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金培
一九七六年七月三十一日,是唐山大地震震后的第三天。這天傍晚,母親剛把做好的半海碗大米粥和半瓷盆玉米面粥擺在飯桌上,等爺爺和父親回來吃飯時,簡易房外突然響起了敲門聲。
“咚、咚咚……咚、咚咚……”
母親打開門,看見門外站著一個佝僂著身子的老奶奶。老奶奶一只手扶著門框,一只手抻著一個小男孩兒。“大妹子,行個方便,給孩子點兒吃的吧!”微弱的,帶著顫音的聲音響起。
老奶奶的目光落在了飯桌上,半海碗大米粥和半瓷盆玉米面粥在飯桌中央冒著騰騰的熱氣。老奶奶黯淡的眼神里閃過一絲光亮。
母親打量了一番和弟弟年齡相仿的小男孩兒,又回過頭來看看我和弟弟,轉身拿起一個飯碗,把海碗里大半的大米粥倒進了這個飯碗里。我預感到母親要做什么,走過去拽著母親的胳膊,母親朝我使了個眼色,我不依,母親便甩開我,把盛滿大米粥的飯碗端給了小男孩兒。
那年,弟弟三歲,我五歲,我和弟弟出水痘,大米是外婆穿過震后的廢墟,徒步走了二十多里路送來的,僅僅半袖筒子。
母親轉身又盛了滿滿一碗玉米面粥,遞給了老奶奶。
“吃吧,趁熱吃吧!”
“謝謝大妹子!謝謝!好人一定會有好報的!”老奶奶的聲音有些哽咽。
母親聽人講,祖孫倆是外來省親的,趕上唐山大地震,親戚沒找到,和家里人也失去了聯(lián)系,只得白天討飯吃,晚上暫時住在生產隊的窩棚里。
母親說,有一年秋后,她從外婆家回來,半路上天氣突變,電閃雷鳴,瞬間大雨傾盆。母親躲進一戶人家避雨,渾身濕透的母親凍得直打寒戰(zhàn),那戶人家的老兩口忙不迭地燒水、做湯羹,給母親祛濕驅寒……母親說,做人要講良心。
于是,第二天,母親把熱粥端到窩棚里。
第三天,母親又把熱粥端進窩棚。
第四天……
許久之后的一天傍晚,母親在灶臺前打理豬食,僅有的一瓢豬飼料是母親從地上的泥水里舀出來曬干的。地震那天,大雨滂沱連綿,豬飼料缸禁不住強烈的地震搖晃,滾倒在院子中央,半缸豬飼料順著雨水流得到處都是。
“哎,禁得起餓你就活著吧!”母親嘮叨著抓了一小把豬飼料撒在刷鍋水里,準備去喂豬。這時,門外突然響起了敲門聲,母親一驚,稀水般的豬食險些灑落。
走進來的是那位討飯的老奶奶。老奶奶把一個沉甸甸的布袋子放在了母親面前,說這半袋子雜糧是她和孫子討飯時大家給的,她們明天就能回家了,這袋子太重,她們拿不動。老奶奶看到母親吃驚的神色,抓住母親的一只手,很是鄭重地說,這幾天多虧了母親照顧她們,還說我家那頭半膘子豬不值錢,一定要養(yǎng)肥了賣……再有一個多月母親就要坐月子了,會有很多需要花錢的地方。
母親的一只手任由老奶奶緊緊地握著,另一只手輕輕地撫摩著高高隆起的肚子,羞澀地低下了頭,再抬起頭時,淚如雨下。
半布袋雜糧里,金燦燦的玉米粒、黃澄澄的大豆、飽滿的紅小豆、乳白的甘薯片……一粒粒,一顆顆,如珠似玉,純潔、晶瑩、透亮,你挨著我,我挨著你,親親熱熱地擁在一起,泛著溫暖的光。
作文周刊(綜合版)2018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