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時代》雜志發(fā)布年度最具影響力女性榜單,入選者都是在某一領域獲得最高成就的女性。58歲的林瓔與差一點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tǒng)的希拉里、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Facebook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等比肩——她是榜單中唯一的華裔。
越戰(zhàn)紀念碑是林瓔的成名作,3米高,黑色的花崗巖墻體,像打開的書向兩邊延伸,又像兩面深邃的鏡子,雨水流在上面時,像淚珠一樣閃爍。墻面鐫刻著57000多名1959年至1975年間在越戰(zhàn)中陣亡的美國軍人的名字。“當你沿著斜坡而下,望著兩面黑得發(fā)光的墻體,猶如在閱讀一本敘述越南戰(zhàn)爭歷史的書。”林瓔如此描述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念。
那時,這名耶魯大學建筑專業(yè)的學生才23歲,全美共海選了1400多份設計方案,其中不乏名家、前輩的手筆,但終究還是沒能遮住后生的光芒。
林瓔一戰(zhàn)成名。越戰(zhàn)紀念碑給了她一個很多人難以企及的高起點。“全美各地大大小小數百座紀念碑中,再沒有比越戰(zhàn)紀念碑更能體現美國的政治性和政治力量了?!泵绹皣鴦涨浠粮裨@樣說。紀念碑落成后的幾年,榮譽潮涌而至。林瓔接連獲得美國建筑學院設計獎、總統(tǒng)設計獎,一度被美國《生活》雜志評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國人”與“五十位美國未來的領袖”。2010年和2016年,時任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先后兩次為她頒發(fā)總統(tǒng)自由勛章。
林瓔的名字近年開始頻繁在媒體上出現。她在建筑界的業(yè)績有目共睹,不過她在中國被人關注,更多時候是因為她是林徽因的侄女。
相對于家族,林瓔更樂意談論自己的作品?!凹o念碑永遠是我重要的作品,我將永遠為它感到驕傲?!绷汁嬚f。當時,她把它當作畢業(yè)設計來做。收到作業(yè)時,導師僅僅給了個B+。這有點像越戰(zhàn)紀念碑落成后,美國人最初的反應。她的設計遭到保守派和越戰(zhàn)老兵的圍攻,被稱為“一道黑色傷疤、令人羞辱的陰溝”。在批評者眼里,這個有著東方面孔的女性是“其他人”而不是“美國人”。他們毫不留情地指出一個亞洲女性沒有權利設計他們歷史中的光榮和傷痛。批判之聲太過猛烈,主管方不得不妥協,在紀念碑旁邊加了3個越戰(zhàn)軍人雕像。
然而,隨著時間的沉淀,越戰(zhàn)紀念碑越來越被認為是建筑界的經典,被評價為“美國的精神”。
此后,林瓔陸續(xù)設計了民權運動紀念碑、耶魯大學“婦女桌”、非洲藝術博物館等享有盛名的作品,進一步奠定了她在建筑界的地位。
越戰(zhàn)紀念碑對她造成的傷害和給她帶來的榮耀一樣明顯。因為身份問題,這種榮辱交織的體驗,曾長期陪伴著她。
林瓔沒有試圖去解讀印刻在眼睛和皮膚中的血統(tǒng)密碼,即使它在某些片段中顯露出來:“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問我是哪里來的。我小聲咕噥了一句‘又來了或者我回答說‘俄亥俄州,然后那個陌生人就會說:‘不,不,你究竟是哪里的人?……我?guī)缀鯐@個人陷入爭吵,因為我堅持說我就是從俄亥俄州來的……但后來,為了避免沖突,我就說‘我來自俄亥俄州,不過我的母親來自上海,而我的父親來自北京?!?/p>
于她而言,北京和上海只是一個符號。以求學為名前往美國的林瓔父母很少和女兒提及中國的事情。他們沒有教孩子們講中文,一家人用英文對話,也有意識地疏離當地華人圈子,幾乎沒有參加過每月一次的華人晚宴聚會。“我不認為這是他們(父母)的錯,的確我也從未想起過問。因為那些已經不再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了。”林瓔在自述文章中說。
1985年,母親張明暉帶著林瓔兄妹第一次回到中國,給了讀研究生的林瓔一次“心靈頓悟的旅程”。26歲的她驚訝地發(fā)覺,自己是那樣一個大家族中的一員。
正如當林瓔站在領獎臺上時,為她喝彩的不僅是美國人,還有整個華人群體,后來的林瓔,心里也有了“華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