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憲
1月20日,美國政府部分非核心部門停擺,而這一天,正是特朗普入主白宮一周年。此時的華盛頓很冷,特朗普原想離開華盛頓前往佛羅里達州溫暖的海湖莊園舉行慶祝活動,現(xiàn)在不得不繼續(xù)留在有些憋屈的白宮處理糟心事。
雖然美國國會參眾兩院1月22日通過一份為期3周的臨時撥款法案,以維持聯(lián)邦政府運轉,但聯(lián)邦政府是否繼續(xù)“關門”仍是未知數(shù)。
有統(tǒng)計表明,自1976年以來,美國政府或長或短一共關門19次。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10月,美國聯(lián)邦政府經(jīng)歷了21世紀以來首次部分關門,時間長達16天。
記得當時我到美國國家藝術館采訪時看到,一向人流如潮的博物館前門可羅雀。博物館臺階上立著一塊牌子,上書:“聯(lián)邦政府關閉期間,國家藝術館閉館。”有調侃者在牌子下方貼上一張紙,上面寫著:“如果你需要幫助,請到加拿大或墨西哥。我們對給你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鞭D眼間,一名開車巡邏的警察停了下來,撕下了那張紙。
相比之下,這兩次關門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美國政府的運轉需要預算,批錢的主管是國會參眾兩院,兩院的意見不統(tǒng)一,政府只好關門。兩院政治觀點極化得難以相容、互不妥協(xié),部分政府職員拿不到薪酬。諸如此類都屬共性。
但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上一次關門正值民主黨人的奧巴馬在白宮執(zhí)政,這一次換成了共和黨的特朗普。奧巴馬執(zhí)政4年多后才鬧到關門,特朗普剛剛主事1年就走到這步。那時給奧巴馬添堵的是共和黨掌控的國會,這一次給特朗普好看的卻是本黨同僚掌控多數(shù)的國會,特別是參議院中在關鍵時刻竟出現(xiàn)了反特朗普的共和黨議員。這是兩次相較的顯著差別。
而特朗普面臨的政治極化與奧巴馬時期相比,有更撕裂、更不可調和、更具爆炸性等特點。特朗普執(zhí)政一周年之際,華盛頓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示威抗議活動,除“讓美國更加公平”等突顯民主黨擁護者的利益訴求外,寫有“彈劾”等字樣的大幅標語赫然可見。
以三權分立為主要特征的美式民主意在權力間的相互制衡,但在“錢主政治”等慣性推動下,府院間與國會內現(xiàn)已演變?yōu)槟闼牢一睢⒑翢o妥協(xié)余地的黨派利益相互排斥。在此次美國國會參院關于批準政府開支預算的爭斗中,共和與民主兩黨誰也不肯讓步。政府部分停擺必然成為犧牲品。
在美國歷史上,效率與公平的相悖與相成一直呈鐘擺式運動。奧巴馬政府秉承自羅斯福力推“新政”以來的民主黨圭臬,關注社會公正、種族平等,主張政府干預經(jīng)濟、加強福利政策,全力推動醫(yī)改、力圖移民改革等。但特朗普全方位反其道而行之,在迎合部分選民的同時,勢必傷害民主黨擁護者的利益訴求,也無異于打開了更加撕裂美國社會的“潘多拉魔盒”。
記得上次美國政府部分關門時,一位資深共和黨人士告訴我,導致政府關門的原因之一是很多人不認可白宮有位黑人總統(tǒng),奧巴馬本人也不善于與國會共和黨對手溝通。個性突顯的特朗普有著睚眥必報、不會輕易妥協(xié)的特性,只能加劇政治極化。
在政治極化的比武臺上,美國兩黨都在運用“邊緣策略”,看誰先眨眼讓步。但美國政府不可能永遠關門,雙方最終還會找個臺階走下來。華盛頓這臺巨大的政治機器還將運行下去,不過會更加吱吱咯咯,令美國社會再添一道深深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