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浙江廣川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杭州 310020; 2.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杭州 310020)
環(huán)保疏浚旨在去除湖庫水體中的污染底泥,可有效地清除湖庫內(nèi)源污染,并為湖庫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創(chuàng)造條件[1]。湖庫底泥沉積物一般由膠粒、黏粒和粉粒等細小土顆粒組成且含有大量重金屬、氮磷以及有機物等成分[2]。近年來,環(huán)保疏浚已普遍應用于我國南方地區(qū)的湖泊清淤工程[3-5],湖庫污染底泥往往具有含水率高、滲透系數(shù)小、有機質(zhì)含量高等特性,疏浚過程中污染底泥被打碎,強化了污染物的釋放,使疏浚泥漿中含有大量底泥中的污染物質(zhì),這些物質(zhì)大部分附著在細顆粒上、懸浮在水中,在自然條件下很難有效沉降下來,影響底泥脫水干化效果[6]。疏浚底泥中加入化學絮凝劑可以加快疏浚底泥絮凝沉降,實現(xiàn)泥水快速分離,是目前國內(nèi)外應用比較廣泛的處理技術[7-8]。
化學絮凝劑具有壓縮雙電層和吸附架橋的功能,可以加速泥水顆粒聚集在一起形成絮凝進行脫穩(wěn)[6]。目前國內(nèi)外已經(jīng)展開了大量有關化學絮凝劑對底泥絮凝沉降的影響研究,范楊臻等[9]、梁啟斌等[10]以滇池底泥為試驗對象分析了含Al3+,Fe3+絮凝劑的摻量對淤泥絮凝沉降的影響;Tarchitzky等[11]、陳洪松等[12]通過試驗分析含Ca2+,Mg2+絮凝劑對細顆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響;趙彬俠等[13]研究了Na2SiO3·9H2O的濃度對絮凝效果的影響;李沖等[14]通過在湖泊疏浚底泥中加入不同類型、不同摻量的PAM絮凝劑來分析底泥的絮凝脫水特征。
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采用單因素方法分析不同絮凝劑、不同摻量下泥漿絮凝沉降的變化過程,并未分析不同類型絮凝劑組合對疏浚泥漿絮凝沉降的影響。事實上,絮凝劑的摻量以及組合配比均會直接影響疏浚底泥的絮凝沉降效率[15-16],本文以通濟橋水庫疏浚底泥為研究對象,通過室內(nèi)試驗分析單因素絮凝劑和不同有機、無機絮凝劑的組合下疏浚泥漿絮凝沉降的變化規(guī)律,并得出絮凝劑最佳配比方案。
試驗底泥取自通濟橋水庫生態(tài)清淤工程[17],其顆粒主要由膠粒、黏粒和粉粒組成,其中黏粒和膠粒的比例超過60%,天然含水率為95.5%,pH值為7.2,屬高液限黏土。基本物理性質(zhì)指標如表1所示。
2.2.1疏浚泥漿配制及試驗儀器
疏浚底泥通過絞吸式挖泥船擾動吸挖后形成疏浚泥漿,體積變成了原來的3~4倍[18]。試驗設定疏浚泥漿的初始含水率為400%,由含水率換算可配置泥樣所需的質(zhì)量。試驗主要儀器包括1 000 mL燒杯、1 000 mL沉降柱量筒、無極可變速電動攪拌機、攪拌棒以及檢測余水指標的pH試紙、濁度儀等。
表1 疏浚底泥基本物理性質(zhì)指標Table 1 Bas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dredged sediment
2.2.2試驗試劑
試驗選擇的絮凝劑主要包括有機絮凝劑PAM(聚丙烯酰胺),無機絮凝劑PAC(聚合氯化鋁)、FeCl3,Na2CO3,Na2SiO3·9H2O,KAl(SO4)2·12H2O。試驗先研究各試劑單獨添加下對疏浚泥漿的絮凝沉降以及余水水質(zhì)的影響,然后通過優(yōu)化選擇絮凝沉降快、水質(zhì)清的絮凝劑進行組合配比,進一步分析組合絮凝劑對疏浚底泥絮凝沉降的效果。試劑選擇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試劑選擇方案Table 2 Selection of flocculants
2.2.3試驗步驟
(1)將215 g泥樣放置1 000 mL燒杯中,加水至700 mL,先人工攪拌使大團粒破碎,再電動攪拌5 min,形成均勻泥漿,模擬疏浚底泥結構遭到充分破壞,如圖1(a)。
(2)將配置泥漿倒入1 000 mL量筒,并加水至1 000 mL。然后用人工攪拌并加入絮凝劑,模擬疏浚底泥管道泵送和添加試劑過程,如圖1(b)。
圖1 疏浚泥漿擾動和泵送過程模擬Fig.1 Simulating the stirring and pumping ofdredged mud
(3)攪拌結束后即開始計時,觀察沉積柱中泥水混合物的沉積過程,并記錄土水界面的下降量,取上清液作為疏浚底泥余水處理后的水樣,測定pH和去濁度指標。
加入PAM后各疏浚泥樣沉降面明顯,但上清液呈渾濁態(tài)。各組沉降試驗的含水率在第50 min左右出現(xiàn)拐點,300 min后含水率接近180%,基本趨于穩(wěn)定,見圖2。
圖2 不同種類、不同摻量PAM對疏浚底泥絮凝的影響Fig.2 Influence of different kinds and different dosagesof PAM on the settling of dredged sediment
添加PAM的泥漿均比原狀土絮凝沉降快,其中300萬陰離子型PAM的絮凝效果更好,這是因為陰離子型PAM的分子鏈中含有一定量的極性基能夠?qū)σ衙摲€(wěn)的凝聚顆粒起吸附架橋作用,從而使其快速形成大的絮體,易于分離。絮凝效果最佳的是摻量10 mL方案,這是因為10 mL摻量下底泥絮體破碎過程中顆粒表面產(chǎn)生的負電荷已經(jīng)被中和。繼續(xù)添加后,過量的電荷再次包圍著底泥顆粒形成穩(wěn)態(tài)結構,進而阻礙了細小顆粒的絮凝沉降,減緩了固液分離。
相對原狀土,加入PAM對上清液的pH值影響不大。但上清液去濁率較低,均在10%以內(nèi)(圖3),這表明PAM可以促進底泥絮凝沉降,但不能有效降低上清液的濁度。
圖3 不同種類、不同摻量PAM對上清液pH值和去濁率的影響Fig.3 Influence of different kinds and different dosagesof PAM on the pH value of supernate and turbidity-reducing rate
圖4 Na2CO3,Na2SiO3·9H2O和CaCl2對疏浚底泥絮凝沉降的影響Fig.4 Effects of Na2CO3, Na2SiO3·9H2O, and CaCl2on the settling of dredged sediment
由圖4可知,加入Na2SiO3·9H2O和CaCl2的泥樣沉降不明顯,這和趙彬俠等[13]在工業(yè)廢水試驗中得出的SiO32-可以有效促進水中懸浮物凝膠后絮凝沉降,以及陳忠杰等[19]在煤泥水試驗中得出的Ca2+可以加快泥土顆粒絮凝沉降的結果有所不同,這可能是因為疏浚泥漿與工業(yè)廢水和煤泥水的差異所致,疏浚底泥的顆粒大小和有機質(zhì)含量會影響SiO32-和Ca2+的促凝效果。
加入Na2CO3的泥樣在剛開始的5 min內(nèi)沉降柱無明顯變化,隨后開始出現(xiàn)急劇沉降;含水率在前40 min內(nèi)急劇減小至220%左右后基本趨于穩(wěn)定,這說明CO32-可以促進細土顆粒的絮凝結合成大顆粒,提高顆粒的沉降速率。
由圖5可知,加入Na2CO3,Na2SiO3·9H2O和CaCl2的上清液pH值呈堿性,加入Na2SiO3·9H2O和CaCl2對上清液幾乎沒有去濁作用,而加入Na2CO3上清液濁度改善較小。
圖5 Na2CO3,Na2SiO3·9H2O和CaCl2對上清液pH值和去濁率的影響Fig.5 Effects of Na2CO3, Na2SiO3·9H2O, and CaCl2on the pH value of supernate and turbidity-reducing rate
圖6 FeCl3,PAC和KAlSO4·12H2O對疏浚底泥絮凝沉降的影響Fig.6 Effects of FeCl3, PAC, and KAlSO4·12H2Oon the settling of dredged sediment
圖7 FeCl3,PAC和KAlSO4·12H2O對上清液pH和去濁率的影響Fig.7 Effects of FeCl3, PAC, and KAlSO4·12H2O onthe pH value of supernate and turbidity-reducing rate
圖6,圖7分別表示FeCl3,PAC和KAlSO4·12H2O對疏浚底泥絮凝沉降和上清液pH值和去濁率的影響。從圖6中可看出,加入FeCl3,PAC和KAlSO4·12H2O后泥樣出現(xiàn)明顯的清渾分界面,上清液清澈。由圖7可知,加入Fe3+,Al3+后,溶液呈酸性。但去濁率很高,均在80%以上,表明Fe3+,Al3+在絮凝沉降過程中能有效起到凈水的作用。含F(xiàn)e3+,Al3+絮凝劑可有效地絮凝細小顆粒,降低上清液的濁度,但由于泥漿顆粒物質(zhì)量分數(shù)較大且相互作用明顯,其所形成的沉降阻力難以由此類絮凝劑的架橋絮凝作用克服,因此沉降效果十分有限;而PAM的聚合度大,絮凝體加大加密后能明顯提高泥漿顆粒的沉降作用[20],但相對而言,其在電性中和與網(wǎng)捕方面的效果遜于無機絮凝劑,上清液的濁度相對較高。
綜上,選擇PAM,Na2CO3,PAC或FeCl3擬定組合方案:①10 mL PAM+2 g PAC;②10 mL PAM+2 g FeCl3+2 g Na2CO3;③10 mL PAM+2 g PAC+2 g Na2CO3,試驗結果如圖8、圖9所示。
圖8 有機-無機絮凝劑組合對疏浚底泥絮凝沉降的影響Fig.8 Effect of organic-inorganic flocculantcombination on the settling of dredged sediment
圖9 有機-無機絮凝劑組合對上清液pH和去濁率的影響Fig.9 Effect of organic-inorganic flocculantcombination on the pH value of supernate andturbidity-reducing rate
從圖8可以看出各組合方案的絮凝沉降量大小為:③>②>①>原狀土樣,3種組合方案的含水率分別為170%,183%和210%,相對而言,②和③添加Na2CO3后在前200 min內(nèi)的沉降速率更快。
由圖9可知,絮凝沉降穩(wěn)定后①和②的上清液呈弱酸性,pH值分別為6.5和5.9;③的pH值為7.4,基本呈中性。各組合方案的上清液去濁效果優(yōu)劣為:③>①>②,加入降濁較好的PAC或FeCl3后各組的去濁率普遍較高,可有效改善上清液水質(zhì)渾濁度,且總磷(0.045 mg/L)、氨氮(0.284 mg/L)滿足一級排放標準,因此,方案③為最佳絮凝劑配比方案。
通過室內(nèi)試驗配制水庫疏浚泥漿并分析添加不同有機、無機絮凝劑以及有機-無機絮凝劑組合對疏浚泥漿的絮凝沉降效果及上清液水質(zhì)的影響,從而確定最佳絮凝劑配比方案。結論如下:
(1)細顆粒、高有機質(zhì)水庫疏浚底泥中加入PAM可以有效促進泥漿的絮凝沉降,增大沉降量,但對上清液的濁度的去除水平較低。
(2)CO32-可以促進疏浚泥漿中細土顆粒絮凝結合成大顆粒,提高顆粒的沉降速率;而SiO32-和Ca2+主要適用于顆粒相對較大及有機質(zhì)較少的泥漿絮凝,對細粒徑和高有機質(zhì)泥漿的絮凝效果較差。
(3)Fe3+,Al3+在疏浚底泥絮凝沉降過程中可以有效降低上清液的濁度,起到凈水作用;但對泥漿絮凝沉降作用效果十分有限。
(4)每1 000 mL疏浚泥漿中加入10 mL PAM+2 g PAC+2 g Na2CO3,初始絮凝沉降速率快,穩(wěn)定后底泥含水率為170%,且上清液的pH呈中性,去濁率高達85%,為最佳絮凝劑配比方案。
參考文獻:
[1]李曉威,呂鵬,彭萬里.湖泊環(huán)保疏浚工程中泥漿絮凝效率的優(yōu)化研究[J].人民黃河,2016,38(9):64-67.
[2]鐘繼承,范成新.底泥疏浚效果及環(huán)境效應研究進展[J].湖泊科學,2007,19(1):1-10.
[3]顏昌宙,范成新,楊建華,等.湖泊底泥環(huán)保疏浚技術研究展望[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04,26(3):189-192.
[4]王廣召,方濤,唐巍,等.疏浚對巢湖重污染入湖河流沉積物中污染物賦存及釋放的影響[J].湖泊科學, 2014, 26(6):837-843.
[5]林莉,李青云,吳敏.河湖疏浚底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研究進展[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4,31(10):80-88.
[6]唐云飛,王榮昌,馬利民,等. 河道疏浚底泥余水強化絮凝處理工藝優(yōu)化與機理[J]. 凈水技術, 2012, 31(3):93-97.
[7]呂斌,楊開,洪漢清,等.東湖底泥的脫水性能試驗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3,19(5):56-58.
[8]曾德芳,袁繼祖.一種新型環(huán)保型污泥脫水絮凝劑的研制與應用[J].工業(yè)水處理,2007,27(1):17-20.
[9]范楊臻,楊國錄,劉林雙. AlCl3、FeCl3和有機物顆粒對淤泥絮凝沉降特性影響[J]. 節(jié)水灌溉, 2011,(8):12-16.
[10] 梁啟斌,倪杰,林瀟. 滇池疏浚底泥脫水試驗研究[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1, 39(3):1698-1700.
[11] TARCHITZKY J, CHEN Y, BANIN A. Humic Substance and pH Effects on Sodium-and Calcium-montmorillonite Flocculation and Dispersion[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93, 57(2): 367-372.
[12] 陳洪松,邵明安. 有機質(zhì)、CaCl2和MgCl2對細顆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響[J].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01, 21(5):395-398.
[13] 趙彬俠,白偉利,梁婉,等.聚硅酸鋅鋁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J].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09, 3(12):2237-2240.
[14] 李沖,呂志剛,陳洪齡,等. 河湖疏浚淤泥的表征、絮凝和脫水[J].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13, 7(2):737-742.
[15] 張晴波. 環(huán)保疏浚及其控制研究[D]. 南京: 河海大學, 2007.
[16] 陳雄峰. 太湖環(huán)保疏浚底泥干化技術研究[D]. 北京: 北京工業(yè)大學, 2006.
[17] 鄭盈盈. 還浦江百姓一庫清水——國內(nèi)首個中型水庫深水生態(tài)清淤工程開工[N]. 中國水利報, 2015-10-23(1).
[18] 唐建中.絞吸式挖泥船疏浚作業(yè)優(yōu)化與控制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學, 2007.
[19] 史燕南, 俞炯奇, 周劍鋒,等. 吹填淤泥固化室內(nèi)試驗研究[J]. 水運工程, 2014, 5(5):138-142.
[20] 何品晶, 卞成林,顧國維,等. 受污染河道疏浚泥漿離心脫水上清液凈化工藝[J].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 30(7):88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