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成
在中國,很少有哪座城市的發(fā)展像伊春一樣,與樹的變化息息相關。開發(fā),停伐,轉型,林區(qū)人命運的節(jié)拍,與小興安嶺林木變化的律動緊緊相連。如今,伊春林區(qū)已走向了休養(yǎng)生息的新進程,林區(qū)和林區(qū)人也走向了“新生”。
在伊春的森林采伐史上,人們永遠不會忘記“林業(yè)英雄”馬永順。他從砍樹勞模變?yōu)榫G化勞模的一生,見證了新中國林業(yè)從伐木取材到生態(tài)建設的轉變。
航拍黑龍江省伊春市嘉蔭縣黑龍江江段的景色
作為勞動模范,馬永順曾靠彎把子鋸一個冬天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人完成6人的工作量,創(chuàng)全國手工伐木產量之最。隨著林區(qū)的持續(xù)開采,馬永順和許多林區(qū)人都覺得,再采下去,林子肯定會有采光的那天,必須讓林子走向“新生”。
“后來爺爺估算了一下,他大半輩子采伐原木大約36500棵,這是欠大山的情。他要用植樹造林來還上?!瘪R永順的孫子馬立志說。
2012年,馬立志從東北林業(yè)大學畢業(yè),回到了伊春?!翱傆X得,只有干護林工作,爺爺才會欣慰。”馬立志說。
現在,馬立志的工作崗位就在小興安嶺的崇山峻嶺間。作為伊春林管局營林局的撫育工作人員,這個“80后”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林子里。每年9月到次年2月,是馬立志最忙碌的時候。
“要等到樹凍住了再去修枝,這樣才不容易傷及樹皮?,F在我越來越能體會到爺爺的感受:樹就是山間的精靈,樹就是我們的孩子和綠色的希望。”馬立志說。
隨著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yè)性采伐,越來越多的綠色留在了大小興安嶺上。從2010年至今,伊春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4.4%以上,2017年森林蓄積實現凈增長1000萬立方米以上。
綠色資源的持續(xù)恢復,讓好山、好水、好空氣成為“林都”伊春的新名片。
上甘嶺林業(yè)局山峰林場職工劉同濤對自然環(huán)境改善給生活帶來的改變有著真切的感受,“農家院一年給我們帶來十多萬元的收入。外地游客大老遠來咱這兒看啥?不就是圖咱這兒的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新鮮嗎?”
劉同濤從小就在林區(qū)長大,父親劉養(yǎng)順退休前曾是新青林業(yè)局采伐工人。他還記得小時候父親上班時的工作場景:早上起床不見人影,晚上回家也看不到父親。那時候,作為采伐工人的劉養(yǎng)順,每天都有采不完的樹,所以天天都是“披著星星出門、戴著月亮回家”。
劉同濤也曾做過采伐工人。停伐前,他所在的林場每天的采伐量只能勉強達到十立方米左右,“樹真的要沒了”。
2014年,大小興安嶺國有重點林區(qū)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yè)性采伐。沒有了采伐,怎樣生活?劉同濤曾有些迷茫,但他知道自己必須走向“新生”。如今,劉同濤和父親劉養(yǎng)順開起了自己的農家院。與此同時,更多伊春人也在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自然資源,重新定義“靠山吃山”。
“以前我們總覺得靠山吃山就是向大山索取。但是現在,我們不砍樹,一樣也可以靠山吃山?!侄即筒挥镁?,捧出綠色就醉人。綠色就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眲⑼瑵f。
現在,劉同濤仍然是國有林區(qū)的一名職工,但是他和大小興安嶺萬余名林業(yè)工人一樣,已從“砍樹人”變成了“護樹人”。
“每天我們都要在林區(qū)內巡護,防火期尋找火點隱患,平??醋o林木資源。以前總覺得停伐了,日子就過不下去了?,F在我覺得,只有把林子看好、守好,我們的環(huán)境才會更好,更多的游客才能來到我們林區(qū),林區(qū)人的日子才會過得更好。綠水青山,就是我們的金山銀山。”劉同濤說。
春節(jié)期間,劉同濤還是一樣堅守在了巡護崗位上,“人可以過節(jié),但是森林防護的事兒,一刻也不能松懈。”
春節(jié)前,劉同濤和父親一起將家里的院子拾掇一新,蒸起了大饅頭,貼上了大紅對聯。
“我們得讓游客們到咱這兒過年一樣有家的感覺。新的一年,我們也要擼起袖子加油干,讓新的一年成為收獲的一年!”
2017年,伊春接待游客1258萬人次,旅游收入11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4%和29.6%。旅游收入已成為伊春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支撐點。
從“林都”到綠色之都,從伐木到植樹、管護,從停伐的迷茫再到轉型新生……小興安嶺腹地的伊春走向了“新生”,小興安嶺不少林業(yè)家庭迎來了“新生”。這是伊春的綠色追尋,也是大小興安嶺林區(qū)人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