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青 趙婷婷
(遼寧大學廣播影視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娛樂時代是西方后現代主義文化學者利奧塔針對西方20世紀60年代以后,走出二戰(zhàn)陰影,進入休閑消費、大眾文化消費的社會生活狀況而提出的一種說法。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中國大眾文化走向繁榮的階段,這一說法被中國學者引入中國,并集中體現在電視綜藝欄目中,央視春晚節(jié)目對娛樂時代的到來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娛樂時代的突出特點就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變得比以前更愛笑了,比以前更追求笑了,并且在笑中充滿樂趣、充滿幸福感地生活,即使是有些苦悶的事,也愿意在笑中消解這種苦悶,這成為一個時代的特點。當然,娛樂不是盡娛盡樂,更不是唯樂是圖,這便是娛樂的度,過度則傷體傷智,傷情傷心。
此文探討的要點就是這樣一個娛樂時代,這樣一個需要把握好“度”的時代,對于電視主持人有什么作用,主持人借助于娛樂,要實現什么,達到什么目的??梢哉f,現在我們看到的電視節(jié)目,除了那些純粹傳達信息,純粹帶有政治色彩的節(jié)目之外,都在不同程度地追求著一種娛樂風格,表現著一種娛樂感。所以,它就成為當下絕大多數節(jié)目的一般性特點。
可以先對娛樂時代確定一個概念:即在一定歷史階段的發(fā)展過程中,娛樂成為現實生活的富于活力的生活方式,人們不僅在這種方式中生活,而且充滿熱情地營造這種生活方式,并且努力使這種生活方式成為生活的普遍方式。娛樂以消費為動力,以休閑為條件,以眾人參與為特點,以笑以歡愉為普遍生活形態(tài)。
娛樂以前被稱之為笑,也有人叫幽默或喜劇。但不管怎么稱呼,它們的共性特點就是要讓人笑,讓人感到愉快,所以,既然它是一個普遍的人生現象,因此很早就成為哲學家、藝術家特別關注的一個范疇。比如美國專門研究休閑文化的學者米德曾說,娛樂代表了一種態(tài)度,“它把工作和游戲帶給人們的快樂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其中任何一個都無法孤立出來?!雹龠@種對娛樂理解的深刻處在使娛樂成為一個比較性的感受,即它總是和工作相比較而發(fā)生,娛樂不是單純的樂。美國國際休閑與娛樂協會學術指導杰弗瑞·戈比則對此闡發(fā)說:“娛樂一詞,不管是從意義上,還是從功能上,都依賴于工作而存在。先工作,然后娛樂,然后再工作?!?/p>
不同欄目有不同的欄目規(guī)定性,不同的欄目規(guī)定性由欄目內容、欄目的接受定位及欄目風格所決定。盡管電視欄目有不同的分類方式,但就欄目內容與娛樂的關系而言,可分為四類,即娛樂主導類、娛樂貫穿類、娛樂裝點類及娛樂輕微類。
娛樂主導類即以娛樂為內容主體與形式主體的欄目。這類欄目,從人物活動、人物事件、人物關系、人物行為、人物語言等方面,都具有娛樂特點,都以令人發(fā)笑為目的,盡管令人發(fā)笑的深層有其他的教育意義或宣傳意義,但都是通過娛樂發(fā)笑而得以實現。與之相應,便是現場的布置,音響燈光的設計,欄目空間與受眾空間的現場互動,都圍繞娛樂效果的發(fā)生而綜合安排。
這類欄目內容未必每一部分都是娛樂的,它也可以有些嚴肅的內容,比如真人秀欄目,涉及選手的身世、經歷、參加選秀的目的,可能很奇怪甚至催人淚下,這成為這類欄目與娛樂主導類欄目的明顯不同之處。但這類欄目都有一個娛樂貫穿的線索,通過娛樂線索,把不同的節(jié)目內容連貫起來,形成娛樂與嚴肅、娛樂與深刻、娛樂與教育彼此交替的節(jié)奏。一年一度的央視春晚就屬于比較典型的娛樂貫穿類欄目,主持人們蜻蜓點水般地在不同類型的節(jié)目中穿梭,是一臺大雜燴節(jié)目在娛樂貫穿中的完美呈現。
娛樂裝點類欄目總體上不屬于娛樂欄目,但為了提升受眾的興趣,引起受眾關注與參與,常常在節(jié)目中借助語言、互動、交流,點綴一些娛樂性的東西。
這類節(jié)目主要通過一些娛樂因素的調用,如語言、表情、聲音的一些日常化生活內容,制造輕松、親切的效果,其程度相當于微笑。如不少民生欄目、揭秘探險欄目、知識欄目、日常新聞欄目,都可劃入此類。
娛樂是綜合性的心理效果與環(huán)境氛圍效果。在這類綜合性中,不同的娛樂元素按照娛樂發(fā)生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被選擇與組合起來,形成起伏變化的娛樂過程。如相聲、小品這類娛樂性藝術,也不是處處都令人發(fā)笑。相聲講究抖包袱,小品講究鋪陳跌宕、漸入佳境,即“三笑一咔嚓”。這就是娛樂元素的調用與組合。常見的娛樂元素,可分為娛樂語言元素、娛樂行為元素、娛樂聲調元素、娛樂表情元素、娛樂服裝元素、娛樂關系元素等。
不同的欄目,根據自己的內容及風格需要,對娛樂進行類型分化,并擇其娛樂類型而有選擇地組合與運用。比如在新聞類欄目中,民生新聞、生活趣聞、真相新聞、焦點新聞、領域新聞、新聞聯播,對娛樂的要求顯然各不相同。于是,不同的娛樂元素被分化開來加以運用。語言的娛樂分化,常見的娛樂元素便是口語化元素、敘事化元素(倒敘、分敘)、修辭化元素(夸張、嘲諷);表情的娛樂分化,常見的有微笑、笑、驚訝、夸張表情等;動作的娛樂分化,包括陳述手勢(輔助語言表達的手勢)、強調手勢、感嘆手勢、夸張手勢等;聲調的娛樂分化,包括自然聲調、輕松聲調、快樂聲調、喜悅聲調(特別高興)等。這些娛樂分化,根據欄目的娛樂需要程度及欄目風格確定。上面談到的這些娛樂分化,都可以根據需要用到新聞欄目中。
娛樂的綜合性,決定著娛樂效果是不同娛樂元素有目的地加以組合的綜合效果,根據欄目制作人(包括主持人)對于娛樂發(fā)生過程的經驗體驗,其中有很多不可言傳只能意會。比如前面提到的不動聲色的冷幽默,聲調是冷的,表情是冷的,卻會產生令人發(fā)笑的效果,像崔永元、馬東、周立波等都很擅長這類娛樂手段,他們也因此成為頗受受眾喜愛的節(jié)目主持人。這說明娛樂的分化與組合是一個微妙的、復雜的心理操作、表情調控、動作運用、聲調變化、語言提煉的過程。這里有高低、快慢、起伏、舒緩的調節(jié)與控制,也有很多屬于表演心理學的東西。這些調控的總調動,是欄目制作人,他們負責內容、節(jié)奏、風格的把握;欄目主持人則通過自己的主持及現場運作,進行現場的娛樂組合。
有度娛樂否定了電視傳播娛樂至上的傾向,也使目前的電視傳媒實踐明晰了傳播方向與媒體功能,在制作娛樂、傳播娛樂的過程中很好地把握了娛樂的尺度。娛樂分類,使電視傳播的娛樂性獲有定位性,娛樂分化與組合則通過對不同欄目、不同娛樂元素類型的細化與整合,為如何更好地制造娛樂提供了理論上的充分支撐,電視的娛樂效果也因此成為成功贏得與引導受眾的效果。
注釋:
①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閑》,田松譯,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