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伊朵
惠風和暢,天朗氣清,于初秋之際尋訪蘭亭。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實人間仙境。觀書圣《蘭亭》,憶古思今,遂作此文,才疏學淺,不足為憑 。
——題記
沿著曲折的小徑步入蘭亭,欣賞著沿岸那竹苞松交的勝景。深山古剎,竹徑磬聲,云棲竹徑,柳浪聞鶯,漫步于幽靜雅致的竹林,倒頗有幾分“空翠濕人衣”的韻致。
憑欄倚望,白鵝戲水,池水清碧,仿佛訴說著王羲之愛鵝、書鵝的傳說,而上書“鵝池”二字的鵝池碑亭,相傳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合璧而成千古佳話,譽之“父子碑亭”。
繞著淙淙淺溪,幾番折轉,佇立于流觴亭前,蔥郁的竹林掩映著“之”字形的曲水,岸邊是芳草萋萋,怪石林立,中間那塊木化石中,“曲水流觴”四個字格外奪目。涼風一起,掀起碧波萬頃?!按说厮圃?,想當年列坐流觴未覺無我;仙緣難預料,問異日重來修禊能否逢君?!眽艋貣|晉,蘭亭雅集,我仿佛看到當年四十二位名流與此次盛會的主人王羲之,把酒臨風,暢敘幽情。不似尋常酒桌上的推杯換盞,卻是別具風雅的曲水流觴。酒酣耳熱之際,王羲之揮毫灑墨,一氣呵成,寫下了名垂千古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王羲之由此得冠書圣之名。
“山水廊橋亭,天地日月星,唐寧無明清,正草篆隸行”,建于康熙年間的王右軍祠亦是蘭亭的精華所在。粉墻黛瓦,四面臨水,祠內方池,相傳為書圣洗筆之墨池,池中有墨華亭,亭旁連橋,祠旁環(huán)廊,集山水廊橋亭于一體,獨具匠心。在古樸雅致的園林中信步游覽,其園林之美令人心曠神怡。回味《蘭亭集序》的疏朗雅致、清新灑脫,其筆法的“飄若游云,矯若驚龍”更是驚為天人,感嘆書法圣地的歷史積淀之豐厚,魏晉名士“畢生寄跡在山水,列坐放言無古今”的雅趣令人思慕……
歷史已經模糊,文字藝術的魅力卻愈加清晰。如今正是互聯(lián)網時代,中華幾千年的文化之瑰寶——書法,正在打字的風行下漸行漸遠,不知不覺中,打字的便捷取代了書法的意趣,快節(jié)奏的生活讓研墨鋪紙成為了回不去的往事。當墨韻書香暈染了歷史的滄桑,我忽然明白,傳承書法,珍藏一脈相承的經典,才是尋訪書法圣地所得到的最好饋贈。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星海學校 指導教師:蘇苗院
當從小熟讀的蘭亭景觀真實地出現(xiàn)在眼前,小作者的筆端也似乎沾染了空靈俊逸的氣息,“深山古剎,云棲竹徑”的小路,“憑欄倚望,池水清碧”的鵝池,“飄若游云,矯若驚龍”的書法……王羲之在曲水流觴時揮毫潑墨的那一刻,這座小小的蘭亭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歷史意義,這里的山石樹木都成為中華文化的見證。蘭亭因書法而成了丹青愛好者的圣地,也正因成了圣地而能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向不諳筆墨書香的青少年們展示書法藝術的魅力,歷史的滄桑正是在這筆式起落中,翻開了新的一頁。
竹徑磬聲,尋訪的是蘭亭遺跡;回味經典,傳承的是中華文明。
【適用文題】行走在歷史的堤岸;文明的回眸;走近經典……(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