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伙伴,都多年未曾謀面了,只能回憶起二十年前的模樣。也許再見面時只能感慨歲月的無情,感慨時間簡直是那鐫刻皺紋的刀鋒!但天各一方的小伙伴們啊,肯定在你們的心里夢里,永遠還是這條路,這條河,這座橋。
家鄉(xiāng)小街曾經的模樣,依稀呈現(xiàn)在眼前。一灣碧水從西南而來又向東北蜿蜒而去,這座橋飛架東西,如一顆明珠鑲嵌在玉帶之上。兩岸垂柳迎風擺動,就像嫵媚動人的嫦娥舒展寬大的衣袖翩翩起舞??芍^風景如畫,鳥語花香。
這座橋修建于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是鋼筋水泥和石頭混合而建,東西長約兩百米,寬約十五米,以橋帶渠的生產橋。這座橋給周邊農民帶來方便,為搞活經濟和農業(yè)生產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我們心中,這座橋的地位特別圣神,更為住在它的身邊而自豪!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這座橋特別典雅,自成詩意。三個大拱洞倒映在清澈的水里,橋拱與倒影完美結合,實體與倒影形成一個個美麗的圓。時而有魚兒跳出水面,泛起的漣漪讓橋拱的倒影產生了朦朧感,而又很快恢復了清晰。
那時候我總是喜歡倚在橋邊的欄桿上,低頭望著橋下潺潺的流水,抬頭看著藍天飄蕩的白云。也喜歡蹲在河坡看捉魚的漁船和漁鷹(鸕鶿)。漁船很特別,是兩只尖尖的小船,中間用兩道木板相聯(lián)。漁翁嫻熟地站在漁船的木板上,時而用船篙拍打著船舷,時而使勁地晃動著小船,層層波紋蕩漾開去,相互交錯,宛若彈奏起一曲曲悠揚的旋律。那黑色的漁鷹扎在水里叼起銀色的魚兒,爭先恐后地向主人邀功請賞呢!
這座橋也是我們從小上學的必經之路,見證了恩師的足跡,也見證了我們的成長,早起踏著朝陽步入校園,傍晚放學享受晚霞絢麗的風光。這條路,這條河,這座橋,承載了我們太多的憧憬和夢想。
每年夏天,在夕陽的余暉中,童年的伙伴總是牽著自家的牛,來到橋下,人和牛一起扎進清澈的河里,頓時通體舒暢,涼爽愜意。最難以忘懷的是當年全村十幾個與我年齡相仿的頑童,光屁股站在橋中央往水里跳。橋面距水面七八米高度,跳下去直落河底,那種特爽的刺激感讓人著迷。出水后再爬上岸,跑到橋中央往水里跳,樂此不疲。我還會嫻熟地翻個筋斗落水,引起同伴陣陣驚嘆。我也越發(fā)得意,更喜歡這座橋,它成就了我跳水英雄的形象,使我童年的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
那時沒有電,橋便成了村民納涼的地方,夜幕四合,繁星點點,晚風習習,這座橋仿佛是我們的天堂。橋面上坐滿了人,天南海北,古往今來,仙鬼神俠,多種版本的故事,侃得簡直云里霧里一踏糊涂。我年少輕狂,不知羞澀,吉他,二胡,笛子,簫……不論孬好地表演,不太專業(yè)的水平卻也能博得陣陣掌聲。大伙兒早已忘記了農活的勞累,盡情享受這條路、這條河、這座橋帶來的幸福和安寧。
而今我摯愛的橋啊,像我的年紀一樣慢慢褪去青春之美,歷經風雨,靚麗不再?!八ダ稀钡臉?,寂寞地斜臥河面,卻依然托起整個老街,依然分享人們的喜怒哀樂。在我的心目中,對這座橋早已烙下了那份摯愛,那份深情!
聽說這座橋已納入國家拆去重建的規(guī)劃,還是我們老家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的重點工程,在欣喜之時,我對這座橋難免有不舍之情。但這座橋已跟不上家鄉(xiāng)建設的步伐,將有更先進的橋梁繼承它的使命。但這座橋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符號,永遠保留在我們對故鄉(xiāng)的記憶中。
作者簡介:許捷,筆名草木,河南省固始縣人。有作品在《大西北詩人》《信陽周刊》等報刊以及各大網絡平臺發(fā)表。
(責任編輯 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