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玲
摘 要 小學數學是一個人整個數學教育的基礎,它的課程意義不僅僅是完成小學的知識教學目標,它還要求我們讓學生保持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夯實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才是完成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真正使命。對于小學數學而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再局限于老師專業(yè)性的崇拜,更在于教師在實際課堂當中對于教學方法與現代科技的融合。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在小學教學過程當中與現代科技融合,進而提高學生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呢?在激發(fā)興趣的同時,又如何能兼顧到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落實,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呢?
【關鍵詞】興趣;基礎;習慣
小學數學是數學應用的基礎,在小學數學里除了加減乘除,更與實際應用是密不可分的。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迅速發(fā)展,小學數學的應用廣泛性以及普通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社會所發(fā)展的要求。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信息化智能化的發(fā)展與應用,已經滲透與各行各業(yè),對于小學數學而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再局限于老師專業(yè)性的崇拜,更在于教師在實際課堂當中對于教學方法與現代科技的融合。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在小學教學過程當中與現代科技融合,進而提高學生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呢?在激發(fā)興趣的同時,又如何能兼顧到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落實,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呢?本文主要談談自己的一些簡單的做法,和大家共同探討。
1 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通常情況下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既教科書當中學習內容簡單,學生能很快掌握,在現行教育模式下,這種教學內容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及家長的需求,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小學階段給孩子在外面報所謂的奧林匹克數學輔導班等培訓機構進行學習,當然,這種學習模式有其利弊性存在,其利在于能夠使所學內容在鞏固的基礎上得到拓展,弊端在于大多的題型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甚少,致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呈現一種走過程的形式。其次,在學生學習過程當中家長報著一種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錯誤思想,往往在學生現有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加大學生的學習負擔,長此以往,學生難免產生厭學的心理,同時,因為長時間不合理的掠奪式的學習,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數學學習習慣都不夠合理,為平時的學校課堂教學也增加了難度。
針對這些現象,我主要有以下的做法,收效還算不錯。下面的二、三、四點就是一些具體做法。
2 激發(fā)興趣
借著教學改革的東風,再加上教材的不斷變化,課程設置本身已經越來越有趣,作為教師,我充分抓住了這個契機,非常重視對孩子興趣的培養(yǎng),比如,經常制作和使用一些有趣的教具,使用充滿了趣味的課件,編一些小故事讓孩子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學原理等等。但是,在這里我還特別想說一點,其實,對于孩子而言,讓他保持興趣的永遠少不了老師的幫助和鼓勵,孩子由于年齡小,很多知識并不是一下子能夠理解,甚至需要教師三番五次地一對一地進行講解,這時候,孩子的內心十分脆弱和敏感,老師稍有不耐,孩子就可能會自卑,因此,這時候,一定要注意耐心,耐心是讓孩子永葆興趣的不二法寶,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3 夯實基礎
小學數學,夯實基礎尤為重要,我本人的方法一是注重學生在課前的預習情況,學生在課前預習當中,通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尤其是對于小學數學而言,一般小學數學學生在課前預習過程中,因本身數學基礎的薄弱,對預習內容往往自己不能解答,我建議學生在課前預習過程中,借助互聯(lián)網上的公開課來學習,也就是說,在課前預習過程中,已經接受了一節(jié)課的講解,在課堂當中往往將重點難點詳細講解,能為課堂節(jié)省不少時間,在余下的時間,一方面可將課堂所學內容加以鞏固,同時再將所學內容加以延伸與拓展,是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當中,不在吃力,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興趣。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二是關注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課堂作業(yè)能夠一目了然地體現出孩子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作業(yè)的落實,我采取的是集體講解和一對一講解相結合的方式,這樣,能保證到每一位孩子的知識落實。
4 抓好習慣
一是抓好課堂習慣,包括個人注意力集中和小組合作交流要有規(guī)則。尤其是在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走到學生當中,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了解任務的完成情況,對學生的想法和結論做出適當的指引和糾正,及時回答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回答也要積極的回應和鼓勵。先說個人注意力集中的情況,比如,在進行小學數學第六冊《年月日》的講授時,教師首先進行集體講解:讓學生學會如何看日歷,知道這個星期的每一天分別是幾號.教學的開始,給出一個謎語:有個寶寶真神奇,身穿300多件衣.每天都要脫一件,年底只剩一張皮。這個時候,就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再說小組合作時的要求,比如教師在進行數學第九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節(jié)課時,安排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通過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你知道了什么?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不同和聯(lián)系呢?”分組合作交流后,學生會得出“長方體有六個面,正方體的六個面都相同”,等等結論.教師對于正確的要予以肯定,錯誤的也要及時糾正,最后還要對學生沒有發(fā)現的特點進行總結.比如“告訴學生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等等。這樣既做到了學生內交流,還實現了教與生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共同進步。
二是抓好學生每天練習計算的習慣,計算能力絕對是數學最基本的額能力,因此,我隨著教學進度,每天讓孩子自己寫五道計算題,自己出題,自己計算,每天如此,孩子的計算習慣養(yǎng)成了,計算能力自然提高了。
小學數學是一個人整個數學教育的基礎,它的課程意義不僅僅是完成小學的知識教學目標,它還要求我們讓學生保持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夯實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才是完成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真正使命。
作者單位
寧夏銀川市西夏區(qū)第十小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 7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