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靖靖(浙江師范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浙江 金華 321004)
“室”是會意兼形聲,甲骨文中寫作,字形上方是房屋頂部的形狀,下方是“至”,既代表聲旁,也有止息之意,兩者相連,就是在房中歇息。[1]
金文的“室”除下方人形倒置外,與甲骨文類同,似一人臥床于屋,安閑舒適,強調(diào)空間的居住功能,因此在介紹項脊軒物理環(huán)境時,作者使用“室僅方丈”“室始洞然”“室西連于中閨”。從物理屬性上看項脊軒無疑是一個“陋室”,狹小只“可容一人居”,破舊以至“塵泥滲漉”,昏暗而“不能得日”,然而稍為修葺的閣子,卻為作者提供了心靈安棲的場所,賞明月桂影、小鳥啄食、聽庭階寂寂、萬籟有聲,可偃仰嘯歌,可冥然兀坐。陋室在物我相契的統(tǒng)一中成為精神安歇的園地。
古人將“天人合一”的思想運用到居室環(huán)境的布置中,順應(yīng)自然與自然環(huán)境相融合,達(dá)到“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的和諧統(tǒng)一。歸有光在居室中自得其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內(nèi)涵。
作為大宅的一部分,這一小室承載著家族的記憶與興衰。自兄弟分家,庭中多了阻斷的屏障,這些屏障由籬笆變成小墻,越筑越高,越筑越堅硬,小室逐漸失去了昔日的溫暖。歸有光7歲喪母、少年時期祖母離世,不到而立之年,妻子病逝,這一“居室”承載三代人的記憶。多年后,溫情已逝,親人入土,令人不忍居住。在文章結(jié)尾,一個輕描淡寫的“室壞不修”,流溢的是不忍回顧之感,即便之后“使人復(fù)葺南閣子”,企圖恢復(fù)項脊軒的居住功能,然而歸有光仍然“不常居”,這足以顯示“室”不僅是一個空間符號,更是寄寓文化、精神、情感的象征符號。時過境遷,家道衰落,情人故去,這一方寸小室如何能再次提供“天人合一”之樂?如何能容納家族的“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
自“讀書軒中”至吾妻“時至軒中”,對于項脊軒的指稱均為“軒”字,“軒”本義為前頂較高帶有帷幕的車子,古代供士大夫以上的人乘坐。隨著詞義的演變,軒又引指小屋、以敞朗為特點的建筑物,多用作書齋、茶館。與“室”相比,“軒”多了重文人的雅性與志趣。
古代文人往往取“軒”字為書齋命名,而清代文學(xué)家曹雪芹為悼念昔日紅樓中的癡情男女,把書齋取名“悼紅軒”。帶“軒”字的還有水月軒、臨湖軒、梅雪軒,均在古代詩文中呈現(xiàn)。“項脊軒”的名字不僅僅與歸有光遠(yuǎn)祖居住過的地名有關(guān),寄寓對遠(yuǎn)祖先的追憶,更是由于“項”本義是頭的后部,泛指頸部;“脊”指背上中間的骨頭?!绊棥迸c“脊”所支持的是人的頭顱,是人類所有精神思想的匯聚之地,所以說“項脊”指的是作者的精神聚合之所,反映了文人士子的志趣愛好、文化修養(yǎng)、生活習(xí)慣。
在軒中讀書的歸有光,為考取功名、振興家業(yè)“默默在此”足不出戶,“大類女郎也”,祖母“持一象笏”至其門前寄語歸有光來日持此入朝,復(fù)先祖之榮耀,除“吾家讀書久不效”之憾。然而造化弄人,歸有光14歲應(yīng)童子試,以諸葛孔明自比,志以聞名天下,然而其后七次科考均落第,35歲中舉,60歲中三甲進士。科場接二連三的落第,仕途聊勝于無的卑微,最大的官職僅僅是縣令,使他瞻顧遺跡時長號不自禁。
在士人文化的影響下,項脊軒承載的不僅僅是家族記憶更是考取功業(yè)復(fù)興門第之希望,因此我們看到,歸有光以悲憤的“長號”懷念祖母,“長號”中更多的是功名未就、鬢以先衰之悔恨、愧疚,對于早早逝去的母親,僅有的慈愛只是從老嫗口中得知,悲戚的身世也只使他“泣”,情感力度之別可見一斑。
“陋室”是個母體意象,具有原型符號價值?!墩撜Z·雍也第六》:“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淵的安貧樂道使陋室超越本身簡陋的居住意義,從內(nèi)容上說,《陋室銘》表達(dá)的主題與它具有一定的相似度?!拔┪岬萝啊笔秦灤┤牡闹黝},雖然居室簡陋,物質(zhì)匱乏,但是只要主人品德高尚,就會滿屋余香,現(xiàn)代梁實秋的雅舍老鼠頻臨,聚蚊成雷,暴雨一來,即是“滿是狼藉,搶救無及”,卻因雅事而稱雅。雅舍不拘于形制,而在于情質(zhì)。《項脊軒志》勾勒了狹小昏暗無法避雨的陋室,卻以偃仰嘯歌、自得其樂的精神實現(xiàn)了對客觀現(xiàn)實的超越,是對陋室母題的繼承。
然而在闡釋陋室“惟吾德馨”之外,歸有光還將“家人真情”賦予陋室:母親的絮語“兒寒乎,欲食乎?”、妻子的天真“何謂閣子也?”、祖母的厚望“兒之成,則可待乎”,一家三代的音容笑貌凝聚于此。“項脊軒”串起了情、景、事、人,因而才能睹物思事,睹物思人。一閣兩境三代人,在對同一“陋室”的兩種表述中我們見證了天人合一之“喜”、家道興衰之“悲”,見證了母親離世之“泣”、功業(yè)未就之“長號”?!俄椉管幹尽分小笆摇迸c“軒”穿行與“居室文化”與“士人傳統(tǒng)”,道出了半世浮沉,滋味深長,不愧“明文第一”的美譽。
注釋:
[1]竇文宇、竇勇.漢字字源:當(dāng)代新說文解字[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