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夢
摘 要: 劉勰言:“震雷始于曜電,出師先乎威聲?!雹俟湃酥v究師出有名,在佛教宣揚佛法伐魔時,也常采用檄文文體,為自己揚聲,釋道安的《檄魔文》是此類檄魔文的代表作,從中可窺得佛教世俗化傾向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迎合普通民眾的接受語言,具體表現(xiàn)為佛教觀念闡明的生動化、除魔過程的具體化和生動化、敘述方式的世俗化、敘述內(nèi)容的隨意性、用典的多樣性等方面。二是積極向統(tǒng)治階級靠攏,迎合統(tǒng)治階級,冀贏取其庇護,以謀合法地位,促本教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為檄文文體的使用、降魔神名稱的官府化等方面。
關鍵詞: 檄魔文 佛教 世俗化
廣義的檄魔文包括檄文文體在內(nèi)的一系列以宣揚佛法,攻擊魔為宗旨的文章,例如,后魏時期釋僧懿創(chuàng)作的檄魔組文九篇,都屬于廣義的檄魔文的范疇,本文只分析采用了檄文文體的釋道安的《檄魔文》,通過對此篇經(jīng)典檄魔文的分析,以期從中窺得佛教世俗化的傾向,其中理解如有失誤,敬請廣大學者指正。
一、迎合普通民眾的接受語言
(一)敘述方式的世俗化
檄魔文改變傳統(tǒng)的闡述佛法的形式,采用檄文這種特殊的文體宣揚己方的方式,為佛教揚聲,貶斥天魔,其相對于直接傳授佛經(jīng),更符合民眾的接受語言。作為軍用文書的檄文與檄魔文有諸多相似之處,較容窺得,本文不再贅述,在此,就兩者的不同點,略作分析。這種不同體現(xiàn)了檄魔文在積極世俗化的同時,能夠融合佛教的特點和體現(xiàn)檄魔的特殊目的。
首先,在檄文中,除“述此休明,敘彼苛虐”②之外,還往往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外加威逼利誘,來呼吁廣大臣民加入己方共抗敵方。在檄魔文中也有類似情況,卻稍有區(qū)別,由于檄魔文目的和所檄對象的特殊性,不再具有呼吁廣大臣民加入己方共抗敵方之言辭,而是轉(zhuǎn)為了對所檄對象的勸降。例如在駱賓王的《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中所言:“倘能轉(zhuǎn)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后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③先是利誘,如果臣子能夠能迷途知返,救王室于水火,不廢先皇遺命,便會封爵賞賜,永世永代。之后威逼,如果臣子留戀眼前的既得利益,在關鍵時刻猶疑不決,看不清未來己方必勝的趨勢,就一定會嚴厲的懲罰,這便是以威逼利誘的方式來呼吁臣民加入己方。
在檄魔文中也有類似情況,不過不再具有來呼吁廣大臣民加入己方共抗敵方之言辭,而是轉(zhuǎn)為了對所檄對象的勸降,或以我強敵弱相威脅或以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附加利誘的方式相勸說。例如“乘諸度之寶軒,……歷奉圣庭,曾無有闕。貴即道師,身子五百。幽鑒天命,秉受王化。圣上開衿,皆授名爵,封賞列土。功侔舊臣,聲蓋萬域。而君何心,橫生異見。偃蹇邊荒,頑顧常位。毒害勃于蒼生,災禍流于永劫。可不哀哉!可不謬哉……謂君攬智返愚。歸罪象魏,束身抽簪?!雹芟妊詺w順者的榮光,得封賞,聲名遠揚,暗含之意是如果天魔歸順可能從新獲得此等待遇,此乃利誘,后言而如今天魔卻為禍蒼生,這種行為實在是可悲又荒謬,最后勸服天魔能夠迷途知返及時歸降。這種對所檄對象的勸降在《檄魔文》中所占比重比較大,再如:“夫圣人上智識機,明責勉禍;窮而知返,君子所美。此乃轉(zhuǎn)福之高秋,取功之良節(jié)?!雹菀彩且詣裾f的語氣來說服天魔投降。
其次,對比傳統(tǒng)檄文和檄魔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雖然傳統(tǒng)檄文和檄魔文的寫作比重主要放在“述此休明,敘彼苛虐”和揚己方軍威上,在此方面的描寫上往往鋪陳夸飾,極盡“譎詭”“煒曄”之辭,但是,檄魔文在說服和勸說天魔迷途知返上,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這種差異也反映出,其背后支撐的觀念的不同。傳統(tǒng)檄文在“述此休明,敘彼苛虐”時,往往是以儒家思想為依托,對所檄對象進行道德譴責。儒家的“倫理綱常”思想深入人心,傳統(tǒng)檄文往往以儒家思想為武器攻擊敵方,細數(shù)敵方的罪行,這些罪行往往違背倫理綱常,不符合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例如,駱賓王在譴責武則天時,則言:“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⑥就是從倫理道德的角度譴責武則天不顧倫理,與太子(唐高宗李治)關系曖昧,后又言“踐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⑦,寫其狐媚禍主,為登上皇后的寶座,陷皇帝于亂倫的丑惡之境“殺姊屠兄,弒君鴆母”⑧更是直言其以下犯上,弒君,違背儒家的孝道殺害自己的親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其檄文主要是以儒家思想為依托攻擊敵方,并且此部分在文中所占比重極大,占到了全文的三分之一。而檄魔文雖說也是痛斥敵方的罪惡,但往往不從倫理綱常的角度進行沖擊,并且寫作比重主要是放到對于天魔的勸降上,從中體現(xiàn)佛教“解救蒼生”的佛教理念,佛教講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強調(diào)對人的寬恕和救贖,與儒家以“禮”為標準對人的控制不盡相同。例如“然我法王,體大仁慈,未欲便襲。權停諸軍,暫頓靈轡。臨路遣書,庶回迷駕。君可早定良圖,面縛歸闕,委命王庭。逍遙閑境。上方宰任,非君而誰?”⑨此處便是言我佛本仁善,愿意給魔軍改過自新的機會,雖軍力強大,卻駐兵不發(fā),希望魔軍早日投降,歸順王庭,無論從檄魔文勸降部分所占的比重,還是具體勸降的內(nèi)容,我們都可以看出其中隱含的佛教思想。
(二)訴述內(nèi)容的隨意性、用典的多樣性
檄魔文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民眾的接受語言來敘述內(nèi)容,較傳統(tǒng)的佛教正宗較為隨意。檄魔文的故事底本是太子釋迦摩尼打敗魔王,從而順利得道的佛教經(jīng)典故事。其故事主要被記錄在佛教經(jīng)典中,如三國吳支謙譯二卷《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jīng)》,西晉竺法護譯八卷《佛說普耀經(jīng)》中均有記錄,并且,在石刻、壁畫找那個也多作為宣傳佛教的題材被記錄。而檄魔文并沒有完全按照其進行描寫,一是為了更合檄文的問題要求,另一點就是積極迎合民眾的接受語言。
在佛經(jīng)記載中,魔教的惡性主要有欲貪、不歡喜、饑渴寒熱、愛著、睡眠、驚怖恐畏、狐疑惑、慎患忿怒、競利爭名、愚癡無知、自譽矜高、恒常毀他人等,但在檄魔文中并沒有這樣描述魔軍的惡性,而是言:“而偽癡天魔,不遵正節(jié);忓忤圣聽,塵撓神心。領卒塞虛,奇形萬變;精鉀曜曦,霜戈拂日;靈鼓競響沖霄,方外高步陸亮。自謂強威,而王師一奮,群邪殄喪?!雹饪梢?,檄魔文中魔軍的惡行,并未按照佛教經(jīng)典來說明,并且文中寫天魔雖然看上去也是威風凜凜“精鉀曜曦,霜戈拂日;靈鼓競響沖霄,方外高步陸亮”{11},實則外強中干,“自謂強威,而王師一奮,群邪殄喪;魔眾革心,望風內(nèi)附?!眥12}在降魔神面前不堪一擊,這一寫作方式甚至可以認為使用了文學中對比反襯的技巧,這一手法在對比雙方軍事能力時,時常被用到。
檄魔文迎合普通民眾的接受語言積極世俗化還表現(xiàn)在其不完全按照佛經(jīng)中的太子降魔成道的故事,并且還融入了除佛教典故外的世俗人間的典故來說理、論證觀點。在奉勸魔軍能夠迷途知返,不要執(zhí)迷不悟時,言“昔夏桀無道,殷王致伐;商紂首亂,周武建師。此則古今之常軌,將軍之明誡?!眥13}用夏桀無道,便被商取代,商紂無道,便被周朝取代的歷史典故,說明天魔無道也終將被取代的事實。這是明顯的世俗化的傾向,不僅是典故是佛教典故之外,為世人耳熟能詳,而且關鍵在于,其把天魔與釋迦摩尼之間的討伐,比作王朝更迭的討伐和被討伐關系,顯然是已經(jīng)把佛教世俗化看成了與世俗統(tǒng)治勢力相同。
二、向統(tǒng)治階級靠攏
(一)檄文文體的使用
佛教宣傳佛法采用公文文體本身就是迎合統(tǒng)治者的接受心理以謀發(fā)展的一種重要體現(xiàn)。從而呈現(xiàn)出世俗化的傾向,在宣傳佛法的時候就反映為選擇公文文體檄作為其佛法宣傳的載體。首先,我們要明確檄魔文的目的是為了宣揚佛法,檄文屬于公文是官方文書,采用檄文這種文體,增強了其語言的權威性和說服力,使得佛法不在玄虛,而是具有了官府文書的框架。采取統(tǒng)治階級使用的文體形式不僅是為了增強其佛法宣傳的力度和民眾的接受度,也是向統(tǒng)治階級積極靠攏的一種重要體現(xiàn),這種形式也能迎合士族統(tǒng)治者們的接受心理。
(二)降魔神名稱的官府化
檄魔文中降魔神名稱不僅被現(xiàn)實化,并且采用了官府官員的名稱。首先,這無疑是考慮到佛法宣揚的受眾是廣大的民眾,這樣將降魔神世俗化、官府化,對于佛法的接受者而言,降魔神的官府化也能強化民眾的接受力度,公文的權威性可以起到提升佛教自身的地位,使得普通民眾和世家大族都對佛法有一種重視的心態(tài),更重要的是使得佛教本身取得在社會中的合法地位,向政治靠攏,尋求政府的保護和認可。由于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的牢固性和延續(xù)性,與外國的宗教不同,中國的宗教一直處于政治的附屬地位,一直未取得獨立的地位和也沒有強大到足以撼動君權的力量,必須尋求世俗權利的保護的扶持才能發(fā)展,因而,向封建世俗權利妥協(xié)和靠攏就成為宗教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断摹分?,不厭其煩地列舉了降魔神并都冠以官名?!肮拭钩止?jié)、前鋒大將軍……領眾四十萬億揚鑣首路子。故命使持節(jié)、威遠大將軍……領眾百億,虎眄須彌。故命使持節(jié)、征魔大將軍……領眾五百萬億,鸞鳴天衢。故命使持節(jié)、通微將軍……領眾七百萬億,云回天門。故命使持節(jié)、鎮(zhèn)城將軍……領眾九百億,飲馬靈津。”{14}其除了發(fā)揮檄文鋪陳夸飾的行文特點,顯示己方軍事力量強大之外,自當有向世俗統(tǒng)治勢力靠攏和妥協(xié)之意。
同時,與將降魔神的名稱官府化相對,其也將天魔官府化,稱天魔為“將軍”,在引古鑒今,勸說魔軍投降時言:“此則古今之常軌,將軍之明誡”{15}可見,已經(jīng)將敵我兩方都世俗化了。
不僅降魔神具有官府化的名稱,而且佛教還仿照世俗的官職體系、獎懲制度,在勸說天魔棄暗投明,改邪歸正,宣揚己方時,提到天魔也本是為天子效命:“而將軍累世重光,匡濟帝業(yè)。歷奉圣庭,曾無有闕。貴即道師,身子五百。幽鑒天命,秉受王化。圣上開衿,皆授名爵,封賞列土。功侔舊臣,聲蓋萬域?!眥16}提到釋迦摩尼為圣上,所居之地為圣庭,天魔也曾被授名授爵,聲名遠揚,從這個角度說服天魔能迷途知返,這顯然是佛教仿世俗人間的統(tǒng)治體系和制度。無獨有偶,“家國并存,君臣俱顯。取名獲安,曉目達觀。眷屬晏然,可不美歟!”{17}此處,在勸說天魔投降時,直接,提到了“君臣俱顯”,這顯然是把佛教的釋迦摩尼當做了天子,把天魔當成了霍亂的臣子,以下犯上,此時,顯天子的榮光,勸說臣子知錯能改則“眷屬晏然”不然則要“大師克舉,萬方矯電”。
綜上所述,檄魔文作為以宣揚佛法為目的一種宗教文書,以檄文為外衣,取其有利于自己的文體功能、文體語言,積極世俗化,又能適當變通,使文書體現(xiàn)佛教的思想,從而達到宣揚佛教,被民眾和統(tǒng)治者接受的雙重目的,可以說是宗教文書成功的嘗試。而從檄魔文形式和內(nèi)容等方面中,我們又能窺得佛教世俗化的種種跡象。
注釋:
①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2013:188.
②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2013:192.
③⑧方春榮.震雷始于耀電出師先乎威聲——駱賓王《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J].秘書工作,2006,2:44.
④⑩{11}{12}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M].北京:中華書局,1965:644.
⑤{14}{15}{16}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M].北京:中華書局,1965:645.
⑥⑦方春榮.震雷始于耀電出師先乎威聲——駱賓王《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J].秘書工作,2006,2:45.
⑨{13}{17}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M].北京:中華書局,196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