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景觀設計中,首要考慮是房屋、水池、道路,但對植物景觀設計也同樣重要。植物景觀規(guī)劃設計應以“師法自然”為準則,在設計中要堅持科學性、藝術性、文化性和實用性。植物景觀設計主要以植物材料為主體進行園林景觀建設,運用喬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過藝術手法,結合考慮各種生態(tài)因子的作用,充分發(fā)揮植物本身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來創(chuàng)造出與周圍環(huán)境相適宜、相協(xié)調,并表達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藝術空間,供人們觀賞。植物景觀設計概隨著生態(tài)園林建設的深入和發(fā)展以及景觀生態(tài)學、全球生態(tài)學等多學科的引入,植物景觀設計的內涵也在不斷擴展,現代的植物景觀設計概念不但包括視覺藝術效果的景觀,還包含生態(tài)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觀,甚至更深更廣的含義。本文根據規(guī)劃范圍內地類、立地條件和現有林分情況與改造培育目標的不同,結合廣東馬騮山南藥森林公園景區(qū)、景點建設的需要,將公園內森林景觀類型確定為生態(tài)林、觀賞林。
關鍵詞:景觀;植物景觀;森林公園
一.植物景觀設計原則
1.植物在種植上要滿足其生態(tài)學習性
《花鏡》中關于植物的生長習性和對植物生長環(huán)境的要求,有所總結:“草木之宜寒宜暖,宜高宜下者,天地雖能生之,不能使之各得其所,賴種植位置有方耳”,“花之喜陽者,引東旭而納西暉,花之喜陰者,植北苑而領南熏”,牡丹喜光而不耐水濕,故《長物志》中說:“文石為欄,參差數級,依次列種”,便是為了排水,根據松樹耐干旱的習性,則“松柏骨蒼,宜峭壁奇峰”[1]
2.突出植物景觀的季相變化
古典園林非常重視四季植物景觀的創(chuàng)造,《園冶》中有許多詩句,涉及花木的開謝與時令的變化,如“苧衣不耐新涼,池荷香館,梧葉忽驚秋落,蟲草鳴幽”,“但覺籬殘菊晚,應探岑暖梅先”,《長物志》說:“草木不可繁雜,隨處植之,取其四時不斷,皆入圖畫”,陳溟子在《花鏡》序中曰,春時“梅呈人艷,柳破金茅,海棠紅媚,蘭瑞芳绔,梨梢月浸,柳浪風斜……”[2],夏日,“榴花烘天,葵心傾日,荷蓋搖風,楊花舞雪,喬木郁蓊……”[3];秋時“云中桂子,月下梧桐,籬邊叢菊,沼上芙蓉,霞升楓柏……”[4];冬至,“于眾芳搖落之時,而我圃不謝之花,尚有枇杷累壓,蠟瓣舒香……”,把一年四季庭園花木景色,描寫得如詩如畫。
二、廣州馬騮山南藥森林公園植物景觀設計
1.規(guī)劃原則
(1)體現森林植被優(yōu)勢,強化現有森林植被保護,豐富生物多樣性。
(2)增加森林群落類型,豐富季相變化,提升森林植被景觀的觀賞價值和生態(tài)功能。
(3)以現有樹種為主,復種藥用鄉(xiāng)土樹種,適當引進優(yōu)良樹種,豐富植被景觀。
(4)注重文化內涵,力求環(huán)境綠化與總體環(huán)境協(xié)調統(tǒng)一。
(5)點線面相結合,營造多色彩、多層次、多功能的植物景觀效果。
2.規(guī)劃思路
(1)生態(tài)林:主要規(guī)劃在馬騮山、藥王谷、萬柴坑水土流失地等區(qū)域,總面積約 450畝?;诮匀涣值臓I林理念,采用“小群落、大混交”的混交模式,營造混交林。通過選擇多樣的鄉(xiāng)土樹種、藥用樹種,體現同緯度地帶性植被的特性,營造昆蟲及動物的棲息環(huán)境,增加物種的多樣性,增強公園生態(tài)的等級功能。
①補種地帶性代表植物如樟樹、楓香、猴耳環(huán)、假蘋婆等樹種,使森林植被逐步恢復,物種多樣性增加。
②通過適當增加層外植物的方式增強植被群落的垂直景觀,如補種禾雀花、常春油麻藤、野木瓜、扁擔藤、常春藤等觀賞效果較為明顯的藤本植物。
(2)觀賞林:主要規(guī)劃在公園主入口山坡、各主題園區(qū)、公路的游道兩側等區(qū)域,總面積約 1113.9畝。以森林美學和景觀美學為基本理念,通過配置多色彩、多層次和季相變化豐富的彩葉樹種和珍稀樹種,以實現春、夏、秋、冬四季景觀輪回變化的效果,營造一年四季樹影婆娑、花色多彩、爭奇斗艷、花香漫山的特色景觀。
①以景觀優(yōu)先、兼顧生態(tài)功能,將規(guī)劃景區(qū)及作為景區(qū)背景的灌草叢、常綠闊葉灌叢和桉樹林等,改造成適宜森林游憩、藥用植物為主的近自然植被景觀。
②針對不同區(qū)域選種不同的主題樹種,營造具備一定規(guī)模大的植被景觀。
③森林公園植物景觀改造以選用地帶性鄉(xiāng)土樹種為主,不選用入侵物種,慎用外來物種,園林景觀配置植物嚴格控制外來入侵物種,對引種植物進行生態(tài)入侵風險評估。
3.主要景點(景區(qū))植物景觀規(guī)劃
(1)十里健康長廊(消防通道):沿長廊分段種植各類中草藥,種植景觀樹種,營造與養(yǎng)生功能相匹配的景觀大道。漫步其中,潛心于中草藥文化中,既可怡情養(yǎng)性,又可康體健身。通過叢植、孤植和片植荷花玉蘭、白蘭、黃蘭、觀光木、越南油茶、海南紅豆和降真香等常綠的闊葉樹種,增加景區(qū)景點的植物造景。2.藥王谷:該區(qū)域原俗稱為長窿,主線為一東西走向的溝谷,長約2 km,巨石多,溪流清澈,流水常年不斷。植被以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植物種類較為豐富,樹種種類主要有山茶科、大戟科、???、豆科、蕓香科等常見科。藥王谷北側現存約48畝桉樹林,在現有林分基礎上,補植萜烯類物質含量高的木本植物,如香樟、黃樟、陰香、竹柏、華潤楠、香葉樹等樹種,營造濃郁的綠色森林浴場環(huán)境。同時規(guī)劃利用水域附近的溝谷,種植不同生態(tài)型的鄉(xiāng)土野生觀賞濕地植物,塑造完整的水生植被生物帶,美化水域。增加游步道兩側灌叢,以芳香植物為主。
(2)馬騮山:該區(qū)域主要喬木種類較少,主要為馬尾松、濕地松、木荷等。根據原生森林群落結構,優(yōu)先選擇種植景觀效果優(yōu)良且具有藥用價值的鄉(xiāng)土樹種,對局部觀賞性較差的針闊混交林進行人工補植和改造。
(3)香花浴:大面積種植不同花期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開花灌木,做到一年四季有花可賞。春季可種植薰衣草、天藍鼠尾草、波斯菊、二色金雞菊、夏枯草等;夏季可選擇種植假杜鵑、旱金蓮、紫嬌花、向日葵、貓須草等;秋季可選擇種植孔雀草、萬壽菊、百日菊、長春花等;冬季可選擇種植一串紅、瓜葉菊、羽衣甘藍等,各色花草可組成絢麗的圖案,增加景區(qū)色彩,提高其觀賞性。
(4)百草園
①香草園:芳香植物可以創(chuàng)造清香幽幽的意境,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該區(qū)域配置時注意喬、灌、草的合理搭配,以及香氣、色相、季相的互補,再配以其他設計要素,如植物介紹牌、芳香植物產品展示等。喬木可種植香樟、肉桂、白蘭、依蘭香、紫玉蘭、荷花玉蘭、黃金香柳等;灌木可種植桂花、含笑、梔子、臘梅、夜來香、茉莉等;草本植物種植百里香、迷迭香、薄荷、羅勒、茴香、藿香、等。
②毒草園:有毒植物也常常用作藥用植物,公眾缺乏對有毒植物的了解,時有中毒事件發(fā)生,這部分區(qū)域同樣可作為科普教育點,提高公眾辨識有毒植物的能力。種植嶺南地區(qū)常見有毒植物,大部分有毒植物屬于夾竹桃科、大戟科、天南星科、馬錢科等,如夾竹桃、紅背桂、海芋、斷腸草等。
③涼茶園:2006年5月20日,涼茶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涼茶是漢族傳統(tǒng)涼茶文化的代表。涼茶園以涼茶文化為主題,種植嶺南地區(qū)常用作涼茶的植物,如金銀花、夏枯草、野菊、布渣葉、雞蛋花、淡竹葉、崗梅根、五指毛桃、山芝麻、火炭母、桑葉、溪黃草等。
④藥蔬園:該園種植藥食兩用植物,如三葉五加、魚腥草、紫蘇、薄荷、野菊、白苞蒿、紫背菜等。
⑤護膚園:該園種植有護膚效果的植物,如黑芝麻、蘆薈、迷迭香、積雪草、檸檬草、紅景天等。
⑥青蒿園:該園種植以青蒿為主,以科普青蒿的藥用功能和紀念屠呦呦以青蒿素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的杰出貢獻。
(5)中草藥濕地生態(tài)園:種植沼生喬木,如落羽杉、池杉、水松等;挺水植物,如香蒲、千屈菜、中華石龍尾等;浮水植物,如睡蓮、水金英、大薸等;沉水植物,如金魚藻、苦草、眼子菜等,重塑濕地水生植物帶景觀。
作者簡介
汪妍(1991.05-)女,漢族,河南商丘人。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
(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