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燦
摘 要: 如今學界對李白詩歌的研究可謂百家爭鳴,對他的散文研究較少,在李白存世的散文之中,贈序頗多。贈序的表達手法具有多樣性,抒情、議論、記敘皆可融入其中, 李白的贈序散文因此具有其獨特的藝術性。
關鍵詞: 李白 贈序 藝術性 影響
序是中國較為古老的文體之一,一般存在于典籍、文章之前或者之后,用以說明與該文章相關的內容。據吳訥《文章辨體序說》引東萊云:“凡序文籍,當序作者之意;如贈送燕集等作,又當隨事以序其實也。”①可見序大致分為兩類,一是依附性的序文,多為敘述篇章內容所作,有書序、文序、詩序、雜序等;二是獨立性的序文,多為敘述事件起源、抒發(fā)情感所作,有宴游序、贈序等。贈序作為序文的一種,屬于我國古代的一種散文文體。據“唐初贈人始以序名,作者亦眾?!雹谝姷觅浶蚺d于唐代,是文人之間帶有勉勵、推崇、贊許意味的臨別贈言,往往因人立論,道出某些觀點,言辭懇切、意味深長。如今學界對李白詩歌的研究可謂百家爭鳴,而對他的散文研究較少,在李白存世的散文之中,有贈序、宴游序等,其中贈序頗多。
一、李白贈序概述
《全唐文》記載李白的贈序達到了16首,統(tǒng)計如下:《早春于江夏送蔡十還家夢序》、《春于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暮春江夏送張祖監(jiān)丞之東都序》、《早夏于將軍叔宅與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秋日于太原南柵餞陽曲王贊公賈少公石艾尹少公應舉赴上都序》、《秋夜于安府送孟贊府兄還都序》、《秋夜于敬亭送從侄耑游廬山序》、《送戴十五歸衡岳序》、《冬日于龍門送從第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冬夜于隨州紫陽先生餐霞樓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餞副大使李藏用移軍廣陵序》、《奉餞十七翁二十四翁尋桃花源序》、《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金陵與諸賢送權十一昭夷序》、《江夏送倩公歸漢東序》、《送黃鐘之鄱陽謁張使君序》。(《全唐文》卷349)
贈序散文因為是贈言,所以有其獨特的風格。贈序所贈對象是特定的,作者必須按照所贈對象的具體情況來寫作,李白贈序所贈對象多為同僚、朋友、親人等,因此贈序的內容就不會僅僅是純粹的道別離,而是時政學術、理想抱負、勸諫勉勵、褒貶抒懷,無所不談。他的16篇贈序中,有贈同僚移軍、流遷、歸京的,有贈親人朋友赴舉、出游、還家和歸隱的。贈序的表達手法具有多樣性,抒情、議論、記敘皆可融入其中,李白的贈序散文因此具有其獨特的藝術性。
二、李白贈序的藝術性
李白的贈序在文學史上頗具地位,他贈序從內容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學史的發(fā)展趨勢。李白的贈序不拘格式,體例多變;主觀色彩,真情流露;筆法夸張,不失靈氣;以史為鑒,借古諷今。
(一)李白的贈序有意在作品中馳騁才氣,不拘于特定的文體格式,駢散結合,使文章富有形式美的同時,情感表達的更加貼切。李白的序文多是隨性所作,有時用詞落句手法鋪張,氣勢磅礴,使文章富有絢麗之感,如《秋日于太原南柵餞尹少公應舉赴上都序》:
“天王三京,北都居一。其風俗遠,蓋陶唐氏之人歟?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雄藩劇鎮(zhèn),非賢莫居?!?/p>
“今年春,皇帝有事千畝,湛恩八埏,大搜群才,以緝邦政。而王公以令宰見舉,賈公以王霸升聞?!薄靶疫剁殍V?,敢竭麒麟之筆。”
開篇即用駢散結合的方法,敘述太原地理形勢的重要性,筆法鏗鏘有力,用詞擲地有聲,這些句式既保留了駢體文的四六字句法,同時又運用散句,使文章句式富有形式美,外散內駢,起伏變化,豐富多彩。
再如《秋于敬亭送從侄耑游廬山序》中“瀑布天落,半與銀河爭流;騰虹奔電,潀射萬壑,此宇宙之奇詭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窺焉?!瘪壣⒔Y合之際,將水流從天際而下的宏偉,水聲貫徹山林的奇妙表達的淋漓盡致,給人呼之欲出之感。
李白還善于運用排比句式來增強文章的沖擊力,這樣寫出來的序文雖短小,卻充滿力量、氣勢強大,如《送戴十五歸衡岳序》:“精微可以入神,懿重可以崇德,謨猷可以尊主,文藻可以成化?!庇门疟染涫劫澝来魇宓膶W問精深,道德崇高,才略縱橫,文章精妙,整個句子一氣呵成,富有力量。
此外,李白在有些序文寫作中打破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手法,采用反諷的手法來寫作,如《金陵與諸賢送權十一序》中:“我君六葉繼圣,熙乎玄風;三清垂拱,穆然紫極。天人其一哉!所以青云豪士,散在商釣,四坐明哲,皆清朝旅人?!蔽闹斜砻嫔戏Q贊朝廷圣明,天子垂拱,而天下治,實際上是以反諷的手法來指出當今朝廷不重視人才,致使名哲賢士流散于民間,英雄無用武之地,壯志難酬。
(二)李白的贈序主觀傾向明顯,抒情色彩濃厚,贈序本應該是敘述離別之情,表達真摯祝愿,進行叮嚀囑咐之作,但李白的贈序卻把自己的個性融入序文,或借贈別友人之際來抒發(fā)自己的不幸遭際和人生感慨,或表達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以及對社會種種不公的不滿、憤懣之情,如《春于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寫道:
“白以鄒魯多鴻儒,燕趙饒壯士,蓋風土之然乎!趙少翁才貌瑰雅,志氣豪烈。以黃綬作尉,泥蟠當涂。亦雞棲鶴籠,不足以窘束鸞鳳耳。以疾惡抵法,遷于炎方。辭高堂而墜心,指絕國以搖恨。天與水遠,云連山長。借光景于頃刻,開壺觴于洲渚。黃鶴曉別,愁聞命子之聲;青楓暝色,盡是傷心之樹。”
此序主要描述趙四蒙冤被迫遷于炎方,序中用禽鳥眷戀幼禽的鳴聲表達父母眷戀子女的悲傷,使人慘不忍聞,從而更揭露出當時現(xiàn)實的殘酷,更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被迫害者的同情,對壓迫者的控訴,文章基調凄涼,這不僅表達了作者對友人被迫害的的同情和惋惜,對壓迫者的痛斥和控訴,這樣強烈的感情基調和作者自己本身的政治挫折和痛苦遭遇是分不開的。
這一特點在《暮春江夏送張祖監(jiān)丞之東都序》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吁咄哉!仆書室坐愁,亦已久矣。每思欲遐登蓬萊,極目四海,手弄白日,頂摩青穹,揮斥幽憤,不可得也。而金骨未變,玉顏已緇,何常不捫松傷心,撫鶴嘆息?誤學書劍,薄游人間。紫微九重,碧山萬里。有才無命,甘于后時。劉表不用于禰衡,暫來江夏;賀循喜逢于張翰,且樂船中?!?
此序開篇即不寫送別之實,而是直接抒發(fā)情感,闡述了自己求仙學道未果,習文練武不成,漫游求仕不濟,表達了詩人有才無命,時運不濟,仕途不佳,報國無門的滿腔憂憤和苦悶。這篇贈序自開篇就沒有提到贈別之事,而是直接抒發(fā)作者自己的不幸遭際,由此可見,李白好借贈序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理想抱負。
再如《秋于敬亭送從侄耑游廬山序》開篇:
“余小時,大人令誦《子虛賦》,私心慕之。及長,南游云夢,覽七澤之壯觀。酒隱安陸,蹉跎十年。
初,嘉興季父謫長沙西還,時途拜見,預飲林下。專乃稚子,嬉游在傍。今來有成,郁負秀氣。吾衰久矣!見爾慰心,申悲導舊,破涕為笑?!?/p>
開篇回憶兒時誦讀《子虛賦》對其中的描述的向往,長大后游覽了南方的云夢澤,觀其沼澤的壯觀景象。在安陸貪酒,蹉跎十年歲月。見到從侄長大感概自己的衰老,想起從前的悲傷往事,抒發(fā)自己年歲增長卻不得志的郁悶,蹉跎歲月的悔恨之情。
(三)李白的贈序筆法夸張,語言凝煉卻飽含靈氣,李白善用詩的語言來寫序,因此他的贈序短小精悍、清奇峻毅,且延續(xù)了他一貫的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不吝用獨特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來繪景寫人,抒發(fā)情感。在他的序文之中,沒有對具體細節(jié)刻意描摹的痕跡,他善于用平淡的筆墨從大處著手,勾勒出有鮮明特征的人、事、物,這些形象的描寫,看似平淡卻給人以一種充滿靈氣的美感,可以說是一種絢爛至極的樸素。
例如《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
“江南之仙山,黃鶴之爽氣,偶得英粹,后生俊人。林公世為豪家,此土之秀。落發(fā)歸道,專精律儀。白月在天,朗然獨出。既灑落于彩翰,亦諷詩于金口。閑云無心,與化偕往。欲將振五樓之金策,浮三湘之碧波。乘杯溯流,考室名岳;瞰憩冥壑,凌臨諸天。登祝融之峰巒,望長沙之煙火。遙謝舊國,誓遺歸蹤。百千開士,稀有此者。余所以嘆其峻節(jié),揚其清波。龍像先輩,回眸拭視。比夫汩泥沙者,相去如牛之一毛。昔智者安禪于臺山,遠公托志于廬岳,高標勝概,斯亦向慕哉!紫霞搖心,青楓夾岸,目斷川上,送君此行,群公臨流,賦詩以贈?!?/p>
在此寥寥數百字,卻構成了一篇完整詳細的文章,集敘事、寫景、議論、抒情于一體,敘其家世,繪景描物,清抒雋詠,誠摯祝愿,一氣呵成,簡潔凝練,由此可鑒。
《春于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中的“天與水遠,云連山長”、“洗清天地,雷雨必作”。在此作者用夸張之筆來繪景,天與水交匯一起,云與山彼此相依,以雷雨來清洗天地,在把握景物原有的特征之余,適當的將其特征夸大,使景色更加壯麗,更加形象生動地將景物描繪出來,奠定作品的情感基調,增加作品的感染力。作者匠心獨運,超越時間、空間的局限,看似師法自然,其獨特的構思又超乎自然之上。作者除了用夸張之筆來繪景之外,還善用夸張之筆來刻人,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例如《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中刻畫李副使“勇冠三軍,眾無一旅。橫倚天之劍,揮駐日之戈。吟嘯四顧,熊羆雨集。蒙輪扛鼎之士,杖干將而星羅。上可以決天云,下可以絕地維。翕振虎旅,赫張王師。退如山立,進若電逝。”恰到好處的夸張,將李副使的英雄氣概顯露無疑,英武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整個人物形象血肉豐滿、飽含生氣,更添對其“不得封”的惋惜之情。再如《秋日于太原南柵餞尹少公應舉赴上都序》:“則陽曲丞王公,神仙之胄也。爾其學鏡千古,知周萬殊。又若少府賈公,以述作之雄也。鰲弄筆海,虎攫辭場。又若石艾尹少公,廓宙之器,口折黃馬,手揮青萍。咸道貫于人倫,名飛于日下。實難沉屈,永情青霄。劍有隱而氣沖七星,珠雖潛而光照萬壑?!币钥滹椀氖址ǚQ贊王贊公的學識之淵博,賈少公的文采之精妙,尹少公的口才之雄辯,整個敘述用詞精煉、地道、奢麗。
《冬日于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充分體現(xiàn)了李白贈序的靈氣,文中李白從第令問說他“兄心肝五藏,皆錦繡耶!不然,何開口成文,揮翰霧散?”,他撫掌大笑,揚眉當之,短短幾字,將其動作、神態(tài)寫的很成功,同時勾畫出了李白談吐自如,瀟灑不羈的形象。由此可見,李白的贈序雖然多語言凝練,筆法夸張,但卻不失靈氣,給人一種渾然天成的美感。
(四)李白的贈序善用典故,常以史為鑒、借古諷今,多用典故或史實來闡明事理,如《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
“大功未足以蓋世,威不可以震主。必挾此者,持之安歸?所以彭越醢于前,韓信誅于后。況權位不及于此者,虛生危疑,而潛苞禍心,小拒王命。是以謀臣將啖以節(jié)鉞,誘而烹之。亦由借鴻濤于奔鯨,膾生人于哮虎。呼吸江海,橫流百川。左縈右拂,十有馀郡。國計未及,誰當其鋒?我副使李公,勇冠三軍,眾無一旅。橫倚天之劍,揮駐日之戈。吟嘯四顧,熊羆雨集。蒙輪扛鼎之士,杖干將而星羅。上可以決天云,下可以絕地維。翕振虎旅,赫張王師。退如山立,進若電逝。轉戰(zhàn)百勝,僵尸盈川。水膏于滄溟,陸血于原野。一掃瓦解,洗清全吳。可謂萬里長城,橫斷楚塞。不然,五嶺之北,盡餌于修蛇,勢盤地蹙,不可圖也。而功大用小,天高路遐。社稷雖定于劉章,封侯未施于李廣。使慷慨之士,長吁青云。且移軍廣陵,恭揖后命。組練照雪,樓船乘風。簫鼓沸而三山動,旌旗揚而九天轉。良牧出祖,烈將登筵。歌酣易水之風,氣振武安之瓦。海日夜色,云河中流。席闌賦詩,以壯三軍之事。白也筆已老矣,月何能為?”
此篇贈序中多處用典,列舉如下: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蒯生曰:‘……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據《漢書·鯨布傳》:“漢誅梁王彭越,盛其醢以遍賜諸侯?!崩畎自谫浶蛑幸玫涔?,以史為鑒,寫一位權位不及彭越和韓信的人,由于受到朝廷的懷疑而窩藏禍心,逐漸產生了反叛朝廷的行為。此指送州刺史劉展,他因為遭受到肅宗懷疑而反叛朝廷,謀臣邢延恩義都統(tǒng)三道節(jié)度史的官位去誘惑劉展,這就好比借洪水給海中的鯨鯢,拿活人去喂老虎。劉展叛軍的勢力浩大,可以呼吸江海,橫流百川,輕而易舉地占領十多個州郡,在此引用典故來寓意叛逆者被誅殺的下場。
據《文選·張衡〈西京賦〉》:“陳虎旅於飛廉,正壘壁乎上蘭。”唐·李善注:“《周禮》:‘虎賁,下大夫;旅賁氏,中士也。”虎賁氏與旅賁氏的并稱,兩者均掌王之警衛(wèi),后來者以“虎旅”做衛(wèi)士之稱,在此以虎旅來寓指勇猛的軍隊。
據《史記·李將軍列傳》中有這樣的記載:“……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去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后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吾嘗為隴西守,羌嘗反,吾誘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大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于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痹诖艘岳顝V未嘗封侯來感慨功大用小??梢娎畎撞粌H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善于用典,在序的創(chuàng)作之中也保持了自身的一貫風格以其自身所思、所感為尺度去剪裁典故,從而更好地表情達意,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秋夜于安府送孟贊府兄還都序》中李白在稱贊孟贊府才華時也有引用典故:
“夫士有飾危冠,揚眉吐諾,激昂青云者,咸夸炫意氣,托交王侯。若告之急難,乃十失八九。我義兄孟子,則不然耶?道合而襟期暗親,志乖而肝膽楚、趙。鴻騫鳳立,不循常流。孔明披書,每觀于大略;少君讀《易》,時作于小文?!?/p>
據《莊子·德充符》:“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彪m親猶疏,肝膽同體,喻親近;楚越敵國,喻對立或疏遠,以此來比喻雖近猶遠。
三、對后代文人贈序的影響
贈序雖不始于唐代,卻興于唐代。唐以前的贈序不僅數量少,篇幅也短,唐以來寫贈序的文人漸增,贈序的數量和質量也隨之愈增。李白的贈序對后來者有著深刻的影響,繼李白之后,韓愈的贈序文成就頗高。據吳訥《文章辯體序說》:“大抵序事之文,以次第其語、善敘事理為上。近世應用,惟贈送為盛。當須取法昌黎韓子諸作,庶為有得古人贈言之義,而無枉己循人之失也。”③可見韓愈贈序的價值頗高。韓愈作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的贈序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前人的影響。
就其贈序的文體和語言來看,與李白贈序的文體風格如出一轍,如《送李愿歸盤古序》中“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悔于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這一段雖用駢句,但句式多變,語言流暢,既有駢文的韻律,又有散文的美感。運用散文的語言將“大丈夫不與時者”表達的貼切到位。再如《送權秀才序》中“伯樂之廄多良馬,卞和之匱多美玉,卓犖瑰奇之士,宜乎游于大人君子之門也!”此篇贈序本屬應酬之作,但卻因其用詞落句多有新意,使這篇贈序頗具氣勢,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對所贈的對象的美好祝愿。李白的贈序中多用駢散結合,使文章富有形式美的同時,將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駢文能使描寫敘述的表達功能發(fā)揮的更加充分,但是散文則給描寫敘述帶來了更多的發(fā)揮空間。
韓愈贈序的抒情風格和寫作方法也受到了李白贈序風格的影響,如《送孟東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維天之于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四時之相推奪,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p>
這篇贈序雖然是寫給孟郊的,但文章開篇兩段卻對孟郊只字未提,而是抒發(fā)自己的感慨見解,認為各種事物如果不能處于平靜之中就會發(fā)出聲音,器物如此,自然界也是如此。隨后指出孟郊因為善“鳴”而終生困頓的遭際,全文雖然點到孟郊之處不多,但這些感慨之詞卻也多是圍繞孟郊而寫。文章看似在敘別離,實則含蓄的斥責了當時的社會和統(tǒng)治者不重視人才。
由此可見,相較于唐朝的其他作家的贈序,李白的贈序不墨守成規(guī),勇于創(chuàng)新。常借贈別之際,感懷自己命途多舛,虛度光陰,在寫作中又常常引經據典來闡明事理,突顯其深厚的文學功底。這十六篇贈序足以見得其文采,也為學者們對李白的研究提供新視角,對文學史的發(fā)展也頗有貢獻。
注釋:
①吳訥.文章辨體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42.
②姚鼐.古文辭類纂.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2000:9.
③吳訥.文章辨體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42.
參考文獻:
[1]吳訥.文章辨體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
[2]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
[3]姚鼐.古文辭類纂.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