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理
(長江水利委員會宣傳出版中心,湖北 武漢 430010)
在傳媒語言飛速發(fā)展、媒體表情越來越生動的今天,水利行業(yè)新聞的采寫也要講究方法和策略?;鶎有侣劰ぷ髡呷绾卧谌粘9ぷ髦姓业胶线m的新聞題材,找到新聞題材后,如何具體地寫好新聞稿件,這些都是需要認真研究的。比如,在水利新聞報道中,報道某項重點工程,采訪到的信息量很大,有關(guān)于工程施工特點難點、完工后對老百姓生活帶來的改變、工程得到的政府扶持等等,作為通訊員,就要了解哪些信息是讀者希望了解的,哪些信息過于枯燥,可能會覆蓋掉主題。簡而言之,就是要定好主題,選擇合適的新聞由頭切入,以精品意識打磨稿件。
仔細分析水利行業(yè)報通訊員寫的稿件,會發(fā)現(xiàn)一些通病:一是把機關(guān)公文的寫作方式當成新聞報道的方式;二是有的稿件有一定的新聞性,但沒有特色,看不到亮點。如何解決通訊員稿件中存在的這兩類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改進。
在日常水利報道,要緊緊把握一點,無論是寫消息、通訊或者其他體裁,圍繞一個重點開展宣傳,火力要集中,不求大而全,只求少而精。只有這種集中式的、聚焦式的宣傳,才能達到讓公眾印象深刻、過目不忘的效果,如果把我們的工作報道的面面俱到、就如同撒胡椒面兒,反而起不到宣傳效果。
筆者年前參加湖北省水土保持采風活動,到了秭歸、丹江口、鄖縣、紅安、夷陵五個地方,去采寫這五個地方的水土保持亮點?;貋碇螅瑢懥艘唤M系列報道,反映秭歸、丹江口、鄖縣、紅安、夷陵五個地方的水土保持亮點。
這些地方的水土保持都有很多亮點,也有相似之處,讓其各顯特色是關(guān)鍵。于是筆者從這五個方面來寫這五個地方:
秭歸:《資金打捆收效大家鄉(xiāng)茶園開滿花》,抓住資金打捆這一點,反映秭歸縣干水保最突出的特色,才能夠讓更多的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夷陵:《就地取材干水保青石板上種核桃》,重點反映夷陵如何克服地質(zhì)條件困難,開展水保治理。
鄖縣:《山上還林山下安瓜果飄香菜滿園》,選取了“干水土保持讓當?shù)乩习傩崭辉F饋怼边@一主題。
丹江口:《保水保土又保潔脫貧致富靠煙葉》,報道重點是對吳家山清潔小流域的示范效益。
紅安:《紅土地上坡改梯花生一季變兩季》,報道重點是當?shù)厝绾蝿?chuàng)新形式開展坡耕地治理。
一篇稿件,不需要十面出擊,只需要重點擊破。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最為顯著的經(jīng)驗和特色,首先要弄清楚與別人相比優(yōu)勢在哪里,特色在哪里,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好宣傳工作,展現(xiàn)當?shù)氐奶厣?/p>
角度集中是一個方面,而另一方面,選擇的報道角度越小,將之寫透寫深,越能見功底,有以小見大之妙。
生活中,有許多看上去普通而平凡的小事情,卻很能說明大問題。曾獲得1999年浙江省好新聞獎的作品《洪水中的“流動糧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1999年,杭州、嘉興、湖州地區(qū)發(fā)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災,抗災、救災,這場洪災值得報道的地方很多。但這篇文章的作者深入一線,在采制報道時卻將目光投向了洪水中流動著的糧站。應該說,流動糧站只不過是當?shù)卣葹墓ぷ鞯呐e措之一,多數(shù)人不會把它作為重要選題,但這位記者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重大意義,不過400字的消息讓人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所以,很多看似微小的事情,也能挖掘出意義重大的新聞題材。作為一個合格的記者或者通訊員,采訪中在注意抓大事的同時,切不可忽視這類“小事”,而應像獵犬一樣時刻保持強烈、敏銳的新聞嗅覺,及時捕捉閃耀著思想光輝的“小事”。
經(jīng)過統(tǒng)計歸納,一線水利部門最需要宣傳的內(nèi)容,主要有這幾個方面:一是水利改革;二是農(nóng)村安全飲水;三是民生水利建設(shè);四是中小河流治理;五是生態(tài)水利。
關(guān)于農(nóng)村安全飲水,這些年都是中央高度重視一項工作,對于水利系統(tǒng)來說,是除了防汛之外的一件頭等大事。
關(guān)于生態(tài)水利,主要是針對各地的水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shè)、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等方面,報道各地工作成績以及地方特色。
對于民生水利建設(shè),主要從五個方面開展重點報道:農(nóng)業(yè)水價綜合改革報道;小型農(nóng)田水利重點縣建設(shè)亮點報道;中小河流治理重點報道;灌區(qū)續(xù)建配套改造典型經(jīng)驗報道;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宣傳。基層通訊員應學會抓重點報道題材做文章。
宣傳報道工作的成效高低不是單純從報道的數(shù)量與篇幅上來說、來衡量的,還得要講究宣傳與報道的質(zhì)量與傳播效果。發(fā)表真正有影響的作品,出大作品,出好作品,樹立和強化“精品意識”,才是優(yōu)秀通訊員的追求。樹立和強化“精品意識”,應努力做到“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標題擬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自古就有千金跪求好標題的案例。作為讀者,我們自己在上網(wǎng)、看報時,也是最先被新穎、生動的好標題吸引,然后進行閱讀。所以,一篇稿子,在大小標題上花的心思斷不可少。很多內(nèi)容普通的新聞,因為一個精彩的標題,瞬間就從大量的信息中凸顯出來。
水利新聞中,很多標題都做得生動直白,值得借鑒,例如,《“望聞問切”生態(tài)鄱陽》:標題生動準確地描繪了水文專家組對鄱陽湖水文水資源現(xiàn)狀進行全面問診的新聞事實,是一個形神兼得的號標題;《“一葉扁舟”捕捉三峽呼吸》:巧妙運用擬人、比喻等方式,生動展現(xiàn)出試驗站準確觀測三峽水體蒸發(fā)變化的突出作用;《嚴防洪水來“串門”》形象準確地向各界傳達了分洪道工程有能力安全度汛的信息;《水庫配“保姆”項目請“東家”》:將水庫配備專管員的全稱規(guī)范管理,以一種詼諧有趣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
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每次寫完稿后要磨一磨:主題和素材有沒有特色?文章深度夠不夠?觀點是否全面?每一字、句是否擺布得恰到好處?有道是:“寫稿不厭反復改,再三修改出華章”。反復讀、反復改,必要時叫同事看看、讀讀,征求一下意見。
“準”,就是對所寫的稿件內(nèi)容,必須做到準確無誤。尤其是新聞事件中涉及到的時間、地點、人物、數(shù)字等等,一定要了解清楚,表述準確。對于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內(nèi)容,本著對自己負責、對讀者負責、對工作負責的態(tài)度,一定要核實、核實、再核實,直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快”,即講究時效、動作快。就是對于剛剛發(fā)生的事情,搜集到的信息素材,快速了解,快速撰文,快速發(fā)稿。力爭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把最新的消息成文上傳。
“短”,即不搞長篇大論,以精煉的語言,短小的篇幅把“亮點”“特點”寫出來,寫出時效性,寫出真實性,寫出高質(zhì)量的稿子。
“活”,就是要用生動的語言,尤其對現(xiàn)場新聞多用描寫手法來表現(xiàn)。
最后要注意的是,新聞或者文章的源泉都在一線,很多東西在辦公室看材料寫文章費勁,別人看起來更費勁,只有到了現(xiàn)場,才能觸發(fā)靈感。想寫出鮮活稿件就要多走進一線,走進基層。
人民日報記者田流曾經(jīng)說:一個優(yōu)秀的記者,從早晨睜開眼睛就開始工作。作為基層新聞工作者,同樣需要隨時隨地用心動腦,遇到好題材,要扭住不放,反復琢磨怎么尋找由頭、怎么交代背景、怎么表述新聞事實,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快,人快我變。同時,知識面也決定了新聞的可讀性,知識面越寬,技能越高,越能夠在交代背景時信手拈來,在新聞的比拼中占到上風,所以,基層新聞工作者同樣要注重知識積累,以適應新的變化,符合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