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四川省遂寧市中心醫(yī)院 四川 遂寧629000)
燒傷對于機體有重大傷害[1],并且燒傷癥對于患者心理也會造成重大打擊,其原因在于燒傷不僅影響患者身體外表美觀度,還嚴重影響到燒傷患者的部分機體功能,以致其生活、工作均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干擾,因此,功能康復訓練指導的實施效果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了臨床康復護理路徑來進行康復指導,效果顯著。
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燒傷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中抽選58例納入本研究,隨機分成對照組、實驗組,每組29例。對照組:男19例,女10例,年齡(38.1±6.7)歲,燒傷部位:面部5例,四肢20例,軀體4例;實驗組:男17例,女12例,(40.1±4.8)歲,燒傷部位:面部4例,四肢22例,軀體3例;兩組燒傷患者在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觀察。病例納入標準:Ⅱ~Ⅲ度燒傷;燒傷面積為占比10~40%。病例排除標準:呈大面積燒傷并處于休克期,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對照組通過傳統(tǒng)路徑開展功能康復指導工作,即隨機實施功能康復教育,無時間限制。實驗組以臨床護理路徑表為基本參照開展功能康復指導,具體執(zhí)行措施見討論。
通過Barthel指數(shù)測評法評估兩組燒傷患者在不同路徑下進行功能康復護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恢復程度,該指數(shù)評分越高則燒傷患者生活活動能力恢復效果越理想。
用SPSS16.0版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獨立的數(shù)據(jù)樣本,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而計量資料則配以t檢驗,差異顯著性標準:P<0.05。
如表所示,護理前兩組燒傷病例Barthel指數(shù)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僅觀察組評價指數(shù)有顯著增長變化(P<0.05),觀察組指數(shù)評價結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臨床康復護理路徑是一種具有人性化特點的服務模式,它對于燒傷患者外傷的恢復與內心治療都有一定促進作用,因此,燒傷科在康復功能指導工作中可采用該路徑,其具體路徑實施流程如下:(1)制定科室臨床護理路徑。結合燒傷患者個人情況查閱國內外健康教育路徑資料,制定出與傷者健康問題、具體需求以及治療計劃相匹配的教育路線計劃,教育時間、指導內容、執(zhí)行方式、教育效果評價以及執(zhí)行者、接受者簽名等。此流程由科室醫(yī)師、護士長以及主管護士共同參與完成[2-4]。(2)宣傳、實施。集合參與臨床護理路徑的院內工作人員進行健康教育知識、協(xié)調溝通能力以及臨床護理路徑專業(yè)知識培訓,其后再有相關護士參照科室既定臨床護理路徑表,循序漸進地對燒傷患者進行兼具動態(tài)化與有計劃性的功能康復指導,主要指導其不同部位使用何種功能康復方法,選擇何種康復協(xié)助工具,達到何種康復水平以及功能康復時間等。根據(jù)既定路徑內容和傷者需求依次進行個體評估、教育和效果評價,直至達成路徑設定目標。同時對于傷者及家屬疑問要予以及時解答,增強燒傷患者后期功能康復信心。(3)出院指導。在燒傷患者出院時須根據(jù)其具體康復情況再次給予詳細的功能康復鍛煉方法教育指導,并囑其及時復診。
本研究顯示,對照組康復功能指導效果較實驗組明顯更差,燒傷患者生活能力恢復程度明顯劣于實驗組,差異顯著,說明通過臨床康復護理路徑來實施燒傷后康復功能指導,能夠使燒傷患者機體功能顯著提升,有應用價值。
總之,借助臨床康復護理路徑開展施燒傷后的康復功能指導工作,可促進燒傷患者身體功能的康復,因此值得應用。
表 兩組燒傷患者Barthel指數(shù)評價結果對比
】
[1]李蓓,黃鑫.燒傷患者應用康復路徑進行功能康復指導的意義探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15(74):69-70.
[2]謝肖霞,伍淑文,陳楚芬,等.應用臨床康復護理路徑對燒傷患者進行功能康復指導的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19(9):893-894.
[3]盧華瑛.護理路徑對燒傷患者功能康復指導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5,22(2):229-230.
[4]王輝.臨床護理路徑在大面積燒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22):23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