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明
(大同市水務局,山西 大同 037000)
御河屬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是桑干河一級支流,發(fā)源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豐鎮(zhèn)市西北部的三義泉鄉(xiāng)宋家溝村,于大同市新榮區(qū)堡子灣鄉(xiāng)姜村流入大同市境內,從市區(qū)南部的吉家莊村匯入桑干河。御河全長155km,控制流域面積5016km2,其中大同市境內長78.3km,流域面積2529km2,河道平均比降3‰。
御河生態(tài)治理工程位于大同市平城區(qū)的御河干流上,是在御河已治理段基礎上,向上游延伸,治理范圍為得大高速橋上游1.0km至北環(huán)橋下游0.2km,長度6.4km,控制流域面積為3509km2。
本工程主要建設任務一是防洪,重建河道防洪體系,河道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二是生態(tài)蓄水,布置壅水建筑物,河道部分進行蓄水,改善河道生態(tài)環(huán)境。
本次治理范圍為:御河得大高速橋~京包鐵路橋段,長度6.4km,設1座蓄水建筑物,蓄水長度1.7km,蓄水面積0.47km2,蓄水量63.3萬m3,蓄水水面寬度為220~350m。
治理段御河主要存在堤防陳舊,建筑垃圾傾倒及擠占嚴重,擬對河道進行疏浚及堤防建設,重新形成河道防洪體系,疏浚后河道為復式斷面,由主槽、灘地、堤防三部分組成。堤防控制線間距為165~550m,布置順應河道河勢平順布置,堤防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清淤后形成主槽,主槽線間距為80~350m,主槽采用5年一遇洪水不出槽;灘地位于堤防控制線與主槽控制線之間,由現(xiàn)狀沙坑及灘涂平整形成。
生態(tài)水面在已有水面的基礎上向上游延伸,在京包鐵路橋上游河道主槽設橡膠壩一座,回水長度1.7km,生態(tài)蓄水主槽寬度180~350m,形成蓄水面積53.2 萬m2,蓄水量63.3 萬m3,在生態(tài)蓄水段河道內設生態(tài)島2座。
本次對入河口以上一定范圍進行整治,包括堤防建設、河道清淤。
為滿足河道蓄水補水需求,在金家灣溝與蓄水段末端間的左岸灘地布設補水管線,長度為2.7km。
根據(jù)《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6—2013),堤防以及穿堤建筑物等級為1級。壅水閘壩在河道蓄水岸線內側,與堤防控制線之間有一定緩沖距離,防洪壓力較小,因此按蓄水量劃分,壅水閘壩的等別和建筑物級別為5級。
河道縱坡確定為2.6‰,疏通后非蓄水段河道主槽寬度為80m,蓄水段為220~350m,確保5年一遇洪水不出槽。非蓄水段主槽豎向控制深度為2.9m,主槽邊坡為1∶3,在水流沖刷嚴重的部位,邊坡防護采用300mm厚格賓石籠,并在格賓石籠下側鋪設反濾土工布反濾。在主槽坡腳設格賓石籠防沖,長度為5.0m,厚度為0.5m,其余部位均采用草皮護坡。蓄水段主槽防護形式分為水上、水下兩部分,蓄水位以下斷面結構由上至下為300mm厚格賓石籠、反濾土工布、回填土厚700mm、粗砂保護層100mm、復合土工膜、粗砂保護層厚100mm。蓄水位以上坡面抗沖采用椰絲纖維毯。
河道堤防設計間距為170~550m,堤防采用梯形斷面,堤防頂寬為8m,堤防內側邊坡為1∶3,外側邊坡為1∶2.5,坡面采用草皮護坡。堤防填筑料采用河道現(xiàn)狀開挖土料,填筑壓實要求為粘性土,壓實度不小于0.95,相對密實度為0.65。堤頂設管理路,寬度為6.0m,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
入河口支溝整治分別為古店溝、金家灣溝、馬家小溝,基本均為干溝。擬對古店溝的原岸寬度進行復建,并對溝道底部進行清理,復建后堤防間距為20~50m,復建長度為入河口以上300m;金家灣溝對入河口200m范圍內的建筑垃圾進行清理,清理后溝道寬度為50m,并與上游溝道順接;馬家小溝擬對御河西路至入河口段進行整治,整治后溝道寬度為40m,深度為1.0~3.5m,溝底根據(jù)縱坡進行清理。
本工程設橡膠壩1座,壩高3.5m,設計蓄水水位為1046.92m。
橡膠壩段由上游至下游分別為上游防沖及鋪蓋段、橡膠壩段、消力池段、海漫段、防沖槽段,總長79.5m。上游設鋼筋混凝土鋪蓋,長度為10.0m,厚度0.4m,鋪蓋下設0.1m厚的素混凝土墊層。上游鋪蓋接格賓石籠護底,長20m,厚0.5m。格賓石籠防沖及鋪蓋段擋墻采用格賓石籠漸變,規(guī)格為5m×3m×0.5m,由1∶1 漸變至1∶4。壩分為兩段,每段長度為110.5m。中墩、邊墩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迎水側邊坡均采用1∶1。壩基礎底板為平底板,底板比河床高0.2m,厚度為1.6m。消力池段總長為12.0m,緊橡膠壩段下游布置,與橡膠壩段以1:4斜坡連接,平段池長7.0m,深0.8m,底板厚800mm,下游設20m長格賓石籠海漫,厚0.5~1.0m;防沖槽深1.5m,上游邊坡1∶2.0,下游邊坡1∶2.0,底寬1.0m。在控制室旁設機井一眼,作為橡膠壩壩袋充水水源。
河底防滲采用水平防滲方案,材料為復合土工膜,規(guī)格為800g/m2,膜厚0.4mm。為滿足防凍要求,復合土工膜埋深設為1.2m,膜上下均設100mm厚粗砂保護層。為防止河道水流集中沖刷,河道底部采用5m×5m混凝土網(wǎng)格進行防沖,網(wǎng)格混凝土梁尺寸為0.3m×1.0m。
根據(jù)《山西省地表水域水環(huán)境管理區(qū)域方案》,項目區(qū)位于大同市南郊區(qū),地表水執(zhí)行《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水標準。
根據(jù)《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的規(guī)定,執(zhí)行《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中二級標準。
根據(jù)《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的規(guī)定,執(zhí)行《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1類標準本工程施工期產(chǎn)生的廢水、廢氣、噪聲等短期內會對自然環(huán)境和施工人員產(chǎn)生影響,運行期的不利影響主要為泵站的噪聲和引水對下游生態(tài)需水量的影響,以上采取措施后不利影響即可避免。運行期的有利影響為可有效解決當?shù)毓まr(nóng)業(yè)缺水問題,同時工程的建設可改善和美化生態(tài)環(huán)境。
本工程投資為123473.01萬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資96243.99 萬元,建設占地補償投資14800.00 萬元,環(huán)境保護工程投資232.12萬元,水土保持工程投資117.11萬元,建設期融資利息12079.79萬元。工程施工總工期為5年。
本工程屬于社會公益事業(yè),實施后可以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主要一是防洪效益:通過對相關河道進行綜合整治,可使治理段河道的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對保護兩岸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發(fā)揮重要作用。二是生態(tài)旅游效益:工程實施后可增加891.9萬m3的蓄水量和53.2萬m2的水面,將形成一處風景優(yōu)美的生態(tài)景觀濕地,對改善周邊人居環(huán)境起到積極作用,同時也豐富了大同的旅游資源。
4.4.1 風險內容
由于征地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加上其對征地政策缺乏理解,因此征地時群眾往往會與政府站在對立面,以各種形式抵制征地。
項目建設期間,工地大批施工隊伍進駐和大量施工車輛進出等,將打破當?shù)厝罕姷纳娆F(xiàn)狀,其生活環(huán)境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干擾。
4.4.2 風險防范
加大對被征收人利益的保護。認真做好思想工作,嚴格執(zhí)行征收補償標準,切實落實相關惠民政策,真正使群眾得到實惠。
盡量減少施工期間的擾民。建設期間嚴格要求和監(jiān)督施工單位文明施工、減少擾民,建筑垃圾和粉塵、噪聲污染等應采取相應措施及時處理與消除。
綜上所述,工程實施后,治理段防洪標準達到大同市總體規(guī)劃要求,形成了貫穿大同城區(qū)的行洪通道,同時為項目后續(xù)建設御河生態(tài)景觀預留了河道生態(tài)走廊,從而有效改善河道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良性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升治理段周邊區(qū)域的整體環(huán)境,為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注入靈氣和活力。
因此,本工程設計方案技術可靠,經(jīng)濟合理,應盡早實施。建議建成后做好沿線標志設置,便于今后河道維護,并且要進一步加強日常管理,確保工程設施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