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不非
一聲梧葉—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
花落燈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水仙子,是元曲中最美的曲牌名,它還叫作《湘妃怨》《凌波仙》《凌波曲》等,雖然都溫婉動聽,然而太過寫實,少了一分輕盈靈動。如同冬日的雪片,紛揚在天空時朦朧似夢,一旦粘到樹木山川,堆砌起來,雖是銀裝素裹,畢竟沒有原先的美麗如愁,惹人隋思。
而這首《夜雨》又是其中最優(yōu)美傷懷的一篇,作者是元代的徐再思。鐘嗣成的《錄鬼簿》里說,徐再思性喜甜食,所以自號“甜齋”。他的散曲集《甜齋樂府》和貫云石的《酸齋樂府》合稱為《酸甜樂府》,這算是冷落生活中的一點溫火,留給后人一些美好的想象。
徐再思在宦途中奔波掙扎一生,這首《夜雨》就寫于他江湖宦游的時日。一字一句皆寫出他作為南宋遺民的亡國之恨,作為落魄文人的前途之憂,頗有“英雄失路”的感慨。
白居易有“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的蕭瑟,李商隱有“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的凄迷;王昌齡有“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的寒寂,杜牧之有“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的冷落;蘇軾有“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的幽靜,晏殊有“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的纏綿。
梧桐、芭蕉的意象已被前人道盡,徐再思僅用一筆輕輕淡出——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芭蕉葉上雨聲多,曾經(jīng)的青翠蔥蘢,曾經(jīng)的光艷照人,曾經(jīng)的朝氣蓬勃,曾經(jīng)的美不勝收,今夜之后,都該讓位給荒蕪蕭瑟。葉上的一點一滴都深深敲在心坎上,驚起萬里歸家的好夢,再也難以從容睡去。
“落燈花棋未收”,他獨宿客合,由昏暗的燈光看到凌亂的棋局,再由凌亂的棋局想到虛無的處境,怎不傷懷?細(xì)聽燈花剝落的炸裂之音,與窗外的雨聲滴答相和,別樣的傷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從春到秋,不經(jīng)意間就過了十個輪回,原來歲月如此不耐周旋,輕易間就被熬干,年少情懷成荒蕪。
然而,老去的不僅是自己,還有江南的雙親。
想得家中深夜坐,還應(yīng)說著遠(yuǎn)行人。為人父母,誰不是如此,可兒女卻未必如此。塵世喧囂,讓人不得靜坐觀心,會念夢里的縹緲紅顏,會念浮名的云煙繚亂,會念功利的現(xiàn)實爭喧,卻獨獨不念家中雙親的平安。是不是真要等到他們老去,再也無法出門翹首,再也看不見落日秋風(fēng),再也說不清絮絮叨叨的話語,再也無法清楚地算出兒女到底離去多久,在外的游子才肯歸來?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歸家的路就在腳下,哪怕一肩風(fēng)雨,亦要堅定地邁步前行,不理坎坷。即使歲月消磨了桑田滄海,縱然流光蒼白了物是人非,依舊風(fēng)雨兼程,讓不切實際的幻想、如塵似沙的過往都在斜風(fēng)細(xì)雨中洗去,哭泣著或微笑著,回歸內(nèi)心的凈土。