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是無處不在的,不僅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還隱藏于文學作品中。很多的文學作品中蘊含了作者的美感,對這些美的因素加以探究,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文學作品中,進而不斷積累知識,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就應充分落實美育,通過有效的策略來激活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靈性。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審美靈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9-11
作者簡介:高暉霞(1977—),女,甘肅榆中人,甘肅省榆中縣第九中學教師,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
在以往的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注重的是理性教學,忽視了美學教育的開展,這樣的教學就使得部分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無法挖掘出語言的美,明確文章的神韻美,久而久之,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來開展美學教育,讓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中隱藏的美,進而抵消學習中的疲憊,獲得心靈上的享受。
在中學語文教材中,有些文章是以景色描寫為主,采用的是以景敘情的方式。教師在開展此種類型文章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挖掘出文章中的美,應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文章內容有關的情境,進而使學生能夠融入其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感受到文章的美、語言的美。
在文章中,作者詳細地描寫了濟南的冬天,通過對景色的描寫,寄托了作者對濟南的喜愛之情。在雪景描寫中,作者運用了“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等語句,這些語句將濟南的雪景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為學生展現(xiàn)了一幅美好的畫面[1]。為了讓學生對這一幅畫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濟南冬天雪景的圖片或者是視頻,以此來滿足學生視覺體驗的需求。在視覺與思維雙重體驗的基礎上,學生對濟南冬天的美會有更深刻的感受,更能夠理解為何作者如此喜愛濟南的冬天。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僵化,一支筆、一塊黑板就是課堂教學的主基調。在單一、黑白分明的教學中,很多學生無法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間所隱藏的美,機械的學習阻礙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同時也阻礙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進步。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結合現(xiàn)代化技術,多應用多媒體來開展教學,這樣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鮮活、富有生命力,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文章中。
在應用多媒體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應用其播放圖片,還可以用其播放音樂、播放視頻。將音樂和文章朗讀結合起來,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有聲的世界,進而讓學生在其中領悟到音樂美、節(jié)奏美。教師可以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首詞的美,而在此基礎上,通過音樂的播放,可以給予學生更強烈的聽覺沖擊,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一詩詞的音樂美。學生對這一首詞的美感有所領悟之后,學習效果會事半功倍,同時,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
一篇成功的文章,必然有其成功之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仔細的推敲,找出其中的成功之處,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中國漢字是博大精深的,同樣的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所傳遞的情感存在差異,所以,每一位作者在文章寫作中都會對詞語進行仔細的推敲,十分謹慎地用詞。因此,教師應帶領學生揣摩詞語的含義,領悟作者賦予詞語的情感。
比如,在《錢塘湖春行》一詩中,詩人運用了“早”這個字來形容黃鶯。對于“早”這個字,每一位學生都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通過“早安”來彼此問候。那么,在“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一詩句中,作者為什么要用“早”字呢?“早”在該詩句中的應用,被作者賦予了“活力”的意義,有活力、充滿生命力的黃鶯,能夠給讀者更加深刻的感受[2]。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對重要的詞句進行推敲,以此來領悟作者想要傳遞的情感。
綜上所述,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正在逐漸地被淘汰,新的教學觀念、教學要求正在改變整體的教學。在教學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的背景下,中學語文教師應注重美育,缺少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不利的影響。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多媒體的運用以及引導學生對詞句的推敲來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促使學生能夠領悟到文字之美、語文知識之美。
參考文獻:
[1]立 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小說的審美教學探微[J]. 淄博師專學報,2009(2).
[2]周均平. 論語文審美教育的基本性質和主要特征[J].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