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慶紅
一個出生在70年代的人,在我的印象中,自己的童年所聽到的故事就是太奶奶和奶奶去看人戲(真人版戲曲)回來后,雖夜深但卻還在細細回味戲中的某些情節(jié)、某個人物,那竊竊的私語總把我從夢香中弄醒,我就在迷迷糊糊中聽到有什么《西廂記》《婁阿鼠》《祝英臺與梁山伯》等戲劇的一些情節(jié),至今歷歷在目、聲聲在耳……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不由自主地隨著大人們的話語展開想象的翅膀,想戲中的人物造型打扮,想戲中他們的唱腔,想戲中人輕盈舒緩的步伐……直至再次進入夢鄉(xiāng)。
長期從事低段語文教學,常常聽到家長們這樣的抱怨:給孩子買了許多書,可他們總是新鮮地看看里面的圖畫,很少認真地去讀。在對孩子們的課外閱讀教育中,我們該如何引領呢?如何成為他(她)們課外閱讀的良師益友呢?我試著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講故事中激發(fā)閱讀興趣,震蕩閱讀童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笇дn外閱讀同樣應從興趣開始。孩子們只有對課外閱讀充滿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投身到閱讀中去,才能把課外閱讀當作他們的一種享受、一種休閑,從而保持旺盛的閱讀熱情,主動遨游在浩瀚的書海中。
二、課內(nèi)外相結(jié)合,叩開閱讀的大門
中國的文學,是一部漫長而輝煌的歷史,是一片盛開異卉奇葩的藝術苑闈,是一座語言文字砌成的美麗宮殿,搏動著一個偉大民族豐富而深邃的靈魂。我愿做這個童年伙伴暨有童心的“老師”,與孩子們一道去叩開一扇扇閱讀的大門。
1.由課文到書籍
當我們在學習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五》“日積月累”中的歇后語時,我及時給孩子們補充了150句的歇后語,讓他們在課后背誦,其中有許多“神話故事”“歷史典故”。
2.由寓言、神話到書籍
寓言和神話在孩子們的閱讀中占有相當大的分量。我告訴他們:中國是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我們的祖先通過想象,口口相傳留下了很多優(yōu)美動聽、扣人心弦的故事,我們學習的許多詞語中,其實都隱藏著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你們可以通過書本去了解這些故事。
3.由娃兒書到科學知識
娃兒書除了帶給孩子們娛樂以外,還帶給孩子們知識。有些科學知識也潛移默化的進入了腦海,是我也不曾想到的,看著孩子們相互借閱,我心里一陣欣慰。
三、創(chuàng)設閱讀平臺,展示孩子們閱讀的成果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在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過程中,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欣賞,無時不在影響著孩子課外閱讀能力的提高。閱讀心理學也認為:每當閱讀者讀完某一文本時,總是有一種與人交流和對話的欲望,而這一欲望的達成,有可能促進其的閱讀理解,刺激其閱讀興趣。因此,創(chuàng)設讓學生自由發(fā)揮的展示舞臺,多層面構建積極的語文課外閱讀評價場,讓學生獲得閱讀的成就感就如給學生的讀書實踐裝上了動力,可以源源不斷,激發(fā)其后續(xù)閱讀的內(nèi)驅(qū)力。
1.利用演講課,交流讀書心得
每周一節(jié)的演講課成了孩子們交流讀書心得的平臺。孩子們在讀完一本或是一個小故事時總想與人分享,在眾人面前能舉止大方、聲音響亮地介紹書中的人物,最有印象的情節(jié)等,或用幾句話評價書中人物、動物等無不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提供平臺。
2.續(xù)編故事,感受生命的精彩
閱讀本是對生命的拓展,是促進生命發(fā)展的有效手段。為真正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能力,我努力在孩子們讀與寫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通過閱讀,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分享生命的精彩。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碑斘覀兊恼Z文教育開始回歸閱讀時,當閱讀成為每個孩子的需要時,閱讀的源源清流必將伴隨這些幼小心靈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