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業(yè)貿(mào)易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課教學部,江西 南昌 330038)
博弈論(Game Theory),也稱“對策論”,在經(jīng)濟學、生物學、軍事戰(zhàn)略、國際關系、政治學、計算機科學等很多學科都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一個完整的博弈過程主要有三大要素:行為人、博弈策略和結果。翻譯活動同樣具備以上三個要素:譯者、翻譯策略和結果,因此我們可以把翻譯活動看作是一場語言與文化的博弈活動,它是一種探索性的、嘗試性的語言和文化的博弈活動。這套博弈活動的行為人是譯者,博弈策略是一些可供選擇的翻譯方法、翻譯原則和理論以及相對應的文化背景和語言規(guī)則等,同時還包括一些個人的翻譯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譯者既要遵循傳統(tǒng)的語言模式和語言規(guī)則,也可以對一些具體的規(guī)則適當?shù)剡M行改變和創(chuàng)造,如現(xiàn)代社會里普遍的外來語現(xiàn)象就是對傳統(tǒng)語言的改變和創(chuàng)造。綜上所述,翻譯活動可以被看成是一場具有知識性、創(chuàng)新性、決策性、抽象性、變化多端的語言與文化的博弈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共中央組織進行了《毛澤東選集》(以下簡稱《毛選》)的大規(guī)模翻譯活動,這不但是語言文化界規(guī)模宏大的譯事和文化交流活動,更是一項極為嚴肅的政治任務,是新中國對外宣傳的重要工具之一。從世界各國政治資料和領導人著作的翻譯可以看出,外宣的政治資料和領導人作品的翻譯,基本上都是采用直譯的翻譯策略,《毛選》的英譯本就是這一策略的完美體現(xiàn)?!睹x》英譯本中有許多直譯過來的譯文和詞匯,不僅豐富了英語語言,更是對整個世界政治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毛選》英譯本中許多詞語和譯文的翻譯與原著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幾乎達到了逐字對應的程度,并得到了英語國家的普遍認可,已經(jīng)成為英語語言文化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比如“Paper tiger”(“紙老虎”),現(xiàn)已成為英語詞匯的標準表達方式,已被錄入了《牛津當代英語詞典》。類似的詞匯還有很多,比如“methods of work(工作方法)” “high tide(高潮)” “running dogs(走狗)”等等?!睹x》中還有很多栩栩如生的歇后語,在英譯的過程中基本上也是采取直譯的翻譯策略,如,“This Szuma Chao trick is obvious to every man in the street(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How can one get tiger cubs without entering the tiger’s lair?(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Chukeh Liang the master mind.(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
我們再看以下幾個句子翻譯,同樣體現(xiàn)了政治文獻的直譯翻譯策略。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中的“of spreading political power by advancing in a series of waves.(政權發(fā)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擴大的)”,《必須注意經(jīng)濟工作》文中的“The ugly evil of bureaucracy,which no comrade likes,must be thrown into the cesspit.(要把官僚主義方式這個極壞的家伙拋到糞缸里去)”,《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文中的“The yellow trade unions must be fought tooth and nail(對于黃色工會,只有同它拼命)”,以及《中國共產(chǎn)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文中的“and met defeat when the proletariat became the political tail of the bourgeoisie through the fault of the Communist Party.(及至無產(chǎn)階級在政治上變成了資產(chǎn)階級的尾巴的時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钡鹊?,不勝枚舉。
作為翻譯活動主體的譯者不僅是翻譯過程的焦點和中心,同時也是我們探討翻譯理論出發(fā)點和歸宿?!睹x》英譯本中的直譯對譯者的主體性發(fā)揮雖然有著極大的限制,但譯者的主體性同樣得到了一定體現(xiàn),這就體現(xiàn)了譯者個人意識形態(tài)的博弈。即使在幾近逐字翻譯的《毛選》英譯本中,譯者對詞匯的選擇和運用也有一定的靈活處理。
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we must also say that imperialism is still a force to be earnestly reckoned with,that the unevenn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volutionary forces is a serious weakness.(現(xiàn)在我們又說,帝國主義還是一個嚴重的力量,革命力量的不平衡狀態(tài)是一個嚴重的缺點。)”和“Was there ever a cat that did not love fish or a warlord who was not a counter-revolutionary?(哪有貓兒不吃油,哪有軍閥不是反革命?)”的譯文都沒有采取直譯的翻譯策略,而是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做了一些相應的處理,添加了上下文承接詞(But,or),并根據(jù)英文慣用表達邏輯進行了小的修改,使得英譯文的意思貼近原文卻沒有逐字對應。這些根據(jù)需要進行靈活處理的翻譯策略,在《毛選》的英譯本中有著大量的應用,使得譯文絲毫不顯得呆板,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征。
從以上的分析和示例可以看出,譯者所采用的翻譯策略不是由譯者個人決定的,它是譯者以及多方博弈所產(chǎn)生的結果。同一部作品里譯者所選用的翻譯策略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時根據(jù)博弈各方需求的變化而進行適當?shù)母淖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