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刀少爺
籃球給我?guī)砹藷o數(shù)的快樂。大三的某個夜晚,我猛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我打了十年籃球,居然還不會左手上籃!
這真的很詭異。是我不夠勤奮?打球的優(yōu)先級比吃飯都高。是我腦子不行?我的高考成績還可以啊……
有個著名的“一萬小時”理論,大意是: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練出來的。要成為某個領域的頂尖高手,需要練習一萬個小時。對這個理論,我是不服氣的。我大學同學沉迷于Dota游戲,看攻略,打比賽……四年下來,也就業(yè)余三流水平。富士康的工人師傅在生產(chǎn)線上做了五年,一天天地重復勞動,能力卻沒有提升。十年來,和我一同出道的姚明已經(jīng)在NBA轉(zhuǎn)了一圈,功成身退,而我連左手上籃都不會。這是“一萬小時”理論的缺陷,更是無數(shù)人潛意識里的錯覺:誤把時間的流逝當作能力的增長。
實際上,當我擺正了心態(tài),找到正確的方法之后,不到一個月,我就學會了左手上籃。具體來說,練習的步驟是這樣的:
先練手部動作,再練運球第一步,最后練無球步伐。把以上環(huán)節(jié)串起來,在沒有對抗的情況下,我第一次完成了全套運動,之后,我每天去操場跑50個空籃,形成肌肉記憶。把跑空籃練熟了之后,我又去了球場,提高防守以及身體對抗的能力……
不出一個月,我就學會了左手上籃。整個過程沒有難度,沒有痛苦。這套方法并不復雜,其中的法門不過八個字:分解目標,循序漸進。
一個月就能學會的東西我為什么之前用了十年都沒學會?一是沒有耐心,二是方法不對。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人人都喜歡速成,人人都喜歡走捷徑,人人都想找快錢。欲速則不達,把時間軸拉長來看,穩(wěn)打穩(wěn)扎并且步步為營才是最快的捷徑。
方法不對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比如說我打籃球只是在享受樂趣,一遍遍重復著自己習慣的動作,卻沒有挑戰(zhàn)技術(shù)的盲區(qū),沒有刻意練習的磨礪,再多的重復也不能提升技術(shù)。
學會左手上籃不僅僅是我生活中的小插曲,更是我人生的開竅時刻。我發(fā)現(xiàn)這一套邏輯幾乎可以運用到人生的任何領域:從做飯、寫作、演講、項目管理到公司經(jīng)營……術(shù)雖不同,道卻相通。要成為頂尖的高手,確實要天時地利人和,但要成為入門級的高手,只要方法得當,天賦平平如我者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