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志 華
(太原市政工程總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2)
城市綜合管廊是專指在城市道路下建設一個隧道空間,將電力、通信、廣播電纜、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有機綜合集約化地鋪設在同一條鋼筋混凝土隧道內,便于日后進行集中管理的大型綜合性市政基礎設施。綜合管廊由于能更加合理利用地下空間資源,受到國家住建部重視和積極推廣。目前各大城市所建設的管廊正在向更廣、更深方向發(fā)展。
一般管廊溝槽(基坑)開挖前,需要降低基坑內地下水位,防止基坑出現(xiàn)流沙、管涌、基底隆起失效、坑壁滑塌,為基坑內安全施工創(chuàng)造條件。
運城市中銀北路地下綜合管廊位于中銀北路,全長2.23 km。標準段設計開挖深度為7.6 m,道路十字交叉口處,管廊基坑設計開挖深度為12 m~12.85 m。采用明挖法、人工降水施工(如表1所示)。
在勘察深度范圍內該場地地層主要由近期①人工填土,②濕陷性粉土,③粉土組成。
地下水類型為潛水,主要靠大氣降水滲水補給,地下水位基本在4.5 m~5.5 m之間,水位變化幅度約為0.5 m~1.0 m。設計要求標準段施工前水位降低至基坑底下0.5 m。道路交叉口處,設計要求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坑底下2 m。
本工程標準段溝槽開挖深度均超過7 m,降水深度2.5 m,屬于深溝槽開挖。道路交叉口基坑開挖深度12.85 m,降水深度9.15 m,屬于超深基坑降水,見表1。
采用輕型井點降水方案適用于水位降低地面以下10 m以內,以細砂和粉砂土質為主;需要投入的設備多,降水施工時間長,噪聲較大,專業(yè)技術要求高,對工期和環(huán)境影響較大;現(xiàn)場由于基坑西側邊緣已接近設計綠線邊,東側考慮到土方運輸車輛和施工機械出入,無法設置輕型井點。采用深井降水最大降水深度可達15 m以下,而且工藝簡單,投入設備少,成井速度快,井距大,井點位置易于現(xiàn)場布置,能改善施工環(huán)境,加快施工速度。因此,管廊深基坑采用深井降水方案。
表1 道路交叉口處開挖和降水標高 m
1)降水施工不得影響附近路面道路交通運行,并不得影響周圍環(huán)境。
2)降水方案必須考慮對基坑降水井周邊50 m范圍內所有建筑物、重要地下管線的影響。需要在臨近建筑物附近設置一個觀測井,降水開始時,觀測水位變化,確定影響程度。
3)根據基坑開挖深度,按照設計要求標準段要求降至基底以下0.5 m;十字交叉口段要求降至基底以下2 m。
4)井點系統(tǒng)涌水量的計算以無壓非完整井的理論為依據進行計算,根據設計圖提供的地質資料,粉質粘土滲透系數K=1 m/d。降水計算以經驗公式計算,以抽水試驗檢測。
根據兩個十字路口基坑開挖深度和降水深度,我部選用最深的中銀北與舜帝街交叉口為計算依據。
1)確定深井管的埋設深度。
H≥H1+h+iL+l=12.85+2+1/10×19+4=20.75,按21 m計取。
其中,H為井點管的埋設深度,m;H1為井點管埋設面至基坑底面的距離,H1=375.522-362.672=12.85 m;h為基坑中央最深挖掘面至降水曲線最高點的安全距離,設計要求為2 m;L為井點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短邊的距離,36.15/2+1=19 m(基坑距井1 m);i為降水曲線坡度,取1/10;l濾水管長度,取4 m。
初步設計井深21 m,孔徑600 mm,井管采用外徑為400混凝土管和濾管,其中混凝土管單節(jié)長度4 m,濾管單節(jié)長度2 m(孔呈梅花形布置)。每道深井由2節(jié)濾管4.5節(jié)混凝土管組成。
2)涌水量計算(為保證降水效果,計算應考慮地下潛水從井的底面和側面同時涌入情況),采用《建筑施工計算手冊》公式:
1 749.3 m3/d=0.020 3 m3/s。
3)深井進水過濾器需要總長度計算。
深井單位長度進水量q計算:
深井進水過濾部分需要的總長度:
L=Q/q=0.020 3/0.001 14=17.84 m。
4)群井抽水單個深井過濾器長度計算:先假定深井數為4個井進行驗算:
其中,H為抽水影響半徑為50 m的水位,即H=H0-S=30.35-9.15=21.2 m;n為深井數量。
因nh0=(4×4.2=16.8)≥Q/q=17.8條件不成立,因此,選擇5個井。經重新計算h0=11.17 m,符合,nh0=(4×11.17=55.75)≥Q/q=17.8,但考慮深井布置限制和成本,將濾管長度取為5 m,再次進行驗算。
H=12.85+2+1.9+5=21.75 m,按22 m計,比初步確定的井深延長1 m。
Q=1 201 m3/d=0.013 9 m3/s;q=0.000 145;
L=Q/q=10 m;h0=9 m,符合nh0=(4×9=36)≥Q/q=10 m條件。
因此,采用加長濾水管長度,將有利于成本節(jié)省。
深井平面布置如圖1所示。
5)群井涌水量計算:
上式總涌水量與前式計算的總涌水量1 201 m3/d相近,故總涌水量、深井、井點數布置距離滿足本工程降水要求。
6)深井泵總揚程:H=1.1(H1+h)=1.1×(9.15+1.9+3)=15.4 m。
查《橋涵》200頁表5-39,深井泵選用JN90-19。
選用5臺每小時流量為32 m3/h,揚程21 m~16 m的真空潛水泵,備用1臺。抽水管采用內帶有鋼絲的塑料管或膠管,直徑為38 mm,單節(jié)長度為20 m,降水管共需240 m。
1)選用GPS158循環(huán)鉆成孔、混凝土管和濾管、碎石等。
2)泥漿處理:成孔中形成的泥漿采用離心泵抽至環(huán)保車及時拉走,保持施工場地干凈。
3)現(xiàn)場供電、供水保持正常,場地平整。
定位→成孔→清孔→下濾管及井管→井壁外回填粗砂及封口→洗井→下泵→試驗抽水→正式抽水→觀測井水位檢測。
1)測量定位:用GPS、水準儀確定井位、井深,并嚴格按照設計井位成孔(井距基坑邊1 m~1.2 m)。
2)成孔:采用GPS158循環(huán)鉆進工藝。人工埋設鋼制護筒,護筒裝好后開始鉆進成孔。鉆孔采用膨潤土造漿護壁,重點控制成孔垂直度偏差小于1%。
3)清孔:探測孔深滿足設計深度后,進行清孔,采用φ15 mm~φ30 mm的膠管插入井點管底部進行注水清洗,直到流出清水為止。
4)下管:下管前仔細檢查濾網包扎質量(在濾管外圍采用兩層紗網和棕皮包裹,再用10號鉛絲扎緊),開始向下落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與第一節(jié)接口,外側用竹板圍住,φ10鉛絲扎牢,開始安第三節(jié)、第四節(jié)……,為了保證井管不靠在井壁上,影響填濾料厚度,在井管上加設扶正器(門形鋼管架)。井口應高于地面20 cm以上。
在管底加焊5 mm厚鋼板,防止?jié)撍迷诔樗畷r堵塞。
5)填濾料:井管吊放好后沿井管周圍均勻投放濾料,濾料為經篩選的由粗砂和細碎石(3 mm~8 mm)組成的濾水材料,濾料填至井口下0.8 m~1 m左右時用粘性土填實夯平。
6)洗井:采用空壓機和活塞聯(lián)合洗井,直至井口翻出清水為止。
成井后及時洗井,間隔時間不要超過8 h,防止泥砂土、礫料一起凝固后堵塞濾管上的濾孔,給洗井造成困難。
7)水泵:在下井前,專業(yè)人員必須對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統(tǒng)做一次檢查,在試轉3 min~5 min后,若無問題,再下井。安裝完畢進行試抽水,滿足要求再轉入正常工作。
因基坑降水井周邊50 m范圍內有移動公司建筑物、重要地下管線,需要指定專人在現(xiàn)場監(jiān)控。
1)降水開始后,必須對各降水井的水位、出水量、水質進行同步觀測。
2)降水未達到設計要求水位前,應每天進行3次水位、出水量觀測。當水位達到設計要求水位后,每天進行2次觀測,直至水位穩(wěn)定。
3)根據連續(xù)觀測到的水位變化與時間的關系,繪制水位下降值與時間關系曲線,為下一步降水開挖提供參考。
4)加強對地表和地下管線沉降觀測,繪制沉降值和時間的關系曲線,預測沉降發(fā)展趨勢,為采取預防措施提供依據。
交叉口基坑開挖前,先降水10 d?;臃旨夐_挖:第一級(0 m~3.5 m)開挖1 d;第二級(3.5 m~7.5 m)開挖2 d,土質含水率13%左右,降水效果滿足開挖條件;再開挖第三級(7.5 m~9.5 m)2 d;第四級(9.5 m~12.5 m)2 d,基底含水率達到15%左右。基本保證了基坑和溝槽開挖土體邊坡的穩(wěn)定和深基坑作業(yè)的安全,確保了作業(yè)場地干燥,滿足基底防水層施工條件,為主體結構的快速施工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也為工程及時回填,縮短降水時間和節(jié)約成本奠定了基礎。
通過細致觀測,基坑50 m范圍地面或道路路面未出現(xiàn)沉降裂縫,臨近建筑物墻體一切正常。
1)降水效果好壞直接影響到綜合管廊施工質量和進度。因此井點降水施工應嚴格按24 h排班規(guī)范管理;控制好每段降水時間、降水深度等動態(tài)信息,為安全、順利、快速完成超深基坑施工創(chuàng)造條件。
2)基坑降水要與基坑支護和開挖方案同時設計考慮。交叉口段管廊降水時間盡量壓短,我們控制在45 d。在綜合管廊施工完畢,回填至自然水位后及時封井。
3)深基坑降水時,對降水井的降水時間、降水深度、降水范圍進行控制。根據施工進度和作業(yè)面土質的變化,以及對觀測數據的分析,選擇開啟降水井并確定降水時間,絕對不能為圖省事而全面降水,造成大面積地表下沉的病害。
4)在降水施工中必須設50 kW發(fā)電機組,預防施工中突然停電,保證降水正常連續(xù)進行。并配備小型潛水泵,明排雨季基坑積水。
5)深井抽出的混水,一律不允許排入道路雨水、污水管道,防止堵塞管道,同時要充分重視成孔泥漿的及時處理,防止污染施工環(huán)境。
影響降水效果的因素較多,在實際施工時,我們既不能忽視理論計算,又不能盲目相信計算結果,而是一定要與現(xiàn)場實際情況相結合,通過實際觀測數據分析,因地制宜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江正榮.建筑施工計算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
[2]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總公司.橋涵(上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