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東
小時候,我經常參加學雷鋒活動。不僅在3月5日去五保戶奶奶家勞動,平日里也經常去幫著干活。作為小朋友,我能做的雖然有限,卻給自己帶來了滿足感。這些小事讓我覺得自己很光榮。從小學、中學一直到大學,我從未間斷學雷鋒,不論是學校組織的,還是自己主動去做的。后來,我大學畢業(yè),從學生變成一個職員。工作之余,我還不停地學習,要讀碩士,由普通工程師晉級為高級工程師。那段時間,我好像離雷鋒很遠,離自己很近,雖然有時也會助人,卻總覺得缺了什么。
2011年,我創(chuàng)立了沈陽創(chuàng)銘電子工程有限公司,現改名為遼寧創(chuàng)銘電子工程有限公司。在創(chuàng)辦企業(yè)的過程中,我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懷。有些人幫助我是工作職責,有些人幫助我就是憑著一股不求回報的雷鋒精神。由此,我深受觸動,開始和同事們有計劃地回報社會,在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努力踐行雷鋒精神。
2014年9月是大學生開學季,我通過沈陽團市委了解到沈陽建筑大學學生劉曉艷成績優(yōu)異,但家中貧困,有暫停學業(yè)去打工的想法。據了解,劉曉艷的爺爺臥床多年,奶奶腦血栓生活受限,爸爸在外打工時不幸遭遇車禍住院,家中還有一個正讀高三的弟弟。面對家庭變故,劉曉艷又怎能安心讀書?我知道后,立即和校方聯系,表明自己想通過“1+1助學”的模式資助劉曉艷5年大學生活的全部費用。目前,我對劉曉艷的資助仍在進行中。
2012年12月3日是世界殘疾人紀念日,遼寧創(chuàng)銘為遼寧省殘疾人學校的300多名師生在遼寧大劇院專門策劃了“愛之聲”專場文藝演出。2013年8月和2017年6月,我們?yōu)楸9ひ恍+I上了兩部影片——《冰川時代2》和《哆啦A夢》。我們公司員工和民盟盟員多次走進沈陽市兒童福利院,為孩子們送去生活必需品。在“兩代表一委員走進社區(qū)”活動中,我們多次走進社區(qū)的貧困家庭,為他們送去米、面、油、月餅、湯圓等,還為社區(qū)的老年舞蹈團捐贈舞蹈服,為社區(qū)的老年合唱團捐贈合唱服。2017年,我們還為河畔新城社區(qū)捐贈了10個寵物便紙箱。我們多次參加為白內障兒童重見光明捐款捐物愛心義拍活動。我們多次參加由共青團組織的為殘疾人學校捐款捐物活動。我們和民盟盟員一起持續(xù)開展走進養(yǎng)老院、榮軍院活動,為老人和軍屬送去生活必需品,以及慰問演出。我們去深井子小學為他們捐獻商曉娜兒童圖書。在團市委的倡議下,我們多次為康平、法庫的困難學生捐款解決午餐、校車等問題。
這些事雖微不足道,卻可以解決受助人的一些實際困難。這就是踐行雷鋒精神吧。其間,我也聽到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認為我是做樣子。然而,我不會因為遇到問題就放棄。我想,雷鋒是絕不會因為他幫助的人做了什么而放棄幫助。人有多大的能量,就得承擔多大的責任。既然我從社會中汲取了能量,我就有責任把這份能量回報給社會。不論遇到什么阻礙,我都要堅持下去。
我一直在思考,人生如何才能變得有意義。簡單來說,就是被需要。當你被別人需要,被別的群體需要,被別的事業(yè)需要,你的人生才有意義,而且意義不僅于此,還會繼續(xù)放大。那么,人的追求該是什么呢?我認為是內心的平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走過一生。受雷鋒精神感召而幫助別人,這就是我的意愿。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