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冰
(綏化學院思政部 黑龍江綏化 152061)
(一)體驗式教學法強調“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體驗式教學,顧名思義是以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在情景中體驗、模擬角色等體驗方法來獲得知識和教育效果的教育方式。學生通過看、聽、體驗、扮演、調查、討論、辯論等社會實踐活動或是情景角色的刺激來獲得感性的認知,這些感性的認知可能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相統(tǒng)一,也有可能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相沖突,這樣的統(tǒng)一與沖突恰恰加深了學生對某一問題的理解與認識,可以把抽象上升到具體,錯誤的思維變成正確的認識,片面的認識變成系統(tǒng)的理解,使學生的實踐性思維得到豐富。學生正是在這種“體驗、認識、辨別、再認識”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我的正確認知,從而內化為自我的認同,最后外化為行為,實現(xiàn)知行的有效統(tǒng)一。
(二)體驗式教學倡導“做中思”“思中學”的自我教育方式。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學生的思想實際以及黨的方針政策、社會熱點、焦點等結合特別緊密。針對這一課程特點,在體驗式教育活動中,學生應該始終是處于主動性的一方,教師創(chuàng)設學生進行實踐的情景,提供實踐的信息資源并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生獨立思考、辨別并形成自我感知。在這種學習活動中,學習活動的主體,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是學生;而教師則是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使學生在實踐中做到從“讓我學”變成“我愿學”“我要學”。
(三)體驗式教學注重學生自我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體驗式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或是教師設計的情景中通過自我的實踐和感知來獲得知識或是改造思想,這是一個不但要動腦還要動手的過程,更是實踐與思維統(tǒng)一的過程。體驗作為主體的人與客體發(fā)生動態(tài)聯(lián)系的過程,它不僅表現(xiàn)為主體與客體間外部形態(tài)的關涉,更表現(xiàn)為主體與客體間內在意義的交流。[1]通過這種客體對主體的不同形式的交互活動,可以把外在的知識傳入,使得思想教育變得更加順暢和有效果,通過實踐讓學生能全身心地去觀察、思考、表達、創(chuàng)造,在自我的教育以及教師的引導教育下獲得必要的知識,形成正確的思維。
(四)體驗式教學注重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往往注重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教師起主導作用。而體驗式教學,教師則提供知識線索,創(chuàng)造情境、提供實踐場地,并不直接教授知識,教師的主體地位相對較低;學生在體驗式教學中,其主體地位得到提升,學生依賴外在提供的支撐,通過自我實踐來獲得知識,教師通過與學生在課堂內外平等的交流、討論、共同實踐與學生在情感上更貼近,對學生的感受能更容易理解,對學生的錯誤和缺點會更加包容,促進了學生積極和良好的情緒生成,激勵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積極進取的信心,學生的學習也會變得更加愉快。
(一)有利于學生建立現(xiàn)代的學習觀念。信息化社會,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范圍、深度、廣度空前提升,在這樣一個社會環(huán)境中,學生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因此需要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說教式的教育模式,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的習慣與意識。體驗式教學不僅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知識儲備以及聰明才智學會實踐和創(chuàng)新,使學生在這種參與的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主動釋放自身的潛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這種學習模式能更好地融合教師與學生的情感,營造一種積極快樂的情感情境,把學習變成學生獲得快樂的一種體驗,增強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提升思考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興趣,也有助于教師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二)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態(tài)度。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與主渠道,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很多大學生眼中思想政治理論課被邊緣化了,一些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說教性太強,難以內化,從而厭煩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還有一些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高大上”,脫離學生的學習實際,老師只是一些知識理論的傳聲筒、教育方法教條、枯燥,導致他們產生回避甚至逆反的情緒,嚴重影響教育教學效果。而體驗式教學方式是在特定的情景中,通過學生的自我體驗與參與來把枯燥的理論自覺地運用到實踐中,實現(xiàn)知行的結合,有利于端正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態(tài)度,培養(yǎng)他們學習興趣。
(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皟炔康尿寗恿Ξa生于人的內在需要,如馬克思所說,需要是人積極性的源泉?!盵2]在外部壓力下和在內在需要下所產生的學習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外部壓力下的學習情緒比較消極,學習動力難以持久。現(xiàn)在是信息化時代,手機已經(jīng)成為學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現(xiàn)在課堂上的抬頭率可以說是成為考驗教師教學方式以及檢驗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如何提高抬頭率問題也成為困擾高校教師的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在體驗式教學中,重視把學生由原來只是聽課的旁觀者變成了解決問題的參與者甚至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得到激發(fā),他們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這樣就會讓其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這不僅可以形成活躍的課堂氛圍,課堂活力得到激發(fā),而且也可以激發(fā)教師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得到鼓勵,師生雙方都積極熱情地參與到教學當中,為學生接受知識創(chuàng)造了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也使教師教學的熱情和動力有了更有效和更持久的依托。學生的親身體驗是教學的關注焦點,讓學生把學習看成是自己內心的需要,學生自覺接受知識,輕松愉悅地學習,這有利于教學良性發(fā)展。
(一)以討論辯論為主的小組合作探究形式。學生通過對具體案例和觀點討論辯論、自由發(fā)表意見,目的在于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要上好辯論課,一定要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首先,設計一個辯論話題,重點激勵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積極進取的決心,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必須要認真選擇案例,所選案例和主題必須具有可辯性,讓學生必須有話可說。當然在討論中還需要老師有益的指導,要及時發(fā)現(xiàn)討論或是辯論中出現(xiàn)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容進行討論,充分發(fā)揮自身主體地位,使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通過這種方式,師生關系可以變得很融洽,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將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學生在這種交流和合作中容易形成統(tǒng)一的集體意識,自尊、自信、自立的理念也會得到加強。如“思修”課可以針對大學生的戀愛問題選擇“大學生談戀愛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這一辯題進行辯論?!熬V要”課中講近代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可以讓學生進行“帝國主義的入侵是否有功”的討論;“概論”課針對經(jīng)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資源之間的關系問題,可以進行“經(jīng)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保護是否可以并行”的辯論;講文化建設的時候可以選擇“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哪個更重要”的辯論等。辯論分成兩部分,即課下討論和課上辯論。課下學生分成小組,由小組長組織,選擇本小組贊成的一個觀點進行討論,小組長記錄總結本小組的主要觀點。上課時,先由小組長匯報本小組的討論情況以及主要觀點,然后各組同學再進行辯論。這樣課下的小組合作討論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團隊精神;課堂上的辯論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闡述自身觀點,激烈辯論更進一步加深了對理論的理解,從而形成正確的認識。
(二)以情境再現(xiàn)為主的情境體驗形式。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需要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不同的情境可以達到不同教育所需達到的教學效果。比如音樂情境感染。音樂能感染學生的情緒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不同的音樂對應不同的教學內容,通過音樂的帶動使學生進入情境,進入課堂。例如“綱要”課中可以播放《復興之路》第一集《千年巨變》來配合老師講解近代中國的國情以及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可以讓學生在悲壯的樂曲中,準確感人的解說詞中,真實地體會歷史的巨大變化,學生會在獨特的氣氛之中對歷史形成獨特的判斷,他們就會很快地進人新課的學習,學習動力和興趣也會被激發(fā)出來。視頻有形象、逼真的特點,通過相關的視頻播放可以使學生在特定情感氛圍中學習。這就是一種開放性的體驗教學,它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還有利于學生的認知情感進一步豐富。在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候,播放《戰(zhàn)狼2》,去欣賞吳京披著國旗走過交戰(zhàn)區(qū)的幾分鐘視頻,很容易讓學生體會到國家的強大對于我們的重要作用,從而增強愛國意識。
(三)以自我體驗為主的社會實踐形式。體驗的資源豐富多彩,無論是歷史遺跡還是現(xiàn)實體驗,都是來源于不同時期生活的實踐,所以讓學生體驗知識和學習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放飛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向社會,自己親自到現(xiàn)場去發(fā)現(xiàn)問題,感受課堂難以體驗到的真實與快樂。因此,在實踐活動中,利用好社會這個大講堂,讓學生對社會形成真正的親密接觸,實現(xiàn)對社會現(xiàn)實真正關注和感悟,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使學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熬V要”課主要是講述歷史事實,即歷史在某個階段發(fā)生了什么?原因是什么?體驗式教學可以鼓勵學生閱讀歷史文章,引導其參觀歷史博物館、歷史遺址以及革命紀念館這樣的真實場景?!案耪摗闭n是與黨的方針政策學習最為緊密的課程?!罢摗笔恰案耪摗闭n的重點,“概論”課涉及到了近代以及毛澤東思想的有關理論并不太多,主要是改革開放以后的中國富起來到強大起來以至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有關理論與實踐。由此可見,相對于“綱要”課,“概論”課更具有現(xiàn)實性,政策性也非常的強,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特別緊密,更適用組織深入社會基層的實踐體驗。比如2017年十九大召開,可以組織學生,分成小組結合不同的群體進行宣講;2018年兩會召開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我有問題問總理”調查與采訪活動,參訪不同的群體。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讓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和掌握黨的方針政策,同時提升了他們的思想覺悟。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方法是以教師為主導,形成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為特征的授課方式。體驗式教學改變了這一傳統(tǒng)教育模式,注重和提升學生主體性作用。這種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法有助于實踐與理論相統(tǒng)一,知與行相結合,它有效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效果。
[1]肖海,鄭三元.體驗:有效教學的題中應有之義[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7(9).
[2]劉強: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