻唐的支持下,曾于1935~1936年間六訪鵝莊李氏遺書,訪得李氏所藏清陳山嵋原刻本《字學蒙求》、胡震亨原刻本《齊民要術》、李開先舊抄本《閑居集》、李廷棨手?!侗孀C通俗文字》《夏小正》等等。又訪得何紹基、張穆手書楹聯(lián)及孫葆田、許瀚、馬國翰等人手札甚多,并作有《鵝莊訪書記》。《雷州記》即為邢藍田1935年農歷11月9日第三次訪書時得于李廷棨后人,其稱“三訪得書近三十種,陳用光石士聯(lián)一耦,及京尹《雷州記》手寫底本一冊。時書友彭輯五偕往,嚴霜滿地,忍凍相隨,且于積塵中搜閱綦勤,念其勞勚,以所得志書三種,并零星散本酬之”,“(乙亥)十一月初九日三訪所得:《雷州記》1冊,清李廷棨,李氏手寫底本,姚椿校跋,馬國翰題詞”*邢藍田:《鵝莊訪書記》,《山東省立圖書館季刊》第1集第2期,1936年,紀念論文第65、68頁。,即此。此書序前、跋后皆有“邢藍田”、“仲采”藏印,題下鈐印“石達摩室”,王立夫題言“仲采兄得是本于繡江李京兆戟門后人”,王獻唐題亦言“中采過訪見示”,函套題簽言“石達摩室藏”,即指此本。1936年山東省圖書館奎虛書藏建成開幕,此書曾在齊魯藝文展覽室作為“由名收藏家借來之物”陳列展覽,王獻唐《奎虛書藏營建始末記》記載陳列展覽重要之物,書籍之屬末列《雷州記》:“《雷州記》,章邱李廷棨戟門著,未刻,歷城馬國翰竹吾等題詠,李氏手寫底本,文安邢仲采先生藏?!?王獻唐:《奎虛書藏營建始末記》,《山東省立圖書館季刊》第1集第2期,1936年,專載第21頁。

邢藍田,字仲采,一字文安,河北霸縣人,近代藏書家。1930年代任濟南市財政局長,與學者王獻唐以書友知交,其子邢家驥拜王獻唐為師。邢藍田南北搜集,“清俸所入,半以輸入攤肆”*王獻唐:《藏書百詠敘》,《藏書百詠》,1938年,文安邢氏鰈研居鉛印本。,藏書近30萬卷,顏其書齋曰“鰈研居”。1937年作《藏書百詠》一書,由王獻唐、李肇禔序,濟南道院掌教何素璞題署。邢藍田得《雷州記》后,曾借觀于友人李肇褆、尹萃農、郁靜僧、王立夫、關友聲、王獻唐。李肇禔,是王獻唐的表兄,號挹爽軒主人,和丁惟汾關系密切,當時任職于世界紅卍字會濟南分會,即濟南道院。尹莘農,王獻唐同鄉(xiāng)兼同學,知識淵博,醫(yī)術高超,被稱為山東德醫(yī)派第一人,著名抗日愛國人士。1931年出任山東省立醫(yī)學??茖W校校長兼附屬醫(yī)院院長,任職達17年之久。郁靜僧,名浚生,字靜僧,一字巨川,號老鶴,安徽天長人,善畫梅花,工詩書,藏書亦夥,是當時濟南城內名士。1935年初,與王獻唐、邢藍田一見如故,往來密切。王立夫,時任山東省教育廳秘書,與何思源相交,又是濟南書畫名家關際頤(字友聲)的文史老師。諸人過從密切,皆以《雷州記》稿本珍貴,故手書題跋于后,以志眼福。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12月濟南陷落,邢藍田從濟南經由漢口輾轉重慶。自1941年起,先后任國民政府國史館籌備委員會顧問、編審、副總干事。1946年轉居南京,任國史館纂修兼主任秘書。后輾轉終老于重慶,曾患中風,在北碚養(yǎng)病半年,生活窘迫,自言“生活日感困難,時有斷炊之嘆”*邢藍田:《致王獻唐書·第八通》,《王獻唐師友書札》上,安可荇、王書林手稿整理,杜澤遜編校整理,青島:青島出版社, 2009年,第1129頁。?!独字萦洝坊蚣创似陂g散出,為黃梅石谷風所得,故書名下鈐有“黃梅石谷風藏書印”。石谷風,1919年生,湖北黃梅人,曾師從黃賓虹學習金石考古和書畫創(chuàng)作、鑒定。1940年從北平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館畢業(yè),來到濟南銀行界工作8年。因老師黃賓虹的關系,相繼結識了王獻唐、路大荒、關際頤等人,注意搜藏古籍、書畫、文物,將自己的書齋稱之為“古風堂”。1944年在濟南聚文齋出版了“《周秦兩漢封泥考》、《集古陶文字》二書”*石谷風口述,鮑義來、王惲忠整理:《親歷畫壇八十年:石谷風口述歷史》,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年,第33頁。。1953年,在王獻唐建議下,“把陶片、封泥、銅器等捐獻給齊魯大學和山東省文管會,足足有三板車”*石谷風口述,鮑義來、王惲忠整理:《親歷畫壇八十年:石谷風口述歷史》,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第76頁。。

邢藍田三訪鵝莊,曾隨之偕往的彭輯五,是當時濟南聚文齋書店經理,王獻唐、屈萬里皆認為彭氏“性恭謹,無市儈氣”*屈萬里:《載書播遷記》,《山東文獻》第2卷第3、4期,1976年12月,1977年3月。。張景栻《濟南書肆記》記其“伙友數人,能裝修書籍,制作書套,破書爛冊,皆能金鑲玉嵌,修補完整”*張景栻:《濟南書肆記》,《藏書家》第2輯,濟南:齊魯書社,2000年,第31頁。。王獻唐《盤亭小錄》跋言:“此書刻本稀見,年來求之南北書肆,卒未一遇。今日午間,書友彭君輯五出此見示,以余必留是書,豫事裝潢,前后以毛邊紙為副,便于題記,亦余素習也。濟上書肆林立,多市儈牟利之徒,又不知書。輯五鑒別板刻,冠出群倫,嘗以今之‘匋五柳’目之,其善解人意,又似廠肆之老韋,然無其惡習,故可交也?!?王獻唐:《盤亭小錄》跋,《雙行精舍書跋輯存(續(xù)編)》,濟南:齊魯書社,1986年,第102頁。又《樗繭譜》跋云:“仲采去秋因事赴保定,于冷攤得書數種,交輯五重訂。適同過聚文齋,取出檢視?!?王獻唐:《樗繭譜》跋,《雙行精舍書跋輯存》,濟南:齊魯書社,1983年,第188頁。邢藍田每購得一書,必裝潢整飭,彭輯五能裝修書籍,善金鑲玉嵌,邢藍田亦曾以《樗繭譜》等書交其重訂。此《雷州記》裝訂形式為金鑲玉線裝,前后留毛邊紙為副等特征,皆類彭輯五的裝修風格,故《雷州記》之裝訂整修,應亦出自彭輯五之手。

《雷州記》為李廷棨手寫底本,全書五千余言,作于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廿八日李廷棨由雷州赴任湖北荊宜施道的陽江舟中,為途中追憶而作。其寫作緣起于赴任雷州之前,與馬國翰談及雷州之任,“春初過詞溪談次,有言雷州地僻事簡,吾到彼當續(xù)作《雷民傳》矣”*(清)李廷棨:《雷州記·跋》,稿本。,其初旨蓋仿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追記其登臨之處,與風物土宜,凡方志所未載者,萃為一書。蠻陬絕徼見聞可紀者,亦附著之,以備土訓之圖”*(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序》,四庫全書本。之意,記雷州風物土宜、民情物產。但雷州之任,“八月到郡,十月而去”,中僅兩月,李廷棨憾于“于土俗、民情、物產未及詳也”,其寫作亦“自辰及酉而書成”,一日之內,“書其所知”*(清)李廷棨:《雷州記·跋》,稿本。而已,未能如《桂海虞衡志》之知之悉而記之詳?!独字萦洝穼懗珊笤瓟M刊版印刷,內封面所題:“末行頂格寫”,姚椿題詩背頁題:“中縫寫紉香草堂文鈔,魚尾下寫‘序’字”,即為擬刊刻版式。后或因作者宦途坎坷,政務繁忙,又得怔仲之疾,故終未刊行。

《雷州記》敘述簡雅,辨論有據,無夸飾土風,附會古事之習。對地方俗傳訛論、夸大附會之說,多有辯證糾謬之處,許多記述可補地方史志之闕。所述蓋分以下幾類:

一記雷州地理。如記雷州地理概況:“雷州之域,南北狹長,自遂溪而???,而徐聞,皆東西距海。其徐聞,南抵海岸,乃渡瓊海口,海面八十里,對岸即瓊州城。海安設雷防同知、水師游擊各一員,甚要區(qū)也?!庇浝字萆酱ㄐ蝿荩骸昂?蹈焦匦沃懈?,兩邊名東西洋,皆濱海,稻田甚腴。其圍基護田,皆甃石為之,海潮沖刷,易致?lián)p壞,自陳清端公捐廉大修,至今猶蒙其利?!庇钟浝字莺{隨順風向、海潮行船之況:“由雷之瓊,海面八十里,順風則瞬息可達彼岸,惟待風或須二三日。若中途風息,則須待海潮,潮中高在北者泛而北,在南者泛而南。若南行而未過中,則仍隨潮而北也。潮自西而東,故中途風止者,必隨潮東下數十里、一二百里不等,抵岸再西上,然從無覆溺之患,與南澳險危者不同,故此地稱福海?!逼溆嘘P雷州海峽船行待風、隨潮而行、地稱福海的記述,描繪了雷州海峽特殊的山川地理形勢,對地方人文、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

三記雷州物產。如記雷州產稻,“瀕海稻皆一歲再熟”,“地腴粟賤,窮民食力甚易”。又記萬壽果“有雌、雄二種,雌者無華,雄者引穗吐花而不實”。還記芭蕉、椰子等地方特產,皆為北地所無,作者新奇,故記之。

四記雷州風物。言雷州名勝古跡不多,僅有西湖、天寧寺等有清遠之致。“雷州僻處海濱,僅為之瓊沖途,無名山佳水可供游眺,惟西湖、天寧寺尚饒清遠之致,或名公巨卿經過,飲餞于此。今方修筑,未觀厥成。”又記雷州郡署“自大門而內,以次迭高,三堂、四堂皆有刺桐花,樹大皆數圍,每春花開,紅云燦爛,庭戶嫣然”,花木茂盛,四季不凋的美景。關于天寧寺“萬山第一”題字,《雷州府志》(康熙)載:“宋蘇軾渡瓊寓此,愛其勝,題‘萬山第一’四大字于門?!胫伪剑O(jiān)陳榮復……山門外豎石坊,勒東坡四大字于扁?!?(清)吳盛藻、洪泮洙:《雷州府志》(康熙)卷五,第54頁。《雷州府志》(嘉慶)亦如之,當地傳說亦為東坡所題。李廷棨辨其為“乃后人借子瞻語仿為之”“跋東坡”“殊不妥也”,亦為新說。詠羅湖、天寧寺詩,未見他集有載,可補史志之缺。

五記人物事跡。一是曾經謫居雷州,或遭貶途經雷州的名人軼事及在雷史跡,如寇準與寇公祠、蘇轍雷州詩、蘇軾與蘇樓巷、李綱與天寧寺等。二是雷州名賢,如雷人陳文玉、陳瑸、陳昌齊等事跡,屬于對雷州有貢獻的前朝名人。三是作者當時的交游,如蔡寵由即墨令“引疾歸,掌雷陽書院,教性恬退”。李棠階道光二十二年自瓊來雷,留別贈詩“報政兼旬,高騫簜節(jié);論文幾日,同別羅湖”。張樂農明府道光十九年任??盗?,今忽焉溘逝,歸計艱難。多隆武道光二十二年移鎮(zhèn)欽州之任,“至閱武廳送之”。易文江補雷州,嘗夢一僧持簿募緣,捐金助修天寧寺等,皆保存了時人在雷州的珍貴史料,可作為史志的有益補充。

六記雷州風俗。如記雷州人不喜著韈,“土俗不韈,赤足者十之七,鞋者十之三,即讀書人亦染其俗,惟見客、應試而后著韈,蓋不啻朝衣、朝冠矣。其路途行者,或赤足以手提鞋而行,度其意非愛鞋,乃其足慣赤,難遽受束約耳。婦女亦皆然,惟富室及仕宦之家則否” 。又記雷州方言土語,“海濱土語難曉,非特物類稱名之殊,其文字之讀,亦多不可解。如吳讀如牛、謝讀如夾、鄭讀如代、程讀如條、許讀如口、全讀如最、蔣讀如價之類,皆去而彌遠。至馮、逢、龐、彭之不分,黃、王之不分,方、荒、封、防之不分,猶為近似者矣”。此可作為研究雷州地方方言的資料。李廷棨作為山東人任職廣州、雷州等地,因言語不通,折獄時要通過翻譯傳話,無法運用“氣聽、色聽”等審案技巧,“于問答之時,就彼辭語之繁簡,聲音之高下緩急,而得其隱微之所在,且可于閑語之中,得真情之用”,深感“專憑傳語者之撮其大意,概以數語,彼之情既無由輸于上,我之意亦無由通于下。于是乎寬髀之用,非斤則斧,而無由折服其心,故往往逞其刁狡,結而復控,一獄之興,動輒數年。復有奸人從旁嗾之,遂糾葛無已時也?!惫糯迓?,是指古代官吏審判時,注重當事人的心理活動表現,聽其言,察其色,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最早源于《周禮·秋官·小司寇》,云:“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漢)鄭玄:《周禮注疏》卷三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但官員異地為官,言語不通,僅靠傳語者翻譯,難以體會辭色間的幽隱之處,故難用辭聽之法斷案。雷州僻處海濱,土音甚重,州縣辦案多務粉飾。內地官員到此任職,聽訟時不辨土音,只憑門子往復傳譯,中間多有弊端,不細察其狀而曲揣其神,很難察覺真情,因而影響斷案。李廷棨到任后,甚為憂慮,亟籌整頓,已著手變通章程,但未及施行,即有升任湖北荊宜施道之命。故李廷棨主張官吏應“宜人情,合土俗”,“親民之官,必如家人父子之相熟悉,而后易為約束”,皆為有感而發(fā)。又記雷州螞蟻甚多,有蟻食書籍、衣物、梁棟等害?!袄字菸浵伾醵?,白者嘴尤利,梁棟、衣物皆患之,藏書尤甚,較北方蠹魚之害,奚啻倍蓰”。雷州以多雷著稱,但作者任職兩月有余,未聞雷聲,故作為異事亦有記載?!八芈劺字葜锥喽壹?,余于八月七日到雷,十月十六日別去,中兩月余,間有陰雨,未聞雷聲也”。此亦可作為研究雷州氣象的資料。

《雷州記》成書于道光二十二年,所記類志書之例,而《雷州府志》最晚成于嘉慶十五年,嘉慶以后無志,故《雷州記》所記多可補志書之缺,成為史料的重要來源。如:“《府志》成于嘉慶庚午,嗣后官于此者無題名,而各署有吏記之,今略志于此:雷學海,順天通州人,十五年五月至二十三年六月。百順,正藍旗人,二十三年六月至十月。任文苑,安徽太平人,二十三年十月至道光二年十月。洪錫豫,江蘇儀征人,道光二年十月至四年三月。王玉璋,直隸天津人,四年三月至十一年六月。鄧存詠,江西南城人,十一年六月至十二年十二月。富爾崇阿,鑲白旗人,十二年十二月至十三年二月。鄧復署至四月。高澤履,江西鄱陽人,十三年四月至十八年九月。秀山,鑲紅旗人,十八年九月至二十年正月。高回任至二十一年十一月。穆克登阿,鑲藍旗人,二十一年十一月至二十二年八月。易文江(長華)并未之任,故不載。而余去后,則穆仍署也?!逼渌浝字菔鸸伲独字莞尽?嘉慶)僅記至雷學海,《廣東通志》(道光)記至雷學海、王文苑(按此所記任文苑,據《太平縣志》選舉,王文苑嘉慶甲子舉人,與《廣東通志》所記相符,任文苑或即王文苑之誤),道光朝則付闕如。此所記洪錫豫以下8人,則可補史志雷州府官之缺。又其所記李廷棨長子李寶嬰作雷祖祠《銅鼓詩》,未見其他史乘記載,亦有補于雷州史料。

概之,《雷州記》敘述雅潔,仿唐宋人小體文字,記述作者在雷州的行跡,有裨于作者生平事跡的研究。同時,其對雷州山川形勢、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物產風物、人文勝跡的記載,體現了獨特的視角,有些史志未載,多有補充雷州史料之處;有些敘述鉤稽史載,參考傳說,考訂辨證,糾謬俗說,體現了作者的獨特識見,對研究山東歷史人物和雷州歷史文化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是珍貴的地方文獻,對研究雷州歷史文化乃至廣東新方志的纂修亦提供了新的參考資料。

附《雷州記》全文*本文根據山東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稿本《雷州記》校點。:

雷州之域,南北狹長,自遂溪而???,而徐聞,皆東西距海。其徐聞,南抵海岸,乃渡瓊海口,海面八十里,對岸即瓊州城,海安設雷防同知、水師游擊各一員,甚要區(qū)也。

??蹈焦?,地形中高,兩邊名東西洋,皆濱海,稻田甚腴。其圍基護田,皆甃石為之,海潮沖刷,易致?lián)p壞,自陳清端公捐廉大修,至今猶蒙其利。

雷州之名,實起于陳文玉。文玉陳人,至唐始仕,時年已六十,故傳有“養(yǎng)晦數十年,擇君而事”之語。其生跡甚奇,蓋亦竹郎、元鳥之類。故生有德政,沒為明神,至后人附會,遂有飛梁起廟,化身為石之說,則妄矣!

雷祖祠在城西南十五里英榜山,地名白院,居者皆陳姓文玉之后,主司香火,太守春秋致祭。二月朔為開雷,十月朔為封雷,蓋亦古者啟蟄、閉蟄之禮,而遠方或傳為每歲造雷鼓、雷車,投之水中,造鼓甚堅,則是歲雷迅者。因每歲正月,鄉(xiāng)人為神社點綴,為此因神其說也。

雷祖祠銅鼓有三,大者已破,中、小尚宛好,形如坐墩而空其下面,中如腹臍凸起,邊有蟾蜍,大者六,中五,小四,蓋以鼓之大小為多寡。旁有云雷紋,腰減如束,色古綠可愛。范石湖《桂海虞衡志》所載與此同,南交之地,往往有此。范謂相傳為馬伏波物者,理或近之。此祠之鼓,云掘地得之。其或謂廟成飛來,且云完者六十年復破,破者復完,謬妄可笑矣。

雷祠銅鼓有東嘉張公元彪詩,意未甚愜,因命寶嬰作之,附錄于此,云:“樹頭斜日懸秋鉦,古剎喧闐聞鼓聲。碧空云斂萬籟寂,淵淵乃似殷雷鳴。雷陽有祠祀雷祖,祠中舊有三銅鼓。傳聞掘地得之來,泥濘苔斑蝕風雨。面闊腰瘦空其中,仰之如盂覆如鐘。云云雷回暈細纈,旁六蟾蜍凸碧瞳。與客援枹試一擊,鞺鞳噌吰震四壁。完者兩鼓常摩挲,其一拆裂久寂沈。居人語怪徒張皇,郡志言之勿能詳。銘文既缺南郡獻,古寺聊同天竺藏。吾聞馬援南征定交阯,高柱峩峩海邊峙。井蛙不跳銅馬飛,鐃歌歸來天顏喜。此鼓當是伏波遺,想見雍雍唱凱時。蠻鄉(xiāng)含哺樂王化,亦得鼚軒鼓舞之。何時輦致懸祠宇,朝暮惟聞和梵語。毀棄不應同黃鐘,音節(jié)猶能中大呂。吁嗟乎,岐陽十石今流傳,此鼓埋沒叢祠煙。安得和聲鳴盛玉墀上,古音逢逢答鈞天?!?/p>

舊聞雷神在地如雞雛,雷州之人,每于二三月掘地得而食之。今詢之土人,謂得者不食,則雷必擊之;食之而以告人,雷必擊之。然則終成傳疑也。

府城南十余里,海汊西通山曲,地名南渡。其東南即擎雷山,州境近海,雷聲甚低近,故山名擎雷,州之改名,或亦因此,惜無從起文玉而問之,《唐書》亦未載耳。

瀕海稻皆一歲再熟,分六月、十月為兩秋,其山田則雜植豆、蔗、薯芋,地腴粟賤,窮民食力甚易。

萬壽果樹如青桐,子如木瓜,累累攢生如項下癭,土人取以醃食。此樹有雌雄二種,雌者無華,雄者引穗吐花而不實。

榕樹甚多,垂絲至地,則又茁根,且有異根而共枝者,其絲取而硾之,索之可以燃火。

美人蕉高不過數尺,葉狹而長,鮮嫩不坼,花如嬰武嘴,新紅可愛,花干頗似蘭枝也。

郡署自大門而內,以次迭高,三堂、四堂皆有刺桐花,樹大皆數圍,每春花開,紅云燦爛,庭戶嫣然,惜未相待見花時也。閑園東北隅有竹數十竿,每當風雨,聲蕭蕭然有凄遠之致。西花廳南院石榴霜降后忽開數十朵,暄染可愛。地氣甚暖,故林木不凋,惟秋末有干葉飄墜,不及十一也。

西門外即天寧寺,其羅漢皆鐵為之。殿前有菠蘿蜜樹,大數圍,子生干間或根際,大者如斗,味甚甘美。寇公祠原在寺內,后移城內府署前,故寺猶有寇公碑。寺前石坊題“萬山第一”四字,并跋“東坡”二字,乃后人借子瞻語仿為之,殊不妥也。

天寧寺西即西湖,亦名羅湖,萊公所謂西館也。湖心有亭,砌石為甬道通北岸,岸有觀音庵。湖四面堤圍皆種樹環(huán)繞,頗有悠遠之趣。

十賢祠在西湖北,祀宋丞相寇準、學士蘇軾、侍郎蘇轍、丞相趙鼎、丞相李綱、樞密王巖叟、樞密胡銓、正字秦觀、參政李光、正言任伯雨。(浮簽:十賢中寇公及二蘇、王、任、秦是北宋人,二李、趙、胡是南宋人,似應略分次序,更明晰。)(浮簽:蘇轍下改寫樞密王巖叟、正言任伯雨、正字秦觀、丞相李綱、參政李光、丞相趙鼎、樞密胡銓。)

子瞻謫儋耳,子由謫雷州,同行至雷,一月而子瞻渡海,子由住雷。《欒城集》所謂東樓者,應在今城西天寧寺,后人于城內起蘇公樓以志向往,今樓已圮,其地尚名蘇樓巷云。

子由雷州詩不下數十首,而志書于藝文不載,蓋《欒城集》系雜收,不以歲月次,然細讀之,其為在雷作者,皆可辨也。

子瞻雷州八首有“白州有綠珠”之句,按白州系今廣西之博白縣,距遂溪三百里,與高州之石城縣接壤。

子瞻雷州詩有“??蹬D己酉,無論冬孟仲”之句,今問之土人,不知有臘也。

二伏波廟在南關,祀路博德及馬援,石刻有葉尚文七律一首,寫作并佳。又參府署堂額“德威”兩字甚佳。

郡署石缸數具,大徑數尺,系前明采珠使作以養(yǎng)珠,可知此地之產珠矣。我朝圣圣相傳,不貴異物,既已捐珠于淵,遂無復炫奇求售者。

易文江補雷州,未之任而調廣州,其在廉也,嘗夢一僧持簿募緣,自云是天寧寺僧,覺而問天寧寺何在,迄無知者。不數日,接高州太守信,以雷州天寧寺有興筑,求布施,乃捐資寄去。既至廣,僧復來謁見,其貌即夢中僧,因大異之,復捐數百金,且代購料,由海船寄之。余于六月由籍到廣,文江為述夢異,且囑到雷驗寺工之成未也。余至雷,于九月復書云:“天寧寺為雷州名剎,近已坍損,自入菩提之夢,續(xù)邀檀越之施。此寺緇流又復拓盋遠募善緣,今已動工修造,將來寶相莊嚴,煥然一新,于十八賢人中,高設吾兄一座,俟霖雨蒼生,功德圓滿后,以壽者相證羅漢果也。昔東坡前身五祖,房次律、王守溪亦皆老僧轉世,慧業(yè)善緣,都堪印證,知其解者,當不河漢余言也?!?/p>

陳清端名瑸,在康熙朝以清節(jié)受主知,由知縣洊升至撫軍,不改布素,所得俸入皆以濟貧乏。其在閩,曾請以己銀五萬兩撥發(fā)雷州筑洋田圍堤,故腴田之利,至今賴之。

陳昌齊,字觀樓,仕至溫處道,歸老授生徒,自制藝及詩古文詞,皆先民矩薙。居南郭,其子箎,字編山,余以乙酉選拔同年,故曾至其家,藏書甚夥,惜未久居,未暇借讀也。

雷州螞蟻甚多,白者嘴尤利,梁棟、衣物皆患之,藏書尤甚,較北方蠹魚之害,奚啻倍蓰!

蒟醬味辛烈,可避瘴毒,土人呼為蔞葉,醃之可以作醬。署庫院有之,余每日取一二葉食之。

椰子自海南來,大如冬瓜,去其棕皮,形如腦骨,有隙如豆粒,中有漿可飲,故名椰酒。其附郭內瓤香白,味如杏酪,可嚼。欲其久,則炙之留備用。若以埋地中,則芽自隙中出,便可成株也。

蔡蘭臞,名寵,道光壬午進士,分山東,補即墨縣。引疾歸,掌雷陽書院。教性恬退,品學兼優(yōu),今已七十,每作詩古文詞,援筆立就。其家屬居西北鄉(xiāng),而自于城中購別業(yè),深林修竹,矮屋數椽,茗椀香爐,使人意遠。

署二堂后,每過之,有異香襲人,云是瘴氣,亦不知其何以聚此不散也。

素聞雷州之雷多而且疾,余于八月七日到雷,十月十六日別去,中兩月余,間有陰雨,未聞雷聲也。

城東北十余里烏卯村,即文玉陳公發(fā)祥處,東接特侶塘,又北有百丈橋,即通塘水者,官吏、諸生餞送于此。

魁星石在府學署,拓之可以避邪,皆云甚驗。其刻石有空白五處,留以用印,合道、府、營、學、經廳印,名五雷圖。余嘗云,魁星主啟文明,故宮曰文昌,合符以雷,亦可取春霆發(fā)響之義,奚必請其代鐘馗當差(分職)耶?(浮簽:“當差”二字,未詳所出。)

《府志》系陳觀樓手筆,去取甚精,其敘述雷祖尤得體。至白院村人所為《雷祖志》,板藏于祠中,多謬妄不經之說,惜未經通人點定之。蓋村夫識見,其所以夸耀雷祖者,專在于此,若另換一副筆墨,彼必不樂,所謂“折楊皇荂”、“嗑然而笑”也。

《府志》成于嘉慶庚午,嗣后官于此者無題名,而各署有吏記之,今略志于此:雷學海,順天通州人,十五年五月至二十三年六月。百順,正藍旗人,二十三年六月至十月。任文苑,安徽太平人,二十三年十月至道光二年十月。洪錫豫,江蘇儀征人,道光二年十月至四年三月。王玉璋,直隸天津人,四年三月至十一年六月。鄧存詠,江西南城人,十一年六月至十二年十二月。富爾崇阿,鑲白旗人,十二年十二月至十三年二月。鄧復署至四月。高澤履,江西鄱陽人,十三年四月至十八年九月。秀山,鑲紅旗人,十八年九月至二十年正月。高回任至二十一年十一月。穆克登阿,鑲藍旗人,二十一年十一月至二十二年八月。易文江(長華)并未之任,故不載。而余去后,則穆仍署也。(浮簽:易雖已前見,然未書名,似亦應書之,乃與前諸人一例。)

由遂溪之雷,東路由新墟,西路由城悅。陸公泉在城北十余里,城悅一路休息之所,官吏迎送于此,林木薈翳,清泉甘冽,頗饒遠致。

十月初一日,多定山名隆武移鎮(zhèn)欽州之任,清晨出城,至閱武廳送之。值大霧,南望城郭壕堞及城南浮圖,林樹參差,模糊隱現,宛如一幅畫圖,海市蜃樓,當無以異。

海濱土語難曉,非特物類稱名之殊,其文字之讀,亦多不可解。如吳讀如牛、謝讀如夾、鄭讀如代、程讀如條、許讀如口、全讀如最、蔣讀如價之類,皆去而彌遠。至馮、逢、龐、彭之不分,黃、王之不分,方、荒、封、防之不分,猶為近似者矣。(浮簽:牛、如二字,疑是誤例。)

言語不通,則折獄尤難。古之折獄,有所謂氣聽、色聽者。即以辭而論,亦必于問答之時,就彼辭語之繁簡,聲音之高下緩急,而得其隱微之所在,且可于閑語之中,得真情之用。今一概無之,而專憑傳語者之撮其大意,概以數語。彼之情既無由輸于上,我之意亦無由通于下,于是乎寬髀之用,非斤則斧,而無由折服其心,故往往逞其刁狡,結而復控,一獄之興,動輒數年。復有奸人從旁嗾之,遂糾葛無已時也。古有本地人而為本地官者,蓋亦性情嗜好既無少殊,民之情偽為所素悉,而又能知其措詞命意之所在,故易于為理。即雷州刺史陳文玉之所以宜人情,合土俗,宣德立威,而群蠻懾服也。今雖格于功令,然尚可以鄰省人互治之,如以粵東西及閩人出省為官,則語言相近,即聽訟較易。蓋親民之官,必如家人父子之相熟悉,而后易為約束耳。

土俗不韈,赤足者十之七,鞋者十之三,即讀書人亦染其俗,惟見客、應試而后著韈,蓋不啻朝衣、朝冠矣。其路途行者,或赤足以手提鞋而行,度其意非愛鞋,乃其足慣赤,難遽受束約耳。婦女亦皆然,惟富室及仕宦之家則否。

文明之象,屬于南方。雷州一郡,本朝成進士者寥寥數人,而應童子試者動以千計。西湖題石云:“西湖平,狀元生?!币庹邔①购笠?,即人文蔚起乎?

學使河內李強齋棠階于八月二十八日自瓊來雷,九月二十一日起程往廉州,其留別句云:“報政兼旬,高騫簜節(jié);論文幾日,同別羅湖?!?注:李謚文清。浮簽:棠階二字跨寫。)

張樂農明府于十九年選???,時余令宛平,曾相見于都門。今相聚月余,忽焉溘逝,柩眷暫寓,歸計尚艱。自顧蕭然行李,無從為麥舟之助,可慨也。

余初到郡,其府署堂聯(lián)帖“棨戟遙臨”、“襜帷暫駐”二語,固系悮寫行臺聯(lián),然亦可為萍蹤一過之兆也。

雨花臺在郡署東南,其北與參府署相直,登高一望,則全城規(guī)模皆在宇下。

十賢祠山門下刻有姚秋農先生記一篇,甚佳,絕類昌黎柳州祠記也。(注:秋農,姚文田)

由雷之瓊,海面八十里,順風則瞬息可達彼岸,惟待風或須二三日。若中途風息,則須待海潮,潮中高在北者泛而北,在南者泛而南。若南行而未過中,則仍隨潮而北也。潮自西而東,故中途風止者,必隨潮東下數十里、一二百里不等,抵岸再西上,然從無覆溺之患,與南澳險危者不同,故此地稱福海。

雷州糓船近賈惠、潮,遠達閩、浙。今糓船日少,糓不外出,故閭閻之下,蓋藏甚富,民不憂食,而他物則昂其價矣。

潿洲在遂溪西海中,南北數十里,東西三百里,草樹稀疎,上無居民。前曾設營弁于此,今撤裁已久,恐洋盜或作屋占據,亦為政者所當慮及也。(浮簽:圍州,疑作洲否?考《方輿紀要·雷州部》,海下諸洲俱作“洲”?!都o要》“圍”作“潿”)

湛川在遂溪東海中,海面凡三十里。其洲廣袤亦數十里,東與陽江之硇洲相望,皆海船經過處,其外則大洋,皆有巡檢分治其地,而營巡尤要。

雷州僻處海濱,僅為之瓊沖途,無名山佳水可供游眺,惟西湖、天寧寺尚饒清遠之致,或名公巨卿經過,飲餞于此。今方修筑,未觀厥成。瀕行,曾往游,為數語志之云:“暫離塵鞅近煙霞,初地行吟夕照斜。庭樹云垂羅漢果,池蓮香凈曼陀花。官如桑下無三宿,秋在蘆邊有數家。指點羅湖湖上路,他年鴻爪憶天涯。”

春初過詞溪談次,有言雷州地僻事簡,吾到彼當續(xù)作《雷民傳》矣。八月到郡,十月而去,深愧前言之未踐也。昔范石湖由廣之蜀,于舟中作《桂海虞衡志》,蓋惟在途乃易決去取。然彼在粵久,故志之悉,余則于土俗、民情、物產未及詳也。十月廿八日陽江舟中書其所知,自辰及酉而書成,持寄故鄉(xiāng),宛如晤話,謂之踐諾也可,謂之記游也亦可。

附:山東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稿本《雷州記》

猜你喜歡
雷州
雷州書法
湛江文學(2023年11期)2023-02-22 02:29:38
工作剪影 雷州組織作家到金牛島紅樹林采風
湛江文學(2023年11期)2023-02-22 02:29:38
曾如影
南風(2020年29期)2020-11-18 06:57:46
清代雷州半島糖貿易及其規(guī)范化——以新發(fā)現的雷州花橋碑刻為例
廣州文博(2020年0期)2020-06-09 05:14:34
雷州歌語言的文化源流及其音調特征探微
雷州古建筑符號的審美價值研究
收藏界(2019年3期)2019-10-10 03:16:26
夢中題詞
雷州方言用字現象之淺析
絲路藝術(2018年10期)2018-04-02 02:16:28
雷州書畫作品選
湛江文學(2016年12期)2016-12-08 02:09:49
雷州灣海域懸浮物濃度遙感監(jiān)測研究
山西省| 疏附县| 紫阳县| 靖江市| 农安县| 抚松县| 彩票| 通州区| 霍山县| 商洛市| 杭州市| 老河口市| 松江区| 潮安县| 林周县| 错那县| 灵台县| 精河县| 阿坝| 通州区| 安康市| 屏山县| 金阳县| 河源市| 绥滨县| 阿尔山市| 香河县| 错那县| 桓台县| 乌兰浩特市| 和顺县| 五家渠市| 东阿县| 综艺| 大方县| 寻甸| 阿拉善盟| 萍乡市| 青岛市| 克东县|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