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在個人和社會的發(fā)展中承擔著日益重要和艱巨的任務,而教師又在日常教學和學生發(fā)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變革、技術的進步、觀念得更新,教師受到越來越重的社會環(huán)境的壓力,使得教師個體不斷產生不良適應,為此引發(fā)教師的諸多心理負面反應。如果不能適當地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及時地得到外在的心理支持,最終容易與職業(yè)密切相關的身心耗竭狀態(tài)。
【關鍵詞】教師 學生 教師職業(yè)倦怠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191-02
一、前言
職業(yè)倦怠的定義:1981年,社會心理學家Maslach、Jachson等人從心理學的角度,采用問卷測量,以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出職業(yè)倦怠的三種基本表現形態(tài),即情緒衰竭、去人性化以及個人低成就感 。
職業(yè)倦怠的內涵:具體而言職業(yè)倦怠分為三個維度:(1)情感枯竭(emotional exhaustion)是指在與他人互動的工作過程中,個人缺乏精力和感覺自己對工作的熱情已近用完,對工作缺乏熱情,而且常伴有挫折感和緊張感。因此,情感枯竭是一種與他人接觸或者是對待工作時,情緒上枯竭的感覺。這一維度是各種癥狀中個體內部基礎的應激成分。(2)去個性化(depersonalization)是指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個體以不帶感情和冷漠的方式回應周圍人群,對工作對象或組織表現出情感上的冷漠,疏遠等負面態(tài)度。在工作中表現為減少接觸或拒絕接納學生,將學生視為沒有感情的對象,用帶有蔑視色彩的稱謂稱呼,用刻板映像來描述學生個體,對同事常常持多疑的態(tài)度。(3)低成就感(lo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是指與他人互動過程中,個人對自己工作能力低成就感的感覺及對自己負面的評價,個體評價自我的意義與價值的傾向降低,包括與他人合作,完成工作時能力不足所產生的低成就感。
二、產生教師職業(yè)倦怠的原因
社會方面:(1)工資待遇較低,較少受到家庭和社會的理解,因此有時間會覺得自身價值得不到實現;教師個人方面:(1)由于從事單科教師的原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重復同樣的工作,會產生倦怠的心理。(2)由于平時教學壓力過大,教師自身心理減壓能力較弱,不能及時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學校方面:(1)學校和教育管理單位要求升學率,給教師造成了無形的壓力,也不能讓教師發(fā)揮自己的教育特色教師的勞動具有復雜性、創(chuàng)造性、長期性等特點。而現在不少學校的管理就是簡單地讓教師“動起來”、“忙起來”,把學校一切工作的落腳點都集中到升學率上。在這種管理環(huán)境下,教師沒有參與學校管理的機會,缺乏領導和同事的信任與支持,缺乏主人翁意識,這必然導致教師工作熱情的下降和教師責任感、歸屬感減弱。單一的以學生成績評價教師的制度,降低了教師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影響了教師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的積極性,增加了教師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強化了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感。(2)學校舉行各種各樣的無關于教學的活動,讓教師們身心疲憊,心有余而力不足:(3)由于教師勞動時間的延續(xù)性和勞動空間的廣延性,教師勞動時間的延續(xù)性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工作量比較重,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長度,除了正常的工作時間,教師常常還要利用晚上或休息時間來思考,備課,批改作業(yè),寫作。另外一方面是指教師勞動空間的廣延性,一般來說教師勞動的空間主要在室內 ,包括教室及辦公室,但由于學生發(fā)展因素的多樣性以及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學生的成長不僅受到學校的影響,還有社會和家庭的影響。總的來說,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是教師職業(yè)倦怠產生的根本原因。
三、解決教師職業(yè)倦怠的方法
1.積極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盡管每天都從事著同樣的工作,但教師職業(yè)的特性就是創(chuàng)新性和藝術性的。不僅每天的課程是動態(tài)可變的,學生們又都是鮮活靈動的個體,所以每天如果用心對待工作和學生,那么每天都將是新的開始。
2.善于肯定自己,保持樂觀的工作態(tài)度,就是要學會稱贊自己,對自己工作中的成就要給予肯定,不斷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保持對工作的熱情。
3.努力發(fā)展自己的業(yè)余愛好,不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會失去自我。發(fā)展一項自己喜歡的業(yè)余愛好,不僅可以調節(jié)情緒,在關鍵時候也可以為自己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歡。
4.學校和教育管理機構應該完善教育評價體系,給予教師們公平的評價,激勵教師在工作的熱情。允許教育方法的多樣化,給教師更多的發(fā)揮空間。
5. 學會溝通,有了心理壓力要學會轉移,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點,把壓力轉化成工作的動力。教師感覺自己處于心理困境時,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并尋求社會支持,多與家人或親友、同事溝通,把心里的癥結說出來,不要悶在心里。還要加強身體鍛煉與放松訓練,實踐證明,鍛煉真的能緩解心病。
四、結語
現代教師普遍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職業(yè)倦怠,而產生職業(yè)倦怠的原因又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教師應該積極調整心態(tài),學校也應該重視職業(yè)倦怠的問題,給予教師更多的幫助和關系,社會也應該給予教師更多的關注度。
參考文獻:
[1]楊秀玉.西方教師職業(yè)倦怠研究述評[J].外國教育研究,2005,32(11):67-71.
[2] Maslach,C.&Jackson;, 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Berkeley,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86.
作者簡介:馬雙(1993-),女,漢族,陜西省榆林市人,教育碩士,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