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鵬
(張家口廣播電視臺,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廣播新聞評論與廣播新聞不同。廣播新聞是指主持人以廣播的形式對新聞進行傳播,使得大眾得以了解。而廣播新聞評論是指,通過對新聞的評價以及分析,幫助大眾理解新聞的內容以及內涵,增強新聞的感染力。同時新聞評論可以幫助大眾提升收聽廣播興趣,進而提升廣播的收聽率。
一般來說,新聞評論的撰寫方式要比新聞的撰寫方式多,并且其要求較為寬松。撰寫者可以就某一新聞事實進行分析評論,也可以就某一問題進行分析,甚至可以采取對話的方式進行撰寫,以此提升聽眾的收聽興趣。因此,新聞評論的寫作形式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并以此適應不同類型的廣播新聞。同時,當撰寫者在書寫評論時,應該盡量保證文筆的有趣,使其能夠吸引聽眾的注意力,進而提升收聽率。
實話說,新聞評論不僅是一篇新聞,同時也是一篇文章。當撰寫者在進行書寫時,應該注重軟硬結合,所謂“軟”就是指撰寫者自己的意見以及想法,而“硬”,則是新聞事實。在一篇新聞評論中,倘若新聞知識過多,聽眾就會產生無趣感,但是倘若撰寫者的個人情感較多,又會使得新聞失去真實性,因此,應該注重軟硬結合,進而保證新聞的真實性以及聽眾的收聽興趣。此外,撰寫者還應該注重文本的語序,確保聽眾能夠接受,并不會造成思維混亂。
由于新聞評論的邏輯性較強,所以評論撰寫者應該適當幫助聽眾降低辨別難度,將內容中抽象的部分簡易化,在提升聽眾興趣的同時,也能夠引起聽眾的共鳴。最后,其寫作風格應該盡量幽默化,以此提升聽眾的收聽興趣。
新聞評論節(jié)目存在的目的就是能夠提升聽眾對新聞的關注度,進而提升新聞的熱度。因此,新聞評論撰寫應該遵循貼近性原則。所謂貼近性原則,就是指新聞評論所選取的題材應該與大眾的生活相關,并且能夠直觀地反映生活中的矛盾以及問題,針對大眾的需求進行撰寫。比如:工作壓力、醫(yī)療保險、學生高考以及下崗待業(yè)等。同時,還應該對社會中存在的不良風氣加以批評,為大眾提供正確的輿論導向。
比如,當對學校惡意收費的新聞進行評論撰寫時,記者首先應該指出學校領導的不足,并對其加以評價,最后指出自己的意見,這種撰寫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校的認識,并維護學校的地位。
新聞稿件必須遵守的一條原則就是真實性原則。作為媒體傳播形式中的一員,廣播新聞評價也應該遵守這一原則。通過對新聞事實真實地評價描寫,進而吸引大眾的收聽興趣。
比如,當記者在對《學校收費不一》的新聞進行評論時,可以先對不同學校的收費情況進行調查,并加以分析對比,指出其中存在的不同,同時,一定要明確寫出惡意收費的學校校名。這種情況下,當新聞播出后,相關學校一定會與編輯部門取得聯(lián)系,并自愿做出改變。同時聽眾也會提升對廣播新聞評論的好感,進而提升廣播新聞的收聽率。
一篇新聞評論手稿的價值在于其是否能夠使聽眾信服。但是這種信服并不是說撰寫者要搬出一大堆的成文道理,而是說,評價人員應該對新聞進行深入分析,其所提出的每一條評價都有理可尋,能引起群眾的共鳴,進而引起群眾的信服。比如,當在對某一社會新聞進行評論時,倘若撰寫者生搬硬套大道理,不僅無法使群眾信服,甚至還會引起群眾的反感心理。此時撰寫者可以對新聞進行分析,并以公平的態(tài)度講解事件大概及始末,最后對其進行評價,這樣不僅能夠增強評論的可信性,同時也能提升群眾的參與度。
廣播新聞聽眾多數(shù)是老年人,所以,倘若撰寫者的文筆較為流行或是華麗,會在很大程度上對聽眾造成阻礙。因此,新聞評論寫作應該遵循通俗性這一原則。首先,撰寫者應該將文中抽象的內容使用通俗的語言和方式進行詮釋;其次,撰寫者可以通過排比或是對比的方式幫助聽眾抓住新聞重點,進而提升廣播新聞的吸引力。
綜上所述,作為廣播形式中的一種,廣播新聞評論不僅能夠將新聞進行傳播,同時也能分析出群眾的心聲,引起群眾的共鳴,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指導輿論導向。所以,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提升自身的新聞評論撰寫水平,進而提升新聞的收聽率,促進廣播行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