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桐油紙傘理想國

2018-03-26 09:00陳幽攸
旅游 2018年3期
關鍵詞:傘面油紙傘

陳幽攸

“江南雨,古巷韻綢繆。油紙傘中凝怨黛,丁香花下濕清眸。幽夢一簾收。”

——白居易

分水嶺鄉(xiāng),偏居四川瀘州東南一隅的小鎮(zhèn),因自明清時期便廣泛生產(chǎn)油紙傘而聞名,制作歷史逾四百年。據(jù)清光緒八年(1882年)《瀘縣志·卷第三》載:“瀘制(桐油)紙傘,頗為有名。城廂業(yè)此者二十余家。崇義分水嶺亦多此者,而已分水嶺所致最佳。近有美美,工作益精巧?!?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4/03/qkimagesliyuliyu201803liyu20180312-1-l.jpg"/>

謹遵祖訓 方寸之間

溽暑盛夏,車在城郊彎彎繞繞的山路上顛簸。

從灰撲撲的車窗往外望去,農(nóng)家院壩上方方正正地攤著苞谷子,在驕陽下反射出耀眼的金黃,田里青綠的水稻已經(jīng)開始抽穗。躲在樹冠里的雄蟬不知疲倦地鳴唱吸引著它的姑娘。在這個沒有空調的老舊車廂里,倚著碩大背篼的村民們一邊抱怨著這烤人的天氣一邊扯著家長里短。

到了分水嶺鎮(zhèn)子上,正碰上他們三天一次的趕場,熙熙攘攘的街道兩旁擺滿了瓜果蔬菜日用商品。循著當年茶馬古道的石板路往上爬,路邊風口檐下坐著三三兩兩手作油紙傘的婦人,再拐過一個暗巷便豁然進入油紙傘的王國,這條巷子頂面和兩壁都掛滿了各色油紙傘。逆光下,坐在巷口的老婆婆正專注在傘架上穿彩線,一個小女孩撐著剛刷完桐油的傘跑到屋檐下陰干,裹著桐香的風貫穿巷子撲面而來。這座清末的古舊建筑便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手工油紙傘制作技藝代表性傳人、被譽為中國“傘王”的畢六福先生建立的油紙傘制作技藝傳習所、活態(tài)技藝展示體驗館。

推開傳習所厚重的木板門,門軸發(fā)出吱呀的響聲。屋里的女工們正在熟練地網(wǎng)傘穿線、在傘面上刷桐油,這便是油紙傘的最后幾步了。一個在旁觀摩的小女孩領著我下了土坡來到后院的工坊。

這是一座老舊的土胚房,想來已有不少年頭了。陽光從瓦縫間漏下,投射在坑坑包包的泥地上,傘影橫斜。畢六福就蹲在一堆原竹傘架旁邊,他一邊搗鼓著手里的工具一邊抬起頭,我便看到了先前在“非遺”報道的照片里那張樸實的四方臉。

說明來意后,他略帶抱歉地說:“這段時間忙得很吶,我要趕忙做活路,你先自己四下看哈拍哈,要采訪的話就過來問我,不關事?!闭f完就趿著那雙半舊的草鞋跑過去磨竹竿了。

兩年前,應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基地陽朔戲樓的邀請,畢六福耗時半年親手制作了一把直徑16米、高10米的油紙傘傘王——“天上漓江”,成功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所以在我先前的想象中,這位畢家油紙傘的第六代傳承人一般不會親自做傘,一做就該是“傘王”這樣的大手筆,萬萬沒想到他會干這種細碎到打磨傘竿的活。

“咋可能不做呢?我不做傘哪個做?天天都要做的。而且竹子對傘來說是很重要的,我肯定要把好關?!碑吜M巡牧系慕锹淇戳丝矗冻鲆桓窀驼f:“你看,這根竹子就不行咯!”順手一掰,竹節(jié)應聲而斷。

畢家的老祖宗曾定下成品傘的標準:條子反復撐收3000次不損壞,水浸泡24小時不脫骨,頂五級風行走不變形。所以備料可謂相當講究,需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上尋找生長三年以上且向陽的楠竹挑出韌性和彈力都符合標準的材料,才能有資格制作傘骨最受力的部分——批子和襯子。

傘面靠批子支撐,而襯子又支撐批子,僅批子和襯子的制作就有20道工序。例如批子的長度為50厘米,所以在山上砍下的楠竹,通常會就地鋸成長50厘米的竹筒,再用刨子平著削掉凸起的節(jié)巴,刮去竹筒表面的竹青。

一旁坐在門口戴著老花鏡的老工匠正對著光安靜地在竹筒上畫出一橫一斜兩道標線。這便是刮青后一個蠻有意思的步驟——畫墨。為了使傘面收攏后能夠嚴絲合縫,每一把傘的批子需出自同一竹筒,所以將竹筒等份劈開為批子后,依據(jù)先前所畫的橫線排列方向,斜線排列順序,就能利用竹筒原有的形狀達到合攏的標準,這些都是細節(jié)中的智慧。

因此,傘骨的制作從號竹(選竹料)開始,對竹料進行粗加工,隨后經(jīng)過水浸、曬光等技術處理后分別制作出批子,襯子、傘托(上托固定批子、下托固定襯子)、傘桿等組成傘骨的部件,在零件上鉆孔、拼架、穿線、串聯(lián)傘柄傘頭后就制成了骨架的雛形。將組裝好的傘架撐開,利用先前打好的孔,用穿有繩子的折子沿批子外緣穿接,同時調整批子間的距離使其更為平均,這樣的網(wǎng)傘纏5圈以上反復加固傘骨,使得油紙傘更加經(jīng)久耐用。由此經(jīng)過約十天的勞作,那些樸拙的楠竹、木塊便脫胎成為精致的傘骨。

一把油紙傘由傘面和傘骨組成,因此制作油紙傘就可粗分為三大步驟:制作傘骨,拓印傘面,將傘骨與傘面拼合。所以制作傘骨這些我們看起來異常復雜又難以輕易理解的操作流程,還只是其中的第一步。

傳統(tǒng)油紙傘的制作工藝相當復雜且考究,整個過程可謂繁瑣非常,全部依靠手工完成。分水有句諺語:“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肖算?!币话丫b傘甚至要經(jīng)過百余道工序才得以成形,讓人不得不佩服工匠們的耐心與巧手。

規(guī)規(guī)矩矩做傘 踏踏實實做人

其實除瀘州外,江西婺源甲路、浙江杭州余杭、福建南平洋口、云南騰沖滎陽等都是油紙傘的產(chǎn)地,但分水油紙傘作為油紙傘行業(yè)中一枝獨秀的“非遺”主要在于其依舊沿用傳統(tǒng)的石印技術,而別處的油紙傘多為傘面整體蓋至傘骨上,再在傘面上作畫。

19世紀初,石印技術從德國傳入中國后,分水的制傘工匠不斷革新反復試驗,發(fā)現(xiàn)石印的獨特優(yōu)點,故此代替了原始的印刷方法并大力推行。現(xiàn)如今石印的模板制作是將帶有一定腐蝕性化學成分的藥墨與花崗巖大理石的石面按照設計的圖案反復涂抹,石面被腐蝕得粗糙不平后便成為制作傘面的模板,可供長期使用。

《天工開物》中記載:“凡糊雨傘與油扇,皆用小皮紙?!狈炙图垈愕膫忝嬉琅f沿用這里所說的小皮紙,是由桑皮、山椏皮等韌皮纖維為原料,經(jīng)泡料、煮料、洗料、曬白、打料、撈紙、榨干、焙紙等步驟制成的手工皮紙,極富韌性且吸油性強,尤其適合用作油紙傘的傘面紙材。

小皮紙經(jīng)手工裁切為扇形,再利用之前制好的石面模板用秘制彩墨反復印刷上色,各個傘面紙張上就能夠拓印上極富美感的傳統(tǒng)圖案。而如何在傘面上反復精準上色的過程仍是家族中密不外傳的核心絕技。

做好傘架與傘面兩部分之后便是將傘面拼合并平整貼糊在傘架上。糊雨傘的過程中,工匠會在膠水中兌入豆?jié){,用毛刷蘸取白糊糊的漿來回反復在傘面紙張上刷上厚薄均勻的膠水。糊傘講究細心和手巧,需將整個傘面貼糊得干凈漂亮,紙張不能起泡,皮紙圖案要對口。用他們的行話講就是:溝子平整不露頭,牙子包住不露口。

負責糊傘這道工序的董師傅正在傘架上貼糊的傘面是民間傳統(tǒng)的吉慶圖案——龍鳳呈祥。升龍張口旋身回首望鳳,翔鳳展翅翹尾舉目眺龍,祥云繚繞,一派祥和。眾獸之君的龍與百烏之王的鳳兩相對應,也寓意著夫妻恩愛家庭和睦,主色調是亮眼的大紅,寓意著紅紅火火。

直徑84厘米的傘有28根傘骨,需要7張石印的扇形傘面,而直徑100厘米的傘面有32根傘骨,需要8張石印的扇形傘面。不同于電腦印刷出的傘面只需四張,用這種傳統(tǒng)石印手法做出的傘面面積較小,所以需要的張數(shù)更多,因此要如何做到圖案的完美拼合也非??简灩に嚾说氖炀毘潭?。

時值小暑之際,好不容易有一股風穿堂而過卻還帶著驕陽的熱度,在這偌大的工坊里只有幾架電扇在嗡嗡作響。董師傅將糊好的油紙傘放到窗戶旁晾干,要讓膠水干透一般需要一天的時間,所以陰雨的天氣并不適合做傘,在這樣許多行業(yè)都避開辛苦勞作的季節(jié)里,油紙傘工匠們卻需要加班加點地干活。

待曬干后將紙傘收攏,扣扎傘面,讓每一個傘面最大限度地收緊,然后以攝氏七八十度的爐火烘烤一天,使傘快速定型,能夠開合自如。裹頂后再給傘的正反面刷上特制的熟桐油,以增強紙的強度,加強防雨效果。畢六福的父親曾說,必須要用自己熬制的桐油才能做出好的油紙傘。

上完桐油便是看起來最繁瑣的網(wǎng)傘。女工們的手在傘骨間快速翻飛,將五色絲線按照特定順序穿綴在批子的小孔中,每一層的顏色圖案各不相同,一般需要綴兩干多針。滿穿傘可增加傘的牢固性,其獨特的多彩配色也有金玉滿堂之意。

坐在巷子口網(wǎng)傘的蒲婆婆說,她已做了37年的傘,本已退休,突然閑下來倒覺得不做傘就不知道該干什么了,遂又跟著做點網(wǎng)傘的活。那個時候,鎮(zhèn)子里的許多人與她一樣,基本都是全家一起做傘,后來20世紀90年代遇到油紙傘的瓶頸期,正當壯年的傘匠們基本都放棄技藝外出打工做活,留下一些婦女老人靠著點稀薄的收入混口飯吃。

瀘制油紙傘在2008年申報“非遺”成功后,從日常使用的雨具轉型為文化需求產(chǎn)品,許多人慕名前來購買油紙傘,故此鎮(zhèn)子里的六七家油紙傘作坊又重新開工,各自在油紙傘的道路上傳承下去。

畢六福一直堅信只有自己把傘做好了之后才會吸引更多的客人,才能從根本上去獲得大家的認可。“那個時候沒有想那么多,申請非遺之后就明顯感覺擔子就重了。既然我被推舉為這個油紙傘的傳承人,那么我就應該為我們油紙傘的傳承負責,規(guī)規(guī)矩矩做傘,踏踏實實做人,這是我一貫的準則,也是我教導我的徒弟們所要達到的要求。只有我們自己把傘做好了,才能夠從根本上讓我們的油紙傘越走越遠。”

現(xiàn)實困境 理想堅守

在活態(tài)技藝展示體驗館里,畢六福的妻子陳元香正在用一塊看起來有些特別的布在傘面上細細地刷著桐油。油傘這個步驟也極考驗操作師傅的工藝水平與經(jīng)驗值,如果刷得太薄就達不到防水、防蛀、防腐的效果,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因為雨水浸濕或陽光暴曬導致傘面過早破損,而若刷得過厚則可能導致傘面粘連,或產(chǎn)生麻點影響美觀。

我初次去的時候尚不知她就是畢六福的妻子,只覺得這位一個勁邀我去她家吃飯的阿姨特別熱情,后來才得知原來她便是老畢身后的女子,從雙十年華便跟了他,風風雨雨三十幾年,陪著他從艱難走到康莊。我搬過一個小馬扎坐在旁邊說想跟她聊聊,她頗有些局促地一個勁擺著手說自己沒什么文化說不來,只會做事干活路,最后拗不過我才打開了話匣,這一打開便收不住了,說到激動之時表情也跟著再現(xiàn),頗有些質樸的可愛。

“哎喲,那個時候喲,沒得哪個看得起做傘的,去請那些老工人跟我們老畢一起做,別個都說不想跟著一起倒霉,根本沒人愿意進來做傘!”

陳元香皺著眉頭憤憤地說,似乎又回到了那段最艱難的時光。不要說將手藝傳給年輕人了,連五十歲左右的人都看不起傘廠,唯有幾位年逾花甲、做了一輩子傘的老手藝人還在和老畢一起堅持。

“經(jīng)濟效益太差略,飯都吃不飽,哪里還有人會愿意來做傘,還談啥子傳承喲?”

上世紀50年代伊始,鎮(zhèn)子上的傘匠們這家出點錢,那家湊點做傘的工具,一起合資建立起了瀘縣制傘生產(chǎn)合作社,畢六福的父母親也成為了這里的工人。可以說從出生開始,畢六福就在接觸油紙傘的技藝,在他尚五六歲之時,就會跑到廠子里去跟著大人們學做傘,與他父親一樣,畢六福十余歲便掌握了油紙傘制作技藝,堪稱制傘奇才。

但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正逢鋼架尼龍傘的興起,其輕便易攜的優(yōu)點使得許多人都轉而使用尼龍傘,原本作為生活必需品的油紙傘受到了相當強烈的沖擊,市場嚴重萎縮,鎮(zhèn)子上許多生產(chǎn)油紙傘的作坊迫于生計不得不選擇放棄,傘廠亦舉步維艱。為了生存,廠里成立了蜂窩煤車間,老畢便白天跟著做蜂窩煤,一有空閑時間就打傘托子,做些零件,以免自己手藝退步。1994年,踏實肯干的畢六福被大家推舉為廠長。當時許多人都笑他老實得傻,說油紙傘廠就像是個沒有芯子的空殼,不要說沒錢可賺了,連之前欠下的債務都還不清。陳元香聽著大家這樣說也有些不安,跟老畢商量說要不然不要接了,老畢很肯定地對妻子說:“你曉得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做傘的,我也是從小就做傘,我愿意做傘,也喜歡做傘,所以我想繼續(xù)做下去。老漢一直跟我講,喊我要堅持做下去,哪怕賣不出去,也不能讓老祖宗傳了三百年的東西斷在我手上。他相信會有發(fā)揚光大的一天,我也相信。所以我想接下來,就算大家都不看好這件事,我也要堅持把他做下去?!?/p>

陳元香被老畢的話打動了,從此以后再沒有反對過他做傘。那個時候,傘廠連每人每個月10元錢的工資都發(fā)不出來,老畢就讓工人去陳元香的蜂窩煤廠挑蜂窩煤,陳元香就從自己的蜂窩煤廠支錢出來給工人發(fā)工資。

幸好云貴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在紅白喜事的時候仍有用大紅傘的傳統(tǒng)習俗,這才沒使油紙傘的產(chǎn)業(yè)斷掉,哪怕收入極其微薄。用陳元香的話說就是:“給我們吊著命的?!?/p>

素有“小重慶”之稱的瀘州,像火爐般的夏天絕對是最難熬的幾個月。一天畢六福下班回家,愁容滿面地跟陳元香說:“天氣太熱略,傘廠的好幾個老人家都病倒了,沒得人做活路咋辦嘛?”陳元香看著老畢,感覺他好像一下子又老了很多。

“我來!我從跟你耍朋友開始就一直看你做傘,網(wǎng)傘我也會,其他的你來教我,我來給你打下手?!?/p>

雖說訂單不多,但油紙傘這些工序如此繁瑣,夫妻倆仍然忙不過來,陳元香就請來自己的姐姐嫂嫂,分工協(xié)作,這才算是把人家大紅傘的訂單給完成了。

夫妻倆歷經(jīng)起落,本著熱愛油紙傘的初心與將祖業(yè)傳承下來的責任心一步步走到現(xiàn)在,獨自堅守終見復興。

“現(xiàn)在是真的好多了,好多了哈!兒子兒媳都回來幫我們,現(xiàn)在這個樣子哪里是我那個時候敢想的喲?!标愒阊鲱^笑了:“還有從上海、廣西跑過來買我們的傘呢!”

黃金時代 心手相承

陳元香的兒子畢原紳是畢業(yè)于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商務專業(yè)的高材生,2007年便開始在成都工作。分水油紙傘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成功后的2009年,瀘州市委常委劉云想請畢六福把精通電腦的畢原紳喊回來幫忙。初時陳元香和老畢還是有些猶豫的,雖然他們也想兒子把祖業(yè)好好傳承下去,但畢竟兒子辛辛苦苦念了這么多年書,也在成都安定下來了,如果就回到鎮(zhèn)子上干這些初中生都能做的活未免有些可膳。

在大榕樹下的老茶館里,劉云三番五次找老畢談心,老畢便試探性地給兒子打了個電話詢問他的意見。沒想到畢原紳在這件事情上頗有自己的想法,沒過多久便辭了職,牽著漂亮媳婦背著大包小包就回到了鎮(zhèn)子上。

“雖然這個手藝并不需要什么高級的知識,確實是初中生都做得來的事,但是我認為油紙傘的傳承并不僅僅只是包含做傘這門手藝當中的技術。如果要將我們油紙傘發(fā)揚光大,除了要像我爸那樣踏踏實實把傘做好,其實還有很多其他事要做,比如向社會大眾的宣傳、產(chǎn)品的營銷還有工藝技術的改進等等方面,我們年輕人肯定比父輩有更多的見解與獨到的想法。怎么將傳統(tǒng)的手工藝融入到現(xiàn)代社會中,跟上這個社會的變革,也是我主要努力的方向?!?/p>

畢原紳許是受了其父親的言傳身教,也一直把做好油紙傘當作自己的責任。在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他用自己所習得的電子商務專業(yè)知識與新潮的思想使分水油紙傘通過多種渠道得到了更加廣泛的宣傳,使發(fā)揚油紙傘的理想照進了現(xiàn)實。

2011年,老畢和小畢一同建立起這座油紙傘制作技藝傳習所,以日常生產(chǎn)制作中一種活態(tài)的方式去向大眾展示、宣傳,堅持“非遺”的本真性與完整性。傳習所常會組織一些油紙傘制作技藝參觀和學習體驗活動,也會借著“非遺”的東風抓住機會去全國各地展示他們引以為傲的瀘制油紙傘,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這個“中國手工傘藝的活化石”,這個傳承了四百余年的技藝。

小畢的兩個孩子,大女兒7歲,小兒子5歲,在放暑假的這個時候,也會跟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學做油紙傘的一些基礎步驟。畢六福在談及自己的乖孫兒的時候不無自豪地說:“他們現(xiàn)在都會穿線略!”

這種傳承很有魔力,或許這便是他們血液中流淌的一種使命感,畢原紳的兒子女兒如此,畢原紳如此,畢六福亦如此,在這個桐油紙傘理想國中,每一位小朋友都可能是未來的制傘工匠。就算他們最后可能并不會以此為生,但至少,油紙傘的手工技藝依舊會—代代傳承下去。

“孩子現(xiàn)在太小,我并不知道他們以后會不會選擇走上我們這條路,但是就算最后不是他們,也還是會有其他人再繼續(xù)往下做,只要老祖宗的手藝沒有失傳,這便夠了。我爸爸常說,油紙傘不是我們一家人的技藝,應該是大家的東西,只要喜愛油紙傘,熱愛這門手藝的人,我們都歡迎他們來學習,這也是我爸爸最初建立油紙傘技藝傳習所的初衷?,F(xiàn)下我們是把這門手藝給做起來了,也打響了分水油紙傘的名號,許多年久不做傘的傘匠都回來了,這也是個很不錯的結果。”畢原紳講完,便又抱著一沓拓印好的傘面往工坊去了。

我坐在老房子的天井下面,抬頭便見陽光瀝過青葉,鑲嵌著那塊匾額:

“規(guī)規(guī)矩矩做傘,踏踏實實做人”。

TIPS

·交通:分水嶺地處四川瀘州江陽區(qū)。瀘州現(xiàn)有飛機場但尚無客運火車站,故較為大眾的交通方式可選擇從重慶乘坐汽車前往。到達瀘州城區(qū)后在藍田客運站乘坐325路公交車直達分水。

·美食:走在瀘州大街小巷,時??陕劸葡?。作為瀘州聞名全國的標簽之一,瀘州老窖的白酒可謂歷久彌香。除卻美酒,瀘州的美食多以小吃為主,例如黃粑、白糕、豆腐腦、涼糕這些小食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另外桂圓荔枝等本土水果也是瀘州特產(chǎn)之一。

猜你喜歡
傘面油紙傘
三種遮陽傘不防曬
瀘州油紙傘
油紙傘
油紙傘的守望者
一鍵自動反向收起雨傘
四種傘不防曬
油紙傘下的四月
傘之靈氣
充氣 雨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