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青菜
老鼠啃瓜
捏塑“狗仔雞鴨”,是泉州冬至民俗的一斑。
冬至搓丸,人所共知。搓丸子的米粉團分出部份,掰成若干小團塊,分別染上赤橙黃綠,再捏制動物瓜果,那些“微塑”就是“狗仔雞鴨”。大多另做一小托盤,托盤上的“白兔青菜”“老鼠啃瓜”,都是一則和諧的故趣。
冬至在閩南話里稱做“冬節(jié)”,那是一年里的大節(jié)日,出嫁的女兒在節(jié)前都要給娘家“送節(jié)”——送年禮。捏塑狗仔雞鴨演化成民間習俗大概和這一大節(jié)的祭祀有關。農家取出自己耕作的收成磨成細粉,塑制豬羊果蔬,做成了“三牲五果”代用品。至今仍有拿面粉米粉地瓜粉制作“三牲”用以上供。久而久之,捏塑狗仔雞鴨或許就漸漸傳續(xù)成節(jié)慶的方式、禮儀和風尚。
妙趣橫生的狗仔雞鴨,讓人享受的不只是成品,更多的是享受橫生妙趣的過程。一家人圍坐燈下,七手八腳做著狗仔雞鴨,其情和美,其樂熱融。我就是在小的時候,在“冬節(jié)”的和美熱融中,跟著老祖母學上了這一份“手藝”。老祖母捏塑狗仔雞鴨的功夫在老家村街是出了名的,節(jié)前開搓丸子的日子,就會有鄰居嬸母阿姨大姐小弟陸陸續(xù)續(xù)來家看米粉團團在老祖母手指尖上衍化成活靈活現(xiàn)的狗娃兔崽鴨佬雞婆。老祖母也會把蒸熟定型的“制品”勻出一些送給近鄰。老祖母最拿手的是捏塑“白龍馬”,寸半大小的“白龍馬”有鬃有蹄有鞍有蹬,還有細細的韁繩。我能學著捏上小魚小蝦,就是沒有學會捏起小白馬。很欣慰,我那小孫孫這些年也坐上我當年的位子,我老伴也頗具冬至的指上本領,祖孫們一起重新點燃早前的溫熱。所不同的是,小孫孫不會跟著我們的路子走,自己想象自己設計自己擺弄,塑造起他自己的喜愛。小孫孫甚至喜歡上這個過節(jié)的程序,去年冬至前做了“狗仔雞鴨”,節(jié)日剛過,他伸直了脖子問:爺爺奶奶,我們能不能再做一次狗仔雞鴨?
“冬節(jié)”做“狗仔雞鴨”,這是泉州一道飽含古早味的特有風景。說是文化或許玩笑開大了,但一定是閩南民俗永恒的精彩。
山茶花
老鼠與油燈
一清二白
小馬哥
雞公雞婆
吉羊開泰
小斗雞
抱窩
小金魚
母愛
長壽龜
傻小虎
丁亥
蘿卜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