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榮英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建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進程受到廣泛的關注,越來越被從事教育的人所重視,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的單項交流教學模式和絕對的主導地位,高效課堂則是以學生為主體和中心的課堂形式。教學過程優(yōu)化簡潔且內容豐富,教學目標一致,效率較高,具有良好的影響力和社會效益,是小學課堂的發(fā)展指向。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多媒體
高效課堂下,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引導者,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構建知識框架,認識到學習的真正意義,自主實踐應用,以提高數學課堂的質量。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要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啟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因勢利導地從生活實際中聯(lián)系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認知需求,讓他們積極地完成學業(yè)。老師在改革課堂環(huán)境時要選擇恰當的方式,廣泛汲取先進教育教學思想精華,博采眾長,為己所用,從多方面打造高效課堂。本文主要分析了幾種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方法。
一、因材施教,了解學生心理
小學時期,相同年齡階段下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有一定的共性,實踐經驗和知識積累大致相同,但由于環(huán)境和智力因素以及受教育的具體情況不同,每個學生的能力水平、興趣愛好、學習習慣都不一樣,有的學生因為思維水平較低、學習風格的限制或者因為動機的障礙,而導致了學習成績差異明顯。面對數學計算題,有的學生能很快得出答案,有的則需要很長時間,有的做題仔細認真,有的敷衍了事,這都能很直觀地反映出學生的不同之處。因此,老師要擯棄以考試分數判定一個學生好壞的觀念,根據學生學習狀況開展教學,以個體為主因材施教,以此反映教育事業(yè)客觀規(guī)律。老師授課要從教學對象、教學目標、練習設計等方面來進行,同時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師生之間還要相互溝通。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測試內容應該不同。中下層學生以基礎知識為主,多制訂循序漸進的學習要求,并多加鼓勵。中高層學生應以綜合知識的運用和技能訓練為主,多進行延伸挑戰(zhàn)性的練習。同時,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尚不成熟,感知能力較差,抽象思維能力還尚未形成,思維處于過渡階段,對數學知識的吸收是在基礎認識上對數學知識本質和規(guī)律進一步做比較精確的理解。因此,教師應該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并遵循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積極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激發(fā)他們對數學的喜愛,共同進步,均衡發(fā)展。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具有抽象性、準確性和廣泛的應用性。隨著時代發(fā)展,信息技術在各方面被廣泛應用,尤其是教學中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信息技術對于改革課堂教學環(huán)境和更新教學方法有重大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說,老師要充分注重對孩子的思維訓練,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好處就在于能有效結合各種教學資源,并形聲結合、聲畫并茂的在短時間內向學生提供直觀豐富的材料,增強學習的趣味性,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鍛煉了思維的敏捷性。比如在學習圖形對稱、平移和旋轉時,黑板上教學只能二維地呈現圖形的變化規(guī)律,單純靠平面的圖例和抽象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而利用多媒體,通過逐步演示在屏幕上圖形的旋轉、平移的過程,立體感能大大增強,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推理,一目了然,很快就能找到圖形的規(guī)律,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愉快教學的重要手段,數學的學習是緊密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的,新課標也強調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老師要從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從生產和生活中選取一些與教學相關的實例或模擬場景,不僅能使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還將直觀化的數學知識還原成生動的場景,使定性的知識呈現靈動的狀態(tài),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能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并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只要老師注重學習方法的搭配,引領學生探究學習,就能打造一節(jié)高效的課堂。比如,老師可以在教室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中的場景,讓學生模擬陪家長購物時的場景,并分別扮演售貨員、顧客,學會給物體稱重進行千克和克的轉化。這種實踐操作也可以使學生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性質和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探究意識,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高課堂的參與水平和質量。
教學實踐證明,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藝術性,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想要真正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老師要為學生的發(fā)展著想,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遵循學生心理的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以展現知識背景,使新知變成有源之水。有機結合各種現代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重視學生富有個性的思維表現,促進思維交流與合作,努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才會為他們今后成為創(chuàng)新性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余文森,劉冬巖.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鄒彩虹.優(yōu)化教師教學行為,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J].學苑教育,2015(1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