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比喻類成語的變式及辭格兼用

2018-04-03 13:36:13
昭通學院學報 2018年1期
關鍵詞:辭格通感喻體

劉 青

(云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比喻,又叫譬喻,是根據(jù)聯(lián)系,抓住本質(zhì)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描寫說明要表現(xiàn)的另一事物的修辭方式。[1]P120比喻是使用最為廣泛的辭格之一,具有雋美、神韻,幽默詼諧的特點,能夠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加深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

長期以來,對比喻辭格的研究一直是修辭學領域研究的重點之一。國內(nèi)外研究比喻辭格的文獻很多,特別是對比喻類成語的研究。而對比喻類成語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它的基本類型(明喻、暗喻、借喻),結構,語義內(nèi)容,藝術色彩等方面。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比喻類成語的變式類型及辭格兼用情況做一個分門別類的探究,旨在進一步挖掘修辭的藝術特色及其賦予成語的獨特魅力。

一、比喻類成語的變式類型

比喻是成語中使用最多的修辭手法,根據(jù)本體、喻體、喻詞三者間的關系及隱現(xiàn)情況,一般將比喻分為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基本類型。明喻和暗喻的基本格式通常是“本體像喻體”和“本體是喻體”。但由于比喻的靈活多變,以及成語凝練豐富的表現(xiàn)力,有時為了表達的需要,也改用“本體不像(不是)喻體”,“喻體像(是)本體”或“本體強于(弱于、等于)喻體”的格式,構成比喻的變式。因此,除三種基本類型外,成語中還有幾種使用較多的比喻變式,分別是反喻、倒喻、較喻。

(一)反喻

反喻是用否定的形式構成的比喻,是比喻辭格中較為特殊的一種。我們知道普通比喻中本體和喻體之間的聯(lián)系是它們的相似點,而在反喻中恰恰相反,聯(lián)系本體和喻體的是它們相反的特點。普通比喻通常直接從正面來肯定、說明本體,而反喻則是直接否定喻體,從喻體的反面去說明、突出本體真正的特點。根據(jù)本體、喻體的隱現(xiàn)情況,反喻成語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1.本體不是喻體

這種類型是反喻最常見的形式,即“本體不像(不是)喻體”,此類型中,本體、喻體、喻詞三者都出現(xiàn),喻詞表示否定義。例如:

心非木石:人的心不像木頭、石塊那樣,即人是有感情的。

人非木石、人非草木、人非土木:人是有思想感情的,易受外物影響,不同于沒有感情的樹木、石頭。

上述例子中,本體“心、人”跟“木、石、草、土”等喻體之間有聯(lián)系的特點是相反的,即人是有感情的,而樹木、石土沒有感情。將本體比喻為不是喻體,從正面來否定喻體,更深入地從反面突顯了本體真正的特點。

2.不是喻體+不是喻體

在此類型中,本體不出現(xiàn),喻體和喻詞出現(xiàn),且喻體有兩個。例如:

非驢非馬 :不是驢也不是馬,形容不倫不類的東西。

不郎不秀:不像郎也不像秀。比喻不成材或沒出息。

不稂不莠:原指經(jīng)過精耕細作,田里沒有什么雜草。后比喻人沒出息,不成器。

上述例子中,喻體“驢、馬”,“郎、秀”,“稂、莠”分別被喻詞“非”、“不”所否定。此類成語中,本體雖被省略,但是我們?nèi)匀荒芨鶕?jù)成語的語義信息捕捉到本體。同時否定兩個喻體,從喻體的反面去說明一個事物,更深層次地突顯、強調(diào)了被省略本體的性質(zhì)特點。而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點沒有出現(xiàn),給人思考的空間,進一步豐富擴大了比喻的內(nèi)容。反喻成語是一種變格的比喻形式,這種變格形式給人以變態(tài)美的同時,使人感到新奇別致,不落俗套。

(二)倒喻

倒喻是本體和喻體顛倒使用的比喻。大多數(shù)比喻是本體在前,喻體在后。有時候由于語言表達的需要,人們有意地將喻體放前,本體放后,從而構成比喻的另一種特殊形式:倒喻。在比喻類成語中,倒喻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

1.喻體+本體

此類型中,喻體在前,本體在后,喻詞不出現(xiàn)。例如:

金玉良緣:像黃金和美玉一樣般配的好姻緣。

桃夭新婦:新娘像盛開的桃花一樣美麗,比喻女子年輕貌美。

鐵石心腸:像鐵和石頭一樣堅硬的心腸。

錦繡河山:河山像精美鮮艷的絲織品一樣。

上述例子中,本體(良緣、新婦、心腸、河山)分別被比作喻體(金玉、桃夭、鐵石、錦繡),且喻體前置,構成倒喻。其中,“金玉”與“良緣”,“桃夭”與“新婦”,“鐵石”與“心腸”,“錦繡”與“河山”之間的相似點分別是“般配、美麗、堅硬、精美”。類似的成語還有金玉良言、秋草人情、香草美人等。

2.喻體+本體,喻體+本體

此類型由兩個喻體+本體并列構成,也是喻體在前,本體在后,喻詞不出現(xiàn)。例如:

月眉星眼:眉如彎月,眼似流星。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刀山火海:像刀一樣的山,像火一樣的海。比喻極其危險、殘酷的境地。

石心木腸、鐵腸石心:心腸像鐵塊、石木一樣堅硬。

上述例子中,本體(眉、眼,山、海,心、腸,腸、心)分別被比作喻體(月、星,刀、火,石、木,鐵、石),且喻體前置。其中,“月與眉”的相似點是“彎”;“星與眼”的相似點是“明亮”;“刀與山,火與?!钡南嗨泣c是“危險”;“石與心,鐵、木與腸”的相似點是“堅硬”。類似的成語還有木心石腹、木人石心、木頭木腦等。

(二)較喻

《漢語修辭藝術大辭典》一書把較喻釋為:“比喻兼比較,在某一相似點上,本體超過、不及或等于喻體(的一種比喻變式辭格)?!盵2]較喻是一種“喻中有比,比中有喻”的比喻,也就是把本體和喻體放在一起比較,既表現(xiàn)出它們之間的相似點,又能突顯出它們在程度上的不同。

跟明喻、暗喻相比,較喻通常不用“像、似”等明喻詞或“是、成為”等暗喻詞來聯(lián)系本體與喻體,而是用比較類喻詞來體現(xiàn)二者在聯(lián)系點相似性上的差異。根據(jù)比較程度的不同,成語中的較喻可分為三種:強喻、等喻、弱喻。喻詞通常是“于、比、如、若、似、不如”等。

1.強喻

強喻是指兩個事物(本體和喻體)構成比喻關系時,為了突出本體,使本體勝過喻體的比喻。即本體跟喻體相比較,程度更深,層次更高。在強喻成語中,常用喻詞是“于、比”。當一個成語運用強喻辭格時,通常都是褒義的,并且強喻更能突顯主體,表達出深刻的哲理或內(nèi)涵。根據(jù)比喻中本體、喻體、喻詞三者的隱現(xiàn)情況,強喻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本體+于(比)+喻體

此類型中,本體,喻詞,喻體都出現(xiàn),喻詞“于、比”體現(xiàn)了本體在程度上強于喻體。例如:

青出于藍:青從蓼藍中提取出來,但顏色比藍色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后人勝過前人。

冰寒于水:冰比水冷。比喻學生的能力超過老師。

壽比南山:壽命比終南山還要長久。

上述例子中,本體(青、冰、壽)與喻體(藍、水、山)的相似點分別是“顏色、溫度、時間久”。與喻體相比較,本體的程度更深,從而更深刻地突顯了本體的特征、特點。

(2)形容詞+于+喻體

此類型中,喻詞和喻體出現(xiàn),本體不出現(xiàn),且形容詞修飾限制喻詞。例如:

輕于鴻毛:比大雁的羽毛還輕,比喻毫無價值。

重于泰山:比泰山還要重,比喻作用和價值極大。

上述例子中,本體被省略,“鴻毛、泰山”是喻體,形容詞“輕、重”是本體和喻體的相似點,修飾限制喻詞“于”。即某個本體與喻體(鴻毛)相比較,有著共同的特點“輕”,但是被省略的本體(某事物)甚至更輕;某個本體與喻體(泰山)相比較,在共同特點“重”的基礎上,被省略的本體(某事物)比泰山還要重。

2.等喻

等喻指的是當兩個事物(本體與喻體)構成比喻關系時,本體跟喻體在一定程度上相等或相似的比喻。成語中等喻的類型較多,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AB如(若、似)C

該類成語中,AB是本體,C是喻體,本體和喻體間的比喻詞是“如、若、似”等。例如:

江山如畫:山川、河流美如畫卷。

繁花似錦:許多色彩紛繁的鮮花,好像富麗多彩的錦緞。

嫉惡若仇 :指對壞人壞事如同對仇敵一樣憎恨。

上述例子中,本體與喻體間的關聯(lián)性在程上相等或相近?!敖健迸c“畫”,“繁花”與“錦”,“嫉惡”與“仇”間的相似點分別是“美、色彩繽紛、本質(zhì)壞”。當然,“江山、繁花”是名詞性詞語,“嫉惡”是動詞性詞語。類似的詞語還有一廉如水、浮生若夢、守口如瓶、揮金如土、膽小如鼠等。

(2)A如(若、同、似)BC

此類成語中,A是本體,BC是喻體,“如、若、同、似”是表示程度上相同的喻詞。例如:

心如刀割:內(nèi)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樣。

色若死灰:面目慘白得像灰一樣。

自同寒蟬:自己同寒天的蟬一樣不鳴。

呆似木雞:呆得像木頭雞一樣。

上述例子中,本體(心、色、自、呆)分別與喻體(刀割、死灰、寒蟬、木雞)在相似點上程度相同。其中,“心與刀割”,“色與死灰”、“自與寒蟬”的相似點分別是“痛苦、慘白、不發(fā)聲”?!按羲颇倦u”中被省略的本體(某事物)與喻體(雞)的相似點是“呆”。喻體(刀割)是動詞性詞語,(死灰、木雞、寒蟬)是名詞性詞語。

3.弱喻

弱喻是指兩個事物(本體和喻體)構成比喻關系時,本體跟喻體相比遠遠不及喻體,即本體跟喻體相比,程度更淺,層次更低。成語中的弱喻辭格數(shù)量較少,詞性基本上都是貶義,常用“不如”、“不若”等弱喻詞。結構類型通常是“AB不如(不若)”,其中“A和B”是兩個表并列關系的喻體,本體不出現(xiàn)。且喻體在前,弱喻詞在后。例如:

糞土不如;還比不上糞便和泥土,形容極無價值的東西。

禽獸不如:連禽獸都不如,比喻行為極端卑鄙惡劣。

狗彘不若:連豬狗都不如,指人的品行極其卑鄙惡劣。

上述例子中,被省略的本體與喻體(糞土、禽獸、狗彘)的相似點分別是“無價值、行為卑劣”,而弱喻詞“不如、不若”緊隨喻體出現(xiàn),突顯了本體層次更淺、更低的特點,給人一種強烈的諷刺意味。

二、比喻類成語的辭格兼用

辭格的兼用也叫“兼格”,是辭格綜合運用中最基本的一種類型。它指的是在語言使用中,一句話的表達方式同時兼用了兩種及其以上辭格的情況。辭格兼用可以同時達到多重修辭的效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渾然一體,強化了修辭效果。比喻類成語的辭格兼用主要是以夸張、比擬、移就、借代、通感為主,根據(jù)各辭格與比喻的兼用情況分為夸喻、擬喻、移喻、借喻、通喻五類。

(一)夸喻

夸張是為了表情達意,運用遠遠超過客觀事實的說法來渲染強調(diào)某事物,造成鮮明形象和獨特意境的修辭方式。是受話主體對客體的變形反映,是一種“言過其實”的情感化的語言。[1]P161人們?yōu)榱藦娬{(diào)、突顯某一對象的特點,往往會采用夸張的手法進行描寫??溆骷纯鋸埡捅扔骷嬗玫男揶o手法,主要有以下兩類:

1.比喻與擴大性夸張兼用

此類成語運用比喻修辭的同時,還采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故意把事物往大處說。例如:

一字千金:本體(一字)與喻體(千金)之間的相似點是“價值”。將一個字夸張地比喻成像千金一樣,兼用了比喻與夸張的修辭手法。

一言九鼎:本體(一言)與喻體(九鼎)之間的相似點是“重量”。將一句話夸張地比喻為抵得上九個鼎的重量,也同樣運用了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

上述例子是比喻辭格與擴大性夸張辭格兼用的情況,類似的成語還有敝帚千金、一發(fā)千鈞、人山人海、恩重如山等。

2.比喻與縮小性夸張兼用

此類成語運用比喻修辭的同時,還采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故意將事物往小處說。例如:

鼠目寸光:像老鼠的眼睛一樣只能看到一寸遠的地方。比喻目光短淺,缺乏遠見。

鼠肚雞腸:老鼠的肚子,雞的腸子。比喻氣量狹小。

上述例子中,被省略的本體與喻體(鼠目、鼠肚雞腸)間的相似點是“視線小、狹小”。而將一個人的眼界、氣量夸張性地看成像老鼠的眼光、肚子和雞的腸子一樣,則是用了縮小性夸張與比喻的手法。

(二)擬喻

比擬是基于想象,化物為人,或化人為物,或化此物為彼物的修辭方式?;蛘哒f用描寫彼類事物動作形態(tài)的詞描寫此類事物的修辭方式。比擬是建立在彼事物和此事物在特性上臨時轉移這個基礎上的,從而形成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1]P134

擬喻即比擬和比喻兼用的辭格形式,也就是擬人式比喻或擬物式比喻。比喻基于聯(lián)想,注重靜態(tài)形象的描寫;比擬基于想象,注重動態(tài)形象的刻畫。比喻與比擬兩種辭格融合,能夠互相補充,相映成趣,是意與象、人與物、物與物的典型融通。擬喻類成語主要有以下兩類:

1.比喻與擬物兼用

比喻與擬物兼用,顧名思義是比喻辭格與比擬辭格中的擬物(使人物化,或使此物化為彼物)融合使用的形式。例如:

心花怒放:本體(心)和喻體(花)的相似點是“怒放”,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而化“心”(人)為“花”(物),描寫心里高興得像花朵一樣地盛放,則是運用了擬物的手法。

2.比喻與擬人兼用

比喻與擬人兼用即比喻辭格與比擬辭格中的擬人(把物化為人來寫)融合使用的形式。例如:

嚶鳴求友:鳥叫著在尋找它的朋友。比喻尋求志趣相同的朋友。運用比喻的同時,將鳥形象性地化為人來寫,發(fā)出求友的聲音,從而達到比喻與擬人兼用的修辭效果。

眾星捧月:眾多星星烘襯著月亮。比喻眾人擁戴一個有威望的人。 一個“捧”字讓眾星物化為人,因為只有人才會發(fā)出“捧”這個動作。使比喻與擬人的修辭合二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紙醉金迷:原指被金光閃閃的東西迷惑住了。后比喻為奢侈豪華的腐朽享樂生活。同樣,“醉”與“迷”這些詞也是只有人才能發(fā)出的動作,同時兼用了比喻與擬人的修辭手法。

比喻與擬人辭格兼用,更有利于突出被描寫事物的形象性、生動性,從而使浸染著主體情緒的內(nèi)在心象物象化。此類成語還有眉飛色舞、追風捉影、芝焚蕙嘆、迎風待月、倚玉偎香、鶯歌燕舞、筆底生花、百獸率舞等。

(四)借喻

借彼代此,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借同要說的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其他事物來“代”的修辭方式叫借代。[1]P170借喻即借代和比喻兼用的辭格形式。例如:

蕭郎陌路:“蕭郎”指的是漢武帝蕭衍,風流多才,在歷史上很有名氣。后多以“蕭郎”指代女子所愛戀的男子,是用專指代泛稱。用以比喻女子對原來愛戀的男子視若路人,不愿或不能接近,是借代與比喻的兼用。

白衣宰相:白衣是古代平民的服裝,借指出身平民的士人,是用所穿的工具(衣服)指代人。通常用來比喻不在官位但對社會政治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也是借代與比喻的兼用。

借喻成語的使用,能夠融合借代與比喻辭格的藝術特色,達到雙重修辭的效果,加之成語本身的凝練性,增強語言突出性、形象性的同時,提高了審美情趣。類似的成語還有河東獅吼、肝膽相照、青梅竹馬、手足之情、伯樂相馬等。

(三)移喻

當遇到甲乙兩個事物連在一起時,把一般用來描寫甲事物性質(zhì)狀態(tài)的詞,移過來修飾和描寫乙事物的修辭就是移就。[1]P144它是人們的特殊心理感受通過詞語的變通搭配產(chǎn)生的,是發(fā)話主體思想情感、審美意識等的意象化形式。而移喻則是移就和比喻辭格兼用的修辭形式。成語中的移喻主要是移來修飾描寫具體事物這一類的,例如:

災梨禍棗:古代多用梨木和棗木雕版印書,刻印泛濫,梨樹和棗樹就要遭殃。比喻濫印那些無用或不好的書?!盀摹焙汀暗湣眱蓚€詞一般不會用來修飾“梨”和“棗”,此處運用比喻修辭的同時還運用了移就的手法。

別鶴孤鸞:別是離別,孤是孤獨的意思。比喻離散的夫妻?!皠e、孤”一般是用來形容人的,這里用來修飾“鶴與鸞”,運用比喻修辭的同時兼用了移就辭格。

金口木舌:以金為口,以木為舌的銅鈴,后借喻為傳道的人。“金”和“木”很少會用來修飾“口”和“舌”,這里運用了比喻的同時,還運用了移就的修辭手法,將描寫其他事物性質(zhì)的詞“金、木”用到了“口、舌”上。

上述例子是比喻與移就辭格兼用的情況。比喻與移就辭格的交合,相得益彰,給人一種特殊的吸引力。其表達形象生動,有利于讓所要表達的事物、情感更加意象化、美感化。類似的成語還有愁云慘霧、紅男綠女、金波玉液、金口玉言、金相玉質(zhì)、火眼金睛等。

(五)通喻

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性的語言使感覺轉移,把人們某個感官感覺到的移到另一感官上,從而啟發(fā)讀者聯(lián)想,深化意境,體味韻味的修辭方式叫通感。[1]P150通感是種特殊的,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能化抽象為具體,創(chuàng)造優(yōu)美意境的辭格。通喻就是通感與比喻兼用的修辭手法。例如:

甜言蜜語:表示像蜜一樣甜美動聽的言辭。該成語中本體(言語)與喻體(蜜)之間的相似點是“甜美”,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而“蜜甜”是味覺上的,“言語”是聽覺上的,因此“甜言蜜語”是味覺與聽覺相通,又運用了通感的手法。

紫色蛙聲:不正之色,淫邪之聲,比喻以假亂真,邪僻不正?!白仙笔且曈X上的,“蛙聲”是聽覺上的,“紫色蛙聲”是視覺與聽覺的相通。因此是用了比喻與通感兼用的修辭手法。

耳食目論:“耳”是用來聽聲音的,因此是聽覺上的,“食”即吃飯,是味覺上的,“目”即眼睛,是視覺上的,“論”即論事,是聽覺上的。該成語是視覺、味覺與聽覺相通。被用來比喻輕信傳言,不動腦筋,是比喻與通感辭格的兼用。

上述例子都是比喻辭格與通感兼用的情況,我們知道通感能激起讀者的情感沖動,打破讀者與各種感覺之間的常規(guī)聯(lián)系,產(chǎn)生一些變異式的感覺體驗。比如聽覺與視覺的融合,視覺到觸覺的轉變等等。而比喻辭格在運用上巧妙、雋美、具有神韻,甚至幽默詼諧,能讓讀者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比喻與通感的兼用,將二者的特色合二為一,使成語更有韻味,更具有新奇性、獨特性。類似的成語還有國色天香、班香宋艷、 血雨腥風、花言巧語等。

三、結語

成語中比喻辭格的運用可謂是數(shù)量繁多,類型豐富。相比較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基本類型,比喻的變式運用相對較少,值得我們關注。比喻辭格與夸張、比擬、借代、移就、通感等辭格的兼用,融合了比喻與其他辭格的藝術特色,達到了雙重辭格藝術的效果,更賦予了成語精辟凝練、形象生動的修辭特點。因此,研究比喻類成語,尤其是比喻與其他辭格的兼用情況,有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修辭的藝術魅力。

[1]駱小所. 現(xiàn)代修辭學[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120-174.

[2]楊春霖,劉帆. 漢語修辭藝術大辭典[K].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5.

[3]唐松波,黃建霖. 漢語修辭格大辭典[K].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

[4]陳望道. 修辭學發(fā)凡[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

[5]說詞解字辭書研究中心. 中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辭格通感喻體
比喻讓描寫更形象
說通感
中華詩詞(2023年4期)2023-02-06 06:06:00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體育新聞中的辭格運用
通感:一扇讓詩人不老實的門(外一則)
中華詩詞(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2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風過洞庭》
中華詩詞(2018年1期)2018-06-26 08:46:44
巧綴辭格在詩詞中的應用
中華詩詞(2018年1期)2018-06-26 08:46:42
如何使用拈連辭格
中華詩詞(2017年10期)2017-04-18 11:55:21
從喻體選擇對比哈薩克語和漢語比喻的民族差異
語言與翻譯(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5
喜馬拉雅
福建文學(2015年4期)2015-04-27 00:48:50
肇州县| 界首市| 绥棱县| 张家港市| 平乡县| 略阳县| 原平市| 南汇区| 得荣县| 中阳县| 洞头县| 梧州市| 洛隆县| 长海县| 襄樊市| 宁南县| 昌吉市| 浦东新区| 南雄市| 连州市| 亳州市| 平乡县| 华蓥市| 龙泉市| 平湖市| 红桥区| 兴安县| 达拉特旗| 罗山县| 马关县| 东丰县| 荣成市| 河源市| 乌苏市| 文水县| 桐庐县| 嘉善县| 临沭县| 山阴县| 云龙县|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