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凱
作為一名大學青年教師,我最焦慮的不是“時不我待”的教學改革壓力,不是科研上“不斷加碼”的績效考核,也不是學校周邊“突飛猛漲”的房價,而是我親愛的學生們對考試成績“正義凜然”的索要之風——
“老師,我要出國留學,勞煩您給我85分以上?!?/p>
“如果我這門課不能上80分,我就要被退學了。”
“如果我不幸考了84分,請老師多給1分保我上85分?!?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4/12/qkimageszwxkzwxk201804zwxk20180463-1-l.jpg"/>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每個學期,我最怕的是期末。從最后一節(jié)課結束到期末考試完成,學生們的“陳情”郵件會持續(xù)“轟炸”我的電子郵箱。有時候輔導員、班主任或家長們也會親自出馬,通過打電話、發(fā)微信、到訪辦公室等方式為學生“跑分”“要分”。而勢單力薄的我總是不堪其擾、難以招架,只得忽略郵件,關閉手機,甚至干脆逃離辦公室,這種東躲西藏、狼狽不堪的生活讓人著實心煩意亂。
然而,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后面。當頂住各種壓力,將分數(shù)如實提交教務系統(tǒng)之后,我的噩夢才真正開始。一旦查到期末分數(shù),許多學生會立即向我表達對分數(shù)的不解、抱怨或失望。此時,“聲討”郵件撲面而來,洶涌澎湃。這些“群眾來信”有的是對我本人不能設身處地站在學生立場慷慨送分表示不滿,有的則列舉其他課程老師如何“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的生動案例,有的會委婉指責我不近人情。面對雪片般飛來的問責郵件,我總感到一種難以言說的無奈和焦慮,甚至是委屈,仿佛大錯已然釀成——我的“任性”與“執(zhí)拗”給這些青年人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災難性后果,同學們一個個哭泣、失落、憤怒的神情時常在我腦海中浮現(xiàn),一種莫名的負罪感甚至會讓自己在睡夢中驚醒。這些郵件有時甚至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名極為另類的大學教師。
我曾借訪學之機向哈佛大學、東京大學、香港大學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學同人請教,如何應對學生“跑分”“要分”的行為,然而得到的回答卻是他們“從未遇到過此類現(xiàn)象”,并且認為學生向老師索要分數(shù)是一種嚴重的作弊行為,必須予以及時糾正和嚴厲禁止。
近日,與幾位青年教師在學術會議之余交流時發(fā)現(xiàn),大家雖身處不同高校,但在“給分焦慮”方面卻驚人相似,這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原載《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